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第57节

  女子一声娇嗔,道:

  “不给就不给,这么大力气做什么!”

  然后扭头就走了。

  王援朝有点无语,这些乱七八糟的事,算什么?搞障眼法吸引他注意?

  他道:

  “那我先拿一条小黄鱼?”

  对方小心将手帕包好,道:

  “请!”

  王援朝摸了一条小黄鱼,瞬间检查了一把,嗯?没掉包?

  这可真是有点意外了。

  头目道:

  “您还得补我50!”

  王援朝道:

  “我还有呢,你还要不要?”

  头目不解的看着他,道:

  “丝袜?您这是把哪家的存货都顺出来了啊,那家人不哭死?”

  然后自己扇了一下巴掌,道:

  “哎呀,瞧我这臭嘴。

  您有几条,我这收几条。”

  王援朝内心嗤笑一声,还当自己是小贼了?拍了拍自己的单肩包:

  “你有多少小黄鱼,我就有多少货!”

  众人一脸惊诧,一道道目光扫过那单肩包,年轻的头目道:

  “也不瞒您,我这现金有,小黄鱼,还真就这两条。您要是觉得合适,咱后面继续,细水长流。”

  王援朝又从包里掏出一个丝绸手帕卷。

  头目道:

  “兄弟,劳烦您抬个手,将这精细货举着,我打灯看一遍,咋么样?”

  王援朝不以为意,打开了手牌,找到腰沿,捏着举了起来。

  那头目就让手下举着煤油灯,不敢离得太近,自己凑上前,上上下下,看完A面看B面,最后才小心道:

  “可以了,兄弟。还请您收好,这货我要了!”

  王援朝又检查了一下剩下的那枚小黄鱼,也没掉包,他也从包里掏出一迭大黑拾,道:

  “你点点。”

  头目爽快的点过,道:

  “兄弟,还有,您再来找我。”

  王援朝道:

  “你这细水长流的,跟老爷爷嘘嘘一样,我受不了。”

  旁边的小弟捏拳挺胸叱问:

  “你说什么呢?”

  头目一拦,又仔细打量了一下王援朝,道:

  “小兄弟是觉得哥哥这边出货慢了?”

  王援朝道:

  “这是什么样的买卖,您肯定清楚。

  我就是个探路的,寻找有实力的下家,就这么简单。

  您自个的实力,您也清楚。

  咱也没让您白忙活,不也跟您交易了两条了么?”

  小弟们的气势一弱,头目道:

  “是我有眼不识好汉。不过只要兄弟您来找我,大话咱不敢说,细水长流,没问题的。”

  王援朝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出了门,他在门外一处阴影处等了会,看看有没有人跟踪。

  过了数息,才悄然离开。

  单价是上去了,但去化速度,大大降低。

  这个摊点,是他在这儿踩点了好几次,算是有点实力的了。

  难道还要去找陈雪茹?

  真是……好马就要吃回头草啊!

  感谢友友们的票票和点评,肉肉火力满满的码字

第68章 傻娥子

  王援朝宿舍对面就是首都广播学院的大灰楼,前几年从广播事业管理处那边搬过来的。

  学院有新闻系、无线电系和外语系。

  为什么王援朝这么清楚?

  因为文工团这边帮忙弄了个函授报名,也是65年7年刚开始的,第一届!

  但专业仅限无线电。

  学校老师编书编的辛苦,但受过完整、系统教育的王援朝,加上“学识宝石”加持,学起来特别快。

  因为就是无线电发射和接收操作,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维修。相当于电台、电视的简易操作说明书。

  如果不是他担心显得太过逆天,不符合初中毕业生的身份,估计两三天就能完成那个函授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了。

  是的,函授课程的作业,是需要书写,然后邮寄回学校的,老师会批改,回信。你有疑虑,也可以给学校老师寄信。

  可不是交了钱就完事的。得真学,也得真考。

  你想作弊?人家不怕啊,书就是给你参考的啊!

  王援朝都这么近了,自然不会去寄信,他都直接去对面学校找老师的。

  但进去之后,他就混去新闻系旁听,因为这个系有编采专业、播音专业、文艺专业、电视摄影专业,符合文工团的发展趋势,对他以后的发展,大有帮助。

  可惜,学校为数不多的女同学们,也就青春洋溢,除此之外,连四合院的秦嫂子都比不上。

  他都不知道到底是秦嫂子太能打,还是女同学们确实不经打。

  这就很让人只能心无旁骛,专心向学。

  他还想去外语系旁听,听说外语系有23个语种,外教很多,学生也很多,有600多人,占据本科生的80%,占全体本专科的60%。

  遗憾的是,外语系的校区在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离这边有18公里!

  如果外语系也在这边校区,王援朝觉得,女同学质量肯定能有一些提升,毕竟数量上去了嘛。

  蹭完早上的课,他难得的去学校食堂吃饭。

  函授生,也是交了学费的,考试通过也要发毕业证的!当然,吃饭还是要花钱和票的。

  因为王援朝看到了一个女老外走向了食堂。

  他快步跟了上去。

  “hello!”

  果然,那女老外停住了脚步,还转身看过来,一脸疑惑道:

  “hello?”

  王援朝立马一个英语三连:

  “Hi, I’m Yuanchao Wang. Nice to meet you!”

  女老外笑道:

  “My name is Delia. Nice to meet you too. Are you also a student at our school? By the way,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王援朝笑容满面,他居然听得懂!

  于是两人就攀谈了起来。

  但很快,超出了日常客套话的范围,王援朝的英语水平就不够用了。

  他开始结巴起来。

  迪莉娅也很善解人意,也开始普通话夹杂英语。

  但两人的交流还是很顺利的。

  王援朝得知,迪莉娅是学校英语口语老师,是跟随来华工作的丈夫一起过来的,她刚做口语老师的时候,才19岁,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都比她大!当然,现在她也才21岁,她是1944年出生的。

  她的学生不多,63年的首届只有区区13个,今年初刚刚毕业。

  然后今年他们外语系都搬到新校区了。

  今天是来总部开会的,另外没课的话,她也在总部这边,毕竟她丈夫也在城里工作。

  王援朝也介绍了他的情况:

  京城本地人,在对面的文工团工作,是学校的函授学生,英语是许国璋英语学的,所以会的不多。看到她是外国人,就鼓起勇气来沟通了。

  说到最后,还夸奖迪莉娅的善良和美丽。

  说的迪莉娅咯咯咯的笑。

  迪莉娅对王援朝的话并没有什么怀疑的。

  实话说,她的学生们,没有这样能和她聊天的,哪怕最早的那批学生,口语也不如眼前这个小伙子流畅。

  所以她也像打开了话匣子,中英文夹杂,说的十分痛快。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迪莉娅还表示只要不去新校区上课,每天吃饭的时候,都可以跟王援朝聊聊天,这样王援朝既能练习了英语口语,又不用跑老远去新校区旁听。

  王援朝求之不得。

  跟迪莉娅混的久一些,一来有外国人的虎皮可以扯扯,多层保护壳,二来有些奇奇怪怪的物资,就多了一个来源借口,三来,技多不压身,以后国门打开,他总是要出去看看的嘛!

  他有学习外挂,干嘛不用?

首节上一节57/1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