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454节

  “我觉得很有必要。盘古这两年的主要精力放在构建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上,在企业开拓方面还是太慢了。

  华夏数码不一样,作为全国最大的软件公司,积累了大量B端用户。

  如果能收购的话,可以迅速弥补我们的缺陷,打开市场,提高营收。

  更重要的是,华夏数码在B端软件开发和应用方面有大量的经验,这些都能弥补盘古公司B端开发的不足。”

  徐良略作思索,刚要开口,被敲门声打断了。

  李金玲推门走了进来。

  “徐总,杨总到了。”

  “快让他进来。”

  李金玲侧身让开通路,盘古公司CEO杨廷坤快步走了进来。

  “徐总,谢总。”

  “老杨,快过来坐。”

  徐良招呼道。

  待他坐下后,徐良又端起茶壶给他倒了一杯。

  “谢谢。”

  “老杨啊,我跟老谢正在研究你想收购华夏数码的事。正好你来了,跟我们说说你的想法吧。”

  “好的,徐总。”

  杨廷坤连忙放下茶杯。

  组织了一下语言后。

  “2000年,良心公司一分为二,卖组装电脑的部门继续叫良心公司。

  拆分出来的华夏数码致力于IT服务领域,开启二次创业,次年在香江联交所主板上市。

  发展到今天,华夏数码业务已经涉及IT规划咨询、IT基础设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应用软件设计及开发、IT系统运维外包等多个板块。

  特别是制造业ERP领域,华夏数码去年以24.5%的用户占有率超越用友和金蝶,排名市场第一,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

  此外,由于背靠雄厚的股东关系,政府、金融、电信、公共事业等许多行业的IT服务也是由华夏数码在提供。

  华夏数码的英文名叫Digital China,翻译过来就是“数字化中国”,企业使命也是数字化中国,以释放信息技术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信息文明的进程。”

  徐良撇了撇嘴。

  还数字化中国,口号喊的倒是挺响亮。

  就是没看到拿出什么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产品,拿着老外的产品往全中国一铺设,这就叫数字化中国了。

  倒不是他一昧的苛责华夏数码,而是对方的发展思想与良心公司一脉相承,秉承造不如买的精神,永远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

  时代在进步,产业在升级,华夏数码再这样搞下去,基本就废了。

  前世坐拥近千亿营收,净利润却薄的跟纸似的,一年只有五六个亿,这折射出的只有一个问题技术不行。

  “……华夏数码在今年喊出了一个很大的口号,向IT服务全面转型,要做中国的IBM。”

  谢文轻笑,“良心公司说要做中国的IBM,一般泛指的PC业务;

  而华夏数码也说要做中国的IBM,一般泛指的IT服务。”

  “这对母子公司也是人才啊,各种蹭IBM的品牌。

  IBM当年之所以卖掉个人PC业务,一是为了甩掉包袱,二是为了专注于高端服务器、管理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等业务,维护其品牌高端形象。

  良心公司买了一个人家觉得没技术含量、没前景的业务,恨不得满世界嚷嚷,跟捡了多大便宜似的。”徐良不屑道。

  “良心公司想达到IBM曾经在个人PC领域创造的市场份额还有希望,可华夏数码想在IT服务领域达到IBM的体量,难度是地狱级的。”杨廷坤笑道。

  “梦想还是要有的嘛,万一实现了呢?”

  徐良笑呵呵说道,他记得华夏数码还真的跟IBM学过不少东西。

  IBM是全球最早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的公司。

  智慧地球什么意思呢?

  一个由无数系统构成的全球性系统包含60亿人、成千上万个应用、1万亿个设备及其之间每天产生的100万亿次交互。

  本质上就是万物互联。

  后来IBM发现这事难度有点大,于是就跟奥观海政府一起在爱荷华州迪比克市投资建设了美国的第一座智慧城市,打算一点点完成这项大事业。

  华夏数码一看,好家伙,挺高大上的,这事有搞头,于是紧随IBM之后在中国也提出了类似口号:搞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无数前沿技术凝聚的科技结晶,一家外包+IT代理分销公司能搞好?

  徐良对此深表怀疑。

  智慧城市这业务方向是很不错的,只是没点过硬技术还是别揽这活了。

  “徐总,上次内部会意的时候,我听到您讲‘智慧城市’,深受启发。

  盘古公司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

  企业只是其中之一。

  智慧城市也是一个大方向,

  通过智慧城市,还能拓展出智慧交通、智慧警务、数字政府的业务场景。

  前景是非常大的。

  华夏数码虽然公司本身技术不怎么样,但这么些年一直在做外包业务、代理业务,还是积攒了很多政企和行业客户资源。

  这方面一直是我们的一块短板。

  而且,华夏数码技术再差劲,也差不多是国内最好的几家软件系统厂商之一了,收购过来,把部分高级工程师吸收进来,可以加强一下盘古公司的研发实力。”

  徐良微微颔首。

  如果真相杨廷坤说的,吸收华夏数码后,盘古公司能成为国内一流的软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那倒是好了。

  举个例子。

  从十年前开始,华为先后花了40亿元,分两次聘请IBM为公司进行了管理咨询。

  第一次的咨询内容是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等八个管理变革。

  第二次的咨询内容是企业最高决策与权力机构、财务监管等等。

  任老板说这40个亿花的很值,解决了华为诊断出的10个企业问题中的9个。

  前几天参观华为的时候,徐良也跟他们高管聊过,华为规模太大了,足足有8.4万名员工,别说做业务了,光如何管理好各部门、如何优化组织机构就是个大问题。

  不只是华为,就算是徐氏旗下的企业。

  汉华、泰华、昆仑等都向IBM咨询过。

  “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工业机器人、企业内部系统集成……

  听你讲了这么多高端技术和应用,我只有一个问题,华夏数码那点技术根基够资格吗?”徐良道。

  “肯定是不够的,我的初步打算是把华夏数码部分研发工程师吸收掉,组建一个软件事业群,先打下一个基础,同时再大力对外引进人才,壮大研发实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发展也需要一步步来。

  剥离研发部门后,华夏数码还在卖服务器和运维服务。

  我打算把合格的运维工程师培训学习一下,看看能不能干云计算运维的工作。

  我们要搞云计算,光有顶尖研发人员还不行,基础性的工作也需要人去干。

  完成这些剥离步骤后,剩下的IT分销业务、外包业务可以继续保留品牌和上市公司地位,把行业客户资源、政企资源维持住,将来再转型帮我们卖云计算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智慧城市等高端科技产品。”

  徐良听着,脸上露出嘉许的微笑。

  他很喜欢这种有目标,也有具体规划,最重要的是有足够野心的人才!

  而且如果他没记错的话。

  华夏数码喊了十几年向IT服务全面转型的口号。

  结果到头来还是在帮微软云、阿狸云、AWS、企鹅云等多家国内外云服务商卖产品,美其名曰:多云服务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然而实质性还是在干IT分销的活,只是分销的货物高端了一点而已。

  简直是浪费。

  “华夏数码股权结构你知道吗?”

  听大老板口头松动,杨廷坤连忙道。

  “我已经打听清楚了。

  良心公司目前持有华夏数码47.43%股权。

  最近他们打算将其中29.6%股份出售给赛富投资、弘毅投资和IDG三家基金。

  华夏数码的另一股东GA泛大西洋投资集团,也打算将13.34%股权出售给华夏数码总裁郭伟和赛富投资基金。

  此次交易中,赛富等三家基金与郭为的出价是每股作价3.5港元,较公司停牌前每股3.6港元的价格折让2.78%,一共涉资13.18亿港元。

  由于良心公司的大股东是华夏科学院,所以这笔交易需要通过国资委审核。

  我已经私下询问过相关领导和泛大西洋投资集团的华夏区总裁了,两家公司都很欢迎鸿蒙参与此次交易。”

  徐良点头道:“十三亿港币拿下42.94%股权,价格倒是不高,反而有点低估华夏数码的真实价值了。”

  杨廷坤:“低估没低估我不清楚,但华夏数码的营收和净利润走势最近几个季度有所放缓。”

  徐良在金融圈里打滚了八年,一下子就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要什么意思?

  不用想,估计等收购完成后,被压住的营收、利润增长就会彻底爆发出来了吧。

  这也是MBO国企的惯用操作了,不整稳点,MBO刚一完成,股价就直线跳水,那职业经理人不成接盘侠了,还怎么偿还银行贷款。

  “听说华夏数码的总经理郭伟,这次筹措了好几个亿的收购资金,先由IDG、弘毅投资、赛富投资这三个老朋友垫资。

  等股份到手后,拉升一波股价,这样再抵押出去就能还上三家的过桥贷款了。

  嘿嘿,徐总,谢总,这些家伙赚钱轻松啊,完全是无本买卖!”

  徐良懒得过多评价,这年头的吃相已经算是好看的了,因为还有上市公司管理规则、股价这些东西限制着。

  早些年很多被MBO的企业都是未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全靠拍脑袋,内有很多不可言之事。

  “一旦我们公开去收购华夏数码,良心公司的管理层大概率不会同意吧?”徐良道。

  “不是大概率,是一定不会!”

  杨廷坤冷笑道,“你这时候出手,相当于破坏了人家的好事,用不共戴天来形容都不为过。”

  谢文笑呵呵道:“能不能绕过他们,直接跟最上面的人物谈?”

  “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是外资,认钱不认人,没那么多破事,只要钱给的多,应该问题不大。

  真正难的是良心公司,他们持有四十多个点的股权,是第一大股东,而且郭伟是刘串志的徒弟,师徒俩都是穿一条裤子的。

  如果华夏数码、良心公司两家企业的管理层都强烈反对我们收购,那华科院肯定还是会有所顾忌的。”杨廷坤道。

首节上一节1454/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