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358节

  他又回到了小世界。

  之前想买一台水力发电机,他一直没找着,每一台机器都有去处。

  他想找刘海中的机床车间帮忙加工一些配件,缺乏相关图纸,同样也作罢了。

  坐落在石景山的京城重型电机厂,主要是生产火力发电机,生产的设备大多是大家伙。

  川省德阳有生产水轮机,离京城太远;黑省哈市、上嗨、汉,这些电力制造基地也是离得太远。

  最后,他跑去小水电附近,花了几百能量自己造了水轮机、发电机、稳压器等。

  一台10KW的发电机,由于没有电器,这么小的发电机的发电量暂时还有很多剩余。

  用来发电的蓄水水库,用的是东边的一座土山,现成的很早就弄好了,机器也已经安装好。

  李铭这会要做的是在小世界里架设电线、布置开关。

  昨天找门路弄到了电线,昨晚没有布好线路对他而言已经算是拖延了很久。

  高高的木头电线杆,底座还浇筑了水泥加固增重,一条主线先到中间平台居住区,再连接到西边的沙漠绿洲。

  一条支线直接从水电站连到了东边花圃。

  有充足的电,他安装了好些100W的电灯泡。

  他自己的地盘,做这些事都没有难度。

  ‘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

  通了电的电唱机响起了悦耳的歌声。

  李铭站在仿造成东厢房的房间里,自言自语笑道:

  “大功告成,快步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可惜收音机收不到跨界的信号。”

  “台灯开起来,整个房间跟东厢房没区别。以后可以把秦淮茹弄过来,夜里嗨皮的时候可以放声高歌。”

  “过几天要找她试试效果。还是有声音的好,没声音的总是还差那么一丢丢意思。”

  一个瞬移到沙漠小湖边,他人已经躺到了摇椅上,手上拿着一杯冒着寒气的冰淇淋,旁边的小方桌上出现了花生、瓜子、果脯等零嘴。

  “小日子美滋滋。”

  李铭在小世界里忙活。

  可不是白忙,里头的空气更好,他晚上时常是在里面睡觉休息。

  京城此时的空气质量绝对是还不如2023年。

  京西的水泥厂、钢铁厂、发电厂等烧煤大厂,大烟囱林立,滚滚浓烟时不时往城里吹去。

  风沙、沙尘天气也多。

  要不是能见到伟大导师,那些外地来的人,对京城是有些小失望的。

  城门楼没有宣传画上的雄伟壮观、色彩鲜明,由于有心理落差,实际挺高的城楼给人的观感是有些矮小,颜色偏暗淡。

  街道也不全是宽阔整洁,大部分马路有很多尘土,比乡下、中小城市好点的是牲畜的粪便很少。

  实际上,2023年去,二环内很多地方还是那么杂乱无章,道路狭窄,居住条件不行。

  还好有工体、展览馆、博物馆、广场等这些大场面撑住了排面。

  这时候的人也很喜欢大烟囱,滚滚浓烟说明国家发展得很好!

  8月18日的100万人,8月31日的50万人。

  由于有了这两次的接见,很多到了京城的人就不走了,要等下一次的接见。

  外地赶往京城的人数一直在上升。

  大伙都盼望着能亲眼见到伟大导师。

  第二天。

  周一早上,8点。

  李铭先到职工楼工地召开例会,再巡视了一圈工地,就回轧钢厂了。

  现在是装修阶段,施工安全问题不大,其他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就行。

  最近,对于厂里的工作,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保卫科。

  疑似间谍的案子,还没有一个最终结果。

  李铭在保卫科办公室比对两份表格。

  一份是四车间的察队员上报的车间情况汇总,他安排给每个车间、科室的任务,每周报告一次。

  一份是采购三科采购员登记的匡之道回家时间表。

  邢队长上门调查没查到异常情况,李铭就只能这样水磨工夫的慢慢调查了。

  一个星期蹲守一次,没花多少时间,采购三科的钱进等人也没有怨言。

  李铭自己也是因为少了职工楼的事情,保卫科很多事安排给了手下人处理,闲着也是闲着,顺手打发时间。

  红星轧钢厂杨厂长等人已经扫了一个月的地,但是厂长的头衔还没撤掉,因为上头也没空处理这事。

  8月初的时候,京城的各个工作组相继撤销。

  轧钢厂的主管部门冶金部这些单位自身的麻烦大了。

  部里的头头们都在做检讨、写检查。

  由于有保卫科、察队的支持,李副厂长一伙人搞的筹委会在厂里站稳了脚跟。

  厂外面,那些想开会的人自己有人维持秩序,保卫科平常要支持城东分局的安全保卫工作也不用支援了。

  一下子少了好多事情,所以李铭闲得很。

  除了搞这个疑似间谍的案子花的心思比较多,他自己的私人事情也做得不少,比如去废品站收购旧物古董。

  “看起来没问题。继续调查。”

  杨大奎小心翼翼问道:“会不会是我们误会了匡之道?”很可能是虚惊一场,杨大奎担心会在副科长面前降低印象分。

  “是不是误会,现在还不好说。最近发生的事情,可能把他给吓着了。”李铭隐晦说道。

  杨大奎自然懂指的是什么,“也是。”

  “反正我在采购科的同事闲着也是闲着,这还算做了点事。”

  铃铃铃,铃铃铃!

  李铭接起电话,“喂,这里是轧钢厂保卫科。”

  “我是陈国栋,我找李副科长。”

  “我是李铭。科长,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厂里有个紧急采购任务。”

  “嗯。我听着。”

  “现在急需草帘、草垫、草片、草袋子、蒲草褥子这些物资。”

  “那咱们要采购多少?”李铭一听就晓得是搭草棚的任务。

  “多多益善,这回没上限。上面下了命令,要尽快筹集物资,尽快搭建好草棚。国庆马上就要来了,到时候会有非常多外地来京的人没地方住宿。”

  “这是采购一科的人需要着急的吧?他们跟外地的联系更多,货源充足。”

  “李主任说了,采购处三个科一起努力。”李怀德副厂长当上了轧钢厂筹委会的主任。

  “您跟李主任提个建议呗。跟上面打报告,由市里面统筹收购、调配、安排,省得各个厂互相争物资,反而拖慢了工程进度。”

  陈科长朗声笑道:“这个意见已经提上去了,我们厂该有的表现也要有行动。”

  “原来是这样。那我尽力而为。”李铭不打算去打听物资,可以运两车水稻秸秆过去,让他们现编。

  有个小麻烦,京城的水稻收割是10月份才开始。

  现在才9月初,他还得把秸秆弄旧,不然新鲜的秸秆很显眼,还不能直接使用。

第495章 我故意的

  陈科长也没有多废话,“就这样了,我挂了。”

  李铭挂掉电话。

  杨大奎好奇问道:“副科长,厂里给您下了采购任务?”

  李铭随口道:“就是搭草棚的事情。咱们厂没有这些物资,这不得临时去找。”

  “小麦收割好几个月了,水稻还要1个多月才能收,哪里还能找到?”

  “南方现在有刚收割的水稻。”

  杨大奎惊讶道:“他们这么早?”

  李铭收拾桌面的文件,“是一年一季的中稻。他们的晚稻也没这么快收割。不跟你扯了,我得去开会了。”

  轧钢厂的会议还是很多。

  《用文的,不用武的》

  《关于外地师生来京参观XXXXX的通知》

  前面那个文件跟轧钢厂关系不大,厂里本来就比较文;后面这个通知跟李铭的关联更大。

  之前是内部传言的提前准备,现在是确定了的马上执行,起码厂里已经给采购处下达了收集草帘的任务。

  他在轧钢厂负责工程建设,越多人来参观,住宿压力就越大,分配到他头上的搭草棚任务就越重。

  开完厂里的会,李铭马不停蹄回到职工楼工地开会。

  ‘每批来京参观的外地教师、学生在京城逗留的时间定为四天。’

  ‘除了有病的、已经来过的或有其他原因不能来的以外,都可以来京城参观。’

  ‘来京参观一律免费乘坐火车。在本地集中所需的交通工具,由各地自行解决。生活补助费、交通费由国家财政开支。’

  ‘旅途中自带干粮,火车上只供应开水。到京后的伙食、住宿由京城各单位负责安排,但每人应按照自己的粮食定量交出粮票,饭费由国家财政开支。’

  。。。。。。

  李铭一口气念完条条款款,“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邱副组长笑道:“还好不是全部都来,不然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杜副组长皱眉道:“10个人里面挑1个人来京城,这个比例也不低了,估计能挑出一两千万人。”

  几个月下来,杜副组长算是被接纳融入了职工楼的小团队。

  不是学习的会,氛围很轻松,发言也就比较随意。

  木工队长张师傅问道:“李组长,厂里还没有接到具体的任务吧?”

首节上一节358/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