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243节

  有的是直接回家,更多的是在单位参加活动。

  这年月小型的文体活动非常多,歌唱比赛、乒乓球比赛之类的。

  上午,李铭又到职工楼工地主持工作,催促各方赶紧把各种建材物资运送过来。

  然后去海淀的一所中学做报告。

  绕路回城西吃午饭的时候,他给娄晓娥等三人分别送了一份小礼物。

  下午不需要作报告,他还是准备在轧钢厂晃悠一圈就溜的时候,被喊去开会。

  这时候,他才知道,清晨5点29分,冀省邢台的隆尧县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这次6.8级的大地震,震源10公里,震中烈度9度,影响范围挺广的,北到张家口都有震感。

  事发之前征兆非常多,鸡飞狗叫,牲畜在棚里乱窜,地下水位的变化也非常异常。

  而且从3月1号开始到7号,就一直地震不断,其中4-4.9级的地震就有8次,6号更有一次5.2级的地震。

  8号早上的这次大地震又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整个3月份,6级以上的大地震共有5次,5-5.9级有19次,其他小地震以万为单位来计算。

  最大一次是3月22号宁晋县东汪镇的7.2级地震,震源9公里,震中烈度10度,

  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在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7级以上大地震。

  持续一个月的地震,出现了大量的地裂缝、滑坡、崩塌、错动、涌泉、水位变化、地面陷落的现象。

  一个叫马兰村的小村庄,大大小小的地裂缝就有150多条。

  由于这个地区以前是涝洼盐碱地,所以房屋的地基、墙脚长期受到地下水和盐碱的腐蚀,房屋抗震能力非常差,普通房屋基本上都塌了,受灾相当严重。

  死亡8千余人,受伤3万8千余人,260多万间房屋严重破坏或者倒塌。

  公路、铁路、桥梁、堤坝之类的损毁就更是不计其数,次生的火灾等灾害也是无算。

  第三次到灾区视察,周大领导,站在东汪镇村北寨墙上向群众讲了话:

  ‘地震是个自然灾害,是不是没办法对付它呢?不是的。你们看,3月8日地震范围小,损失大。8号以后,天天有些小震动,22号大家提高了警惕,有了准备,损失就小了。’

  邢台大地震具有前震多、主震强、衰减有起伏、余震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4月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就在当地卧牛山筹建了卧牛山地震台,后来紧随潮流改名,红山地震台。

  京城的建筑设计人员也被要求前往现场实地考察,研究改进房子的抗震设计。

  红星轧钢厂正在建职工楼,不开个会研究研究,那就是失职。

  一群非专业人士,对于职工楼的设计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改进方案,

  但是之前李铭就建议了李副厂长要加强防震设计,也算是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由于事发突然,还不知道具体情况,

  而且远距离运输红砖不太靠谱,不然轧钢厂建房的红砖还得支援灾区,房子都得暂停建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比如,60多名高原群众星夜兼程,送了240匹良马到灾区。畜力车此时还是县城、农村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

  当然,普通人此时还不知道这事到底有多严重,

  3月10日,央广才播放了这条新闻。

  3月11日,《RM日报》才在头版图文并茂的介绍灾情。

  晓得一点点的知情人李铭回到采购三科办公室,也没有保密,跟科里的人聊起了这事。

  没上新闻,那是因为此时不清楚具体情况,要是报道错了,那可是很麻烦的事。

  私下说,说错了还可以改。

  胡来惊讶道:“5点半那时候我还没醒呢,压根没感觉地震。”

  钱进回忆了一下,“确实,还在睡梦中,一点感觉都没有。”

  周二值班的刘德说道:“科长倒是比较警醒,早上来的时候问了我,是不是感觉晃动了一下。我说没感觉到。李姐那时候也在,她也说没察觉到。”

  除了要早起做早餐的家庭主妇,大部分人还在被窝里睡得很熟,

  而正在忙碌的人,很容易以为自己晃神了一下,就没在意。

  等她们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说起这事,互相印证,这才会引起种种猜疑。

  这些人猜得最多的,就是西边郊区开炮训练、炸药爆炸什么的,暂时想不到地震这回事。

  采购三科的采购员算是见多识广点,讨论得还比较靠谱。

  “还好今天气温回升了一些,要是前两天下大雪那种情况,更麻烦。”

  “上次我看报纸上讲,地震后好像容易下雨跟下雪,可能灾区正在下雨呢。”

  “那麻烦大了,我们是不是捐点雨布过去?”

  “哪里还来得及!等你的雨布送过去,灾区那边的天都要放晴了。”

  “淋了雨,估计很多人会感冒发烧,咱们送点药过去,这总还是来得及的!”

  “厂里应该会组织,就这几天吧。”

  “说起感冒发烧。上周还10多度,周末马上零下,现在又是4、5度,明天又要10度,气温上上下下让好多人感冒了。”

  这天气也把李铭整不会了,严重影响职工楼的进度,不然他早就如火如荼的施工了。

  厂里要求6月底之前要装修好交房,工期很紧张。

  天气是他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他已经向厂里打了报告,要求再次增加的人手先到工地熟悉场地和流程。

  他就是安排得再好,新来的人不熟悉情况,开工的时候还是会乱糟糟的。

  为了开工顺利,他可谓是尽职尽责的完善方案。

  晚上,

  他在城西吃完饭,又是比较早回到95号四合院,

  四合院里一群人在前院等着他呢。

第391章 我都快要喝西北风了

  由于没有特别要求保密,大伙的消息都不算闭塞,都知道今早冀省发生了地震。

  要是下次大地震的地方离得更近一点,或者说就在附近呢?

  房倒屋塌砸着了人,即使命保住了,受伤也不轻;

  假使人没受伤,家里的财物损失肯定也不小。

  李铭之前提出加固一下房子的想法就不是吃饱了撑的败家,而是很有长远的目光了。

  他站在二门的门槛上,“大伙这是在开全院大会呢!”

  阎埠贵开口道:“小铭,你听说了么?冀省发生大地震了。”

  他扶着自行车进入前院,“我知道啊,下午厂里专门开会研究了这个事情。”

  董大爷比较懂,“小铭是负责他们厂里职工楼的建设,肯定是最早知道消息的。”

  轧钢厂工人吴名询问道:“小铭,你说咱们之前讨论的扩建加固方案要不要再改改?”

  “你们可以不用改,我是打算改了。我准备跟隔壁院的商量商量,房子再加高一点。直接搞个一层半,用框架式重建。”

  这么大的工程,阎埠贵提醒道:“小铭,你那房子是厂里的呀!自己出钱改?”

  “房子是厂里的,但是厂里不可能把房子收回去,跟我自己的也没区别。自己住的安稳舒坦,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面条厂李俊义接话道:“你这可不是多花点,是多花好多钱。”

  李铭点头道:“你们不用跟我一样,还是按原计划加固加建。咱们院的房子是这个榫卯结构的,遇上地震,这种结构本来就不容易跨,只是砖墙容易倒下来。”

  “其他人家要是担心不够牢固,可以在房里靠墙用木板钉个架子支撑一下。平常用来钉钉子挂东西,地震来了,墙壁要倒也是往外倒,砸不到屋里的人。”

  听到李铭给出的安心之言,院里众人顿时各有各的想法。

  他的框架式重建,花费实在太大,没人愿意跟随。

  议论了一会儿,各回各家,这事不着急。

  刚下班回到四合院的傻柱找上了他家。

  傻柱关心的问题跟院里人一样,“小铭,地震的事情你肯定知道了,咱们的房子改造计划要不要改?”

  “我的改了。你的用不上改,而且你还得留点钱娶媳妇。”

  李铭又把之前给院里人的解释跟傻柱讲了一下,重建的费用直接让傻柱不敢想。

  “你在乡下搞了那个温室大棚,这荷包也鼓起来了,有钱人啦!”

  “我手里留不住钱,建房这笔钱我还得找人借一点凑凑。”

  傻柱自己拉开凳子坐下,小声说道:“说起有钱人,你猜我最近遇见谁了么?”

  他配合着问傻柱,“谁啊?”

  “可能是娄晓娥,不过我不敢认。她改留了长头发,看起来还年轻了很多。”

  李铭不动声色问道:“哦?你是在哪看到的?”

  “鼓楼大街那附近的胡同,看她急匆匆的好像赶着去哪。我没上前打招呼,就怕认错了人。”

  “你去那边做啥?不是去厂里的方向,也离咱们院好几里路呢。”

  “西绦胡同那边有人请我过两天去掌勺,我带马华提前过去看主家的场地。”

  李铭故意岔开话题,“这又有进账,你这酒席不断,还有食堂的好菜,天天大吃大喝还有钱拿,比我的日子好多了。”

  听到这里,傻柱抱怨的话张嘴就来,唠唠叨叨一直说个没停,

  “我还大鱼大肉,我都快要喝西北风了!”

  “因为你之前搞出来的那个食堂整改措施,现在食堂主任时不时要我们后厨开会总结研究怎么充分使用食材。”

  “秦淮茹又提前堵住了用粉勾芡增重的路子。”

  “对各食堂的检查结果,张榜公告的对比,账目更是算得一清二楚,想搞点事都难。”

  “我们现在做事情都战战兢兢的,生怕落到最后一名或者超出食材损耗标准。”

  李铭没那么好被忽悠,压根不信他,

  “你说的这些是大锅菜,跟你又没多大关系,你平常占的都是小灶的便宜。”

  傻柱一只手握拳轻敲到另一只手的手心,叫屈道:“光我一个人吃肉,大伙连汤都没得喝,这么不地道的事情,我能办得下去么?”

  “也对,那你现在连饭盒也不带了?”

  “所以说,哥们我现在都快要喝西北风了,只能指望外面多接点活。”

  “你这话说出去,院里没人信,厂里也没人相信,稍微多尝两下咸淡,你就能吃得肚儿溜圆。”

  松鸡会战,那锅松鸡,贾队长一连尝了十多口,‘有点咸,真咸,咸死我了!’

  傻柱对自己的厨艺是很有自信的,“手拿把掐,我炒菜压根就不用尝咸淡。”

首节上一节243/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