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823节

  毕竟因为国家性质的问题,我们跟西方都在初步接触,大家相互之间,并不能完全信任。

  航空线路这个,也不是说两国一谈就能成的,除了开放了航线之外,还得有自己的飞机,飞行员。

  而目前国内最大的问题,就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飞机和国际飞行员。

  国内目前的外汇也不足以支撑国家大批量的采购飞机去开通国际航线。

  所以国家的很多人员如今出国,都必须从港岛那边转机,主要就是国内飞机数量不够,很多航线没有。

  但是如今港岛的飞机,都是英资控股,比如说国泰航空。

  这样一来,就存在了很大的不安全性。

  比如说转机的我国重要人员都会将乘坐信息报给航空公司,而航空公司那边很轻易地就能掌握我们很多科技人员甚至官方人员的外出动向。

  这种无形的情报损失,甚至由此蔓延出的人员损失其实是无可估量的。

  也因此,当李长河说他想在港岛开设一家航空公司的时候,卢局长在震惊之余,很快就想到了里面的好处。

  对于国家来说,在国家航空没办法大力发展的阶段,如果港岛有一家能够站在他们这边的航空公司,带来的隐形利益是不可言喻的。

  “你想让国家帮你什么?”

  卢局长这时候认真的问道。

  李长河则是轻声的说道:“卢老,一般的商业竞争我其实不害怕,我这边资金充裕,哪怕前期亏损,我也扛得住。”

  “我最担心的,就是港督府那边下场拉偏架!”

  “一旦他们不给航线,对一家航空公司来说,就是必死的结局!”

  李长河这时候认真的说道。

  “不给航线?你是说?”

  “我担心英国人会偏袒国泰航空,如果搞出什么一线一司的政策,那不光是我,所有国泰后面的新航司,都将毫无招架之力。”

  李长河这时候把前世英国人的骚操作果断地讲了出来。

  前世国家也在港岛那边成立了航空公司,就是港龙航空,港龙航空一开始的注册资本就是招商局,华润,中国银行以及包钰刚,曹光彪,霍家等等联合成立的。

  但是后来英方先是以政治的名义驱逐了中资,然后又祭出了一线一企这个政策,生生把港龙公司给拖垮了。

  所谓一线一企,就是一条航线只能有一家企业运行,比如说从港岛到洛杉矶这条航线,国泰航空已经运行了,那好,港英政府就不允许其他航空公司同样运行这条航线了。

  也因此,后面的港龙航空,几乎拿不到像港岛到伦敦,港岛到巴黎,港岛到洛杉矶这种优质航线,而只能申请一些欧美二三线城市的航线。

  可是这些航线的客流量跟那些优质航线比起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也因此,在全球航空业大爆发的年代中,港龙航空却连年亏损。

  即便是国家开放了京城,魔都等航线给港龙航空,也依然没有挽回港龙航空的颓势,毕竟那时候魔都和京城还不是世界一线城市。

  最终,包钰刚和曹光彪他们也扛不住港龙航空的亏损,再加上国泰又假惺惺的联合中信收购港龙,表面上还是中信占第一大股东,于是港龙航空就被国泰给并购了,直到未来,彻底消失。

  李长河现在想要做的,就是要让国家在中英谈判的时候,把这一个缺口给英国人堵死。

  只要英国鬼佬玩不了一线一企,那李长河就有足够的手段,竞争国泰。

  毕竟别忘了,他早就引导着包钰刚,拿到了国泰航空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了。

  这些股份现在固然是影响不了施怀雅家族对国泰航空的掌控,可是有一点,如今的国泰航空可还没上市呢。

  等到国泰航空上市,股份再一流出,那时候,李长河就可以反向对国泰航空动手了。

  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他先保住自己的航空公司。

  “这样啊,这样的话,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如果中英谈判,也不会在这种单一的方向上谈判,如何介入,我想我们得需要好好的想想。”

  卢局长这时候思索着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是的,这种谈判条款,不能用我们中资企业的名义,因为这样一来,会很容易受到针对,到时候不只是英国人,恐怕就算米国人也不会支持。”

  港岛谈判表面上是中英两国的事情,但是实际上,米国人也在里面搅和,只不过明面上,他们没有表现出参与感罢了。

  否则,如果米国人支持港岛不回归,英国人绝对会傲慢的不搭理,除非大陆给他兵临城下。

  现在英国人愿意跟大陆谈的前提就是港岛回归这个事件,英国人在国际上几乎得不到支持。

  不管是米国,还是法国,亦或者德国,这些西方国家对港岛回归这件事都默认了大陆的选择,而没有开口支持英国的。

  这也是英国老老实实准备上谈判桌的原因。

  “卢老,我觉得您可以跟上面反馈下,比如说增加一个保护华人资本权益的反垄断条约,这一条约可以视作是对整个港岛华人资本利益的保护。”

  “而米国人那边最讨厌的也是垄断,他们对垄断的厌恶远超英国人,所以这样的条款大概率也会得到米国人的默许,不会放任英国侵蚀我们的利益。”

  李长河这时候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港岛到时候作为大陆跟西方的对接平台,到时候不止会有英国人的利益,也会有米国人的利益,所以中英谈判的很多条款,明面上保护的是英国一方,但是实际上是渡让给了整个西方。

  也因此,在很多方面,他们排斥中资的进入,设置无形的壁垒。

  而李长河提出的这个思路,就是抛弃中资的概念,而是改成整个港岛华人的利益,从这方面来说,这可以变相的作为大陆对整个港岛华人资本的一种拉拢和保护,给他们的意图做上了一层伪装。

  “你这个思路倒是有点新奇,我回头跟上面反馈一下,只不过到时候具体的条款,也没办法保证。”

  “我先把你这个想法跟上面讲一讲。”

  “对了,你之前说的石化那个事情,上面已经有答复了,到时候你安排人过来,就在宁海那边跟那边的炼油厂合作。”

  “不过你这又是投资石化,又是投资航空公司的,你资金撑得住吗?”

  卢局长这时候笑着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航空公司现在是不搞的,我估计要差不多两到三年才会启动,一来我想等咱们两边的谈判结束再启动。”

  “二来,我在港岛那边搞了个俱乐部,拉拢了很多东南亚的华人富豪子弟,我到时候想通过他们,扩大一下航空公司的资本。”

  “航空公司这边,我想联合多家港岛和东南亚的华人资本联合组局,前期先做起来。”

  “以后如果国家有需要,可以把股权再转售出去。”

  航空公司这个,幕后一定要有强大的政治力量支持才可以,所以李长河从来没想过一直垄断把持航空公司。

  他搞航空公司,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为他自己的文旅项目,到时候酒店住宿,航空旅行,海外中介等多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上下相互衔接的产业链,才是他的核心目的。

  另外航空公司也是他维系欧美关系的一个渠道,像罗家支持的达索公司,洛克菲勒家族隐形控制的波音公司等等,都是航空业的巨头。

  而李长河的航空公司采购,其实都可以算作是跟他们之间下属产业的一个交集。

  “嗯,你这边既然有了规划,我们这边肯定会全力帮你,等过几天,我看看给你答复!”

  卢局长这时候,也是认真的给了李长河答复。

  当然,这件事答应下来容易,但是真要运作,其实还是挺难的,最主要的就是谈判的负责人那边他必须得去沟通。

  或者说光他是不够格的,恐怕还得拉上老廖,亦或者请更上面的人开口。

  只不过这些困难,没必要跟李长河说。

  对他们来说,李长河已经为国家做了这么多了,这次开口,上面肯定会认真考虑,而且这也不单纯是李长河自己的利益,也包括了国家利益。

  毕竟有一条能够值得信任的空中交通网络,对目前的国家来说,也是非常有需求的。

  “好,那就谢谢您老了!”

  “这样,您老先忙,我再出去跑几家,邀请一下廖老他们。”

  说完了正事,李长河也起身告辞,毕竟后面,还有一些人他也得亲自邀请。

  像廖老这边,张广年这边,夏炎那边等等这些身居高位的老同志,他都i得亲自走一遭。

第681章 低调的老李

  李长河宴席的日子选的恰到好处,正好在周末。

  这一天,京城工业学院里面,三辆大巴车缓缓地开了进来。

  “这是什么情况?有部门来参观吗?”

  学校里面,有看到这种场景的学生好奇的冲旁边人问道。

  主要是这种比较高档的大巴车,是很少见的。

  大部分来的车,都是那种老式的中巴车,这种高档大巴一看就是很高的层次才能坐的。

  “听说是李教授家里生了个孙子,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李长河生了儿子,所以今天是人家办宴席的日子,估计是来拉学校老师的。”

  “哎,说起来我听说,那个李长河咋给分到作协去了?”

  “作协还不好啊?事少地位高,过的又舒服,我做梦都想进作协。”

  “作协是挺好,可是总觉得对李长河来说不太合适吧,以他的能力,去作协总感觉有些大材小用呢。”

  “可能是个人选择吧,毕竟他这种人,你说去哪个单位都合适,说不定是人家自己选的作协。”

  一群人看着大巴车,在那里好奇的议论着。

  而此刻,教学楼办公室前面,一群早就等在这里的老师们看着眼前的豪华大巴,也个个面露惊色。

  这些大巴,是建国饭店刚从国外进口来的商务大巴,一般都是拉外宾的,对很多老师来说,参加个宴席还有这种高档的大巴车接送,还真是很新奇。

  “这都是人家饭店自带的服务,咱们定了他们的宴会厅,人家主动负责接送,大家上车吧。”

  李立山这时候矜持的说道,随后招呼着一众同事上车。

  “哎,老李,你没请张校长他们?”

  有眼尖的老师这时候看到这里没有学校管理层层,好奇的冲李立山问道。

  李立山笑了笑:“当然请了,张校长他们一会跟老朱坐另一班车,咱们先走一步。”

  学校的管理层层那边,李立山肯定请了,而且他们都答应的很痛快。

  相比较于学校的老师这边,其实学校的管理层层,知道的消息更多。

  他们很清楚,李长河不是没有分配到好单位,而是所有的好单位,去申请调配,都被上面驳回了。

  然后李长河就分到了作协。

  这种举措对于经常接触保密单位的学校管理层来说,一下就猜到了其中的一些内幕。

  毕竟工业学院是跟军队关系密切的半军事单位,承接着很多军事研究的任务,也因此身为学校的的高层,他们的眼光比一般人更毒辣一些。

  这种很明显是打掩护式的分配,恐怕李长河真正的去向,一般人甚至一般单位根本不配知道。

  而且有件事,学校里大部分老师其实都不知道,那就是李立山已经被定下了,被选拔进今年的学部委员名单。

  众所周知,从80年中科院学部委员一下扩张了将近三百人之后,中科院几乎就停止了扩选,每年放出来的名额堪称凤毛麟角,完全就是修修补补的那种吸纳。

  也因此,这种名额的稀缺性,成为了很多教授上升的动力。

  而现在,学校竟然被上面暗示,把李立山给增补进今年的学部委员名单中,这种无缘无故的增补,绝不是因为李立山的学术能力。

  毕竟李立山的学术能力虽然出色,但是他太年轻,才五十来岁,说实话教授晋级还说得过去,但是直接上学部委员,就有点夸张了。

  可现实是,对方就要这么上了。

  这里面的缘由,很明显不在李立山的身上,毕竟李立山日常什么表现,他们都看在眼里,可以说是优秀,但是目前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

  所以,答案很明显。

  学校里一些风言风语,他们也都听说过,只不过一笑而过罢了,毕竟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成就感,对他们来说,还是挺有意思的。

首节上一节823/8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