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第112节

  李长乐对王正海家没啥印象,只晓得他家两个儿子的日子过的都不错,一个村的没名声在外,就证明为人还好能相处。

  “你阿奶说的也有道理,你自己就是个闷葫芦,再讨一个闷不吭声的,就闷到一起了。

  再说,我们天天不是在海边淘海,就是开着船在水上漂,你跟你未来老婆除了晚上一个被窝,白天相处的时间还没你阿奶多。

  你要是不讨厌王美菊,两人就处处看,要是在一起有话说,也找得到话说,以后的日子就能过。”

  陈永威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讨厌倒是算不上,就觉得她脸太大,说话嗓门也大。”

  “你咋不看看你自己,除了身材高大的优势,脸跟面盆一样大,脸黑的跟块炭似的,像你这样的闷葫芦,有人喜欢已经是月老开眼了。”

  李长乐觉得讨王美菊挺好,两人都是原配夫妻,还不用帮别人养孩子。

  陈永威看看晒了这么久还不见黑的李长乐,又看看自己黑的发亮的手臂,忙背到身后,“哥,我再想想。”

  “一辈子的事,是该好好想想!”李长乐拍拍他肩膀,抬脚进了院子。

  院子里弥漫着咸猪肉糯米饭的香味,还有沙炖豆面的味道,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刚走到父母门口,就听到李三叔扯着大嗓门骂李长水,“没卵的东西,办法都教你了,老子跟你二伯也上门做了一次讨人嫌,你要是当不起自己的家,

  跟你阿爸一样立不起来,你家有你阿娘那样的败家精,以后村里的光棍佬名单里面肯定有你一个。”

  “毕竟才十七八的小后生,许仙梅又是他亲娘,他也难,你们就别说他了。”

  陈会计劝说了一句,“阿水,你三叔说的没错,男人还得自己立起来,以后才当得起自己的家。”

  “三叔、阿水、小芳。”

  李长乐进屋看到黑瘦的像个难民的李长水,一脸苦涩的坐在那,李玉芳垂头坐在他旁边。

  笑着跟大伙儿打了招呼,掏出香烟递给李三叔几个。

  李桂明高兴的接过他递过去的香烟,用力拍了他几下,“好小子,三不五时就弄到大货,海运好的名声都传到别的村了。”

  “三叔,别听那些瞎吹,我那是赶巧罢了。”

  李长乐咧着嘴缩了缩被拍痛了的肩膀,扭头看向李长水,“阿水,张叔让我给你带信说,你家的柴油机已经修好了。”

  李父听后看向李长水,“上次不是说没钱修柴油机么?现在又哪来的钱?”

  “她说她回娘家借的。”李长水瓮声瓮气的说道,连阿娘两个字都不想叫。

  李桂明嗤声,“那天说一分钱都拿不出来,现在怎么又有钱了?”

  “不拿钱把柴油机修好,我阿爸和阿哥就没法出海挣钱,他们不挣钱,许家那家子吸血虫就没地方吸血。”

  李玉芳抬头飞快的说了一句,又飞快的垂下了头。

  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头顶的头发就稀稀拉拉的,看着比神雕里,绝情谷谷主公孙止老婆裘千尺的多不了多少。

  陈永威看看兄妹俩,又看看在厨房跟李母说话的陈阿奶,觉得自己跟他们比起来幸运多了。

  “二伯、三伯!”李长水抬头目光坚毅的看着两人,“我回去就跟我阿爸说,我以后不会再跟他一起出海,以后我带着小妹一起淘海挣钱,挣的钱我们自己拿着。”

  李父和李三叔还没开口,李玉芳就激动的拉着他,“哥,你说真的?”

  “嗯!以后我们自己挣钱,过自己的日子。”李长水目光坚毅的看向伯父,“我想了几天,决定以后就让我阿爸跟她两个折腾,我带着小妹过。”

  李父和李三叔看着他坚毅的目光,点了点头,“好,我跟你三伯支持你。”

  “多谢二伯、三伯。”李长水说着又冲陈会计说道,“阿冬伯,麻烦你帮我把我和阿妹的户头,从我阿爸家分出来,有事我自己担着。”

  “阿冬伯,我阿娘要是敢去找你麻烦,我就学她,拿根绳子去外婆家上吊,她不心疼我们,外婆家那几口子她心疼的紧。”李玉芳接过去说道。

  李长乐拍了李长水一下,“阿水,我觉得玉芳说的有道理,你娘眼里只有许家那一窝子,她在李家抹脖子跳井,你们就去许家闹……”

  “出的啥馊主意?阿水和玉芳的名声还要不要了?”李父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看向陈会计,“阿冬你放心,有事我们担着,不会让你为难的。”

  李三叔也点头,“亲家你放心,她许仙梅要闹的话,让她来找我们。”

  “我有数了。”陈会计看向李长水,“阿水有十八周岁了吧?”

  李长水点头,“上个月刚满的十八!”

  陈会计说道:“好,明天你来我家,我带你去找王支书,把你和玉芳的户头分出来。”

  他也很同情李阿四家的两个孩子,觉得像许仙梅那样的,出嫁几十年了还一心顾着娘家的妇人,恐怕在整个盘镇都很难找到第二个。

  “多谢阿冬伯,多谢二伯、三伯关照我们兄妹。”李长水拉着李玉芳冲几人鞠了一躬。

  陈会计笑着摆手,“我也没帮你们什么,不用客气。”

  李三叔拍拍他肩膀,“分出来以后好好过日子,有事就来找我跟你二伯。”

  “晓得了!”兄妹俩红着眼圈点头。

  李父想想又道:“阿明,许仙梅肯定不会分粮食跟钱给他们,到时候我们叫上老大,

  一家匀几十斤粮食,百十斤红薯给他们,再把锅碗瓢盆啥的凑一套给他们,兄妹俩就能自己开火了。”

  感谢友友2024…3364,爱喝气泡水打赏支持!谢谢!

第173章 算账

  李三叔见比自己家艰难的二哥都这样说了,爽快的点头,“行,明天弄好了,我们就去找老大。”

  李长水忍不住抹了一把泪,“二伯,三伯,多谢你们,等我和小妹挣了钱,就买粮食还你们。”

  “不用还了,只要你们好好过日子,你两个伯伯就放心了。”李母端着沙炖豆面出来,笑着说道。

  家里孩子的日子好过起来,她也不介意帮他们姐弟一把。

  李父听后也松了一口气,他也怕老婆子不高兴,但又不忍心看着子侄受罪。

  “开饭喽,都是好吃的!”

  周若楠姑嫂和陈阿奶端着老鸭汤、咸肉糯米饭,白灼血蛤、大虾、蛤蜊炒芹菜、凉拌海蜇皮、红烧黑鲷鱼、蒸海鲈鱼、香煎牡蛎饼也上了桌。

  今天的李家比过年还热闹,小孩子一桌,女人一桌,男人又摆了一桌。

  “哇塞!咸肉糯米饭,我最喜欢了。”李小涛两眼发光的看着桌上的饭菜,咽了咽口水,“今天比过年还吃的好。”

  “看你那谗样!”李小洋拿起筷子敲了他一下,“把脑袋缩回去,口水都流碗里了。”

  李小青也伸手敲了他一下,“就是,你看小波、小辉都不像你。”她还记着他刚才说,男孩子不值钱的事呢!

  张小辉缩了缩脖子,“小洋表哥、小青表姐好凶!”

  李小涛揉着脑门,冲李大嫂喊,“阿娘你看,我姐和我哥联起手来欺负我。”

  “活该!”李大嫂连头都没回的说了一句,“谁让你嘴欠。”

  李小涛委屈得眼泪花在眼圈里打转,“我没嘴欠,就说今天吃的比过年还好,他们就说我把口水掉碗里了。”

  “好了别哭了。”李小青把盛满咸肉糯米饭的饭碗放在他面前,“姐给你盛了两个鸡蛋,我的那个也给你了。”

  “哦哦,我最喜欢糯米饭里面的鸡蛋了。”李小涛立马笑了起来。

  几个大人好笑的看着姐弟俩,李大嫂笑着说:“馋嘴货,从小就这样,我去淘海不在家,肚子饿了,他姐弄点甜水就能哄住他。”

  “最好哄的就是他了。”李母笑着给李玉芳舀了些沙炖豆面,“玉芳丫头,多吃点。”

  “谢谢三伯母!”李玉芳看着碗里的好吃的,想到自己家,除了阿爸能吃上鸡蛋和肉,好吃的都送去了舅家。

  扭头看了看黑瘦的哥哥,想要分出去的决心更加坚定。

  李长水扭头看了她一眼,笑道:“看我做啥,好好吃饭。”

  李玉芳心疼的说:“看你还没到阿乐哥耳根,矮他好多。”

  李长水:“……”

  李长乐见他脸红了,笑着说道:“阿水不矮的,主要是我比家里几个兄弟都高。”

  李母:“你阿乐哥也是二十来岁才长到这么高的,老话说,男长三十慢悠悠,女长十八到了头,以后你们自己开火,别舍不得吃,伙食开好,两年就长高了。”

  “我们记住了。”

  大人一边喝酒一边说话,孩子们吃的头也不抬,嘴里还说着什么时候,再这样吃一顿就好了。

  酒过三巡,李父说起了后面那排破倒房的事,陈会计也跟他们透了个底,意思是,超出的面积只要上头不管,村里也不会过问。

  但这两年,建新房的人家越来越多,想钱花得值,还得事先花点钱把那块地皮买下来,等房子建好拿红本的时候,黑字落在白纸上,以后谁来查都不怕。

  李三叔拿起酒壶把酒给陈会计添满,“亲家,那块地皮要多少钱,你给透个底,几个侄子有钱的话就买下来,落到户头上面,省得以后扯皮。”

  李父也连连点头,“阿冬,我家的情况你也晓得,几个孩子建一次房子不容易,麻烦你帮忙一次给弄好了,省得以后住着不安生。”

  陈会计想到两家的交情,还有李长乐送到家的那些东西,觉得兄弟几个也是懂事的,“阿堂、阿明,我晓得,又不是外人,当然是能帮就要帮一把!”

  “那排屋子浅,加起来就两间屋的面积,一间屋一百,就是两百块,你们四个加上罚款一人交一百给我,其他的我去找人给你们弄。”

  “谢谢阿冬伯!”李家兄弟仨和陈永威听后感激的敬酒。

  酒足饭饱后,李桂明和陈会计两亲家醉醺醺的走了,李长水兄妹俩也走了,剩下李家一家子和陈家祖孙坐着说话。

  李大哥和李二哥把张得金预算下来的数目,跟自家媳妇说了一下,“如果照阿乐说的建,可能还不止五千出头。”

  李二哥对李二嫂说道:“阿乐说,不过就是欠一千和欠一千五的区别。老话说,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我想着要不就干脆一次欠下,以后慢慢还。”

  李大嫂婆媳和陈阿奶都好奇的看着那张图纸,“阿金,建成这样要多花多少钱?”

  “也多不了多少,就红砖、蛎灰、还有水泥比一般的房子用的多一些。”张得金说道。

  李二嫂听后不紧不慢的说道:“看着就是这种的住着舒服,一辈子就建一次房子,哪有不欠账的,慢慢还呗。”

  “我也觉得这种的好。”周若楠早就想要这种有卫生间,有洗澡间的房子了,自是没一点意见。

  李小青姐弟几个看着李大嫂,“阿娘,我们也喜欢家里能洗澡的房子。”

  李大嫂见她们都同意了,虽说有些头疼,也只得点头同意。

  张得金见他们统一了意见,便开始安排任务,让他们这几天把宅基地清理出来,把黏土准备好。

  他回去把需要的钢筋、水泥算出来,李长乐他们再去找大队批条子,把这些东西买回来。

  砌房基的石块、石条、砖头、瓦片、砂石,还有搭竹架的毛竹,他会找相熟的老板拉过来。

  这年头建房子用的钢筋的地方很少,就连水泥也用的不多,大多是自家从山上挖黏土加上蛎灰做的灰浆。

  蛎灰顾名思义,就是用牡蛎壳和蛤蜊壳、钉螺壳、毛蚶壳等海生贝壳,通过烧制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

  旧时的沿海地区,大至建城墙、筑桥梁,小至盖房屋、修沟渠,都会使用这种材料。

  商量好后,陈家祖孙告辞回家,开门才发现风雨又大了起来,送走了祖孙俩,一家子又坐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才各自回屋休息。

  李长乐和周若楠回屋后,忙去检查漏雨的位置,见已经有水往下渗透了,忙拿了瓷盆把水接好。

  洗漱后进屋,看到周若楠坐在床上,面前放了一堆钞票。

  “老婆,家里还有多少钱?”

  “不算小舅那的三百六,家里总共还有两千六百三。”周若楠说着把账本递给了他,“这还是这几天接连弄到大货,每天都进账几百块,才攒下来的。”

  “这段时间花出去的也多,买地基两百,今天装拖网启动机和滑道又花了将近两百块。”

  “嗯!”周若楠把钱藏好,轻声对他说道:“缺口有点大,我回去问我阿娘借两千,加上卖珠子和佛手螺的钱,应该够了。”

  李长乐想了一下,摇头道:“不用借,还有三十五颗珠子,八十一颗的只有四五颗。

  剩下的三十来颗,咱们就照一百六一颗算也将近五千块了,我们就有两千多块的进账,加上这些就将近五千了。”

首节上一节112/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