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抗战,我能听到鬼子战略部署 第17节

老万等人点了点头,这事情其实很好办。如此重要的消息,肯定会迅速传遍整个第一营。

“很好,你们就按我说的去办。把消息传出去之后,你们就回来收拾装备,随时准备出发。”温三果断下令。

他这么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担心两位长官不但不听从他的劝告,反而有可能下令将他们这个排的人扣下来。所以温三才会让战士们把消息泄露出去,这样必定会引起绝大部分战士的同情,不肯轻易出手。甚至还有可能有战士愿意跟随他们一起离开。

这样的事情,各级指挥官的意见无法统一的话,注定会伤了两位长官的感情。那种无力掌控部队的感觉很容易让长官失去理性。他们对温三的信任感,也会快速崩塌,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默契和和谐关系,也会随之降到冰点。

但凡温三还有选择的余地,他都不会做这样的事。因为这两位长官确实值得让人尊敬,他们的民族气节,抗日决心一点都不比任何一位华夏儿女来得差。

温三来到指挥部的时候,两位长官都在里。他们并没有停下来休息,反而在用心的研究作战地图,以及国军重新建立起来的防线。

“小温来了?你也来看看,我们这条新防线,能挡住鬼子多久的进攻?”团长看到温三进来,一脸的笑意,并将他让到作战地图边上去。

温三很随意的看了一眼,他并不清楚国军第二道防线阻挡了鬼子多长时间,但却能记住那些大的时间线。

历史中,11月19日,国府宣布迁都内陆、12月13日首府全部沦陷。

这条新建立起来的防线看似很牢固,实则完全低估了鬼子的作战能力。特别是在舰船和飞机的配合下,国府军队根本抵挡不住鬼子的凶猛攻势。

第38章 认知偏差

现在已经是10月底了,离首府沦陷的时间也就43天。按时间来推算的话,这道防线最多只撑了半个月就溃散了。到后来,才是首府保卫战,以及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

团长见温三陷入了沉思,还以为他在认真的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却在这时,温三指了好几个兵力集结地点,“这条沿江防线考虑过鬼子军舰的攻击了吗?鬼子占领华区之后,会不会顺势建立起军用机场?”

团长听到温三的反问,整个人顿时僵立在原地,仿佛被人兜头淋下一盆冰水一般。

“上锋不可能想不到这些情况吧?”营长咽咽口水,十分艰难的说道。

“上锋?好多重要人物已经在讨论迁都事宜了。”温三冷冰冰的抛出一个重磅消息。

“这不可能!鬼子离我们的首府还远着呢!”团长也是一脸大惊。

“不对,你这消息从何而来?有可靠性吗?”

温三没有解释,因为他也解释不了,总不能告诉他们自己从后世穿越回来,已经了解这段历史吧。这样说恐怕显得更加离谱。

温三只是静静的看着两位长官,目光显得更加的深邃,幽远。

整个指挥部瞬间陷入了诡异的宁静之中,两位长官都陷入了沉思,在脑海中进行快速兵棋推演。

“两位长官,其实我来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们。”温三终于还是打破了宁静,让谈话步入正题。

“什么重要消息?”团长一愣,将自己飘远的思绪拉了回来。

“这个消息事关我们第一营所有将士的生死存亡!”温三加重了说话的语气,“明天的撤离,就是一场针对我们的陷阱。”

趁两位长官没有追问,温三快速将自己知道的消息说出来。希望能让两位长官先入为主,相信消息的准确性。

“这怎么可能?这可是各国高层共同协商才决定下来的撤退方案,他们还敢在暗中搞小动作?”团长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这次双方停战,牵涉到各大列强,以及相关国际公约;国府这边,更是由最高指挥官出面,难道这点面子都没有?”

“别说什么面子里子,弱国无外交,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别把那些资本主义列强想得太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再到如今鬼子全面侵华战争,有多少列强在围着我华夏大地撕咬?”

“它们一直都在瓜分我们的土地,侵吞我们的财富。列强们披着看似友善的狼皮,用伪善的言论掩盖自己掠夺的本质,背地里全都是各种肮脏的交易……”温三有些小激动,说话的语气也高亢了几分。

团长听得有些皱眉,他不能否认温三说的这些,因为这些都是事实,血淋淋的事实!

国人正是受到了太多的欺压,不甘沦为亡国奴,这才坚强的站了起来,与国外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玩命抗争。

“我还是相信党国高层的运作能力,相信那些列强做事是有底线,有信誉度的。毕竟这不是敌我双方的谈判,其中还有多国列强加入进来,难道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能上下其手吗?”

团长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在那种历史背景之下,整个国府高层都对英美列强心存幻想,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实力和可操纵的国际舆论给鬼子增加压力。

部分国际友人声援的资助也确实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但在真正的利益面前,国与国之间,基本都是利益的交换。积弱的夏国,只是他们可以随时用来交换的资本而已。

然而很多都没有看清楚这个本质,依然还保持着那种卑微的思想,总认为那些洋大人是可以信任的。他们高高在上,怎么可能做出不人道的事情来?

事实上,后世国人中依然有大把人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比我国的圆,他们的空气都是香甜的。

“团长,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太理想化了。这是在拿我们全营战士的生命去做验证,真的值得吗?”温三有些痛心疾首。有些东西,他不敢说得太过透彻,因为带着明显的倾向性。

即便是这样,如此跳脱的思维方式,温三的思想高度,也远超普通将士的见识,没有清醒的认知是明白不过来的。

“你这种思想很危险,过于激进!我们必须相信他们,才能得到国际友人的帮助。我们的工业落后、生产力落后、思想更落后,怎么能抛开他们的帮助呢?事实已经证明,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

团长已经把话题引到意识形态上面去了,反过来教育温三。他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过于想当然,任何帮助,都是有代价的。资本主义列强,从来都不是慈善家。

“两位长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以后再去讨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你真愿意拿全营将士的生命去列强的仁慈吗?”温三又强行将话题拉了回来。

因为思想层面上的东西,三言两语根本就不说不清楚。想要改变一个人固有认知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你的消息从何而来?”团长的脸色也变得无比的严肃,盯着温三问道,“难道你是那边的人?”

“我只是一名爱国的华夏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鬼子肆虐我大好河山,不得不站起来与之抗争。”温三并不承认。尽管他的思想上有这种倾向性,但现实上并没有加入任何一方。

“你不用狡辩!如果没有接受过那种思想教育,你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你的战术指挥能力很强,战场态势判断能力也是一流,知识文化也相当的高,甚至能轻易影响我的判断力。但是今天,你说的话已经越线了,你这是在动摇我的军心,你明白吗?”

“你知道战场动摇军心有什么后果?我可以直接枪毙你!”团长说到最后,直接将身上的佩枪拔了出来,重重的拍在桌子上。

“团长,你别激动!温三并没有动摇军心的想法。”营长连忙插话,还一边给温三使眼色,让他别再说了。

第39章 团长让步

“团长,你真的想多了。我只是不想让全营官兵身陷囹圄,我是想救你的命啊!我温三是什么样的人,难道你真没有看清楚吗?冲锋陷阵,上阵杀敌,什么时候含糊过?”

“我这里更没有什么主义之争,我只是站在华夏儿女这一面!”温三心里又是郁闷,又是难过。

他是真没想到,团长的反应这么激烈。虽然早就预想过会有一场不平静的思想交锋,没想到很快就到这一步了,差一点直接发决裂。

团长望着温三,脸上的怒容渐渐消失,转而露出些许的迷茫。有些争议,由来已久,他也看不明白,到底谁对谁错。他只希望自己的部队里,只有一个声音。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有战士们激动的说话声。

营长正想站起来出去看看怎么回事,结果几个连长已经走了进来。

“两位长官,我们得到可靠消息,说明天的撤退是一个陷阱,国外列强已经架起枪炮,只等我们钻进他们的口袋之中。现在战士们都急了,希望长官早作决断。”一连长大声的说道。

几位连长显得有些激动,原本以为明天将是英雄凯旋回归,没想到却有一个巨大的阴谋在等着他们。

“这些消息你们从哪里收到的?”营长这回也有些急了。

温三这么说,他们还不是很相信。现在好像全营将士都知道了,就他们两位长官被蒙在鼓里。

“这……大家都在传,我们也不知道消息从何而来。”

一连长把目光投向其它几位连长,他们也是一脸的迷茫之色。

“你们先退出去吧,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团长脸色再次下沉,他知道这一手肯定是温三玩出来的,等于是给他来了一个先斩后奏。

见两位长官并不慌张,几位连长终于轻松了不少。他们都相信,两位长官会作出正确的决定。

连长们离开之后,营长干脆把门关了起来。显然,他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温三不光是来跟他们商议,更是和他们摊牌了。

“你是下定决心不去租界?”团长这会儿反而冷静了下来,温三这么做,显然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

说到底,温三只是一个外来户。包括他那个排的士兵,都不是第一营的嫡系。这个时候思想不统一,并不奇怪。

“团长,我已经说过了,我不想看着大家被列强欺压,最后被当作囚犯一样关押起来。我辈儿郎更应该驰骋沙场,为祖国富强流尽最后一滴血。而不是成为列强们交易的筹码,成为他们的玩具。”温三干脆将这些人的遭遇都说了出来。

事实上,这‘800勇士’受到的屈辱比温三说的严重得多。好多人最后都惨死在各种阴暗的手段之中,包括团长本人在内。

“所以你希望我们连夜撤离?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但我们今晚撤离,会不会受到鬼子的阻击?又会不会让别人认为我们不守信义,给列强们落下不再帮助我们口实。”

“上锋给我们的命令是明天早上退往英租界,然后再与师部汇合。如果我们今晚走了,就是不尊上锋命令。说得严重些,这叫战场抗命,这是可以杀头的罪名。我们背得起来吗?”

团长的反问让温三也无法回答。先不说是不是战场抗命,如果全营守军今夜离开,国府方面肯定会被列强打上失信的标签。列强背后的失言背信反而不会显露出来,让他们站到了道德至高点上去。

国府上层因此失去颜面属必然。守军不遵号令也将成为事实,那么相应的责任就会落到两位指挥官的头上来。

温三怔住了,这居然成了一个死结,并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可不可以将连夜将这个消息告知长官部,让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这是温三能想到的最后办法了。

“不行,相关通信早已经被鬼子切断了。”营长否决了温三的想法。敌我双方达成协议,守军撤离在即,这时候根本联系不到长官部。

指挥部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不管是两位长官,还是温三都没有再次开口。

“你的消息确实可靠吗?”良久之后,团长这才说话。

“千真万确!”

简短的对话之后,又是沉静。团长也不追问温三的消息来源了,因为没有任何意义。

他已经先入为主,确认温三的身份,便不再谈论这个问题。正如温三所说:他们存在意义,就是消灭更多的鬼子。

“既然你已经下定决心要走,那就带着你那个排走吧,我不会再拦你了。”团长说话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许多。

他是非常看好温三这个人的,没想到却要在这个时候诀别。这几天下来,他们之间其实有了非常深厚的友谊。这是在一个战壕里共同奋战过的兄弟,至于其它的,并没有那么重要。

“那你们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被列强欺压,不作反抗?”温三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从内心深处,他是真的希望团长能下令,带着部队离开。可这看起来并不现实。

“只要他们别太过分,缴械就缴械吧。我相信最高指挥官那边会想尽办法将我们营救出去的。”团长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有些底气不足。

他们在这场保卫战中打出了军威,也取得了极大的战果,肯定是功臣不假。可能不能将他们营救出去,还真不是国府上层说了算。

你努力归努力,但别人未必把你的努力当成一回事。说得更直接一点,这么点人的死活,列强们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相反,他们更在乎自己的利益,要知道开战初期,鬼子大部分钢材之类的重要军事物资,都是从鹰国手中购买的。

两国之间更是签订了互不开战的条约,直到鬼子偷袭珍珠港之后,这才撕破了脸皮。

而第一营守军被关押的意国租界更是和鬼子签订了攻守同盟的轴心国。后又将他们转交给白俄看押,受尽折磨。任国府如何努力,列强也不可能将他们放出来。

在以后的交战中,国府大面积溃败,更不受列强重视。自身到处都是问题,那时候谁又能想得起这几百号被关押起来的铁血将士?

以下内容为真实的历史,第一营将士的大致归宿。

40年,杨营长旧伤复发,抢救无效离开人世,年仅38岁。

41年4月24日早晨,团长被敌伪收买的叛兵郝鼎诚、龙耀亮、张文清、张国顺4人杀害,年仅37岁。这几个叛徒应该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终于对鬼子宣战,日军占领SH公共租界,直接接管了孤军营,并将“八百壮士”押解到宝山县月浦机场的一个军营里,四周安装了电网,警戒森严,成了名副其实的囚犯。

之后鬼子强迫孤军挖掘沪杭铁路的护路沟,战士们想利用这个机会和附近的游击队联系。不幸被发现,第二天他们就被押解到原首府老虎桥监狱。

42年之后,鬼子征用大量劳力,同时也为了不让孤军团结在一起,鬼子将守军将士们分开押送到多个不同的地方去做苦力。

一部分人甚至被送往南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个小岛上充当劳工,最后埋尸荒岛。

第40章 惜别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温三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团长能放他这个排离开,已经极为开明,也让温三特别的感激。温三暗自下定决心:如果以后能寻到机会的话,他一定要想办法将这些将士救回来。

首节上一节17/1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