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
怎么又想尿尿了呢?!
这一宿,他啥也没干,净躺床上想申请项目的事了。
累积上厕所已达三趟!
原本他不想去了。
但是他妈的越不想去,他就越想去。
最后实在忍不住,他蹑手蹑脚的偷偷下床,打开门,飞速的跑向厕所。
“唉……”
宿舍里,陶润泽翻了个身,嘟囔道:
“这孩子才多大啊,咋就这么多尿了……”
……
建实验点这事儿,一开始力学系是认真打算过搬设备的。
之前张殿才去实验室看上了两套旧的疲劳加载架,准备调下来一台,移到修理厂。
但真到动手那天,才发现……
根本搬不动!!!
设备老,笨重不说,带基础的那台直接焊死在水泥地上了,拆动得凿地面;
另一台螺杆锈死,才拧了半圈,跟牛哞似的,连轴都带不动。
要想调设备过去,除非先把实验室拆了。
实验室这边正犯愁呢,陈露阳那边倒是很乐观。
“这根本不叫个事儿!”
陈露阳一个电话摇给了修理厂,让陆局他们去西客站和废品站看看,能不能搞来一节废旧的火车车厢。
他记得清楚,
之前他去废品站买苏联的那台旧机床的时候,就在那看见一个废弃的火车车厢。
这种火车车厢钢板厚,底架结实,非常适合做实验平台!
厂里的张国强、谭松仁和刘康文全是钳工、焊工的好手,真要干起来,改造车厢那是小菜一碟。
没想到,当天陆局那边真就折腾回来一节车厢!
张楠画图纸,
张国强他们把车厢底座割开,内侧焊上钢槽,外部加固支架。
又把旧吊车上拆下来的卷扬机系统接到电机上,用废车床的尾座和两截活塞杆,凑出了一套“水平加载臂”。
短短三天的功夫,就在修理厂的后院搓出了一个土法上马的金属疲劳试验台。
虽然“土台子”,但是该有的功能一样不少:
能调角度,能跑载荷不说,
平台底下还安了个老式机械闹钟,接了弹簧钢针,画出来的负载波形清晰可用!
实验装置这边搞得热火朝天,林启明那边也没闲着。
他和几位学生像仓鼠搬家似的,一趟趟把工具、夹具、材料,从力学楼往修理厂挪。
而陆局则奔着另一件大事牌匾!
这可是北大力学系的校外实验点,
必须要弄个牌匾挂在门口,让街坊邻里,所有来修车的人都瞧见才行!
于是他托了西客站口那个卖蹦爆米花的哥们儿的三姐夫介绍,帮忙牵线到一家做木活的小作坊。
双方是又唠嗑又谈人生又讲价,
最后硬是把一块描金杉木匾谈到12块钱成交!
修理厂一夜之间就变了模样。
原本油污斑驳的院子,如今有了牌匾、有了台架、有了学生来来往往,一下子就有了点“机械研究所”的影子。
一切准备妥当,
现在就等小陈主任周日从学校回来。
挂牌,亮相,正式开张。
……
而此时,
小陈主任正在北大的理教楼阶梯大教室里,一边翻看讲稿,一边喝水润嗓。
“科学春天”讲座下午三点开场。
但不知道是不是太紧张,中午12点半吃完饭,他就忍不住到了教室,坐着调整情绪。
听陶润泽和崔少杰说,上周的两场讲座座无虚席不说,过道站的都是人。
不仅有北大的学生,清华人大的也有来旁听的。
课堂气氛非常好!
这人家讲课拥挤又热闹,结果自己的讲座上就稀稀拉拉来几个人。
那不仅丢死人,简直死的心都有了!
看着空荡荡的大教室,
陈露阳心里有点打鼓。
“师姐,是不是咱们这个通知都贴到了?没落下哪吧?”
郁夏无奈道:“除了校长办公室和厕所都贴了……不是,好几个地方不是你亲自贴的告示吗!”
陈露阳有些忐忑:“是是是,确实是我自己贴的。但我不是担心么~”
旁边布置音响的沈飞道:“你担心啥!有我们给你做后勤,啥都不用担心!”
“就是~”马铁丽一边给陈露阳饬发型,一边道:
“你的茶缸子是我亲自挑的,上面印的字最正!最好看的一个缸子都给你了。”
陈露阳还是有些紧张:“可是这现在教室里咋还一个人没有呢?”
郁夏翻了一个白眼。
“陈露阳同学,咱们的讲座是3点开始,现在连一点都不到。”
“你着什么急?!”
擦……也是!
陈露阳瞧着墙上的大挂表,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渐渐的,教室里开始有人进来了。
陈露阳仿佛看着救星一样,眼神灼灼的盯着进屋的几个学生。
来吧……来啊~
来的人越多越好!!!
眼瞅着又有两个穿灰夹克的学生走进来,还没等陈露阳高兴呢,一个人就走过来问;
“同学,麻烦问一下,是这里讲座吧?”
“对对对!!”陈露阳忍不住跳起来给他指位置。
这一听就是别的学校来的!
只要有别的学校来旁听,他就放心了。
热情的引导着两位学生入座之后,陈露阳忍不住问:
“同学,你们是哪个学校的啊?”
男生回答:“我们是外语大学的,这次听说是陈露阳讲课,就奔来了。”
咿呀~!!!!!
陈露阳的眼神瞬间深邃了。
连外语大学的学生们都来听课了!
看来今天不用担心人坐不满的问题了。
接着,陈露阳就假装自己也是个学生,跟这几个外语大学的学生攀谈起来。
攀谈中,陈露阳才知道原来自己写的那本书,已经到了一书难求的境地。
自从恢复对外开放,英语就从“政治语言”重新转为实用技术工具。
而市面上大多数的英语教材都以“语法+课文”为主,极度缺乏“口语场景”“技术会话”“工作场景”类内容;
像《英语实用交流手册》这种专门实用对话资料,刊发之后就被技术人员、自学者、大学生抢购一空。
而一本书从审批、排版、配纸到再印,周期通常为3-6个月;
若一地脱销,即便紧急补印,也可能晚三四个月。
大学周边、外语书供应点常常出现“一上架就被抢光”的情况;
所以一听到作者陈露阳来讲课,全都来听课。
随着时钟一分一分的临近三点,原本空落落的教室,此刻已经坐满了人,就连过道上都有人挤着。
虽然他不知道上周的两场讲座是什么场面。
但今天能有这样人山人海的局面,他已经很高兴了~
这自信心不就来了么~
就在陈露阳深吸一口气,准备好好的喝口水,等待3点钟准时讲课的时候,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人走到他面前,主动向他递出了手。
“陈同学!!!”
陈露阳一抬头,就看见一个又熟悉又陌生的青年向自己打招呼。
嗯???
这人他见过……搁哪见过来着?!
就在陈露阳飞快的调动记忆的时候,青年先开口了。
“陈同学,我是叶明华,外语大学的~”
“之前咱们一起坐火车来片儿城上学,你还让我当志愿者,周末领着外国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