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651节

  但他们作为公司高管,很清楚公司今年的战果有多丰硕。

  放眼整个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界,那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公司战绩如此辉煌,他们作为公司的一份子,也是与有荣焉。

  对未来前途和钱途更是充满了期待。

  徐良在首位坐下,目光迅速在每个人脸上巡视了一番。

  “看大家似乎都有些迫不及待,那咱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各部门、各基金团队分别汇报业绩。”

  闻言,其他高管都齐刷刷的看向了孙振平。

  这个月是股票交易团队的高光时刻,所以理所应当由孙振平第一个汇报工作。

  迎着所有人的眼神,他也没客气。

  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文件。

  与此同时,李金玲把一份纸质文件摆在了徐良面前。

  “投资收益报表”几个标题大字很是显眼。

  “目前,汉华股票交易团队持有的1400亿美元美股空头头寸已经尽数平仓。

  持有的600亿美元看跌期权,已经卖出或者行权了100亿美元……”

  徐良看着手里的文件,很直观的两张圆形统计图。

  一张是每只股票的正股持仓占比。

  另外一张则是每只股票的期权持仓占比。

  两张圆饼一样的统计图,被细分成了一百多块,每一块都详细标注出了股票名字。

  高盛、摩根士丹利以及破产的雷曼兄弟,卖身的贝尔斯登、美林证券等五大投行。

  花旗、美国银行、JP摩根、富国、美联等五大投行。

  全都出现在了图片里面。

  并且持仓占比还不低,扇形面积要大于其他的公司。

  此外,扇形面积稍大一些的还有AIG、房地美、房利美等等。

  徐良笑着打断道:“稍等一下,我指出一处错误。”

  孙振平立马停止了讲话,其他人也纷纷把目光投向徐良。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现在不能标注为投行了,改成商行或者银行控股公司更为合适。”

第1334章 盘点收益(中)

  众人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

  就在几天前,高盛和大摩宣布了转型,从单一的投行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

  这种转型意味着两大金融巨头,以后不仅可以经营投行经纪业务。

  还能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

  以及最重要的……与其他商行一样永久享受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

  这是两大投行为了自救。

  美联储为了“名正言顺”救助两大投行,共同做出的努力。

  孙振平笑道,“差点都忘了这件事。”

  徐良:“这个月以后,华尔街再也没有纯粹的投行巨头,一个时代落幕了。”

  一时间众人也有些感慨。

  曾经的华尔街五大投行是多么的声威赫赫,纵横全球资本界,风光无限。

  结果现在。

  雷曼兄弟公司破产。

  JP摩根收购贝尔斯登。

  美银收购美林,组成全新的‘美银美林公司’。

  高盛和大摩虽然幸免于难,但也主动投降转型。

  到现在徐良依然记得接到贝兰克梵电话的时候,这老头是多么的不情愿。

  一旦接受监管,意味着高盛和大摩就必须像商业银行一样,接受美联储的监管。

  并遵守巴塞尔协议,满足8%的一级资本充足率。

  再也不能像之前一样,快乐的撬动二十倍,甚至是三十倍自身资本的杠杆,在全球资本市场自由猎杀了。

  猛虎被套上了铁铐,就变成了宠物。

  但高盛和大摩不接受也不行。

  美联储明确说了,他们的贴现窗口只向银行开放,除非高盛和大摩放弃政府资助,放弃即将被国会通过的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

  否则就要乖乖听话。

  跪下来唱征服。

  很显然,高盛和大摩没抗住这种压力。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美联储和SEC觉得银行同时做商业银行揽储及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比如动用储户的存款去投资高风险股票发生巨额亏损,因此对银行业采取了分业监管的措施。

  名动全球的摩根金融帝国也因此一分为二,摩根士丹利负责投行业务,JP摩根负责商行业务。

  现在又开始混业经营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不管如何,徐良依旧不看好这种改革。

  因为贪婪总会自己寻找出路。

  金融危机过后,大家接着奏乐接着舞。

  孙振平继续道。

  “贝尔斯登,在73美元的高位上卖空了429万正股,还以352.6万美元权利金价格买入了510万份看跌期权……

  目前这笔投资已经全部获利了结,总投入3.221亿美元,总盈利3.9765亿美元。”

  “雷曼兄弟,我们从60美元的价格一路卖空至该公司宣布破产,具体操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孙振平开始详细介绍他们团队做空雷曼兄弟的具体过程。

  先是借着年初的下跌趋势,做空了一波;

  接着跟绿光资本合作,又做空了一波;

  获利最为丰厚的还是破产时刻的这最后一波做空行动。

  “正股做空方面,投入12亿美元前后做空了雷曼三次,共计获利14亿美元。”

  做空盈利虽然理论上不可能超过100%啊?

  但如果连续做空几次,盈利累积起来,回报率还是有可能超过100%的。

  “第一波行动,贝尔斯登宣布出现危机的那两个交易日,雷曼股价从60美元出头跌到了30美元。

  我们第一时间选择了平仓获利退出,斩获了6亿美元收入。

  雷曼发布了一季度财报,股价大涨46%。

  我们再次以45美元高位建仓,做空了2000万股。

  接下来大家都清楚,雷曼先是被绿光资本各种质疑,接着发布了亏损的二季度财报。

  股价跌至15美元,我们平仓获利退出,斩获6亿美元收益。

  最后这一次做空,我们在10美元的位置上做空,直至雷曼破产,股价跌入谷底,获利2亿美元。”

  “以上就是我们做空雷曼正股的全部过程。”

  哗啦……

  徐良带头,所有人都开始鼓掌。

  看着资料里走势类似字母W的K线图,以及用红色箭头标注出来的三个卖空位置和三个平仓位置。

  所有人都对孙振平精湛的操作水平服气了。

  卖空,全部卖在了W最上端凸出的三个山尖附近。

  平仓,全部在W最下端的两个谷底买入完成。

  最后一个平仓谷底。

  其实已经破坏了W的形状。

  不能再称之为谷底了,用“地底”来形容更为恰当。

  面对同事们投来的钦佩目光,孙振平心里是惭愧的。

  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自己的本事很难拿出这么精湛的表现。

  下意识把目光转向大老板,徐良微笑着朝他微微摇头。

  虽然孙振平背后的操盘者确实是他,但他的名头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锦上添花。

  把鲜花和掌声送给孙振平,他自己收点实惠的收益就行了。

  孙振平跟大老板合作也这么多年,彼此之间很有默契,立马读懂了后者的意思。

  不再迟疑,接着汇报道:

  “期权方面,我们买入了6000万份看跌期权,共计付出了1.5亿美元的权利金。

  这笔期权到期后,我们从市场上以1美元不到的价格,买入了6000万股雷曼股票。

  再转手以30美元的期权执行价格,卖给了看跌期权的卖出方。

  扣除各项成本,这笔期权投资的盈利是16亿美元。”

  看着屏幕中展示出的期权投资战绩,众人看向孙振平的眼神越发佩服了。

  投入1.5亿美元,九个月时间赚了超过十倍于本金的净收益。

  太了不起了。

  以前他们觉得孙振平负责的基金多年来虽然盈利丰厚,但更多的还是抄大老板的作业。

  但通过这次对方的操作发现这位低调的同事,确实有成为传奇明星基金操盘手的能力。

  接着孙振平又介绍和展示股票交易团队对房地美、房利美的两笔投资收益。

  这两家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

首节上一节1651/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