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436节

  创业是一段艰苦的旅程,需要你我和昆仑所有人力同心。

  眼下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高兴过后就要埋下头苦练内功了。

  两个季度出货量100万部算什么,我们的长远目标是一个季度出货量达到1000万部、5000万部,成为世界顶级的手机品牌,华夏民族科技的领头羊!”

  “您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把昆仑工业集团建设成华夏的IBM。”

  雷俊慨然道。

  “哈哈,我们一起努力!”

  “对了,徐总。200万部昆仑手机备货可能偏少,首批100万部手机的销售回款如今大部分都已到账。

  在支付供应商尾款后,仍然有20亿人民币的现金储备,把生产计划调整到300万部也不会太过吃力。

  距离昆仑K2手机发布还有大半年时间,四大区域市场绝对能吃下这批货。

  我和市场部门的同事做过预测,建议追加100万部生产订单,刚好可以衔接第二批备货。

  等下个月欧洲和亚洲市场销售情况反馈过后,视销售成绩再决定增加新的生产订单。”

  徐良心里做了一下预估,中美两国市场虽然在半年的时间里销售了一百万部手机,但随着是能手机的概念不断被接受,销量还会迅速提高。

  四大区域市场同时开售,情况理想的话,两百万部手机在三四个月时间内就能销售一空。

  新的生产订单,从下单备货采购到出厂需要三个月时间。

  貌似感觉可以零库存,但昆仑手机目前根本没有建立打通销售渠道和供应商之间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属于人工预测。

  这就跟拨算盘计算原子弹研制数据一样,注定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雷俊提议追加100万部手机生产新订单,属于相当老成的建议,大概率能实现新老订单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的无缝衔接。

  “追加一百万部,你确定能在K2上市之前全部销售出去?”

  “徐总,按行业内标准划分,手机产品上市销售到停产有四个阶段。

  最开始是导入期,供应链要配合手机厂商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导入,小批量集中在一家工厂生产,以控制质量和速度,快速导入市场。

  进入成长期后,面对市场份额的剧增,需要启用两家及以上工厂的产能,应对主要市场的需求。

  接着是成熟期,为应对全球市场,需启用全球各个区域的工厂,平衡供应链成本和效益。

  等到了衰退期,则需要及时收缩产能,保留一家工厂,新产品几乎不生产了,更多是维护件、备件的生产,做好完全退出市场的准备。”

  徐良轻轻点头,供应链这门学问深得很,拍脑门下订单生产是要不得的。

  要科学生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熟以后,还可以引入这两项技术来优化供应链管理。

  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可以体现一款手机在市场周期内出货量走势,缓缓爬上峰顶,再缓缓下坡。

  为什么苹果手机总是被黄牛拿来炒作?就是因为产品导入期到成长期之间出现了产能衔接的问题。

  为什么不直接备货1000万部、一亿部,留在仓库里慢慢卖?

  则是因为新款手机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扑街,要根据导入期的销售调整生产策略,精细化生产。

  另外一次性生产太多,太耗费资金,资本利用率没有达到最优,出现了大量库存就只能降价甩卖了,旧品少赚钱的同时还会冲击新品销量。

  昆仑手机也是没什么市场经验,包括进入华夏市场都是陌生的,更遑论欧美了,出现产能不足问题是非常正常的。

  雷俊介绍道:“我们现在就介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之间,但我们在海外没有工厂,同时手机销量增长也没放缓,放缓后就是成熟期了,我预计成熟期应该会在明年上半年。

  等到昆仑K2发布以后,昆仑K1会进入衰退期,再销售一年半载时间就完全退出市场。”

  徐良微微颔首,“老雷,成长很快啊,看来最近是下了苦功夫的。”

  雷俊笑了笑,继续道,“我最近考察了比亚迪手机代工厂,建议把追加的100万手机新订单给这家企业。

  他们去年取得了超过50亿的营收,业务做的相当不错,正好给富土康施加点压力,办事一点都不积极。”

  比亚蒂电子现在已经发展的很不错了,前段时间还从比亚蒂集团分拆出来,单独去香江上市。

  但富土康对这个迅速壮大的竞争对手恨之入骨,迅速在华夏法院向他们发起诉讼,摆明是想阻挠比亚蒂电子上市。

  这一招,颇有点像台电对付华芯的手段。

  不过,王传符可不是张忠谋,没那么好对付。

  “可以,昆仑的订单就给比亚蒂,而且以后也可以考虑着重跟比亚蒂合作。”徐良一锤定音。

  他持有比亚蒂19.5%的股权,没道理不支持自己人。

  而且比亚蒂在后世可是仅次于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代工厂,也是华为、小米的主要合作方。

  能力肯定没问题。

  而且富士康郭老板也不知道是被黑志玲吸干了精气神,还是怎么回事?

  吃着内地的饭,砸着内地的碗。

  拎不清谁是大小王。

第1178章 二维码

  处理完了昆仑手机的事,徐良很快又关注到了鸿蒙支付。

  打电话过去。

  公司CEO尚正峰很快就接通了。

  “徐总。”

  “二维码的事情有眉目了?”

  “是的,徐总。

  您安排的“二维码支付”项目,我们团队正在大力开发中,技术难度并不大,最迟明年就能拿出成果。

  期间,我们还出差去了一趟东瀛,拜访了二维码的发明者原昌宏。

  我们本来是想去购买或者获得专利授权的,结果人家的专利是开源的,全世界人民都可以免费使用。”

  “开源的?不收钱?东瀛人这么大方?”徐良诧异道。

  虽然他知道‘二维码支付’是未来的发展大势,但对于具体细节却并不清楚。

  只是在智能手机开始流行,鸿蒙支付也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才把研发‘二维码’的事情交代了下去。

  “这是真的!原昌宏供职于东瀛电装株式会社,这是一家从丰田集团独立出来的汽车零配件公司。

  在1994年,电装株式会社为了解决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产品管理问题,安排原昌宏和他一个同事一起研发出了二维码技术。

  由于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可以记录信息,所以二维码比普通条形码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和抗污损性能。

  因为这项技术并没有多大难度,而且在原昌宏看来,使用场景应该局限于工业,开源专利,可以让这项技术运用得更广泛。

  如果专利一旦付费有偿使用,那很多人和企业可能就不使用这项技术了。”

  徐良没吭声。

  说二维码技术是东瀛人发明的并不准确,因为美国人早在八十年代就发明了这项技术。

  只是东瀛人人原昌宏后面加以改进,推出了QR标准的二维码,并且由于是免费的,得以在应用端流行,后来QR标准甚至还成为了二维码的代名词,标准的二维码。

  QR全称Quick Response快速响应矩阵码,特征是正方形的四角除右下角外有三个小正方形。

  前世原昌宏看到华夏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后,他告诉华夏记者,能看到自己的发明被广泛应用到全社会,感到非常高兴。

  并表示自己正计划进一步研究设计更安全和更多样的二维码技术,不过这次就要收费了,也不知道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有没有在滴血。

  网上曾有很多东瀛人人为自己国家打抱不平,觉得华夏人应该付东瀛专利费,使用一次付一分钱,这种言论遭到了华夏网友的群嘲。

  首先,专利在华夏的有效期只有二十年,等到二维码广泛应用的时候,东瀛的二维码原始技术专利早就已经过期了。

  此外,华夏的支付二维码是在原昌宏发明的原始二维码基础上进行了二度开发的,相当于变种,不过从源头追溯的话,还是属于QR标准。

  国内有几家二维码创业公司申请了一两个专利,居然跑去碰瓷企鹅,索赔一百亿。

  结果,创业公司的专利都被相关部门裁决无效了。

  倒不是企鹅走通了关系,而是该家创业公司的专利含金量不高,说到底还是在东瀛人、美国人原始专利基础上开发的。

  连东瀛人都放弃收费了,谁脸那么大敢跳出来收费。

  可以这样说,暂时没有一家公司拥有二维码技术专利的主导控制地位,但保不齐将来出点什么问题,专利陷阱啥的。

  尚正峰继续道:“我们找遍了国内,发现就在中关村,就在我们隔壁,有一家名为意锐新创的二维码开发应用的创业公司,他们主要专注于核心技术二维码识读引擎软件的研发。

  这家公司和华夏物品编码中心合作,已经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款汉信码读取设备以及手机版汉信码引擎。

  并获得了华夏自动识别行业2006年度特殊贡献奖,今年还成为了国家标准,正在申报国际ISO标准。

  对了,李光南院士就是这个课题专家组组长。”

  徐良稍稍有些惊讶。

  他当然知道李光南。

  不仅仅是因为他创立了良心公司的前身,研发出了大名鼎鼎的良心公司汉卡。

  最主要的还是他当年跟刘传志,‘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汇聚了华夏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良心公司微机研发成功后,李光南又开始关注电脑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研发。

  他在7型良心式汉卡中首次加入自主设计的ASIC芯片,并且获得成功,卖出近百万张。

  1992年,在良心公司集团年会上,他又提出要创立“程控交换机”和“中文激光打印机”等项目,并成功将汉卡功能集成到芯片里,移植到激光打印机上。

  这一时期,良心公司内部在发展方向上,逐渐产生激烈分歧,李光南一贯主张加大研发投入,继续推出先进产品,走“技工贸”道路。

  但良心公司集团内部多数人、包括时任总裁刘传志都主张“贸工技”路线。

  95年,老爷子被解除良心公司总工和董事的职务。

  之后李光南依然留在良心公司,但却没有任何职务,直到1999年彻底离开。

  随着他的离去,良心公司“ASIC芯片”项目被废止。

  后来,号称民族科技公司头牌的‘良心公司’,就成了全球最大的电脑组装公司。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真是讽刺!

  话说回来。

  像汉信码其实就是和东瀛QR标准并列的一种华夏标准的二维码。

  前世国家也曾大力推广过该标准,但很遗憾,由于没有QR码好用,所以没推广起来。

  但政府、国防科研和军队等部门对国外码制和技术始终有所顾虑,都更倾向于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码制,所以汉信码也不是毫无用处,在关键时刻有备胎能顶上。

  尚正峰神神秘秘道:“我还打听到良心手机正在和意锐新创合作,打算推出我国第一款二维码手机。”

  “良心公司这次整这么时髦?”

  徐良笑容有些戏谑,常言道: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裆!

  眼下手机平台不统一、智能化程度不高、手机摄像头配置不高、厂商技术水平不高等诸多因素,都不利于推广二维码技术。

  现在就开始推广二维码,怕是只能成为先烈了。

  尚正峰听出了老板话中的讥讽,信誓旦旦说道:“徐总,我们肯定和他们不一样。

首节上一节1436/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