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久闻大名,今天总算是见到真人了。”
“黄总客气,请坐吧。”
徐良面带微笑,言语亲切。
对于有骨气的企业家,尤其是敢于在研发上砸钱的的实干家,他向来是充满敬佩之情的,京东方也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
虽然被散户们诟病,但投资有风险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既然选择投资,就要承受这份风险。
徐良刚抽开手,突然注意到黄东升掌心有一道像蜿蜒的蜈蚣一样的狰狞伤疤,眉头微皱。
“黄总,听说你这手是饭桌上捏碎红酒杯伤的?”
徐良前世曾听说过一个传闻,黄东升和东瀛供应商谈判,邀请日方一起在大陆合资建厂,却遭到了东瀛人的侮辱。
人家说了:液晶面板作为高技术附加值的精密产业,对产线工人的素质要求极高,华夏人根本做不来,素质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湾湾人可以,毕竟他们被东瀛统治了50年。
老黄哪受得了这个气,当场就把手里的红酒杯捏碎,拍着桌子让东瀛人滚,并发誓,京东方再也不会用这家企业一片货。
事后,黄东升去医院缝了七针,掌心永久性的留下了一道狰狞的伤疤。
这道疤不止是他和京东方的痛,更是华夏面板行业的痛。
看到黄东升手上的这道显眼的伤疤,徐良也不由得心生敬佩,对京东方的坚持多了一分理解和包容。
投资京东方,注定是一门十年内不怎么赚钱,甚至是亏钱的生意。
因为有数据表明,京东方上市以来,定增和发债融资了近千亿元,赶得上一半市值了,总股本从5.5亿股变成了近400亿股,就是这么的丧心病狂。
这还不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补贴和借款,如果全部加上的话,十几条面板生产线总投资超过4000亿。
不过这也很正常,三星亏损了12年才盈利。
弯弯的企业亏损了10年才盈利。
京东方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徐良不缺钱,他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黄东升把京东方培养成他记忆中那个世界第一面板企业。
见他一直盯着自己掌心的伤疤看,还直接就点出了这伤疤的来历,黄东升也没隐瞒,大方的承认了。
“让徐总见笑了,东瀛人欺人太甚,把咱们华夏人的尊严放在脚底下践踏,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华夏人,都会和我一样的反应。
我要是再年轻一点,说不定还会把东瀛人揍一顿。”
“黄总性情中人,让人佩服。
请坐吧。”
到了声谢后,双方分宾主落座。
黄东升雷厉风行,坐下后就把自己提前准备好的资料放到了徐良面前。
“徐总,这是我们京东方现在最新的运营资料和财报,请过目。”
“黄总真是快人快语。”
“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能节省就不要浪费。”
徐良微笑着点了点头。
“那我先看一下。”
“徐总请便。”
徐良拿起资料认真看了起来。
京东方的前身京城电子管厂,是一家拥有辉煌历史的老牌军工企业,也是苏联援建的156项目其中之一。
在1960年,产值达到3.38亿,给国家上缴净利润1.19亿,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这家军工厂一度是全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
后来为了支援三线建设,电子管厂连人带设备整体搬家,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再加上八十年代的时候,电子管技术开始被半导体技术取代,厂子效益开始江河日下。
为了谋生,电子管厂和松下合资建厂,但东瀛人不仅封锁核心技术,甚至连分红都克扣拖欠。
厂里几千名退休职工,年轻时都为国防工业还有尖端设备突破,做出过实打实的贡献。
但在九十年代初期,他们却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只能带着口罩和破帽子,到酒仙桥附近的菜市场捡摊贩不要的白菜帮子。
黄东升从1981年大学毕业就进入了电子管厂,在厂里工作了十年,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就在他准备另谋出路,追随大流下海经商的时候。
老厂长找到了他,希望他能担任厂长,带领电子厂走出困境,但黄东升坚定拒绝,执意要离开。
厂里的老员工出来挽留黄东升。
你希望让我们的老师傅们再捡白菜帮子吗?
你不能走,我们愿意跟着你一起干。
就是这句话让黄东升彻底回心转意,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领着京东方上演了一出绝地求生的精彩大戏!
黄东升也没有MBO这家国企,在创业初期的时候,个人带头出了5000元,拉着全厂凑齐了650万,开始大刀阔斧改革,打破过去的大锅饭,全面市场化……
只用了几年时间,京东方就全面赢得新生,登陆深交所,并且连续盈利了十二年。
直到前年2005年,遇上面板周期调整,产品价格跳水,京东方血亏近16亿,一次性就把之前十二年赚的钱全亏了。
去年京东方再次录得亏损近18亿。
赚钱两三亿的赚,赔钱十几亿的赔,黄东升这两年真的感到很绝望,还不到五十岁的人,头发都白了一半。
为了走出困境,他找到国内四家彩电企业,准备一起干场大的。
然而,松散的商业联盟被东瀛人近乎戏弄般的分化瓦解掉,往黄东升胸口上再插了一把刀子。
不过他没有就此服输,也没灰溜溜的离开京东方,还在想办法破局。
对于这家奋斗半生的企业,他怀有很深的感情,从二十多岁大学毕业就加入,见证过它的辉煌、低谷、新生,早就成了他的一种精神寄托。
看着聚精会神翻资料的徐良,黄宏生心里忐忑起来。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京东方现在的惨状。
而且京东方的亏损才刚刚开始,按照国外厂商的经验,这种亏损还要持续很多年。
所以他找了一圈,除了上面支持外,根本找不到任何愿意给京东方投资的机构。
如果再被汉华拒绝,他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哗啦……
徐良放下资料。
“黄总希望拿到多少投资?”
第1013章 晶体协议
“20亿华夏币,实在不行10亿也可以。”
黄东升底气不足。
京东方的现状也没办法让他有底气。
徐良缓缓摇了摇头。
黄东升心里‘咯噔’一声,脸色瞬间苍白了几分。
看在眼里徐良笑道:“黄总别误会,今天既然在这里约见黄总,就意味着京东方我投定了。之所以摇头,不过你的定向融资数额太小了点。”
黄东升瞬间转忧为喜,“冒昧问一句,徐总打算投资我们多少?”
“一百亿。”
徐良语气平静。
轻飘飘的,感觉像是一百块钱一样。
“多少?”黄东升怔了一下,赶紧确认是不是听错了。
“一百亿!”
徐良比了一根手指头,微笑道。
黄东升没说话,此刻他恍然如梦中,总感觉有些不真实,他们一家经常被散户问候十八代祖宗的企业,何德何能,竟然能获得一百亿投资?
现在京东方A股和B股总市值加起来也就30亿华夏币不到。
有问题!这里面一定大有问题!
“徐总,你是要收购京东方?”
黄东升眼神复杂的看着徐良,心中一时间五味杂陈。
徐良淡淡一笑:“面板是门烧钱的生意,三星烧了12年才盈利,湾湾厂商好一点,但也花了近10年时间才走向盈利。
另外,我听说黄总提出了一个在业内很有名的黄氏定律: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36个月显示器面板性能都要提升一倍。”
黄东升摆手,谦虚道:“什么黄氏定律,一家之谈而已。
我这番话的意思是,必须持续性的扩大产能。想要明天能赚钱,今天就必须往死亏钱。”
徐良微微颔首:“三星、LG在半导体领域,包括面板行业就是这么做的。
越是行业周期低谷,越是要加快扩张!反周期投资!
因为每次行业低谷期,都是一次洗牌,也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同时扩张成本还很低。”
“不错!”
黄东升眼神坚定的说道:“京东方之前就走了一次弯路,得出了不少血泪教训。
我们的5代线,踏着周期的峰进来,投产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谷,所以血亏两年。
之前我劝四家彩电公司的朋友:现在是谷,抓紧进场,投产之后,正好是峰,迅速可以回本!
唉,只可惜……”
徐良道:“京东方液晶面板起家的根基来自于现代?”
黄东升:“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已经成为了CRT(阴极射线显像管)领域的龙头企业,但一次去曰本出差,夏普的人送了我一个彩色液晶显示屏的电子钟作为纪念品。
那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而且成像清晰,当时我就预感LCD液晶显示屏很可能会取代CRT,成为显示行业的下一个方向。
这件事太过重大,关系到全厂命运,我不敢轻易下决定。
等回到厂里后,我把高学历的年轻人全部聚集起来,专门成立了一个行业研学小组,琢磨整个显示行业的发展方向,做了无数的考察和论证,最后确定押宝LCD。”
徐良轻轻点头,听起来这项决定好像轻飘飘的,没什么了不起,其实却是京东方乃至整个中国面板行业的命运转折点。
在当时,CRT技术在市场上还占据主导地位,国内的各大厂家还在拼命上马新设备和生产线,甚至全球的电视机霸主汤姆逊集团也仍在加大对CRT的投入。
并没有绝对的风向,宣判LCD将成为显示行业的主宰。
京东方的这项决定,可谓冒了很大的风险。
要知道当时京东方的CRT就是国内第一,等于说是行业老大说自己干的事情没前途,这对公司内部的影响太大了。
黄东升力排众议押宝LCD,搏出了一个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