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187节

  李铭、娄晓娥转头向后看是谁喊他两的。张所长正骑着自行车在他们身后不远处。

  还没等张所长停车,摘下口罩的李铭讶然道:“张所长您在后面骑着车,我们两裹成这个样子,您只看到了我们两个的背影,这样也能认出我两?”

  张所长笑道:“我可是老侦查员了。单独一个人我还不好确定,你们两走在一起的形态、步态太好认了。”娄晓娥下乡插队的门路还是张所长陪着一起办理的。

  “您可真是慧眼如炬啊,真牛!张所长您这是要上哪?”

  李铭是真心佩服,他要是没开探查查气息他也没张所长这能耐,除了观察力还需要有经验的积累。

  “我刚下班准备回家吃午饭。你们两这是到什刹海滑冰?”

  “我们还不会滑冰,今天是第一次去什刹海冰场学一学。我们也正准备回家吃午饭,一起去我们那边吃饭吧,我们中午准备刷火锅。”李铭客套邀请道。

  张所长婉拒道:“下次再去了。我现在是昨晚的夜班还没回去,中午要是还没回去,家里可能会担心了。”

  “您这还真是得先回家里。只能下次再聚。拖到现在才下班,您这是又查什么大案子?”

  “我听刑侦大队的邢队长说,你昨天也在抓捕现场。”

第305章 对付你这个小采购员

  李铭想起昨天上午群众见义勇为抓罪犯的事。

  “昨天上午在新太仓胡同口的那起?人多嘴杂,我没问邢队长。那一片是北新桥治安所的地盘,那案子跟你们交道口所也有关系?”

  张所长接话道:“牵连甚广。别说我们小小的交道口了,整个京城都有牵连进来,一直牵扯到西北几个省份。”

  “这么大的案子?”李铭之前接触到的外省的案子还是旅店门口抓到的冀省逃犯杨健。

  “案子现在也算是公开收网了,我就可以跟你们两说说。上回你那个大院的不是有人用假粮票被我们抓了么?”

  “95号四合院的阎解放,他过完年就要去房山下乡插队了。”

  “昨天抓到的罪犯就是整个京城地区的假粮票头子。他招供了假粮票是从西北陕省那边贩运过来的,陕省的上家是从甘省那边拿货。还把上嗨那边的拿货同行也供出来了。”

  “昨天傍晚开始,按着他的招供四处抓人,京城这边他的下线、下线的下线都是一网打尽,咱们京城这边录完口供就算是可以结案了。”

  “这算得上是全国大案了吧?你们这次立功可不小!”

  “案子没什么难度,全是靠水磨工夫,一级一级往上找卖家,咱们交道口这一片牵扯算少的。这人主要是在京城火车站那边发展了好些下线,他们之前是专门坑那些出门在外的人。受害者一时半会没发现是假粮票,这才让他们逍遥法外了一段时间。”

  “那一批粮票确实做得还挺像真的,不认真仔细查验,我是认不出来。”

  张所颇为同意道:“这倒是!没有情况通报的比对方法,匆忙之间我也发觉不了那些粮票的真假。”

  “你们把这个团伙打掉了,昨天又发行了新版的全国粮票,相信一段时期内会少一些这类案子了!”

  “也没用,层出不穷。这些歪脑筋的人还真有些歪才,用那些简陋的工具就能做出专家精心设计的图案。”

  “那些人指望耍小聪明,再有能力也是上不得台面,被抓的是迟早的事情。”

  “话是这么说,利益熏心的人什么时候都有。我先回去了,吃完午饭我还得好好睡一觉。”

  “那您路上慢点。”

  “回见。”

  “回见。”“回见。”李铭娄晓娥礼貌道别。

  两人继续往家走,等张所长骑远了一点,娄晓娥这才发问:“你昨天又去抓逃犯了?”

  “不是我,我是看热闹的。当时我从轧钢厂骑自行车正往95号院赶路,东直门内大街跟新太仓胡同交叉路口那,有一大堆过路的群众帮邢队长他们抓逃犯。我是正好看到了这个热闹,要不是垫脚站在自行车上,我都看不到人群里的情况。”

  李铭没说他当时停车想帮忙的事,省得娄晓娥担心念叨。

  “这样的罪犯肯定是随身带刀子带枪的,危险得很!你以后要是遇到了这样的人,你可不能仗着自己身手好,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就往前冲。”

  李铭安慰娄晓娥道:“那肯定不会,我心里时刻想着你呢!我每次参加的都是专案组搞研判,冲锋抓捕这样的事情轮不到我。”

  “中午的火锅有什么好吃的?今天上午为了扶着你不让你摔着,我可是累坏了!”他戴好口罩,岔开话题。

  娄晓娥白了他一眼,怪他想转移话题找的话题也太生硬了。

  “我叫福伯去买了你最爱吃的牛百叶那些牛杂,牛肉、羊肉只买到了一点点。”

  “还是大城市好啊!要是在小地方,一年可能吃不到一回牛肉。其实那些牛杂比牛肉好吃多了。”

  娄晓娥明显是不赞同他的说法:“那为什么大家更稀罕买牛肉?”

  “那是他们不懂得吃。”

  “懒得理你。下午你要陪我去新华书店买书。”

  “我都听你的安排。”要不是刚才被张所长打岔了,这事已经就答应下来了。

  ......

  腊月的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一周过去了。

  请了假的娄晓娥半躺在炕上看书。她买了一些关于乡村的小说,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

  李铭也是半躺着翻看手中的报纸:“你都要变成小懒虫了。”

  “我能咋办?福妈不让我干太多活,而且家里也没什么活需要我干的。”

  娄晓娥伸了个懒腰继续说:“乡下温室大棚那边现在是人手过多。上周你回来说向阳花下面的八个生产队都派了人在那学习,这次连东风公社下面的几个大队都派了人过去。拢共才两亩多地,有二十多个人在那边义务劳动。建业跟我说他哥现在都变懒了,尽是支使别人干活。”

  “高建业这个调皮鬼,有这么坑他亲哥的么?”

  “咯咯,建成建德他们也在,我们是在开玩笑的。建成是在旁边的荒地指挥那些新来的人建设新的温室大棚,肯定是支使别人干活。”

  李铭有些意外的说道:“向阳花大队之前看起来像是要大干快上,但实际上只先建了一座新大棚当做练手,高支书高队长他们做事情还是挺谨慎的。”

  “我也跟他们说了,平整好的田地上面筑土墙建大棚,土墙白天吸热晚上散热,晚上棚内温度会更高一点。高队长说农田要按计划种粮食,三五亩还可以变通,数量多了没办法改变种植用途。他们也是打算开荒地建大棚。”

  “高队长说的确实没错。他们的生产任务都是安排好了的,生产队首先要完成上面的生产任务,才能自作主张搞其他副业。”

  “我也是把我知道的知识全告诉了他们,利弊好坏全都说了,选择权交给了他们自己。”

  “你做得对,他们的事情我们不要掺和太多。他们很多时候代表的是集体的利益,大部分时候他们也是身不由己。”

  “嗯,我懂得。你们厂里的表彰大会又要下个星期才开,所以我现在是闲着没事干了。”

  “那你就多背书!红本本你背了多少页了?”

  娄晓娥转过头看向李铭:“我感觉里面的话都好有道理,我打算慢慢研读背诵。等我学会了书里面的本领,对付你这个小采购员就轻而易举了。”

  “又不是只有你学了,我比你学得还更早呢!你打算怎么对付我?”

第306章 好啊,我等着你!

  娄晓娥娇憨道:“我肯定不能现在就告诉你!计划需要保密才能成功!”

  李铭故意逗趣道:“看来你这是没自信呐!还是想偷袭我?”

  娄晓娥对自己的背书能力也是很有自信的:“你的学习时间也没比我花的时间更多到哪儿。‘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追上你不是问题!”

  “你这还没看几天书就开始翘尾巴了。‘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你经验多就了不起呀,你好好反思一下吧。”

  “你还不服气,看我这一句。‘还有一些人很骄傲,读了几句书,自以为了不起,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可是一遇风浪,他们的立场,比起工人和大多数劳动农民来,就显得大不相同。’”

  “哼哼,‘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娄晓娥同志,‘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度不好。’”

  眼见李铭随口就能反驳她,是不是全都会背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绝大多数能背下来,还能灵活应用,她是挺崇拜他这点的。

  娄晓娥秋波微转:“算你厉害!你天天都要忙工作,还要陪我。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是在背书么?”

  “以前背下来了,我平常也有翻看,最近写稿子比较多,借用里面的句子用来写发言稿也挺好用。”

  娄晓娥把书一收,一个翻身就滚到了他的怀里。

  李铭只好把报纸折起来放到旁边,顺势搂着她:“你还没说准备怎么对付我呢?”

  娄晓娥用头发尖挠他痒,挑衅道:“我打算把你榨干!”

  “你怎么开始说糊话了?你这额头也不烫啊!”他把手按在了她额头上。

  娄晓娥把他的大手拍开:“讨厌!过两天我让你尝尝我的厉害!”

  “好啊,我等着你!”

  娄晓娥最近还真找到了瑜伽的书,已经开始练习一些动作,李铭对此充满期待。

  突然,李铭获得气运能量1点,陆陆续续又有1点2点等不同数量的,最多的100点。平常1点2点他都晓得是做了哪件事情的缘故,这突然来的一大波气运能量就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怎么了?”娄晓娥感觉到他的身体僵住了一下。

  “突然想到点事情。”他肯定不能实话实说,也暂时不想这事了,过后肯定能知道来源。

  没等娄晓娥追问,他就找到了借口:“最近经常开会学习上面的文件精神。我之前担心你的理论水平不够,都是我自己写稿子。我看你现在完全能够胜任了,以后我的学习心得就由你帮我写。”

  有新的事情做,娄晓娥还挺高兴的:“以后,我先写出草稿,然后你再修改一下。”

  “晓娥,你真是我的好帮手。”

  老式座钟铛铛铛的报时声音响起,声音一下一下的。

  李铭懒得数响声次数,直接看了一下手表时间10点钟。

  “中午我得回95号院吃饭,95号院的三大爷阎埠贵请我。不知道又是有什么破事想求我,他那么抠门的人,这次居然先请我吃饭。”

  “要能帮的才帮。上次95号院的李俊义求你帮忙用蔬菜换挂面就挺合适的。”

  “肯定是能帮我才会帮忙。李俊义那不算求我帮忙,他们厂的挂面那可是硬通货!我们跟他们厂只是互通有无。”

  娄晓娥皱眉道:“他们的挂面吃是挺好吃的,就是数量有点多。那500斤挂面我们一时半会吃不完,挂面又不好保管,你有没想好怎么处理?”

  城西小四合院晚上是随李铭的习惯吃米饭,早上中午主要是吃馒头,比较少吃面条。

  “还能怎么办,送人呗!总不能拿去大街上卖。”

  蔬菜水果之类的副食可以随便卖,甚至肉类都没有问题。涉及主粮,查得非常严格。李俊义所在的面条厂也不敢对外销售计划外的挂面,只敢拿来跟其他单位换物资。

  娄晓娥眉头紧锁道:“送人也只能每家送五六斤,多了也不合适。”

  “我们自己留个100斤。你爸妈那边,你姑,你叔,你姐,你哥他们都送,一家给个十斤二十斤的。你让福伯用三轮车先载去你爸别墅那边。”

  “那也还剩好多。”

  “这次蔬菜换面条用的是向阳花大队的名义,我们给向阳花那边的孤寡老人送一些挂面吧,过年来了他们也能吃几顿好的。”

  “这个办法好!我们多送一些给他们。”娄晓娥是比较有爱心也比较大方的人。

  娄晓娥笑问道:“对了,我们的蔬菜产量已经是别人的三四倍了。要是东风公社想把我们树立成典型怎么办?”

  “这个事情很好办,向阳花那边不同意就行。没人配合,东风公社想搞事也没辙。”

  李铭是做好了准备的,“我跟高支书已经商量过了。现在报上去,要是温室大棚后续没有这么高的产量,就会变成一个大笑话。等他们的大棚建好投产后才会对外宣传。他们大棚的产出要四五月份,我们到那时候再说了。”

  “你已经安排好了就行。”

  “他们今天清塘挖泥,你要不要下去玩?”这年月普通的生产队可是穿不起下水裤,大冬天的下池塘挖淤泥很是冰冷,时不时需要在岸边烤火。

  “还是算了吧,我去玩就是给人家添麻烦。再说你要回95号院吃午饭,你吃完饭也不一定有空。”

首节上一节187/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