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听说京东方搭上了徐大老板。
06年直接砸了一百亿美元,在全国圈地建厂。
今年又在无锡砸下40亿美元建设一条8代线。
眼看马上起飞,成为全国,甚至全球级别的面板工厂。
把京东方拉进来,创维就能低价拿货,瞬间获得成本优势。
完全可以凭借价格战把TCL、长虹它们打趴下。
“京东方不适合并入昆仑工业,起码现在不合适。”徐良道。
京东方和中芯国际都是吞金大户。
一年两百亿美元往里砸。
起码要砸进去上千亿美元才能弥补跟全球巨头之间的差距。
徐良虽然能掏出这笔钱,但也要把家底耗去大半。
但如果有了美国的慈善基金去支撑,只需要拿出汉华在美国两年的营收,就能够凑齐这上千亿美元的投资。
这涉及到徐氏集团在全球的战略布局,他肯定不可能告诉外人。
话锋一变。
“我听说TCL在和三星谈合作,打算建立一个液晶模组厂,给三星打零工。”
张学兵点了点头。
“与三星合作也有有利的一面,可以聚拢一批人才,获得一些经验,以后可以自建生产线。”
徐良点头,TCL子公司华星光电,日后的华夏面板双雄之一,就是这么艰难起家的。
“不知道TCL这次能不能长点教训,前几年收购汤姆逊CRT彩电业务,结果LCD迅速取代CRT成为市场主流,汤姆逊专利过时,还连累TCL自己戴上ST帽子,差点退市。”
张学兵叹道:“这也是华夏企业走过的弯路,缺乏前瞻性,贸然在海外展开并购,十赌十亏,屡屡被老外坑。”
还没等徐良插嘴,这家伙反手又拍了个马屁。
“我们华夏企业界,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在海外并购方面做的最成功的就是汉华。
环球影业、优尼科、梦工厂动画、Facebook,无不是大赚特赚。
徐总,您真是天才!”
也就是现在大家在开视频会议,彼此看不见。
否则高低要给这老小子一个白眼。
好话都被你说完了,我们说什么?
“天才不天才另说,面板的事,雷俊,你以集团的名义联系京东方,他们会给你最优惠的价格和最好的产品。”
雷俊点了点头。
张学兵也松了口气。
幸好没让他去联系黄东升,否则以后者的暴脾气,能直接把面板呼他脸上。
徐良继续道:“半导体和物联网事业群目前人数不多,尤其物联网更是个空架子,但接下来公司会陆续招人,把两个部门填充起来,增强研发能力。
尤其是半导体,不止要做手机芯片,还要研发家用电器芯片和汽车芯片。
任务很重,也是未来公司的终点投资部门。
老雷,无比给这个部门选一个优秀的负责人。”
雷俊郑重的点了点头。
“当然,如果大家看到有合适的人才,一定要推荐加入两大事业群。
三星电子是怎么起家的呢?
一边在内部开启模仿和逆向开发策略,一边聘请在海外学习过,掌握最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韩裔科学家和工程师。
眼下国内半导体人才稀缺,人才都在外面。
我们这次要全员齐上阵,全公司都当HR,发动群众力量,全力搜罗湾湾、海外的技术人才。
所有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都要把同学、朋友、校友圈等资源发动起来,我们搞一次有奖内推活动……”
听完徐良的重金招人策略,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心中只有一个感觉,徐总这是要刮地三尺,把所有流失在海外的半导体人才都带回国内啊!
付出再高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看到众人惊愕的表情,徐良心中略有几分得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小打小闹那是不可能的,想要在半导体这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立足,别无选择,只能氪金。
只要同意加盟昆仑工业,房子、车子、票子、妹子,通通可以提供。
咳咳,妹子就算了,咱是正经企业。
第1134章 人才
徐良此时的心情,用一句求贤若渴来形容也不为过,迫切希望手底下的人才队伍快速壮大起来,早日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不仅仅是为民族科技争口气,也是拿掉套在昆仑工业脖子上的绳索。
“徐总,我知道一个人才,他最近工作不太顺利,或许可以尝试挖他过来。”曾淑道。
徐良做了个继续的手势。
“我推荐的人叫梁猛松,人如其名,非常厉害。”
“他出生于1952年的湾湾省,先在湾湾国立成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取得学士与硕士学位,然后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电机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进入到美国处理器大厂AMD……”
徐良眼睛一亮,梁猛松的大名,他自然是听说过的,牛逼之处无需多言。
但曾淑却担心老板不了解这位技术大牛的厉害之处,继续卖力的介绍:
“梁猛松在AMD工作的那几年,除拿下180余项技术专利外,还发表了350余篇相关技术论文,表现堪称天才。
1992年,梁猛松离开AMD,转身投向台积电,先后任工程师、资深研发处长,目前已经累计在台积电工作了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先是帮助台积电拿下了苦苦追求数年的英特尔代工订单,然后又带领团队跳过150纳米制程工艺,直接完成了130纳米制程的突破。
使得原本落后英特尔和IBM两代制程的台积电,得以和这两大美国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紧接着,台积电在2003年完成了对IBM的反超,在130纳米之战中一举成名。
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蒋尚义,其次就是梁猛松。
前年张忠谋卸任,去年蒋尚义也退休了,外界理所当然地认为接任研发副总位置的会是梁猛松。
然而,在一些资本的裹挟下,这个位置落到了别人头上,梁猛松被调任冷板凳,担任了什么专案处长。
我前段时间曾和他聊过,言语中他似乎对于台积电上层的决定多有不服气,还告诉我三星也在挖他。
加之他老婆也是韩裔,他对三星抛出的橄榄枝很动心。
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插次手,把梁猛松带到昆仑工业集团,不要让他加入三星。
我能保证,梁猛松搞芯片绝对是一把好手,不会比任何人差,在华人华侨中绝对是佼佼者。”
徐良颔首不语,梁猛的是真正的芯片业猛男,这毋庸置疑。
前世这位人才最终也的确同意了加入三星。
为了表示足够的礼遇,当时的三星甚至还派出专机去湾湾接梁猛松与他的团队。
当然,梁猛松也没辜负这份礼遇和信任。
在加入三星两年后,即带领团队在14纳米工艺上反超台积电。
后面台积电用尽各种方法控告三星与梁猛松,逼得这位顶级人才不得不退出三星,加入了中芯国际,担任首席执行官。
在中芯期间梁猛松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成为了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一般的支柱人才。
然而,中芯却扣扣搜搜,没有给予梁猛松相应的待遇,差点让人才流失。
对于这种大才,求贤若渴的徐良自然不会放过,眼睛都要放光了。
“你能说服梁猛松加入公司?”
曾淑点头:“我觉得问题不大。
我们是新公司,锐气十足,同时资本实力雄厚,而梁猛松也不是圣人,应该无法拒绝在一张白纸上挥毫泼墨的好机会。”
徐良沉思片刻:“这样,你告诉他,如果同意加入昆仑工业集团,我可以把芯片和物联网事业群CEO的职位给他,而且这家公司投资不低于百亿美金。”
“百亿美金?”
曾淑心中高兴起来。
大老板是真舍得在靠科技领域砸钱。
看看中芯国际和京东方,就是最好的例子。
即便是他之前负责的火炬新能源公司,每年除了自己赚到的研发资金,还能从总部拿到一笔10亿华夏币的研发支出。
足见大老板在高科技和研发上的态度。
“徐总,有您这句话,我一定把梁孟松挖过来。”
“那我可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徐良目视屏幕上众高管。
“对于人才,昆仑工业集团绝不会吝啬,会拿出我们能提供的最好待遇。
科技就是生产力,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这一条可以纳入我们的核心发展战略。”
众人连连点头,大老板表现出的慷慨和大方,是他们很少在国内企业家身上看到的。
没人觉得这不好,毕竟几乎都是出过国。
了解技术封锁、技术壁垒的人,知道技术一旦突破,能带来多大利益,那点薪酬待遇根本不算啥。
“徐总,梁猛松加入我们集团,一旦干出点什么成绩,绝对会被台积电疯狂追杀。
这不是我妄加猜测,中芯国际的遭遇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们绝不能对竞业协议、知识产权等潜在的法律纠纷掉以轻心。”
徐良点头,就算曾淑不提醒,他都想到了这一点。
台积电心狠手辣,已经不能视为华夏企业了,那帮台巴子眼里没有家国情怀,早就沦为了外国资本的棋子。
“放心,台积电的打压我来负责解决。”
徐良笑道。
左右不过是打官司,他手里掌握的资源碾压台积电。
如果对方敢私下里玩阴的,那更好了,他手下的黑白无常也好长时间没出手了。
见老板已有决定,曾淑识趣的闭上了嘴巴,开始在心中思考如何说服梁猛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