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爱嚼他舌根的几个妇人,还说以前就看出他是个有本事,有胆色的。
听着那些好听话,李长乐好笑的同时,又想起一句老话,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到家,见拖拉机停在院坝里,车斗里面还放着一口大水缸,李父和李母正在捞海蜇往水缸里装。
淡褐色的海蜇皮平叠在缸底,放一层撒上一层隔体盐,然后将海蜇头装里面,然后把缸底的卤水舀出来淋在上面。
一万多斤脱水海蜇,经过三次腌制后,大概还有七千多斤,这东西的缩水量真不一般。
想到本钱早就挣回来了,这些海蜇全是挣的,李长乐都盼着那天再遇到一次海蜇潮了。
李父见他来了,乐呵呵的说:“阿乐,我把海蜇皮和海蜇头一样装了半缸在里面,你到鹿城去买一口小缸分一下。”
“好嘞!”李长乐应下去了廊檐下,从堆成小山的竹筐里,拿起一个墨鱼鲞看了看。
经过发花后的墨鱼鲞的背上,已经长出一层淡淡的白霜,时间还有点短,再放两天应该会更好。
现在已经是八月,秋后这几个月是晒头、鲞干的最佳时间,他得多准备一些干货囤起来,应对开春后的阴雨天气。
李长乐将墨鱼鲞装回竹筐里,将盖子盖好,扛起一筐鱼干就往车斗里放。
想想又对李母说道:“阿娘,把海蜇皮和海蜇头多捞两桶出来,我路过酒楼的时候,送去给坤叔看看。”
“行,我去拿水桶。”李母应下朝屋里走。
李父也来帮忙一起装,方筐不占地方,一个挨一个挤得严丝合缝,“幸好听你的,让你叔他们编的方筐。”
“装车还是这种的好。”李长乐提起一筐虾干,“你们过秤没,一筐有多少斤?”
“虾干一百多斤一筐,三筐有三百六十五斤,墨鱼鲞有四百一十三斤,后面晒的还有几缸没发花。
鳗鲞有五百三十二斤,皮皮虾虾仁一百三十斤、马鲛有七百斤,大头梅四十五斤、小黄鱼七十三斤。青占、黄占、还有杂鱼就多了,加起来有三千四百五十斤。
阿清让装一半杂鱼,担心爬坡的时候拉不动。”李父越说越高兴,“杂鱼干里面还有不少好货,我们都挑出来装一个竹筐里面了。”
李长乐见他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笑道:“杂鱼干本来就多,长春家就收了将近一千斤。”
这时,李长清也吃过饭来了,帮忙扛起一筐放竹筐上面,看着车斗里摞在一起的竹筐,也有些眼热。
车斗里这么多干货,院子里还有不少没晒干的鱼虾,全都晒干,能卖不少钱。
听说连大伯和大姑也学着他晒干货卖,看来干货的赚头应该不错。
这生意要是能做长久的话,二伯家的日子就起来了喽!
“阿乐,这一批货卖掉,能挣不少钱吧?”
李长乐抽出一支香烟递给他,掏出火柴给他点上,“挣不了多少,上次在长春家收了将近一千块的货呢!”
李长清吸了一口,点头道:“收货人家要赚一笔了,长期干的话,还是自己晒划得来。”
“家里就这么多人,太多也忙不过来。”李长乐想到三叔、三婶的为人,“三婶和三叔有空也可以晒了送来。”
李父也道:“阿清,晒干货卖虽说挣的不多,但也比织网划得来。”
李长清听后高兴的点头,“行,下午回来我跟他们说一声。”说着又凑上前,对他说道,“听说你们昨天弄了不少好东西,是不是真的?”
“六月飞雪啊!”李长乐苦着脸说道,“当时吓得三魂没了两魂,就忙着往回赶了,根本就没想到找东西。
那些人开抢的时候,我家阿楠正拉着我检查有没有受伤?等我二哥从船上跑下来说上面有东西,船舱里面连棉絮都被人抱走了,”
“你们也是,都没说找找看,听说还有人弄到一台柴油机。”
“该人家的财运。”
李长清冲他挤挤眼,“四叔的桃花运好,成桃花劫咯。”
李父嗔怪的瞪了他一眼,“说那倒祖宗牌子的人做啥?”
“还祖宗牌子?”李母撇了撇嘴,“村里都传遍了,许仙梅说阿四在外面养小老婆,才把腿弄断了的,吵着要跟他离婚分财产呢!”
李父没好气的说道:“离个屁,那年头的人又没领证,分财产,说出去也不怕笑掉人大牙。
四房除了几个孩子,就祖上那栋旧宅子和一条船,哪一样是她许家的?都黄土埋半截的人了,要作死就让他们作去。”
第247章 卖钱了
李长乐临时要走,才想到原本打算给严家,还有丈母娘抓的海鸭也没抓到,想想又把皮蛋和咸鸭蛋,一样带了几十个。
竹筐全部装上去后,李长清又拿了车篷布出来,将竹筐盖好,一是防道路颠簸竹筐滑落,二防有人扒车偷东西。
李母听后惊讶的看着他,“路上有人扒车偷东西啊?”
“怎么没有,山路的车速慢,快走几步就追上来了。”
李长清笑道,“扒车抢东西算啥,去年连拦路抢车的都有,没严打的时候,我都不敢跑长途。”
李长乐听后说道:“我回南山一趟,把家伙带上算以防万一。”
“不用,我车座垫子下面就有。”李长清说着过去把车垫子掀翻,从里面拿出一把枪,“到山路那段,你拿着,那些人看到就不敢扒车了。”
“卧槽!”李长乐接过枪看了看,“还是步枪,啥时候我们上山打猎去。”
“开春再说。”李长清笑道,“下半年正是忙的时候,哪有功夫哦!”
“是啊,还得挣钱过年呢。”
李长清发动拖拉机,李母把装满海蜇的水桶提过来,挂在车架上,拖拉机摇摇晃晃的朝村口驶去。
到下桥,李长清将拖拉机停在凤凰酒楼外面,李长乐提着海蜇头去了后厨。
到了才晓得阿坤去菜市采购还没回来,阿雨不清楚海蜇的收购价,李长乐让他把海蜇皮拉到后厨,等他下午回来再过秤。
拖拉机在柏油路那段还好,出了下桥,拖拉机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村庄越来越少,路边偶尔才看到一座民房。
拖拉机到了一座浅山下,李长清让他带着枪坐到竹筐上面,以防住路边的村民,扒车偷东西。
上山后,李长乐总算明白他为啥这样说了,几百米上的一段,全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拖拉机在路上摇来晃去的,车速慢得连人都追得上。
李长乐坐在竹筐上面,抱着枪紧紧靠在车厢栏杆上,一路过去,不时有人从路边的民房,出来朝车上张望,看到他手里的家伙,若无其事的退了回去。
八点多出发,都快一点了才到鹿城,李长乐坐在上面颠的七晕八素,下车的时候,决定下趟还是坐大巴车,一次带一批去省事。
周母闻声出来,看着满脸尘土的女婿和李长清,忙道:“赶紧进屋洗洗,我给你们煮吃的去。”
“阿娘,你先煮吃的,我们把东西搬进来再洗。”
“我去喊几个黄包过来,给两块钱,请他们帮着下货。”周母说罢就冲街口招了招手,两个黄包车夫很快就过来。
有两人帮忙,卸货的速度快多了,那口大缸也得亏有两人帮忙,才抬进了铺子。
几百斤重的东西,全靠李长乐两人的话,只能重新分装一次了。
两人洗了把脸,周母就端着麦面出来了,乐呵呵说道:“我还以为,你们要等阿楠中秋放假才来呢!”
“严家要的干货凑齐了,我就赶紧来了。”李长乐指着竹篓里的鸭蛋说道,“一篓是咸鸭蛋,一篓是皮蛋,你留一半起来自己吃。
再拿几斤海蜇头、皮皮虾虾仁和鸭蛋给严家送去。”
“他们家人多,我留一小半起来就成。”
周母说着一样捡了十几个出来,拿了口斗碗出来,捡了些海蜇头装上,提着竹篓朝对面严家走去。
李长乐也没反对,想着下次再给她送来就是。
李长清见她走了,对李长乐说道:“搞了半天你丈母娘家真的有铺子,回去我就让阿娘他们晒了送你家卖。”
李长乐白了他一眼,“心眼多的家伙,还怕我不给货款啊?”
“不是,我以为你们是给鹿城哪家摊贩供货。”李长清咽下嘴里的面,“你不晓得,我们村有几户送干货卖给镇上摊贩的,有的一两月都结不到钱。”
“我阿娘问过我小舅了,镇上的干货买卖还不错,有些不要脸的摊贩,故意扣钱不给。”
李长乐笑道,“我家不一样,一部分干货放我丈母娘铺子里卖,还有一部分,我丈母娘师范学校的亲戚定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李长清这才明白他家为啥敢弄这么多货,羡慕的说道,“还是你会找老婆,嫂子城里人,文化也高还不嫌弃我们渔村人。”
“你家阿萍也不错的,阿冬伯一家对你多好。”
“阿萍心眼不坏,就是被我丈母娘宠坏了。”李长清说着又问,“大姑跟大伯合伙开干货铺子的事,你晓得么?”
“晓得,大姑来我家……”李长乐把李大姑,找他们家收干货的事跟他说了,“啧啧,算盘珠子都快蹦我脸上了。”
李长清撇嘴道:“我阿爸说,大的两个爪子都长,他们两个合伙干不了半年。咱们只管等着看好戏。”
李长乐冲他竖起拇指,“高见!”
兄弟俩吃好,周母就乐呵呵的提着竹篓回来了,“阿乐,林老师让你把海蜇皮和海蜇头,一样装一百斤,等她吃过饭,骑车带你们过去。”
“好嘞!”李长乐没想到一斗碗海蜇,又换来一单生意,高兴的应下,跟李长清说了一声,就收了碗筷进屋找家什装海蜇去了。
李长清没想到周母出去一圈回来,就卖了两百斤海蜇出去,羡慕又高兴。
二伯跟他家关系好,他家条件好了,以后想做买卖啥的也多条路子。
周母跟他去了后院,“海蜇头和海蜇皮都按一块一斤算。”
“涨价啦?”李长乐记得周若楠说,海蜇头一块,海蜇皮只卖的到八角多。
“是涨了一些,海蜇皮卖九角五一斤,海蜇头卖一块二。”周母说着又道,“两百斤,得把那担大水桶誊出来才装的下。”
李长乐点了点头,“阿娘,家里有小水缸么,没有的话我去买两口回来。”
周母笑道:“装水缸里一点卖相都没有,家里有两个白瓷缸,海蜇皮装里面盖上玻璃盖子,好看又卫生。
上次你送来的干货,买了的街坊吃了都说好,卖吃的口碑最重要了,挣口碑难,倒口碑容易。
我跟你说,咱们宁愿少卖点,也得把东西做好,只要你们好好做,阿娘觉得这买卖应该红火。”
“你放心,咱们自己的买卖,全是刚下船的鲜货晒的。”
“这样对了,虽说咱们卖的是干货,鲜晒的,跟用卖一天剩下的货晒的,吃着味道就是不一样。”
“对!”李长乐想到协议的事,把那天商量好的,对她说了一遍,又把协议给她签字,“我们把东西送学校回来,再来帮你摆货。”
“不用。”周母接过协议,“我去签字盖章了就给你带着,你们送去学校就赶紧回去,拖拉机要四五个小时,太晚路上不安全。”
李长乐想到来时的情形,点头道:“你花两块钱请两个老姐妹帮你摆。”
“晓得的。”周母把水桶给他,把两人的水壶灌满,又去拿了些糕饼装纸袋里,“这些带着路上吃。”
李长乐接过装竹篓里,“中秋放假阿楠带孩子回来,陪你过中秋节。”
周母高兴的笑了起来,“好好好,我早点准备好吃的。”
等他们收拾好,林卉就推着脚踏车在外面等着了,“你们跟我后面,大概半个小时就到了。”
“麻烦你了林老师。”李长乐感激的道谢。
林卉笑着点了点头,蹬着脚踏车在前面带路。
李长清发动拖拉机跟在她后面,半个小时后,几人就到了师范学校大门外。
林卉跟守门的大爷打了招呼,让他以后别拦李长乐。
拖拉机跟着她后面到了食堂外面,林卉对他说道:“你们把东西搬进去,我去喊刘姐来过秤。”
“好的,麻烦你了林老师。”李长乐和李长清刚把东西搬进去,林卉跟一个四十来岁,拴着围裙的妇人提着竹筐和水桶过来。
“过秤后倒进这个里面除皮。”
“好嘞!”李长乐和李长清把墨鱼鲞抬到磅秤上,过秤后将里面的墨鱼鲞拿出来往竹筐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