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开无双 第99节

  “景江到那里会分成两条江,一条叫安江,一条叫春江……”

  “早些年啊,长宁市因为资源优势,经济发展形势非常好,可以与省会章州形成两雄相争之势。”

  “但是,近些年,不行了,每况愈下。矿产资源价格一路走低,长宁市的脚步慢了很多,不要说和章州比、和江州比,就和我们的昭州比,也非常吃力。”

  田咏志的这番话,让常乐不明所以,摸不着头脑。

  田咏志似乎知道常乐不理解,笑着说:

  “上午,临州的李庆云,兴冲冲从临州赶过来,提交一份报告,希望省里能够向上面争取,把常学勤同志留下来。”

  这话让常乐内心一惊,转头看向田咏志:“……”

  他虽然知道,这是迟早的事,但突然而至,去的又是长宁,很难不让人惊讶。

  那地方……穷啊。

  田咏志轻笑:“哎,李庆云这么搞,这是为难我……”

  “上级做出的跨省调整,向来是从全局统筹考虑,不会局限一地一域。安排来的有些突然,打乱了我们原本的计划。”

  常乐点头说:“下级服从上级,这是基本原则。”

  “对啊。你一个做企业的,都知道这是基本原则,李庆云竟然还要我去争取?争取什么?争取挨骂吗?”田咏志说到这里,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常乐:

  “常乐,乐达投资的发展重心应该会在江州吧?”

  常乐这下明白,之所以拉着自己转了一下午,又是看项目,又是聊天,身份上的差异丝毫不芥蒂,原来正题在这里。

  对方是担心随着常学勤的岗位调整,乐达投资会转换阵地,转换投资方向。

  常乐想了想,说:“书记,企业发展要考虑地域因素和市场规律。”

  听到这话,田咏志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他看看时间:

  “到饭点了,陪我这个老头一个下午,我请你去吃饭吧,机关食堂,口味不错。”

第140章 交底

  常乐回到家,已经是晚上7点多。

  他刚打开门,江夏趿拉着拖鞋小跑过来,满心欢喜:

  “回来啦。”

  “还没有吃吧?”常乐问

  “没吃,一直想等你回来,一起吃的。”江夏摇头。

  “哦,田书记拖着我去他们食堂吃饭,不好拒绝。我见口味还不错,就帮你打包了几个菜。”常乐说完,将打包盒递给江夏。

  “好吧,我尝尝。我都买了菜,准备炒菜了。”江夏撅着嘴接过打包盒。

  江夏吃了没几口,想起一件事,说:

  “对了,下午郑鹏来找你,见你不在家,就走了。说是晚上来。”

  “我知道,他和我打了电话,等会就会过来。”常乐说。

  常乐洗完澡,换了一身衣服,走出浴室,郑鹏就来了。

  “没打扰到你们吧?”郑鹏笑嘻嘻地说。

  “就是打扰到了,你不也来了吗?”常乐回道。

  “那我就罪过大了。”郑鹏换上拖鞋,径直走到沙发处坐下来。

  江夏端着两杯茶水,走过来:

  “鹏哥,喝茶。”

  “谢谢。”

  “沈姐怎么不来?”江夏问。

  “她啊,现在肚子大了,反应比较强烈,所以就让她在家里休息。”郑鹏说。

  “小夏,你去忙你的吧。”常乐端着一碗坚果走过来,坐在郑鹏旁边:

  “说吧,什么事情。”

  “确实有事和你说。昨天我在京城跑手续、业务,从朋友口里听到的,你爸要调动了,还是跨省调动……”

  “哦,是去长宁吧。”常乐笑着说。

  “卧槽……你知道?消息渠道够广啊,我才刚得到的消息,你就知道了。”郑鹏惊讶。

  “广个屁。今天田咏志拉着我去看乐达汽车的研发进度,走了一个下午,然后才和我说这个事情。”常乐说。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他现在,的确很关键,容不得差错。”郑鹏进一步说:

  “还有件事,乐达汽车经销网络已经搭建完毕,就等新车上市全国铺开。”

  “全国有500多家店,完全覆盖了一、二、三线城市和部分四线的重要节点城市。至于扩大不扩大,还是看销售情况。”

  “辛苦了,现有产能全面拉足马力,500家店也够了。你上次和我说的复兴资本,组建情况怎么样了?”常乐说。

  “已经组建完了啊。这次搭建经销网络,就是以复兴资本的名义搭建的……”

  “把乐达汽车10%的股份并了进去,另外又买了一些你推荐的股票。你还别说,你推荐的股票全是涨,但涨的太慢。”

  “呵呵,可不要买太多,小心被人当成游资搞针对。”常乐提醒。

  “针对就针对。你不是说了嘛,做长期不做短期,它就是跌成白菜价我也不动它。”郑鹏不以为然。

  阳成县。

  一大早,杨清和带着发改部门的负责人,找常学勤汇报,主要内容是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

  之前往上报的是预估情况,现在是经统计部门再三核实后的数据。

  不用说,核实后的实际情况与之前的预计情况大体保持一致。

  地方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投资、消费、居民收入以及财税收入等关键核心指标都呈现喜人趋势。

  因此,发改部门的负责人在汇报时,一脸喜气洋洋: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全年,全县的经济增速不仅领先全市,在全省也是名列前茅,完全可以用一骑绝尘来形容。”

  发改部门负责人汇报完之后,杨清和提醒道:

  “总体形势大幅度向好,可以骄傲一下,但不能自满。”

  “杨县长说的对。老陈,虽然来势喜人、走势惊人,但是确实不能志得意满。”常学勤笑着说:

  “如何延续走势,避免大起大落,是我们必须要认真且着重考虑的问题。”

  “老陈,发改部门统揽全局,要组织相关部门好好研究、思考一下,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推进方案。”杨清和说。

  “书记、县长,您们放心,一定完成好任务,只是时间……”

  “时间方面不急于一时,质量是前提。具体要听杨县长的安排……”

  “你先出去一下,我和杨县长聊一些事。”

  “好。”

  老陈退出办公室后,常学勤给杨清和加了一点茶水,然后说道:

  “清和,以前不在这个位置的时候,总觉得为什么要依赖房地产?其他产业就不行吗?”

  “等到了这个位置,发现还真就离不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应急保障……等各方面需求资金太大,也只有房地产的变现能力和带动能力才能支撑。”

  “是啊,学勤。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虽然今年各项指标增长不错,数据非常好看,但是和房地产业的繁荣息息相关。而阳成小筑销量爆发,产生的红利,大部分都被房地产吃掉了。”杨清和深以为同。

  “所以,我刚刚和老陈说的事情,清和你要上点心,最好当做一个核心课题来研究。如果没有更多产业支撑,阳成县现在的发展局面一定是暂时的,大起大落是必然。”常学勤断定。

  “……学勤,不应该你来掌舵吗?”杨清和问。

  之前,常学勤和他提过,但是他觉得,即便要调整,也要过段时间。

  “呵呵,我倒是想啊。但是我马上要走了,怎么掌舵?”常学勤说。

  “啊?这也太突然了吧?是去市里吗?去市里的话倒也关系不大,可以多多关照一下。”杨清和说。

  常学勤摇头:“是去江东省长宁市。”

  “跨度这么大?怎么一点信息都没有透露出来啊。”杨清和摇头苦笑。

  “就不要说你,市里还有我自己,都是一头雾水。”常学勤说。

  “也对,涉及区域间调动,肯定是更高层级统筹。”杨清和说:

  “学勤,还是要恭喜你,到了一个新层次,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希望如此吧。清和,你也别着急,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常学勤说:

  “我会向上面极力推荐你,当前的发展形势还是一以贯之比较适合。”

  “学勤,这方面你放心。方向是你来定的,具体是我在推进。只要我还在阳成县,既定的计划思路就不会变。”杨清和说道。

第141章 增资扩股

  常学勤办公室旁边有一间休息室,休息室里坐了一些人。

  这些人,都是怀揣着各种目的等待接见和汇报。

  其中,就有许久没有来的方国伟。

  作为临州建筑的老板,方国伟最近算的上是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临州建筑作为乐达汽车基地一、二、三期的主要承建商,除了获得稳定的利润之外,无形之中在江南省树立起了隐形风向标。

  正是这隐形风向标的影响,临州建筑的施工承包业务接二连三,忙的不可开交。

  此外,临州建筑旗下的子公司临州地产,也发展的非常火热。

  受益于地产行业火热趋势,临州地产开发的楼盘项目,建一个卖一个,卖一个清一个,十足的现金奶牛。

  “方总,有段时间没有见面了,这边坐。”

  “哟,伍总,的确是有段时间没有见了,怎么样?最近拿了几块地?”

  “方总,这话从你口里说出来,就不真诚了啊。我这是小本经营,可没有实力去拍地,只能去捡一些别人不要的地。倒是方总你,最近地拍了不少吧。”

  “你就别装了,市府旁边那块地被谁拍了?”

  “总共就不到10亩地,别人看不上,我才拍下的。倒是方总你,最近手笔很大啊,阳成县那块地的价格都可以和市里比较了吧,真这么看好?”

  “当然看好。这块地的周边,产业、配套、人气都不缺,地段又这么好,值这个价,即便现在不值,过几年也值啊。”

  “说的也是。阳成县这几年的发展势头,在临州10个县里确实是首屈一指,还得是你方总有魄力,敢出这么高的价。”

  “我算什么有头脑。我只是对阳成县有信心而已。别的不说,单单一个阳成小筑就富了多少人?这些人要不要买房住?”

  “啧啧……几十亿的销售额,听说毛利润比我们卖房子的还高,搞的我都想去投一笔了。”

  “哈哈,你就别异想天开了。互联网是赚钱,但你也不看看互联网所需资金是什么体量?都是以亿为单位,就我们这些小开发商冲进去,渣都不剩。”

  “方总,你这就谦虚了不是。你能算小开发商?妥妥的大开发商啊。”

  两人聊天之际,一位气质干练的年轻人快步从休息室外走廊掠过,走向常学勤的秘书。

  他说:“您好,我是鹅厂的代表,我叫李杰,之前我已经和常书记约好,他说今天上午有时间。”

首节上一节99/2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