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518节

  “本来咱们的利润就很微薄了,我还想着跟董事会提议,稍微提高些供货价和零售价。”

  方便面厂文广顺连忙说:“我们方便面厂已经在尽力降低成本了,除了降低工资,能减的尽量减了。”

  李铭说理道:“我们现在做的是食品生意,涨价的社会观感会很不好,公司美誉度会减分。”

  “火腿烤肠涨了几次价,这是可吃可不吃的食品。除非我们会亏钱,方便面尽量不要涨价。”

  “利润低些就低些,等现在的事情过去后,假如物价没有回跌,我们到时候再来涨价也不迟。”

  很多时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绝对值金额都不多,但就是引爆了矛盾点。

  汤洪德接话道:“火腿烤肠那是不得不涨价,不涨我们就要亏本了。”

  火腿肠厂林昌久经理解释道:“猪肉一直在涨价。我们的火腿烤肠价格相对于猪肉、肉燕,还算是合理。”

  “我们也正在想办法尽量降低除了工资以外的各项开支。”

  几名经理话里话外的意思,公司没有地方可以降成本的了,还能动的是削减员工的工资。

  想要人认真的工作,就必须让人心服口服。

  心里憋着一股气的工作,是难以形成合力的,不利于这些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李铭环视了下,给众人做思想工作。

  “现在的艰难是暂时的,而且我们不是没有赚了,只是赚得比以前少了。”

  “火腿烤肠的,我刚已经说过了,可吃可不吃的食品,问题不大。”

  “我们现在不涨方便面的价,除了影响不好,也是为了狙击新进入市场的厂家。”

  “我们的利润低,新进来的厂家利润也高不了。”

  “我知道,你们认为公司给员工的工资有些偏高了,别的厂家跟我们竞争的时候有人工成本的优势。”

  “觉得削减员工工资可以提高我们公司的利润,又或者降价提高我们的产品竞争力,把其他公司直接打趴下。”

  “这些想法都是很对的,也是很好的,都是为了公司着想。”

  李铭强调道:“但是!我要说的是但是!”

  “更大的风雨马上就要来了!这种时候不能做出头鸟!”

  大舅哥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

  “今天早上,内地的氢弹试验成功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在港城也是有效果的。”

  大舅哥恍然道:“我也听到了这个消息,没你想得这么远。”

  “土瓜湾指挥部的人肯定热血上头。”

  汤洪德连连点头道:“他们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搞更大的事!”

  文广顺赞同道:“这种时候确实不合适降低员工的工资。”

  林昌久负责的火腿肠厂是独门生意,压力更小,“降了工资就是个活靶子。”

  李铭笑着加油打气,“我们也有优势,公司没有贷款,我们的资金成本比人低。”

  “这样一对比,相当于把要给银行的利息钱拿去给员工加了工资。竞争对手并没有比我们更低的人工成本。”

  “我们的产品线齐全,口味多种多样,根本不用怕竞争。”

  “要是打价格战,压根不用担心。我手上还有700万港币的现金,资金非常充足。”

  之前星辰公司的资金不是用于库存,就是到处投资,手头上实际现金不多了。

  李铭这700万港币的现金,用于价格补贴的话,简直是降维打击。

  有钱就是有弹药!

  振奋了几名经理人,整个会议室里的气氛都轻松了很多。

  娄晓娥则琢磨他最近搞了什么事,哪来的那么多钱?

  黄福义征询道:“李董,700万的事能传出去么?”

  李铭很干脆的说:“可以。让他们先掂量掂量自身实力,再考虑怎么跟我们斗。”

  “只要龙须面、挂面那些食品继续涨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吃我们的方便面。方便面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火腿烤肠继续保持微利的定价策略。再采购5条火腿肠生产线,薪加坡、海鲜东岸都可以加快推出速度。”

  讲到海外市场,大舅哥说发言道:“海峡东岸的3条方便面生产线昨天开始试生产,一切顺利。”

  “发往薪加坡的5条泡面生产线已经在海上,20号应该能到薪加坡港。”

  “20号日笨井仓机械会再发2条生产线去稿雄港。”

  “剩下的10条生产线,预估要月底30号才能再次交货。”

  李铭转头跟娄晓娥叮嘱道:“要关心好我们外派去海峡东岸的员工。”

  “有重视这一块的。”

  娄晓娥提议道:“你说,我们在海峡东岸成立一家独资的星辰公司,或者办事处,招聘一些当地的员工怎么样?”

  “外派管理层还好点。外派基层员工会大幅增加公司的支出,员工也不是很满意长期在异地工作。”

  李铭同意道:“这个事可以先做起来。我们后续新产品也更容易铺开。”

  娄晓娥补充道:“主要是那里的法律也不一样。有当地员工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小事一桩,花不了几个钱。

  李铭询问道:“荃湾工厂的工地呢?”

  大舅哥回话道:“这两天已经恢复了施工,但是进度大不如以前。”

  “加上装修的时间,估计要8月底、9月初才能投入使用。”

  6月14日的时候,水泥、木工、油漆等十一个建筑行业的两万多名工人,停工一天。

  以支援遇害的黎松、徐田波等工人。

  其中徐田波是被抓后,在警署被人打死的。

  全港城的工地都停掉了,星辰公司的荃湾工地自然是一样。

  现在港城的物价相比海峡东岸、薪加坡都更高,泡面出口计划全面暂停了,改成当地建厂或者合资建厂。

  李铭因此说道:“不着急,也不要去催建筑公司赶进度。”

  大舅哥双手一摊,“我们不催,建筑公司他们自己很着急。”

  李铭建议道:“适当的劝告建筑公司,优化流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省得把人逼急了,反而延误工期。”

第605章 厂里要精简咱们科吗

  大舅哥赞同道:“这个我有跟建筑公司说过。”

  “这次事情的祸首,新蒲岗人造花厂的西环总厂就妥协了。”

  “没事找事,前面做好了,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事。”

  “要我说,大家这次亏的钱都TM该要他来赔!”

  李铭笑了笑,“没有新蒲岗的人造花厂,也会有其他的厂。”

  “港城普通人的生活压力大,出事是迟早的。”

  方便面厂文广顺说道:“物价还在上涨呢,这也算是火上浇油。”

  不是业务上的事,黄福义也插话道:“吃饭倒是还好,学费太贵了,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李铭懒得点评,这些都是表象,根本的原因是瑛国佬在割韭菜,港府上下都在捞钱,没人关心普通人的民生。

  港城保持低税率,然后把绝大部分有利可图的产业交给了瑛资企业。

  这些瑛资企业在港城享受低税率,少交税,反手在瑛国本土交税。

  相当于把港城的税收收入转移到了瑛国本土。

  华资企业发展起来后,港府才有更多的税收收入用于民生。

  但此时对华资企业又有各方面的限制,有各种方式的雁过拔毛。

  比如土地,华资企业重建大楼的旧楼很多是从瑛资企业那买过来的,基本上都要被狠狠宰一刀。

  今年的事情,会让瑛国佬见识到什么叫力量,这才有了各方面的松动。

  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

  低税率,也让华资企业能够积累资本可以大发展,形势逆转的反攻瑛资企业。

  还是那句话,展现了相应的实力,才有资格安稳的赚钱。

  下午。

  在外面溜达了一大圈,李铭回到轧钢厂保卫科。

  泡上一壶清茶,他翻看今天的报纸,图片比较多,他就仔细瞅了几眼。

  ‘某某部队的指战员,手持镰刀,背上背包,带着语录,开赴农业生产第一线。’

  ‘苏省太仓洪泾大队的社员和干部,带着语录和画像,在田间抢收小麦。’

  ‘豫省邓县槐树大队的小学生,带着语录,唱着语录歌,热情地为集体拾麦穗。’

  各地已经开始了比拼。

  买东西要对口号估计也不远了。

  轧钢厂,采购三科。

  大高个采购员胡来问刚回来的陈国栋科长,“科长,厂里要精简咱们科吗?”

  陈科长不答反问,“你听谁说的?”

  李雪瑶主动承认道:“我听厂委会办公室的人说的。”

  “咱们厂要减少不必要的批转、呈报手续,节约人力到生产第一线。”

  “办公楼这里要合并好些部门科室,精简的人员充实到车间参加劳动。”

  陈科长手拿扇子扇风,“其他科室怎么样,我还不清楚。我们科这次不用精简。”

  “我们办了养殖场已经算是在劳动了,来回运输物资那也是参加生产劳动。”

  胡来放心的笑道:“原来是这样。我们以前的辛苦也是值得了。”

  陈科长说了个坏消息,“不过,科里的活动经费会再次降低。”

  “厂里号召大家勤俭节约做工作。”

  提前降低了预期,减少补助的坏消息听起来也不是那么坏。

  采购三科的一群人去年合伙建了温室大棚,大棚菜都是自产自销,天寒地冻的时候赚了不少。

  胡来无所谓道:“减就减呗。降了好几次了,本来就没剩几个钱了。”

  拿死工资的登记员李雪瑶更无所谓,“我听人说要精简一半的人去车间劳动。科长,力度真有这么大吗?”

首节上一节518/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