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威撸了乱糟糟的头发几把,“发廊剪头要五角,村口癞痢头才一角,剪的也蛮好的!”
“抠门!”
“四角钱可以买几根冰棍,能打三斤酱油、买两斤豆酱,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臭小子,你还来劲了是吧!”李长乐踹了他一脚,两人打打闹闹的往回走。
到家就看到几个孩子围坐在小方桌前,老老实实的写作业,挑着竹筐回屋的李大嫂,时不时唠叨几人一句。
“大人忙得脚不沾地,你们放学回家不赶紧回来写了作业,帮着收鲞头!十一二岁的人了,一天天就晓得玩!”
“你们看看路口阿福家的几个孩子多听话,搬到这边,我从没听到他们家大人扯着嗓子喊他们做事……”李母提着竹筐补枪。
孩子们见阿奶也不站他们这边了,一个二个的像只鸠鸪一样,愈发老实的埋头写作业,生怕大人越说越火大,请他们吃黄荆条炒肉。
李长乐几人也忙提着竹筐帮着收鲞头,半干的分类放竹架上,干的装缸。
李父和李大哥将几张用稻草编制的草帘子铺在大缸里面,先在缸底厚厚的垫上一层,然后将墨鱼鲞、鳗鲞、头分别一层层铺在大缸里面,再盖上两张草帘子和盖子。
李长乐将用红纸写好的标签贴在大缸上面,陈永威把另一口大缸放在盖子上,接着装下一缸。
孩子们写好作业,也来帮着收鲞头。
还别说,孩子们小虽小,干活还蛮利索,有他们帮忙速度快了不少。
李母见孙子孙女表现好,心里舒坦了,“家里有文旦、还有花生板栗、陶缸里还捂了满满一缸柿子,你们都乖乖的,阿奶卤花生给你们吃。”
李小涛忙道:“阿奶,我们要吃炒板栗!”
“好,吃炒板栗,明天去老宅把炒番薯干的砂子拿过来,让阿爷给你们炒。”李母满口应下。
李小海拉着李母,“阿奶,阿狗和老歪都去山上摘野柿子、捡栗子了,我们也想去。”
“等你阿爸和阿威叔忙完,就让他们带你们去捡。”
李长乐用手肘撞了李大哥一下,“听到没,最宠孩子的是阿娘,不是我。”
李大哥白了他一眼,“那是阿娘!”
“大欺小!”李长乐故意白了他一眼。
大伙儿忙到天黑,总算把所有的鲞头收进屋,李母叫住忙着回家的李大肖,“就在这里一起吃了再回去。”
“哎!明天我带点口粮过来。”李大肖欢欢喜喜的应下,去厨房帮着搬桌凳。
他不喜欢回家吃,家里冷冷清清的,一个人吃肉也没有在李家吃番薯丝味道好。
晚饭就在外面的坝子吃的,煮花生、蒸头、一盆煎的两面焦黄的青占鱼,一大盆冬瓜汤,配上南瓜饭,一人干了两大碗,才满足的抹嘴下桌。
李大哥找毛竹绑了一个挂电瓶灯的架子,几人收拾了渔具准备出门。
李长乐提着水桶看向李父,“阿爸你去么?”
李父摆手,“你们去,我们今天早点回老宅!”
李小洲拉着李长乐,“阿爸,我也要去。”
“我也要去!”李小美拉住了李二哥。
大的几个不吭声,想着只要小的能去,他们也能去。
李母听后忙揪住两个孩子,“都不许去,潮水已经涨起来了,风大浪头也大,万一出事不得了。”
李长乐也不敢带儿子去,担心一不留神孩子去玩水,被海浪卷走,“听话,在家让阿奶给你们炒花生、栗子吃。”
周若楠拍李小洋一下,“都别去了,马上就要单元测验,都把课堂作业拿出来,我给你们看看。”
“哦!”这下几个大的都成了霜打的茄子,老老实实的拿书包去了。
李长乐听了周若楠的话,想到后世各种学习资料,决定去新华书店看看,给他们整一摞回来,不能让他们再跟着吃讨海这碗饭。
因为再等几十年,渔业资源少,远洋捕捞亏本也是常事……
几个孩子撅嘴靠墙坐着,眼巴巴的看着四人背着电瓶灯,提着网袋水桶出了门。
到海滩,潮水已经涨到大水坑的入口处,那边放扳网的地方,金家父子已经在海边开始下网,金老头拿着手电笑着朝他们走了过来。
李长乐几人跟他打了招呼,“金伯,捕到鱼了么?”
“我们也刚到。我还说谁家弄了两口网放在海边,到这会儿也不见人,原来是你们。”
“金伯!”陈永威红着脸叫了一声,“听说你们今天弄到不少,我们也来试试。”
他后天就要和金蝉送大定礼,这会儿看到老丈人,感觉怪不好意思的。
“上午的时候捕了一百多斤鲻鱼,晚上不晓得能捕到什么。”金老头好奇的看着他们带来的竹架,“还弄个架子来做什么?”
“灯光诱鱼。”李长乐把装电瓶灯的袋子绑在竹架上,打开灯将灯光射向下了扳网的海面。
金老头见他们带了六盏电瓶灯,咂舌不已,“这些灯也要不少钱了吧?还是你们舍得下本钱。”
“二十多一盏。”陈永威一脸崇拜的看向李长乐,“我哥说,想要挣钱就要舍得下本钱。”
金老头笑着点头,“等会儿看看效果咋样,好的话,我也去买几盏回来。”
二十多一盏,六盏就是一百多,是蛮舍得下本,就怕连本钱也挣不回来。
几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成群结队的小毛鱼倒是游过来不少,但小管鱿鱼、沙丁鱼、青占等一条都没游过来,就连他们最讨厌的脂眼鲱也没一条。
李大哥看了看时间,“阿乐,以前在船上,灯一打开,没过多久就上鱼了,都过去一会儿了,怎么还没上鱼?”
李长乐看了看海面,“慌什么,回去也没事,慢慢来!”
金老头好笑的看了一眼放在一旁那口,起码能装三四百斤的大橡皮桶,觉得没鱼才正常,要是这样也能捕到鱼,他早就用手电筒诱鱼捕捞咯。
“你们这样不成的,我们以前都是开船去海上打着火把诱鱼,忙一晚也没多少鱼获。”
陈永威看了看海面,“可能太远了,它们还没看到这边的灯光!”
“阿爸!”那边的金辉冲金老头喊了起来,“起鱼了,过来搭一把手。”
“臭小子,这么大的人了,扳网也要喊我帮忙。”金老头乐颠颠的走了。
李长乐兄弟仨对视一眼,冲陈永威说道:“你老丈人真瑟!”
陈永威老实的点头,“金蝉不瑟就成。”
“兄弟们,来鱼了!”李二哥激动的指着海面喊了起来。
李长乐和陈永威忙朝海面仔细看去,只见带鱼、沙丁鱼、小管鱿鱼、马鲛、青占……像游泳比赛一样,争先恐后的朝着灯光照射的水面游来,还有的蹦出了水面。
“我就说太远了,它们没看到嘛!”
“没错,总得给它们点时间找过来!”
陈永威指着鱼群,“卧槽!还有海刀!”
备注:只找到一幅在塘里的扳罾网图片,友友们将就看哈!
第371章 没白忙一场
李长乐也看到了,想到前面有一条海沟,觉得在这能捕到海刀鱼也正常。
天凉下来后,海刀鱼不会远距离洄游,而是聚集在近海深处越冬。
海刀鱼是指尚未洄游的长颌鲚,它们平时在海里生活,每年2、3月份由海入江,溯江而上,第二年再回到海中生活。
海刀虽说跟江刀是同一种鱼,由于鱼肉里所含的盐分,没有经过洄游而淡化,吃起来要硬一些,也没江刀鱼鲜美。
海刀鱼鱼背发青,出水4到5个小时之后鱼身就软踏踏的。
后世,因为不少江河入海口被封堵,不少洄游鱼种因为洄游产卵的途径减少,以至鱼价暴涨,江刀就是其中的一种。
李二哥激动的拉住了渔绳,“阿乐,现在拉网还是再等一会儿拉?”
“再等等,把灯光朝渔网中间打,等它们集中过来,再扳网。”李长乐说着将灯朝后面拉了一些,网面上的鱼像炸锅了似的跟着灯光跑。
李二哥笑得见牙不见眼,“卧槽!比在海上诱鱼时的品种还多!”
“哈哈!二哥也跟我们一样卧槽!卧槽的!”
“我们都被你俩带坏了!”
“看看,自己说的痛快还要怪我们带坏他。你们在大船的时候就不说粗话荤话啊?”
“说,怎么不说,一个二个的没事就说这些。”
说话间,鱼群都聚集到了扳罾网中央的灯光下,李长乐对几人说道:“兄弟们准备干活!”
李大哥拉住渔绳,“我跟阿威拉网,你跟阿安捞鱼!”
“好嘞!”
李长乐和李二哥将电瓶灯关掉两盏,拿起大抄网,陈永威跟李大哥,快速将扳网拉离了水面,网里的鱼像炒豆子似的蹦跳起来,水花溅了几人一身。
李大哥拉着沉甸甸的扳网,朗声大笑起来,“哈哈,刮风也能捕到这么多鱼获!”
陈永威开心大笑,“哥,下次把网做大一点。”
“再大一个人就拉不动了。”
李长乐和李二哥拿起大抄网,快速将网里的鱼捞起来倒进水桶里,幸好带的是大的橡皮桶,小木桶两网就倒满。
李二哥兴奋的握着抄网,指着网兜里几条黑乎乎的家伙,“快看!还有几条黑石鲈。”
李长乐网兜里也有,“这一片下面都是礁石,黑石鲈喜欢藏在礁石缝里,也喜欢跟着灯光跑。”
黑石鲈学名黑,属鲈形目,有的又叫它黑寨、黑鱼、黑头、黑老婆,每年五六月份最多。
黑石鲈肉质洁白鲜嫩,杂刺少,煮汤、清蒸味道都不错。
李大哥和陈永威将渔绳绑在礁石上,也拿了抄网帮着一起捞,头灯下闪着银光的带鱼,还有马鲛、青占……
网里的鱼捞完,橡皮桶里已经装了半桶鱼获。
那边,正嘲笑李长乐败家的金家父子,听到隐约传来的欢呼声,都扭头朝大水坑那边看去。
只见灯光下的几人都拿着抄网在捞鱼。
金辉惊讶的瞪眼,“阿爸,看样子灯光真的有用。”
“我看看去!”金老头拿着手电,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李长乐他们下网的位置,看到抄网里捕捞起来的鱼获时,嘴张的能塞下鸭蛋。
“乖乖,还真让你们把鱼引诱过来了。”
李大哥憨笑,“运道还算不错,没白忙一场。”
金老头凑到橡皮桶跟前,“诶哟喂!你们扳的两网,比我爷俩扳一上午捕到的还多。”
“金伯,我们本钱下的大,不多扳点鱼获起来,别说电瓶灯,连电费钱都挣不回来,要亏死咯!”
金老头讪笑,“电瓶灯又不是只用一次,照这个势头,你们今晚干到退潮,十个电瓶灯的钞票也挣回来喽!”
“哪挣得到那么多!”李长乐把最后一网鱼获倒进水桶,拄着抄网笑道。
金老头掏出香烟递给他,一脸讨好,“阿乐,你这些电瓶灯在哪儿买的?能帮我买几盏回来么?”
李长乐笑着接过,“下桥五金公司就有卖的,你明天去看看还有么?”
“谢谢!谢谢!还是年轻人有眼光,敢下本钱。”金老头真心实意的夸奖道。
“运道好挣回来,运道不好就要亏钱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