这是啥背景啊?
鲁永强看着跟何大华亲络的陈露阳,诧异道:“你们认识?”
何大华:“那咋不认识呢!这是陈大志儿子!”
鲁永强瞬间瞳孔地震!
“你爸是陈大志?”
陈露阳点头:“对,我爸是陈大志。鲁大爷你也知道我爸?”
鲁永强盯着他看了两秒,带着点复杂的情绪:
“听过,没认识过。”
陈露阳乐呵呵:“那以后有机会,我让你俩认识认识~”
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语气里那股天然的熟络劲儿,
何大华听出了华点。
等等……
“你叫我叔,管他叫大爷?!”
何大华急恼了:“你这孩子,这不是叫差辈了么!”
陈露阳笑容微微一僵。
鲁永强也露出了一幅复杂难懂的笑容。
不用说,肯定是何大华以为自己是陈大志和王轻舟的关系才认识的鲁永强,在这不高兴了。
鲁永强笑道:“差辈了么?叫我大爷那不是应该么!”
“呸!”何大华气冲云霄。
“你还真拿自己当长辈了?也不看看我比你大几个月!”
鲁永强冷冷一笑。
“你就是比我大一年,他该叫我大爷也得叫我大爷。”
眼看两位厂长一人一句,火药味渐起,
会议室门被打开,梁仲维等几个市经委的工作人员夹着本走了进来。
“挺热闹啊!”
梁仲维笑着跟大家打声招呼,然后拉开椅子坐下,把手上的会议文件往桌上一放。
眼睛环视一周,见人都到齐了,梁仲维开口道:
“今天把大家都请过来,主要是想就咱们下阶段‘产教融合试点’工作安排做个初步沟通。”
“虽然文件已经下来了,政策支持也在,但要真落地,还得靠在座的各位。教育这头,工业那头,得你来我往搭个桥。”
“咱们先每家单位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基本情况和合作准备,大家长话短说,两三分钟就行,捞干的讲。”
第479章 各位前辈,我摊牌了,我啥也没有
“我先来吧。”
第一机床厂的林彬笑着开口道。
“首先感谢市经委给我们这么一个平台和机会,能与各所技校开展合作,给我们厂灌入一波新鲜血液,咱们这老胳膊老腿儿,也得往前赶赶趟了。”
“从‘五五’那会儿我们就开始参与高端装备自主化’任务,搞图纸消化、零部件摸索,今年‘六五’计划一上来,正式把这项目列成了攻关重点,任务压力更大了。”
“去年我们完成了23台重型立式车床的外协精加工任务,主要是供一些大厂以及电站系统的几个大客户。今年厂里正在对接航校那边的实验平台,准备配套几套特种合金零件的非标设备,目前图纸前期方案已经在走专家组论证。”
嚯……
真牛逼啊!
陈露阳在旁边听着,眼中露出钦佩之色。
潘玉就是第一机床厂的车间主任,
虽然之前陈露阳听介绍过第一机床厂的情况,但也没想到这个厂子这么厉害!
说到这儿,林彬往对面技校那边一抬手,笑了笑:
“说起来我们厂和第一工业技校的合作,不是一年两年了。最早‘七六届’三班的那批学生,现在有六个已经是我们车间的骨干工段长。”
“这么些年,他们可是给我们培养了不少好工人。”
他收了笑,语气转为稳重:
“我们今年任务重,特别是明年预计要预投产两台国产数控复合机床。现在光是基座预铣、导轨安装、通用夹具的改型活儿,就一堆在排队等人盯。”
“要是这次‘产教融合试点’能来些学生,真正在车间里跟着师傅干上几个月,为厂里补人手、补梯队,那我们真是求之不得。”
林彬那边话音刚落,
坐在“第一工业技校”名签后的吕世昌校长便笑着接过了话头。
“林处长提的那几个学生,我们学校当然记着。”
他点点头,语气中既有骄傲也有感慨。
“学生在你们厂里做得好,是你们带得好,也是咱们共同下的力气。”
“说到底,学校培养人,最怕两头脱节:课堂脱离现场,毕业脱离岗位。”
“咱们第一工业技校一直把‘为首都核心装备厂培养一线技术人才’当成头等大事。这几年我们与机床厂的合作,就已经在尝试走联合培养的路子,让学生在校打基础,在厂里长真功。”
“如果这次试点能让学生把工厂当课堂,把实训当正课,学校愿意挑学生、派老师、腾课表,全力配合市里和厂里做好这件事。”
这俩人算是绑死了。
陈露阳在旁边坐着,将两个人的意思听了个完全。
一头是片儿城数一数二的机床厂,
一头是技校里最能出人的第一工业技校,
俩人当着市经委梁主任的面,把话都摆明白了。
合作多年,亲密无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果然,梁仲维听完两个人的话,低头在小本本上一顿写。
正写着,就听一个洪亮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响起。
鲁永强开口道:
“我们西山钢厂,是共和国建国后第一批钢铁厂之一,从58年点火炼出第一炉铁开始,就一直是首都的重型骨干单位。”
“这几年,厂子里没闲过。”
“今年头两个季度,我们刚完成二号高炉的中修技改,同时推进了转炉车间的自动控制试点,现在高炉-转炉之间的节能流程正在调试,全厂八座转炉,全部转向集控化作业模式。”
“3月份,厂里支援两个兄弟钢厂,完成15万吨热轧卷板的调剂任务;7月配合国家重点项目‘电力走廊’,首批高强结构钢准时交付。”
“现在我们正在承担的是‘六五’计划里的一个重点工程:‘北方高炉集群技术改造项目’,我们厂是核心试点之一。”
“如今全厂日产钢已突破两万吨,宽厚板、螺纹钢、结构钢三线并举,是目前片鸿津地区唯一具备这种综合能力的厂子。”
“12月,我们刚完成国家下达的‘援疆项目’钢材直供任务,下个月起还要启动片儿城轨一号线的专用钢轨预轧工段。”
随着鲁永强的一番话,整个会议室里都安静下来。
“市里要搞试点,我们老企业就得带头打头阵、当标杆、做后盾。”
“今天梁主任把大家召过来,明确了要推动‘产教融合试点’,政策定了,任务下来了,我们西山钢铁厂是坚决拥护、全力支持。”
“只要市里一声令下,我们全力配合安排,欢迎任何一所技校的学生来我们厂实习、跟岗、学本事。”
“无论哪个技校来的学生,只要进了西山钢厂的大门,我们就绝不糊弄。该安排岗位的安排岗位、该分师傅的分师傅,吃住统一安排,培训计划上墙,绩效按厂标执行。”
“别的我不敢说,咱钢厂说一句是一句。”
“来了,就当自己人带;干得好,就留下当自己人用。”
话音一落,会议室里静了两秒,随即响起一阵轻轻的掌声。
陈露阳坐在角落,也忍不住听得心潮澎湃!
这才叫国企老大哥。
啥叫“扛旗”?
这就叫扛旗!
坐在主位的梁仲维点头道:“鲁厂长说得好!”
“什么叫老企业的骨气?这就叫骨气。”
“西山钢厂这个态度,讲的是立场,干的是担当,我们经委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他扫视一圈全场,语气温和却有力:
“今天这个会,不是听谁喊口号,也不是比谁说得好听,咱们比的是一个态度、一个干劲儿。政策是定了,但落实还得靠在座的各位。”
“有像西山钢厂这样的‘老大哥’带头,我们就有底气说,这个试点能干成,能干好。”
他语气一收:
“下面的会还长,咱接着听,谁有想法、谁有打算,都尽管讲出来。”
何大华咧了咧嘴,笑着站起身:
“鲁厂长说得实在。我们西山机械也差不多。我们不是钢铁冶炼,是干冷板热板下面那些‘铁心骨架’的。”
“光今年上半年,我们就给七家市属单位供了1340套大型运输滚轮轴承、螺旋升降机组,还给石山发电厂赶了紧急的主吊臂。”
“八月份,我们还参加了是全国技改试点项目‘双套多刀位车床联合线’。”
“我们厂今年任务三个字:顶天立地。”
“顶的是全国设备基础件空缺这口锅。光我们年内送出去的卷板支架、锚固件、超大联轴器,就供了八个部委的直属项目。”
“立的是片儿城本地的市政基建项目。发电厂、煤气厂,新建的化工站、新桥、热力中转站,我们都在干配套。”
他语气一转,带着点真诚与务实:
“现在我们年底要赶一批标准锚链连接器和大吨位卷板支架,后头还得改模,试新批次材料。”
“我就不绕弯子了。”
“我们想从机电技校直接接一拨能上手的学生,会磨刀,会看图,敢站机床的。老师那边也不用太操心,我们会安排带教,手把手教。只要人到,我们就真练、真用,不当过路人。”
梁仲维轻轻点头,手中的笔在记录本上划了一道。
眼看气氛热了一轮,
电气设备制造公司的韩跃进发言道:“下面我也说说我们厂的情况。”
“我们厂年底主要承担的是‘城市电网标准化试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