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610节

  “同志,真是不好意思。”张国强摆摆手,指了指墙上的红纸。

  “我们这有规定,不能多开发票。要不然领导查起来,我们都得挨批。”

  瞧着张国强一脸抱歉的模样,老韩早就有心理准备。

  按照王力的说法,他本打算等人家说不能开发票时,再顺势提换个弹簧的事。

  然而还没等到那一步呢,张国强就先把自己的座椅给换了。

  老韩也不多磨叽,伸出手从兜里掏出一包“牡丹”递了过去。

  “谢了师傅,以后我还过来找你看车。”

  张国强笑着接下烟。

  这几乎已经快成为惯例了。

  虽然不能多开发票,但是像这种烟他们还是会收下的。

  反正也是大家伙儿一起抽,困得时候提提神,挺好。

  老韩满意的看着车,笑道:“别说还真得熟人介绍,要不然那哪知道还有这好地方。”

  陆局这时从旁边探过头来,好奇问:“同志你是谁介绍来的啊?”

  “王力!”老韩开口:“我俩一个公司的,今天就是他推荐我来的。”

  “诶呀!他啊!”陆局乐了。

  “你倒是早说是他介绍的啊,我们这还等他回来呢。”

  ……

  修好了车,老韩舒舒服服的坐车回到调度站。

  还没等下车,就被安排了一个活,让他去市经委的门口接一个人去丰南。

  十分钟,车开到市经委门口。

  一个穿着深灰色中山装的中年人站在台阶下,神色匆匆。

  “梁仲维同志?”老韩摇下车窗问道。

  “是我。”中年人点点头,掏出一个黄色文件信封,把派车单从中间抽出来递了过去。

  老韩接过一看,快速在上面盖上单位派车章,又把单子递回去。

  “上车吧。”

  车门一关,桑塔纳一声轻响驶离单位大门,奔向丰南方向。

  车里一时没什么声音。

  老韩握着方向盘专心开车。

  而后座上,梁仲维的眉头始终没有松开,脸色阴沉。

  这段时间,市里想要借着个体经济起步的风口,在塑料包装领域抢占先机。

  其中一个重点试点任务,就是丰南轻工厂要在年底前完成一批“轻质聚乙烯包装袋”,供给市内几家香皂厂、服装作坊和粮店用作内包装。

  项目看着不大,

  但背后是经济委明确下达的“政策落实单”。

  一旦成型,就有望成为全市推广的轻工业样板。

  可问题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轻工厂原先做的全是纸盒、粗布袋、编织袋这类传统工艺,对塑料工艺根本不熟。

  而且设备还是从南方紧急调拨来的二手机器。

  虽然拉丝机、热封机一应俱全,但却没人会用。

  厂里的技术骨干也只是几个曾在广交会跑过采购的老业务员,全靠“看说明书硬磕”。

  考虑到这一点,市里专门安排和片儿城包装机械技工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由技校派三位有实操经验的老师进厂坐班,学生轮训入车间,协助指导、参与生产。

  可这计划一提出来,厂里就踢皮球了:

  “咱这不是课堂,是生产线!学生来了老师得跟着,那出了事谁负责?”

  “现在赶任务都顾不过来,哪还有人腾出来带学生?”

  “再说,年底交差靠这批订单,不出差错才是正经事。”

  嘴上说“担心安全”,

  心里打的却是“不愿掺外人分功劳”的小算盘。

  这可是年底评比用的任务单!

  交上去的是成果,落下来的就是荣誉与资金。

  虽说人家技校早早发来人员名单、时间安排,可是厂里压根不安排宿舍、不发岗前通知、不划岗位责任区。

  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市经济委人力协作科连打电话带发函,催了好几轮。

  对方只含糊一句:“我们再研究研究。”

  最后逼得技校副校长忍不住,亲自跑一趟市里,把情况摊在了桌面上,连带还爆了个料!!

  说轻工厂用技校的名头申请专项补助,却根本没履行实际合作!

  梁仲维听完,当场脸都黑了。

  这个厂,是他亲自推动列入市里的“厂校联合技工培养试点”名单的重点单位,是准备年底拿出来“亮一亮”的。

  可偏偏这会儿单位的三辆车都用不上!

  一辆被郊区建委借走送材料,说下午才能回来。

  一辆进了修理厂保养。

  最后那辆送干部家属看病去了。

  没办法,梁仲维只能带着满腹怒火,直奔总务科,从市里调度站走‘公差票’,叫了出租车去轻工厂。

  车行至半路,

  老韩瞥了眼后视镜,随口搭话:

  “同志,你这一路脸色不太好,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梁仲维愣了一下,随口道:“没事,就是心里烦。”

  “你这车倒是开的挺稳。”他换了个话题。

  “那是!”老韩乐道:“主要今儿早上刚从修理厂出来,换了底盘垫片,稳当多了。”

  说到修车,他话匣子也打开了:

  “你别说,那地方是真不错,不仅修车修的好,而且零件都是自己打的。”

  “今天早上我去换个垫片,人家还给我把座椅弹簧给换了。坐着贼得劲。”

  梁仲维好奇了。

  “你说的修理厂,是西客站那家吗?”

  老韩道:“对!就是那家。真不错。”

  想起陈露阳,梁仲维轻轻挑了挑眉头。

  虽然他只跟陈露阳见过两面,但这小师弟给他的印象还蛮不错的。

  挺热情向上一个小伙子。

  之前的两次,都是陈露阳自己夸自己,梁仲维也就当个乐子听。

  现在连出租车司机都主动夸,看来确实有点门道。

  有机会应该去看看。

第450章 转身又是一阵心痛!

  随着出租车不断驶向丰南,

  此刻的北大校园里,

  科研处的杜怀远正翻看从教务处转来的项目申请报告。

  “劲霸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

  这不是前两天跟力学系合作的校外实验点吗?

  杜怀远盯着报告书上面的名字,眉头轻轻皱起。

  前两天,力学系的张殿才来学校交涉,要在修理厂建造校外实验点。

  他对这个事儿印象非常深。

  堂堂北大力学系的课题研究,居然不是跑兵器院,也不是挂工业研究所,

  反而找到一个小汽车修理中心申请联合实验点!

  结果不到一周时间,

  经济系申请项目,居然还是同一家修理厂!

  杜怀远继续翻开申请材料。

  这一看,他眼神就渐渐变了。

  调研报告整整三十多页。

  最前面是几种常见车型的小汽车通用件调研清单,包括火花塞、喷嘴管、橡胶垫片的型号汇总、故障率统计、互换结构对比分析。

  后面的几页图纸副本则是通用火花塞的结构图、喷嘴组合接口的改进草图。

  三款橡胶垫片的标准剖面视图,标注完整,材料说明和加工公差全写得一清二楚。

  尤其火花塞图纸右下角,还写着一个名字:

  “绘制:张殿才”

  嘶……

  这修理厂有点门道啊!

  张殿才那轻易不出手的力学系教授能亲笔画图,

  这个修理厂有点门道啊!!!

  杜怀远的念头动了。

  现如今,教育部正推行“高等院校与地方工业合作试点”,鼓励大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基层,做些真正“沾泥带土”的实用科研项目。

  市教委和市科委也在筹备“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评选,要求各大高校报送项目、推荐基地。

首节上一节610/7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