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第126节

  陈永威红着脸走到金家渔船旁,红着脸说道:“阿蝉,我们也捞了不少!”

  “娘~”金蝉抓住金母的胳膊,激动的喊了起来,“阿娘你看,阿威他们那船的鱼获的才多,这得是多大的鱼群啊?”

  “好多的大鱼群!”陈永威激动的走过去,激动的从李长乐发现鱼群,到他们怎么捕鱼,怎么拉网,还有那条比人都长的鱼王,都告诉了她。

  金蝉不时惊叹几声,捧场的很,陈永威更来劲了,比手划脚,眉飞色舞的样子,一点都不像平时闷不吭声的老实头子。

  金母心里高兴极了,自家捕到这么多鱼获,未来女婿镶股的船也捕到这么多,是个有运道的,闺女跟他以后有福了。

  “卧槽~这么多大鱼!”李小洋冲岸上的弟妹招手,“你们快来看,哈哈哈,这条比我阿爸还长。”

  李小涛和李小波嗖的一下跳上甲板,李小青和李小慧不敢跳,等着李二哥放跳板。

  “哥,哥,你看,这条比我还长。”

  “哇塞,这条鱼的嘴壳上还长着这么长的尖刺……”

  陈永威笑呵呵的解说,“这条是旗鱼,最大的那条是马鲛鱼,是今天的鱼王!”

  李二哥把跳板放好,李小慧和李小青上船小心翼翼的避过甲板上的鱼获,生怕就把鱼踩坏了,卖不到好价钱。

  兄妹几个看着那些大鱼,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陈阿奶乐呵呵的看着孙子和未来的孙媳妇,踩着跳板上船,从兜里掏了一块钱出来,拍了拍李小洋,递给了他。

  “阿洋回家去找项医生,买两瓶活络油回家放着,等会儿给你阿爸阿叔他们擦擦。”

  “对对对,还是婶子想得周到!”李长乐也忙着掏钱,“阿洋,你骑三轮车回去,顺便把家里的竹筐都拉过来。”

  “哦哦!”李小洋拿着钱飞快的上岸,蹬着三轮车跑了。

  陈阿奶想起一事,连忙扬声叮嘱,“把锅里温着的饭菜也带来!”

  李小洋挥挥手,示意他听到了。

  周若楠婆媳拉着陈东家的板车跑了过来,上面堆满了竹筐,婆媳几个把竹筐搬上船,蹲下就开干。

  李长乐忙把手套拿出来分给他们,他恍眼有看到石头鱼,“你们小心点,看到石头鱼,小心点别被扎了。”

  李母乐呵呵的说道:“这还用你教啊!”

  李长乐拿着剩下的手套,冲李小青几个说道:“孩儿们,来了就要帮着干活,把这些干完,一人发一块钱的工钱。”

  太多了,不拉几个童工,他们今天干到半夜都干不过来。

  “真的发一块?”几个孩子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他。

  “说话算话!”李长乐把手套分给几人,“都把手套戴上,只管分拣银鲳,不要去捡别的。”

  “嗯嗯!”

  李大嫂妯娌冲他们招手,“过来,跟阿娘、阿奶学着捡。”

  李长乐也戴上手套坐在周若楠旁边,动作慢得堪比龟速,没办法,手酸疼的紧,只能慢慢干。

  李大哥和李二哥锻炼了两年,情况比他和陈永威好一些。

  “阿乐,遇到银鲳鱼鱼群啦?”

  李长乐点了点头,“今天只要是在那片海域的家家都满船,当时我们四个恨不得跟螃蟹一样,长八只爪子,根本捞不过来。”

  李大嫂惋惜的对李大哥说道:“早晓得,就让你们把船开去试航了,今天一天的鱼获,就能把买船的钱挣回来。”

  李大哥:“阿芳,你看老金家船上的鱼获,就算我们也开船去了,可能还没一条船捕到的鱼获多。”

  李二哥:“大哥说的对,就多一条拖网拉起来的鱼获,撒网还得靠我们几个轮换着撒,拉起来的更多。”

  陈东爷俩也跟着跑出来了,看着一字排开的三艘渔船,甲板上的鱼获时,比李长乐他们还兴奋,“我的乖乖,你们在哪儿捕到这么多银鲳的啊?”

  李记的老板也跑出来了,热情的招呼赖家兄弟,“阿赖,刚才过去那几艘船,甲板上也满是鱼获,难不成都是银鲳?”

  “有银鲳鱼还有大鱼!”赖老二得意洋洋的说道,他们家的货大多给的李记。

  王老抠和王麻子也跟着跑出来,想看看有没有外村的渔船,他们也能收一批好货。

  当看到李长乐甲板上的那些鱼,羡慕嫉妒恨都涌上了心头。

  拜李长乐所赐,现在村里没一艘船的鱼获卖给他家,连淘海的妇人也不去他家卖鱼获了。

  虽说以前就不多,但他们就认为是李长乐败坏了他们名声,这些人才不去他家卖鱼获的。

  老陈看了爷俩一眼,故意大声跟李长乐说话,“阿乐,可以嘛!一船的鱼获比别人两船还多,你们兄弟这运道也太好了吧!”

  李长乐笑道:“你咋不说,我们兄弟四个干活,他们才两个。”

  “阿乐,每次出好货都有你们在场,看样子你们兄弟就要发达了喽!”李老板也笑着说道。

  “是啊,这才多久,他们家又是买船,下午又拉了几大车木料,钞票旺得很哦!”连小卖部的老板也出来看热闹了。

  李二哥忙接过去说道:“李叔,钞票旺就好了,家里还欠着一屁股债呢!”

  “那点债算啥?一潮水就还上了。”

  陈家父子见他们的样子,就晓得今天伤到手了,殷勤的上船帮着把竹筐往板车上搬。

  李长乐上前带着陈东去看那些大鱼,“兄弟,今天的好货大货多,我留一部分给坤叔,其余的全给你家,但咱们得先说说价钱!”

  “应当的。”陈东指着那条大马鲛,还有几条一米多长的金枪鱼和红甘鱼,“这些大货你留着给坤叔,还是找几个老板来?”

  “算了,这些就给坤叔送去。”李长乐看向那些鲳鱼,“咱们先把银鲳的价钱说好。”

  “哥,半斤以下的小银鲳两角一斤,半斤以上四角,一斤以上七角,两斤以上一块二,当然,再往上走,看货议价。”

  陈东说着又补充了一句,“你也晓得的,只要遇到大鱼群,鱼价就会跌,我还是照台风前大船上货价给的。”

  李长乐笑嘻嘻的看着他,“大鱼群鱼价是会浮动,你也晓得台风刚过,你们的存货也出的差不多了吧?

  还有,我们的鱼跟大船冰冻了几天的不一样,全是今天刚捕捞到的鲜货。不说多的,半斤以下的两角五,等会儿看情况,多的话,我就卖几筐给你。

  半斤以上的四角五,一斤以上和两斤的一样上浮一角一斤,你觉得可以,我们就拉货算账。”

  他在酒楼没卖过半斤以下的鲳鱼,但一斤以上和两斤以上的,跟酒楼的对比起来有三角的差价。

  陈东一脸为难的看着他,“哥,你一斤上浮一角,我就没啥赚头了……”

  “兄弟,赚头是有的,多赚少赚而已。还有啊,这次的量大,货又新鲜,明天下桥赶集,你零卖都能卖不少,只会比以前赚的多。”

第192章 发财了

  陈东觉得他一个捕鱼的,比他这个卖鱼的算的还精,想应下又有些不甘心,一斤上浮一角,十斤八斤也就算了,这可是好几千斤,少赚几百块呢!

  “哥,要不这样,一斤上浮五分……”

  李长乐累得不行,不想跟他磨牙,“阿东,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两斤以上的大鲳鱼我卖给酒楼是一块五,我问你要的价钱,已经比送酒楼少两角一斤。”

  “酒楼在我那拿货的价钱,又比找你们拿的便宜一角。”他艰难的抬手拍了拍他肩膀,“兄弟,你们的赚头不少了。”

  这么一算,他都想自己开个海鲜行了。

  陈东没想到他把行情都摸透了,尬笑道:“行,就照你说的价钱。”说着又道,“红甘鱼的价钱我得去打个电话问问,才能给你准信。”

  金枪鱼和大马鲛价钱还好说,红甘鱼一斤好几块呢!得打听仔细才行。

  “行,你忙!”

  陈东还没上岸,又被金老头叫住了,“阿东,我们合作几年了,我家的鱼必须跟阿乐家的一个价,厚此薄彼我可不答应!”

  陈东忙道:“金大伯你放心,保证跟阿乐家一个价。”

  金老头见他这样说,放下心来,蹲下继续忙着分拣鱼获,陈东也急匆匆的打听价钱去了。

  李长乐一屁股坐在甲板上继续分拣鱼获,陆陆续续又有渔船回航,其中有两艘也是跟他们在同一片海域捕捞作业的,两艘都捕捞到三四千斤鱼获。

  没在那片海域作业的渔船看着自己船上的鱼获,原本觉得今天收获还不错的,也高兴不起来了。

  最高兴的数老陈和老李,两人忙扔下手上的活,找自己的老主顾谈价钱去了。

  王麻子爷俩对视一眼,三两步上了赖家的渔船,拉着赖家兄弟嘀咕起来。

  这时李小洋载着李父来了。

  老头子见他们果然遇到大鱼群,看着甲板上堆成小山的鱼获,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阿平,你们几个先吃饭。”

  “好,正好我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

  李长乐几个忙取下手套,上岸洗了手打开饭篓,这才发现手酸软的不行,连碗都捧不住,幸好拿的调羹,四人把碗放在板车上,坐在竹筐上就开吃。

  赖老二捧着饭碗走了过来,“阿乐,你家的那些大鱼,阿东家给你多少一斤?”

  李长乐咽下嘴里的饭,“阿东说他要问问价钱,还没给价,你家的呢?”

  “我就网到四条五六十斤重的金枪鱼,还有几条马鲛和鬼头鱼,金枪鱼和鬼头老李给的六角,大马鲛七角。”

  赖老二凑上前,小声道,“你家跟酒楼有合作,你看这个价钱亏不亏?”

  李长乐记得自家上次卖给酒楼的那条金枪鱼,是一块一斤卖的,李家转手一斤就赚四角,他们当然亏了。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他肯定不会实话实说跟人结仇,“我也没卖过这样的大鱼,也不晓得行情。”

  “你也不晓得啊?我还以为你运道好,又跟酒楼合作,晓得大鱼的价钱呢!”

  “我就网到过两次大米鱼,别的真没网到过。”

  “赖老二,我家阿乐才干多久啊,你都不晓得,他更不清楚咯!”李二哥笑着说道。

  “也是,大鱼也不是经常遇到的。”

  赖老二犹豫了一下,又道,“刚才王麻子上船找我,让我把大鱼卖给他,每个品种他在老李家的基础上加一角,我怕他家秤头不够,犹豫着没答应。”

  李长乐笑了笑,“你晓得我跟他家的关系,这事得你自己拿主意。”

  “呵呵!”赖老二尬笑两声,“也是,我还是找老李说说去。”

  赖老二走后,李二哥幸灾乐祸的说道:“今天那么多船出海,王麻子家连一个卖鱼的都没有,我看要不了多久,就要关门大吉了。”

  “关了才好!”李长乐放下调羹,把嘴一抹,“干活去!”

  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十几口人一起干活,很快就装了二三十筐,船上连走路的地方都没了。

  李大嫂和李二嫂抬着一筐鱼走上跳板,“阿乐,竹筐不够了,你们手没劲,我们把鱼送阿东家,你守在那过完秤,再把竹筐送过来。”

  李长乐想帮忙,可惜有心无力,只得让到一旁,“先把半斤以上,一斤以上的抬过去,半斤以下的留一部分晒鱼干。”

  “有数!”李大嫂妯娌上岸,李母和周若楠也抬着竹筐朝岸上走。

  板车上很快就装满了竹筐,婆媳几个把板车拉到陈记,阿三和另外一个小工忙来帮着往里搬。

  李长乐跟陈东打了个招呼,打通了阿坤的电话,告诉他自己弄到不少大货,还有不少银鲳鱼。

  阿坤听后让他等着,他立马去码头坐小舢板回下桥,开车到码头来看货。

  李长乐巴不得他亲自来拉,还省了买冰块保鲜的钞票。

  陈东等他打完电话,拿了张单子放他面前,“大鱼的价钱我问过了,你看看这个价钱你还满意吧?”

  他犹豫了一下,又道,“你那条马鲛和那些红甘,有几个老板也很感兴趣,你要不要听听他们的价钱?”

  李长乐摇头,“不用,上次跟坤叔说了的,再弄到好货给他留着,做人得讲诚信。”

  陈东没想到跟自己锱铢必较的李长乐,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你说的对,渔家人一口唾沫一个钉。”

  李长乐笑笑,拿起单子看了起来,金枪鱼和马鲛三十斤以上的七角一斤,红甘鱼十斤以上的五块八,十五斤以上六块五……

首节上一节126/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