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综:1997半岛之王 第412节

  在石油危机期间,为了确保充足的货源,天下集团与沙特阿拉伯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八十年代,为了确保稳定的货源,他们就在国外开发了油田,每年要交付高额的金钱过去。

  成本高,所以韩半岛内的油价也高。

  可现在李佑就要撼动天下集团对油的掌控。

  不过这些矿区油田,大部分都位于中东,现在中东的局势变成这样.

  状况可想而知。

  更不用说,李佑专门调查过天下集团公开的油田信息,那些天下集团光明正大开发的油田,预估的总计产油量也就跟苏里南持平而已。

  而这个不存在的SK财阀的另一项主营业务信息通信就掌握在顺洋手里。

  现在掌握在陈荣基的手里。

  去年陈荣基下面的顺洋电讯刚刚推出第三代通讯技术,也就是3G技术,现在反而被李佑利用了起来。

  甚至还砍了陈荣基一刀,因为这软件一出来,占据一部分信息利益的金钱都被这个免费软件吃掉了,平白无故少一截收益,任谁也不高兴。

  “李会长,”陈荣基打来的电话的时候,还带着火气。

  “你刚从我这里买走了顺洋汽车,就开始针对我们顺洋?”

  “我给的可是合适的价格,”李佑笑了笑。

  “再说这可不是针对,而是合作的大好时机。”

  陈荣基愣了愣,随即撇撇嘴,他现在一听李佑谈合作就有些不相信了。

  “什么合作的大好时机?”

  李佑顿了顿,不紧不慢的开口,“现在我们双方的矛盾,正是我们研究出的即时通讯和传统通信的矛盾。”

  “你也应该看到了,随着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即时通讯在未来,将成为所有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荣基看了眼自己桌上的未来手机,嘴角抽了抽。

  虽然嘴上说,但陈荣基还是很诚实的换上了未来一代,并且是第一时间就换上了。

  这种高效快捷的沟通,他刚刚和秘书也体验过,确实要比传统通信优秀,发展潜力也大很多.

  要不然他给李佑打电话是干什么的,当然是要谈合作,因为即时通讯或者说未来电子的劣势在于,他们没有自己的通讯公司,即时通讯需要依托于网络才能存在。

  李佑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主动提出了合作,反正手里捏着顺洋物产的股份,早晚他都要吞下顺洋这块肥肉。

  “通过我们的即时通讯软件,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也不再需要打电话或面对面交谈,只需要一台设备和网络连接,我们就能够与朋友和家人,或者工作时和外地出差的同事保持联系。”

  “而且无论是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都可以在瞬间完成,确实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至于目前的缺点”李佑笑了笑,“你既然打这通电话,看来已经猜到了。”

  “费用太高,”陈荣基这点头脑还是有的,“现在的流量费太高了。”

  “韩半岛的手机流量资费高,网速又慢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论坛上也被很多人炮轰,更别说国民们之间的议论了。”

  李佑挑了挑眉毛,“你也看论坛?”

  陈荣基咳嗽了一声,避开这个话题,“虽说从2G升级为3G之后网速有所提升,但资费反而更高了。”

  “但没有人可以拒绝在网络上突破地理限制,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有互联网连接,就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李佑说到这些也很平静,“软件是免费使用的,但户外流量可不是。”

  “这两样东西,明明归属于一条产业链,甚至有很多东西关联互补,我们理应密切合作,各自独立斗的你死我活,反而会双双亏损。”

  “顺洋可以推出新的流量套餐,甚至与我的通讯软件进行高度捆绑,比如流量在使用这个软件的时候,能够不计入套餐,又或者推出那种高性价比的纯流量电话卡。”

  听着李佑现在的建议,陈荣基叹了口气,“李会长还真是.”

  就现在的顺洋而言,能多一个合作对象就多一个,走到你死我活,大概率是自己死,都是形势推着人走而已。

  就是面前正在和自己谈合作的李佑,也指不定正在盯着自己。

  李佑笑呵呵的开口,“毕竟咱俩也算是交情不浅,我们合作对双方都有益,对吗?”

  陈荣基点点头,“我会让通讯那边研究一下方案。”

  “好,”李佑脸上带着笑意,“我们的合作也算是初步达成?”

  陈荣基沉闷的答应了一声。

  时间来到四月初,伊拉克出现了重大转折。

  以往的僵持不下消失了,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现代的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了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数个重要的城市,都是极具战略意义的要地,并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形成合围。

  战事开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油价不再上涨,开始趋于稳定。

  而在这短短的十天之内,以往数个的顺洋车厂拉满进度,生产了数百辆未来汽车。

  油价趋于稳定后,不少人都是因为公共交通事件想要购车的。

  他们最注重的是价格和油耗,其次是安全性,最后才是外观和舒适度。

  这个时候,被起了‘小菠萝’外号的这一代未来汽车,开始广受欢迎。

  售价低、安全性好、油耗低。

  只要你不是人高马大的汉子,普通车主还会有一定的舒适性。

  ‘小菠萝’买的很快,快到生产出的几百辆车在油价回落前就买的差不多了。

  而油价回落,就是四天后的事情。

  四月八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外,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方向最重要的军用机场。

  当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

  面对美军的长驱直入,萨达姆号召军队和民众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的袭击行动,然后他本人与少数亲信为了生存藏匿起来。

  在进行了七天的清扫后,四月十五日美军司令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

  国际油价下降了一些,但.稳定在了那里。

  这就意味着天下集团在那边的进货价也要开始提高,成本上升之后,会带来连锁反应,导致韩半岛的成品油价格也上升。

  李佑的目的达成了。

第473章 雇佣与安保

  朱梦永也算是看明白了李佑想干什么,无非就是想要冲击低档小型经济车的市场。

  就跟大营集团当初干的事情一样。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由于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受到了种种限制,不得不向高档车转型。

  美国方面出于最优利润的考虑,采取了提高售价的做法,这就使美国市场的低档小型经济车的市场出现了缺口,而大营汽车抓住机会打入了美国市场。

  第一年大营汽车凭借小型车进入美国市场后,比同等级的日本车定价足足低1000美元,被美国汽车界称为‘日本技术,韩国价格’,在第一年就创下17万辆的销量。

  也借着外国市场带来的口碑和声誉,大营汽车迅速攻占了韩半岛内部市场,在天下集团进军汽车行业之前一直是一家独大的状态。

  朱梦永眯着眼睛想了半响,总觉得有些诡异。

  当年的大营集团,是因为韩半岛内的市场被国外车占据了大部分,借助在海外打响的名头和韩半岛民众的民族自尊心,民众们开始纷纷支持大营这个本土品牌,这才得以在国内市场称霸。

  可现在.国内市场已经被大营和天下占据了九成九。

  就算那什么未来汽车再能营销,也没法几十年来他们刻在人们心中的品牌效应。

  其实他想复杂了,李佑就压根没想那么多。

  现在的南美诸国,民众大多经济情况并不好,这就使得这种低档小型经济车注定会广受欢迎。

  考虑到那边的地形,李佑还要求未来汽车那边对小型车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增加一部分缓震功能。

  他准备以苏里南为突破口,将这些车卖进南美诸国。

  苏里南政府不仅会举双手赞成,还会动用政府力量与周边国家商议。

  这可是为了他们本土经济的发展。

  没两个月,未来汽车已经占据韩半岛一小部分市场,甚至可以说是一次性市场。

  因为他们的目标人群,都是经济情况并不算好的民众,但他们购入一辆未来汽车后,很可能五年甚至十年都不会更换车辆。

  但无所谓,名声已经打出来了。

  位于苏里南的未来汽车车厂已经建立了两座,其中有一座已经开始制造各种零件。

  而位于苏里南的炼油工厂,也即将竣工。

  这个时候,李佑再次接到了艾米的电话,这个CIA的大佬的女儿,每次打电话过来,都会给予一些好处。

  李佑猜测,这个女人是接受了她上面的人授意。

  想要以金门集团为起点,进一步增强对韩半岛的观察和整个半岛的掌控力度。

  她的意思在电话中也表现的很明确。

  伊拉克远远没有阿富汗的战斗力。

  美军顺利进入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市区,途中也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而最高位的数名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

  布克总统宣布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后,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一部分,美国击倒萨达姆掌控伊拉克的目标已经达到了大部分,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他们有可能被拖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中。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美国就基本上失去了控制世界石油市场供应的主动权。

  这些西方国家,只能通过国际能源组织和节能技术,勉强应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反制石油输出国组织进行的配额生产机制。

  虽然这次战争的阶段性胜利,也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控制了世界石油市场主动权,毕竟伊拉克石油资源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于世界第二,是世界石油市场举足轻重的供应者,但问题就在于

  伊拉克的局势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趋于稳定,而是越发混乱不堪。

  美军似乎没有能力稳定住这里越来越复杂的战争形势,更别提巨额的军费开支,让美国政府都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这也使全球经济在这两个月内开始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比如李佑一直关注的国际油价,现在国际石油的价格居高不下,这直接导致了旅游业和航空业遭受重创。

  这也是艾米打电话联系李佑的原因之一。

  作为CIA的高级人员,她从更高级别的人中听到了这个消息,决定用来和这位已经能排进当前韩半岛前五的人巩固友谊。

  “李会长,现在有了新的方案。”

  艾米说的很简单,“总统准备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战行动,大量的移交给战场合同工,撤回部分本国军队。”

  所谓战场合同工,就是私人军事承包商的雇员,大多以安保公司的形式出现。

  说白了就是雇佣兵。

  “他将实行一种依赖大量雇佣兵,同时减少本国对海外派兵人数的战争方式。”

  李佑眯着眼睛,“比例?”

  “最少是一比一,”艾米犹豫了一下,“如果可以的话,上面的人甚至希望能够达到三比一,合同工占三。”

  “如果是一比一需要多少人?”

  “一万,”艾米提醒道:“此举是为了降低本国军队的人员损失,但为了维持这些合同工的战斗力,他们的日薪将相当高。”

  “最高日薪将达到一千美元。”

首节上一节412/6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