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290节

  “徐总。”

  “老陆,给你发过去的资料看了吗?”

  “看了,目前已经让策略部和设计部组织了一个工作组去了东瀛。”

  “我之所以收购西武集团,有一半的原因是为了泰华。”

  “徐总对泰华的关怀,包括我在内,泰华所有高层和员工都铭感五内。”

  “漂亮话就不用说了,关键是把事干好。尤其是长崎西武百货试点改革,你们要谨慎小心,宁愿慢一点,也要把第一仗给我打好。”

  “您放心,我们一定谨慎。”

  徐良微微颔首。

  “谨慎小心之余,也不用太担心。百货已经落伍了,以后购物中心才是主流。你们可以用国内购物中心的格局当模板,结合东瀛的实际情况做设计。”

  “是。”

  “我也给你个保证,如果这次做得好。崇光西武百货在全球的42家直营店,超过300万平米的营业面积,会全部交给泰华。”

  陆觉心中兴奋起来。

  拿到徐良的消息后,他也研究过崇光西武百货,作为东瀛的老牌百货商,虽然运营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

  但它们基本都位于东瀛城市核心地段,尤其是西武百货,面积普遍巨大。

  重新设计一下,好好改改,重新招商后就是一家优质购物中心。

  尤其崇光西武百货不只是东瀛,海外还涉及湾湾、马来西亚在内的整个大中华区。

  很契合泰华的业务。

  看着他高兴的样子徐良笑着继续道:“但,泰华要把酒店业务剥离出来。”

  陆觉笑容一滞。

  好东西谁都喜欢,但要是把吃下肚子里的东西再掏出来,可就不是那么令人高兴了。

  “泰华未来的核心业务很清晰,就两个:地产和零售。

  商业地产是平台,服装、儿童乐园、小百货和超市是平台上的商品,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可以彼此依靠的矩阵。

  地产和零售之外的酒店肯定要剥离。”

  陆觉连忙道:“徐总,我认同您的战略,同意剥离酒店业务。不过西武集团旗下的无印良品和吉野家能不能卖给泰华?

  他们符合您为泰华定下的‘地产和零售’战略。”

  “不行。无印良品和吉野家路子已经走歪了,纠正起来代价太大,我准备持有几年就卖掉。没想一直持有。”

  “路子走歪?可是他们在国内发展的很好啊。

  吉野家更是一度成为跟肯德基、麦当劳并称的三大洋快餐之一。”

  “这就是问题。

  无印良品和吉野家在东瀛的定位是平价。

  但到了华夏后却成了轻奢。

  尤其吉野家,一碗预制菜性质的牛肉饭卖价三四十华夏币。

  这么多钱,完全可以在中式快餐店吃到三个荤菜。

  性价比差太多了。

  如果没有华夏国内同类企业竞争也就罢了,但现在中式快餐连锁品牌‘真功夫’‘乡村基’等都在迅速发展。

  他们会不断挤压吉野家的市场。

  现在,吉野家还能凭借海外滤镜赚到钱,但时间长了,食客就会自己用脚投票。

  无印良品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我不看好它们的长线。”

  徐良收购这两家公司的战略很清晰,就是持有五六年时间然后出手卖掉。

  “徐总,我们收购过来,可以调整它们的定价。”

  “代价太大了,与其费这些事,还不如自己成立新品牌。不过我更希望你们能打理好现在的业务。”

  无印良品还好,基本都是直营。

  但吉野家在华夏是代理商。

  你想自己做,中间就要牵涉到违约赔偿问题。

  而且,吉野家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华夏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品牌认知。

  再重新调整产品定位,将涉及到品牌建设、采购渠道等一系列变化。

  这可是个高难度的活。

  弄不好,就是个四不像的下场,还不如从头开始,一张白纸好作画。

  徐良:“而且无印良品跟泰华精品百货的业务是重合的,与其谋求无印良品,还不如做好泰华精品百货。”

  “是,我明白了。”

  “泰华精品百货线下店现在有多少家了?”

  “目前有514家。”

  “暂缓线下店面的扩张,着重发展线上业务。同时扩张线上的产品序列,你不是羡慕无印良品吗,你就好好研究一下无印良品的产品哲学。

  收购就没必要了。”

  听他这么说,陆觉也没再纠缠。

  “老陆,现在泰华的业务已经很清晰了,总计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商业购物中心,以及附加的零售板块。

  第二,地产中介为窗口,附加的居住房地产,包括住宅小区和公寓板块。

  第三,就是写字楼、会议中心等物业。

  作为纯出租物业,很难产生衍生的产业链,所以除了关键的一二线城市,不用过多去开发写字楼。”

  “明白。”

  “现在客隆超市和富华地产的市值多少了?”

  “客隆超市1077亿港币,富华地产1128亿港币。”

  “客隆的市值低了。”

  客隆超市整合了华润万家和农工商后,营收已经过千亿港币,主营行业净利润接近120亿港币,按照零售行业比较盛行的10倍市盈率估值,也应该有1200亿港币左右。

  陆觉:“可能跟我们现在的耗损率过高有关系。”

  超市运营是允许有耗损的,大部分都在8%左右。做的最好的就是大润发,能压缩到3%,甚至更低。

  更少的耗损意味着更高的利润。

  这也是大润发能后来居上的原因。

  可惜大润发战胜了国内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最后被阿里给收购了。

  “客隆的耗损很高吗?”

  “目前在9.4%。”

  “原因呢?”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农工商、华润万家的供应链还没完成整合;

  第二,客隆超市扩张的太快,我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扩店上,内部管理虽然一直在做,但新人太多,培训没能跟上。”

  “既然你们知道原因,那就好好解决。我也不要求太高,一年内把耗损降低两个百分点,你告诉马家梁,他要是做不到,就可以直接退休了。”

  “是。”

  “公司现在的商业写字楼出租面积有多少?”

  “375.24万平米,承租率7成以上,价格约为140元/平米/月。年营收在48亿华夏币左右。

  不过今年公司还有几个商业综合体建成。

  届时泰华的写字楼出租总面积将突破420万平米,营收也将突破70亿华夏币。”

  徐良点了点头,“准备一下,把集团的写字楼业务剥离出来,成立一家子公司上市吧。”

  “徐总,什么时候?”

  “现在开始准备,争取在农历新年的时候,在香江和新加坡两地上市。”

  “会不会太着急了?”

  “再晚点,上市机会就错过了。”

  明年四五月份,次贷危机就就会出现苗头,全球资本对房地产的投资都会变得谨慎。

  “我明白了。”

  “拿出25%的股份去融资,融到的钱先留在账上,等我的吩咐。

  还有,从明年开始,富华地产暂缓拿地,着力消化已有的项目,降低公司的负债率。”

  陆觉也是地产行业的老兵,瞬间回过味来。

  神色变得严肃。

  “徐总,您判断房地产将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房地产有周期,是整个行业都知道的事。

  “不错。”

  “那我们是不是也放缓泰华的拿地节奏?”

  “不用。泰华不同于富华。适合建房子的地方有很多。

  但适合建设商业综合体或者购物中心的地块基本都有数,别人拿去了,我们再想买回来,未必还有机会。

  所以,面对一些区位优势极佳的商业地块,该拿还是要拿。”

  “好的。”

  “这次整合崇光西武百货,对泰华也是一个机会,公司的服装、零售、儿童乐园业务也可以趁机发展过去。

  但切记拿来主义,所有的业务都要做到本地化。

  东瀛人在华夏市场犯的错误,我们不能再犯。”

  “您放心,我一定主抓崇光西武百货在改制。不过改革后的购物中心还是以‘西武’命名,还是以泰华命名?”

  “西武吧,毕竟是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品牌了,在东瀛的商誉远不是泰华能比。”

  “这下子我们就有泰华、西武、客隆三个购物中心品牌了。”陆觉笑道。

首节上一节1290/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