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573节

  港城现在的情况,不合适搞大规模招聘,而且以后可能也不需要那么多工人;找大量临时工的话,人员管理、产品质量都是痛点。

  恰好外商给的订单数量下降,港城好多外贸企业没有订单,厂里的工人闲着也是闲着。

  李铭不想把订单外包出去,那样不知道外包公司会不会来乱的,他又把‘劳务派遣’拿出来用。

  “只是一个临时的应急措施,终归还是要自己工厂招的人更好用。”

  大舅哥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你这个创举以后肯定有很多工厂会采用。”

  “这样的用工方式可以让很多工厂不用倒闭,同时解决其他工厂招募大量临时工不好管理的疑难问题。”

  李铭摆摆手,“这个可不是我的创举。人家镁国佬是搞资本注义的行家里手,他们那里早有人这样做过了。”

  “大哥你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多看看镁国的一些管理书籍,可以增长一些见闻。”

  大舅哥皱着眉头说:“嘴上的问候几句,我还能够勉强应付,更深奥一些的英文我就听不懂了。”

  “我看英文书,和看天书没什么区别,根本不懂里面写了些什么。”

  娄晓娥犀利问道:“你和那个女翻译是怎么回事?”

  大舅哥随口道:“我刚不是说了嘛,我的英文不好,她教我学外语。”

  娄晓娥压根不信,“别让我抓到马脚了。”

  大舅哥纳闷道:“你嫂子都不急,你急什么?”

  娄晓娥虎着脸说道:“你本来好好的在玩具厂上班的,是我把你弄到这外面来的。”

  “假如你在外面乱来,我是不是对不起嫂子?你叫我以后怎么见她。”

  大舅哥不以为然道:“咳,我还以为怎么回事呢。”

  “男人有个三妻四妾很正常。港城法律都是这样规定的,你别操心这些有的没的了。”

  怼得娄晓娥无话可说,法律确实是这么规定的。

  她转而瞪了一眼在旁边看热闹的自个男人,要他帮忙搞定她大哥。

  李铭才懒得管闲事,不管大舅哥有没有找外室,他都不打算管。

  他自己立身不正,哪里有资格管别人,他只当没看懂娄晓娥的意思,喝两口奶茶化解尴尬氛围。

  娄晓娥很是不满意的哼了声。

  妹夫的无声支持,大舅哥乐呵呵的,也没想想妹夫为啥这么支持。

  大舅哥笑问道:“你们在澳洲买农场的事情进展怎么样?”

  娄晓娥正好要和李铭说这个事,“我让黄福义带人去澳洲签字交易。运送工人的事情他们还没谈下来。”

  李铭微微皱眉,“价钱问题?给他们加点钱,叫他们不要磨蹭了,农场需要人干活。”

  “前期的价格高一点也不会多花多少钱,后面人多了再要求降低价格。”

  娄晓娥有相同的打算,“我也是这样想的。”

  “去15天,回来15天,来回一趟船期要1个月。”

  “再耽搁两下都过年了,我会催他们加快点。”

  大舅哥好奇道:“要运很多人过去?”

第646章 我以后会去学的

  抢地盘的事情,只有李铭三人知道,娄晓娥没有和娘家人说。

  “除了农场,还打算买矿,挖矿要的人手多。”

  “澳洲的人工成本高,打算偷偷运些港城的便宜工人过去。”

  “也是用劳务派遣的模式,由湾仔阿海的‘海荣劳务公司’派人过去干活。”

  大舅哥很是诧异,“为了这个事,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

  娄晓娥多解释了两句,“他们最近刚注册的。”

  “以后,工人的工资由他们代为发放,我们负责监督。”

  “工钱发到港城的家人还是澳洲打工人手里,由打工人自己选择。”

  “一次5年的合同,海荣劳务公司抽5-10%的管理费。5年后是否续签,也由打工人自己选择。”

  大舅哥疑问道:“签这么久的合同,有人愿意么?”

  娄晓娥早安排好了待遇,“去的人给包吃包住,还保证每月会有最低300港元的工资。”

  “假如不幸去世的,也会有死亡赔偿金给他们的家人。”

  大舅哥不太了解澳洲的情况,“每个月大概50多美元的工资,在镁国来讲,算是很低的收入了。”

  由于有苏国的存在,镁国在国内出台了一系列的平衡收入的政策。

  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含政府、企业、个人)的比重正在往60%靠近。

  中等收入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例也在向60%靠近。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美元。

  这也是李铭敢把魔方不含消费税的零售价定为5美元的原由,人家有钱。

  娄晓娥反驳大舅哥,“有包吃包住,这两样的花费起码是收入的50%,相当于100多美元每个月。”

  “澳洲的收入也没有镁国那么高,马马虎虎还行了。”

  这个价格是娄晓娥和李铭依据澳洲的收入、港城的收入,取了一个各方面都有利可图的价位。

  大舅哥点点头,“也对,吃住是花销的大头。”

  不可能给那些去澳洲的人支付与当地人相同的工资水平,不仅会产生亏损,还很不合常理。

  有那个钱,在当地可以招人了。

  娄晓娥微笑道:“每个月纯收入300港元,不低了,实际比港城一般的主管赚得更多。”

  “报名的人多的很,现在想要弄到一个名额需要靠关系。”

  “我要求他们平衡好各地方的人员数量。”

  避免被某个地方的人给包圆了,那样不利于印渡洋投资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

  大舅哥憧憬道:“要向你们俩学习,不把资产全放在一个地方。”

  “等明年分红到手了,我也要去澳洲买个农场,我买小一点的不用多少钱吧?”

  突然要去澳洲买房、买农场、买矿场,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娄晓娥对外宣布的借口是‘优化资产配置’。

  确实很多人都在国外买房产物业,这个借口平平常常,并没有引人怀疑。

  运便宜的劳工去澳洲干活,对于港城一众想尽办法压减工资的资本家来讲,做买卖就应该是这样做的。

  娄晓娥没有反对大舅哥的想法,“面积小的有可能还更贵,农场也是看地段的。”

  “到时候让房产物业公司帮你挑一挑。”

  大舅哥乐呵呵道:“现在有这么个目标,做事都更有动力了。”

  李铭自然是欢迎更多的人去投资,“到时候买了农场,大哥你也要用港城运过去的便宜工人。”

  “你要是用当地的高价工人,成本高昂,赚的估计不多,甚至可能会产生亏损。”

  “那样子,投资的资产就不是保值增值了,最后赔钱收摊子。”

  大舅哥连连点头,“让港城的工人领了更高的工资,咱们也可以降低在澳洲的生产成本、增加利润,这是真正的合作共赢。”

  李铭想到了提议道:“大哥你的食品贸易公司,去竞标港城的粮食进口牌照。”

  “以后澳洲农场的粮食直接供应给星辰公司,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可以再次降低成本。”

  这个妹夫真的很可以,大舅哥眼神一亮,“我待会吩咐他们去打听下,有没有人想转卖牌照的。”

  娄晓娥立刻问道:“你不会是想贷款收购吧?我最近是没钱了。”

  大舅哥惊讶道:“你们已经买下了很多物业了吗?”

  娄晓娥眉开眼笑道:“荃湾工厂附近的地皮,我买了好多块,加起来差不多有30亩。”

  “买的房子就不知道有多少套了,需要拿统计报表才清楚。”

  大舅哥追问道:“这些房产物业都是全款买的么?能不能抵押贷款?”

  娄晓娥彻底堵死大舅哥的想法,“汇丰的业务经理是有建议我们抵押贷款,我们这个月暂时没有打算。”

  “要是这后半个月房价没有继续下降,11月初,我们会贷款买房产物业,包括荃湾的工业大厦也拿去抵押。”

  大舅哥羡慕道:“你们以后每年收的房租钱,都够别人赚好几十年的了。”

  娄晓娥画了个大饼说道:“石英机芯已经有了样品,日笨的机芯工厂正在加紧改造。”

  “石英手表出来后,你赚的钱也是比别人好几十年的都多。”

  这也是娄晓娥说没有钱了的一个主要因素。

  日笨的机芯工厂,是一笔大投资,第一期工程把李铭手里剩下的80万美元全消耗进去了。

  总共投入100万美元,快600万港元了,寒武纪实验室占机芯工厂的股份只有40%。

  有优先收购御代田股份的权益在手,也不怕精工、西铁城等公司搞幺蛾子。

  说到钟表生意,大舅哥来劲了,没有一丝长途飞行的疲惫感,“上午回来的路上,黄福义和我说了。”

  “咱们港城的手表工厂正在培训员工,下星期要开始试生产机械手表,马上可以见到收益了!”

  娄晓娥感叹道:“收益还没见,钱倒是花花的在流出去。”

  大舅哥问道:“手表工厂是谁在负责?”

  娄晓娥晃了晃奶茶杯底,“从表壳工厂挖来的一名经理,叫封智聪,暂时管理得井井有条的。”

  “各部门的主管都是从装配厂、电镀厂、五金厂挖的人才。”

  “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专业人士去做。”

  “汤经理他们搞销售还行,林经理他们搞食品生产也能胜任,手表生产他们多少还是差那么点意思。”

  李铭补充道:“公司不断壮大,需要时不时地从外面引进人才,整个公司的管理层才能保持活力。”

  大舅哥提出道:“最好能安排一个人负责瓯洲的事务,省得我绕着地球飞来飞去的。”

  “得亏我身体还行,常常倒时差其实挺难受的。”

  刚乘坐长途飞机回来,大舅哥没回家休息,是在按港城的作息倒时差。

  娄晓娥不客气道:“你肯定在飞机上有睡觉。”

  “再说,现在这个时间点,瓯洲也开始是白天了。”

  李铭笑呵呵道:“生产队的驴也是有休息时间的。确实需要有专人负责瓯洲业务。”

  “可以港城负责开拓客户,鹿特丹的业务代表处负责发货、售后业务,能力也不需要很强的。”

首节上一节573/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