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们要出去了,哥们也不能没有表示。”
“等回头一人赞助你们一点外汇,穷家富路,支援不了你们太多,只能让你们路上宽裕一点。”
李长河一边开着车往外走,一边随口说道。
海文他们也算是李长河大学里面的好友之一了,如今要出去,自然要表示一下。
“外汇?”
“算了,那太珍贵了,你们还是留着自己花吧。”
“我这公派留学出去,国家有生活补贴的,每个月五十美元的补贴,想来应该是足够了。”
林双林摇头轻声的说道。
也正是因为要出国了,他才知道外汇的珍贵,李长河虽然不差钱,但是想来搞点外汇,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林双林觉得不能要。
相比较于一直在学校里不怎么出来的双林,海文知道的就要多一些了。
他去过李长河华侨公寓的家,光那房子和那里面的家电,就足以展示出李长河的家底。
“我其实也不太缺,我之前跟你们说过了,我两个舅舅都在洛杉几,他们家底还行,也提出了负担我的学费,要不然我也不能自费出去。”
海文的舅舅以前是国民政府的高官,后来去了岛那边,然后又去了米国,前两年回来探亲,知晓海文考上了北大,于是鼓励海文出国留学,并承诺承担他的全部花费。
“行了,都别犟了,我给你们的也不多,只是让你们路上别太拮据。”
“真正出去之后,还是得靠你们自己。”
李长河也不打算多给,每个人给个一千美元,算是他的一点心意。
毕竟等他们真到了国外,李长河是不太可能再跟他们接触了。
“你们啊,就别推辞了,就当是我们两口子的一点心意,以后出去好好学习,学成归来报效祖国,这才是正理。”
朱琳这时候也跟着开口说道。
她知道自己男人的遗憾,以他的能力,其实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去留学然后学成归来报效国家,亦或者以北大优秀学子的身份步入官场,做一个济世安民的优秀干部。
可惜这些如今一切都幻化成了泡影,他当然能光明正大的出国,只是却是以另一种身份。
放弃了李长河这个身份,实际上就是放弃了另一段精彩辉煌的人生。
虽然李长河不后悔,但是面对这些北大的同学,朱琳何尝不知道,他或许心里也是有着遗憾的。
“行吧,既然朱琳都这么说了,咱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海文见状,也不再推辞,再推辞就矫情了。
一行人中午找了个饭馆吃饭,随后在临走的时候,李长河用信封封了两千美元,各自塞进了海文和林双林的怀中。
“把这些钱都藏好,最好分开藏,万一被小偷什么的摸走了,还能有个剩余。”
“我听说国家现在跟海外的一个什么基金合作,在欧美那边专门给咱们出去的华人解决困难的,包括一些法律和经济的援助,你们到时候可以咨询咨询看看。”
“最后,祝你们出去一路顺风,学业有成,早日归来,报效祖国!”
李长河随后跟海文他们挨个狠狠的拥抱了一下,。
四年同学情谊,差不多在今日,也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以后虽然同学情分不变,但是出国的出国,工作的工作,大家天南海北,再想相聚可就不知道是哪年哪月了。
“长河,你也保重!”
海文等人也是深情的说道。
身为北大的天之骄子,对于李长河这两年的特殊,他们大概是有所猜测的。
作为引领北大77.78级的风云人物,李长河却在后面两年悄无声息的离校开始神秘莫测,毫无疑问,他肯定是为了国家,进入了某条隐秘的战线开始提前奉献。
众人或许不知道内幕,但是却知道李长河的特殊性。
对方这种低调的行为,毫无疑问,也将默默无闻与毕业之后。
那些明面上光辉伟岸的工作,进政务院,去国家显耀部门这些,恐怕都跟李长河无缘了,要不然,对方不会低调到连实习分配之后都未曾在同学们面前展示。
也正因为如此,众人都知道,此次一别,或许不知道何日再能相见了。
从北大门口开车离开之后,朱琳看着李长河,随即温柔的说道:“怎么,是不是有些后悔了?”
“后悔倒不至于,只是有些感慨。”
李长河也不知道,现如今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这些同学,再过几年,还能有多少意气风发呢?
“放心吧,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绝不会后悔。”
毕竟相比较于脑海中的知识,留在国内对他来说,是最无用的选择。
“对了,咱们今晚也回家,问问咱大姐的自费留学办的如何了。”
“上次我回来都忘记问了,不知道她申请的学校,通知书寄过来没有。”
李长河这时候又冲着朱琳说道。
之前他也鼓励大姐出去自费留学的,就是不知道,对方申请的学校有没有通过?
“已经通过了,是什么学校名我忘了,不过咱妈那天跟我说来着,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了。”
“也是在办签证呢,打算过了年就走。”
“对了,长河,咱大姐一家,真带着囡囡出去啊?”
朱琳这时候好奇的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其实她跟陈爱国两个人出去最合适,可是你也不能把囡囡单独留在国内。”
“再者他们两个一起出去了,也未必不会再生一个,毕竟米国大学可不管生育这些。”
“索性就让他们一起出去吧,我都安排好了。”
李长河微笑着说道,随后开着车,载着朱琳回了家。
时间悄然流逝,一眨眼,秋季已过,深冬来临。
一九八二年的春节,到了!
第663章 多喜临门!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五日,农历正月初一。
一大清早,李长河就带着朱琳回到了家属院,毕竟今天家里的客人肯定格外的多。
家里面,沈玉秀跟李晓君也早早的起来了,在家里忙活。
“妈,我跟长河带了点花生蘸上来,你找个盘,咱们摆桌上。”
进了门,朱琳扬了扬手里的小袋子,冲着沈玉秀说道。
“哎呀,家里那么多零嘴了,怎么还买这个?”
花生蘸也是一种小吃,就是炒熟的花生外面裹上一层白色的糖衣,又甜又脆。
“昨儿个去百货商店那边,长河看见了突然想吃,我们就买了些,反正今天孩子多,摆上让他们吃呗。”
朱琳笑着解释说道。
“他就是嘴馋,来,给我吧!”
“你啊,赶紧去沙发上坐着,你现在大着肚子,今天可得小心点,别让那几个孩子给冲撞了。”
“长河,你今天不用干活,就看好琳琳就行了。”
沈玉秀冲着李长河叮嘱说道。
现在朱琳怀孕已经七个月了,肚子已经大起来了,今天家里孩子又多,沈玉秀可得仔细叮嘱着李长河。
“行,我知道了妈,我跟她先进屋里了。”
随后,李长河带着朱琳回到了他以前的屋里,当然现在是李晓君他们的房间了。
不过今天初一,李晓君屋里收拾的干净,毕竟指不定谁喝醉了又得在这屋里睡一会。
“哎,这就是咱姐要去的学校吗?”
书桌前面的小架子上,朱琳看到一本全是外文的书籍,拿下来好奇的问道。
李长河瞅了一眼,随后点了点头:“没错,斯坦福学院,正好在加州。”
李晓君考上斯坦福,跟海文的模式不同,因为京城工业学院不同于北大,北大的名字是金字招牌,在海外受到很多学校的认可,但是京城工业学院不一样。
不过她考上斯坦福跟李长河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说起来这都是老李同志的帮助,当然,最根源上,还是得感谢李家的另一位同姓前辈,就是跟杨阵宁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如今是米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的教授,79年的时候他来华授课,然后主动牵线中国科技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实现学术交流,并亲自从科技大招收了四名研究生,而中国科技大学正是中科院下属的直属院校。
因为这四名研究生在哥伦比亚大学表现的极其优异,考试中均取得了名列前茅的成绩,这一表现改变了米国大学对国内留学生的看法。
所以李政道继续在其中发力,除了不断地扩大哥大在国内的研究生招生之外,还联合其他大学,最终从80年开始,采用米国部分大学统一出题,统一招考的方式在国内一部分大学招收研究生,即CUSPEA计划。
CUSPEA计划有多家米国大学的物理系参与,包括斯坦福学院等多所学校在内的米国六十多家大学,现在每年参与的学校还在不断地扩张。
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家意义上的公派留学生,而是属于公派自费留学的一种,即国家组织考试,米国那边招收,国家协助出国。
除此之外,这些考上的研究生,每年还能获得该学校最低一万美元的奖学金,覆盖了他们生活学习和医疗等各个方面,据说这个奖学金也是李政道教授谈下来的。
而李晓君就是根据老李的建议,参加了CUSPEA招生计划,顺利通过了考试,拿到了留学的资格。
实际上李晓君通过了这其中好几家大学的录取,只不过跟老李商量之后,觉得斯坦福大学就在洛杉矶,而李长河的公司也集中在洛杉矶,所以才选了斯坦福学院。
当然,主要也是李晓君过的那几家学校名气都不大,如果是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大学这些学校的话,她肯定还是优先选这些学校的。
而八十年代的斯坦福学院,虽然名气也算不错,但是却还算不上未来的全球顶级,毕竟六十年代的斯坦福还被称为农场大学,八十年代的斯坦福,只能说刚刚崭露头角,硅谷初步成型而已。
朱琳手中的外文书籍,就是伴随着李晓君的通知书一并寄来的一本关于斯坦福大学的介绍书册。
“怎么样,看的懂嘛?”
李长河知道如今朱琳的英文水平也有些进步,毕竟外语片看的多,闲来无事她自己也学一下外语充实一下自己。
“有些能看懂,有些词不懂,这些应该是些专业词汇,不过我看大姐在上面都有标注。”
“看起来这个学校还不错,带着照片。”
“哎,长河,这个斯坦福水平怎么样?”
朱琳这时候又好奇的问道。
“挺好的,现在正在蓬勃发展,未来我觉得会是全球最顶级的名校之一,其实如果让我推荐,我也是推荐大姐去斯坦福的。”
李长河跟朱琳正闲聊的时候,李晓君这时候也走了进来,恰好听到了李长河的话。
“长河,咱爸说斯坦福也就一般,跟普林斯顿,麻省理工这些比差远了,哪有你说的那么好。”
“我当时还是英语不过关,要是再多几分,就能上麻省理工了。”
李晓君说道这里,脸上又浮现出一丝懊悔。
她的英语水平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对于CUSPEA招生来说,还是差了一点。
主要是CUSPEA的考试答卷,要全英文答题,李晓君在这答题过程中,终究有些失误,所以现在有些懊悔。
“现在的斯坦福一般,但是他的发展能力却是超乎想象,主要是因为斯坦福太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