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开无双 第92节

  “主要是您赶的急,所以开快一点。”

  “没事……咦?保时捷什么时候出了这款车?他们不都是出跑车的吗?”青年指了指前方的车问。

  “区长,上个月上市的。”

  “哦,上个月啊……也只有他能弄到了。”青年咕哝着下车,走了半步又探回来:

  “跑这么远,辛苦了。进来一起吃个饭吧。”

  “谢谢区长,还是算了吧。在您父亲面前吃饭,我吃不饱。还是自己在镇上找点吃的就行。”司机憨笑说道。

  “呵呵,你小子胆子这么小?真没出息,有什么怕的。”青年把车门一关,进了院子。

  “我也怕啊,要不是侄女的大老板男朋友上门,我才不来。”

  青年一脚刚踏进门,江夏奶奶就注意到了。

  “志信?你怎么回来了?也不提前打个电话啊,我们可没有煮你的饭哦。”

  “没事,临时赶过来的,随便吃点面条就行。”江志信说。

  “志信啊,你这个官当的可真随意啊,今天可是上班时间。”江夏爷爷没有好脸色。

  “爸,我本来就在金陵开会,知道江夏的男朋友上门,我这个当叔叔的不露个面也不像话吧。您说是吧。”

  “你这个借口找的可真恰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打的什么鬼主意?先说好,吃饭可以,其他事就别放到家里谈。”

  “好,就按您说的办。”江志信说完走向常乐,主动握手:

  “常总,我是江夏的叔叔,叫江志信,目前在金山市的宜州区任区长一职,请多关照。”

  这话说的,让常乐陷入短暂错愕,握着江志信的手是松好还是不松好?

  “叔,您是长辈,还是叫我小常吧,叫我名字也行。”

  江夏爷爷皱眉道:“你看这个当叔叔的,说的什么胡话,让人看笑话是吧。”

  江夏奶奶也是不满:“志信啊,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一点规矩都不懂?常乐是你的晚辈,说话也太随意了吧。”

  江夏也噘着嘴说:“就是,叔叔。你这么说话,常乐怎么回你?”

  “哦……对,你们批评的对,早上连续见了几个投资商,一时脑子没转过来。”江志信反应过来说道。

  “行了,也幸亏常乐不是外人,要不然得闹多大笑话啊。”江夏爷爷说。

  到了吃饭时间,应该是常乐来了,菜非常丰盛。

  有软糯多汁的红烧肉,香嫩可口的鸡汁干丝,鲜香入味的醉螃蟹,清新爽口的汽锅蒸鸡……还有非常符合常乐口味的臭桂鱼、臭豆腐等等。

  江夏奶奶的厨艺相当有功底,拿手菜也横跨大江南北。

  江志信还从车里搬了一件白酒,结果被江夏爷爷眼神喝止。

  “爸爸,常乐可是第一次来,多喝一点有什么关系?”

  “常乐可以随意喝,但你不行。你想一身酒气回宜州?”

  江志信吧唧一下嘴,很无奈。

  常乐笑着说:“没事,叔,以后有的是机会。”

  江志信耸了耸肩:“也只能这样了。”

  …………

  吃完饭,江志信便拉着常乐来到前院的亭子里,一边喝茶一边聊宜州的经济发展。

  “常乐,宜州区常住人口30万人左右,面积120平方公里,去年年底的GDP是180亿,在整个金山不靠前。而金山在整个淮阳又靠后,客观上来讲就是一个欠发展地区,发展形势比较紧迫。”

群|6}=4-6+1$3<6}6<=5{9|&

  “我在这个岗位不长,但也彻底把全区走了一个遍。我分析啊,主要受几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宜州或者说金山距离金陵比较近,但又不够近。所以没有享受到金陵都市圈的发展红利,反而因为虹吸效应,优质人才、企业、资源等都往金陵集中,金山什么都捞不着,基本靠自己在苦撑。”

  “二是,自身问题比较突出。辖区的化工、金属冶炼、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粗放落后,转型步伐慢,产业层次低、质效差、融合度差,产业链还非常短。这几年一直在引导转型,但难度比较大。”

  “三是,周边的城市在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新兴产业中抢占了先机,金山、宜州已经落后了几个身位。”

  “去年开始,我们抢抓宏观政策机遇,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区域内的经济开发区已经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一揽子优惠政策包,有一定的吸引力。”

  “钢铁、铝等传统材料产业有了复苏追赶的步伐,虽然还是处于落后境地,但是产业链比较完备,只要有外力刺激,一定会大幅度跨步。”

  “另外,我们也准备在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做文章。要建设一批重大道路交通项目、提升一批公园游园项目、改造一批老旧住宅,整体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总投资在百亿元以上,确保在未来三年内完成花园宜州、畅通宜州、幸福宜州的目标。”

  “常乐,我们现在也是一家人,也不怕你笑话,你是搞金融的尖子,对行业发展的嗅觉非常灵敏,还是抽时间去看看,帮叔叔出谋划策。”

  听完江志信的介绍,常乐正要说话,江夏爷爷走了过来,先说道:

  “志信啊,你到这个位置将近一年,不算长,也不算短,怎么还是思路不清晰?”

  “爸,怎么就不清晰了?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研发等朝阳行业,怎么就不清晰了?”

  “扯淡!你这个宜州人口才多少?搞什么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研发?”江夏爷爷并不认同。

  “人都没有。动不动就喊大口号、抓大产业、搞大项目,什么热门就往哪凑,眉毛胡子一把抓,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这样工作能抓好?我看啊,最后也就是原地不动。”

  江志信说:“爸,您老就别拆我台了,现在区域竞争这么激烈,到处都在大干快上抓大项目、搞大产业,我不这么搞该怎么搞?”

  “优质的投资商就这么点,能够见到面的一个巴掌都能数的出来。见到面了,也就三句两句打发了。”

  ”常乐,我亲侄女的男朋友,这么近的关系,我不拉一拉,那就是我不称职。”

第130章 要结合实际

  “你啊你,你让我该说你什么好了?我没说你找常乐去实地考察不对,而是说你思路不清晰……”江夏爷爷说。

  “宜州常住人口也就30万人,加上外来的流动人口最多60多万人,区域内不是生态保护区,就是历史文化保护区,有什么基础?

  “就凭那几家半死不活的落后企业,就能发展先进制造业了?”

  “你总不能看到乐达投资旗下有乐达汽车,就说宜州也具备汽车制造基础吧?”

  江志信:“……”

  “你不要不服气,我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发展还是要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来谋划。”江夏爷爷继续说:

  “它应该是找准一个别人不具备、没有考虑到的突破口,持续攻坚,做强做优。”

  “像宜州这样的县级行政区,上级不会从规模、总量去考察,考察的是思维上的创新能力和聚焦特色产业的能力。”

  “而不是拿大资金砸大项目的能力,更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东施效颦、摇旗呐喊的能力。”

  “像你这样的思路,本质上就是别人喊什么,你就喊什么;别人干什么,你就跟着干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路和特点。”

  “本身基础就相对薄弱,和别人搞一样的路子,怎么去竞争?”

  “搞到最后,无非就是一届接着一届,投资、欠账、还账,再投资、再欠账、再还账的死循环,城市发展、城市面貌本质上并没有改变。”

  江志信有不服气:“爸,总不能宜州大发展的条件差,就不发展吧?”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大兴则城市大兴。”

  “依靠产业这个平台的集聚力,能发展经济、提升就业、提高财税、汇聚人口、完善配套,推动城市进入良性发展的主航道和高速路……”

  “这是几十年发展的经验总结,变不出花来的。”

  “所以产业能不能兴,关键看两点,政策和招商。这是有无数成功的例子。”

  “谁能争取优质政策、招来优质企业,谁就能发展,谁就是英雄。”

  “你也别拿研究室写的材料来和我犟,这些都是烂大街的老套路。我官做的比你大、见的比你广、懂的比你多,写的材料也比你好,这道理我能不懂?”江夏爷爷不以为然:

  “政策和招商固然重要,确实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法门。但绝对不是你所想的那种因人设岗、因企设位,盲目争政策、盲区招商。”

  “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一条路子,创造这条路子发展的条件和土壤,有选择性的争取政策,契合实际的招商。”

  “志信,你的起点比一般干部高,资源也更丰富,你要对自己有更高要求,而不能流于普通、平淡和庸俗。”

  江志信说:“爸,我知道您的意思。但是确定一条路,创造适合路子发展的条件和土壤,这有多难吗?宜州没有资本去挑选路子和企业,只能去尽全力去争取有限的资源。”

  江夏爷爷说:“宜州没有资本,那阳成县有没有?这是活生生的例子。”

  江志信:“……”

  江夏爷爷说:“那篇报告你也看了,常乐的爸爸,常学勤同志,在阳成县任职。阳城县什么条件?”

  “比宜州基础还要薄弱,GDP满打满算是宜州的一半,财税收入更是少的可怜,妥妥的一个农业县。”

  “但是人家不纠结于大产业、大项目,而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和先天禀赋下,挖掘潜力,推陈出新、老树开花,扎扎实实打造出了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

  “目前月销售数百万件,不出意外的话,几年内会形成百亿产业。”

  “你就说服装产业传统不传统?项目大不大?换成是你,你会在这上面干、能这么干?干的出来吗?”

  “常学勤同志可是常乐的爸爸,你问常乐投了多少钱?上级又有政策没有?”

  “人家却偏偏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极差的条件下,闯出了一条别人没有想到、没有干出的路子,驶向了快车道,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这就是我一直向你强调的创新型思维、选择性发展,也是上级最为看重的。”

  “这个我承认我做不出来,我也很佩服。”江志信点头。

  “所以啊,当初你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说你没有从政的先天禀赋,让你去当老师,你不服,偏偏要一头扎进来。”江夏爷爷说:

  “这条路这么好走?干部这么好当?真以为是前呼后拥、做做报告、摸摸脑袋、喊喊口号就行了?”

  “干部要符合什么条件?既要立场坚定,保持zz上的清醒,贯彻上级的精神和要求,还要统筹兼顾地方实际发展经济……”

  “更要具备灵敏的市场嗅觉,能够精准把握时代发展和市场动向,引领城市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即便不当干部,在商海里也能杀出一条路来的人。”

  “能做到这个程度的真不多,但常学勤同志绝对算一位。”

  “常乐还在读小学的时候,人家就花费10多年时间精心培育了一级总承包施工单位,临州建筑。”

  “所以啊,我希望你要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有空去阳成和人家好好聊一聊,取取经,别眼睛总盯着那些只抬头看路、不埋头干事的人,对你没有好处。”

  活生生的例子,让江志信无话可说、无可辩驳。

  正如老父亲所说,江志信起点高、资源厚,即便碌碌无为也能蒸蒸日上。

  但是江志信有自尊心,他是真希望能闯出一条路子,干出一番事业,而不是靠着高起点、厚资源混日子。

  他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塞到常乐手中:

  “常乐,第一次上门,这是叔叔的一点心意。”

  “谢谢叔叔。”常乐很自然地接过红包。

  第一次上门的红包不能不接。

  “我爸说的对,我的确动机不纯,想盲目走捷径。这个我会反省,回去后好好思考、调研,争取找出一条适合的路子,再和你聊。”江志信接着说:

  “不过,我还是邀请你和江夏来金山玩一玩。金山的山水不错,文人墨客、名胜古迹也多,毕竟是千年古城。”

  “好的,叔,有时间我一定会去。”常乐点头。

  “小夏,叔走了,有时间一定来玩。”江志信说。

  “好的,叔,慢走。”

首节上一节92/2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