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开无双 第146节

  “知道了。”杨成希说:

  “你通知一下学勤市长,下午有没有时间,我和他在办公室碰个头。”

  “好。”

  此时,常学勤正在办公室。

  坐在对面的,是远道而来的方国伟。

  “国伟,你不在江州待着,怎么跑过来了?”

  “准备在长宁拿地,搞开发。”

  “跑长宁搞开发?江州还不够你开发?”

  “常市长,这么多年,我方国伟已经认定了一个事实。只要您到一个地方履职,这个地方必然会有大发展。我这不是紧跟您的步伐吗?”

  “少拍马屁。”常学勤笑道。

  “常市长,您还不了解我?我方国伟是拍马屁的人吗?我是发自内心的要追随。”

  “那谢谢你的认可。你来的也正好,预售资金监管的事情,你也听说了吧。”常学勤问。

  “对,这几天见过几个同行,事情确实闹的挺大。”方国伟点头。

  “那就谈谈你的看法。”常学勤说。

  “好,那我就直接说了,不对的地方请包涵。”方国伟说。

  “说吧,说重点。”常学勤点头。

  “好。”

  “对于我们开发企业来说,当然不希望这个举措出台。”

  “虽然这个举措是上级提出的政策,有法规依据,但是从全局来看,真正实施的地方并不多。”

  “江南、江东两个省份,目前没有一个城市在实施,都处于观望状态。”

  “之所以不实施,主要原因还是对行业、对地方税收影响极大。”

  “这个举措一旦出台,会对开发企业的资金链条提出严重考验。”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目前没有一家企业,能完全依靠自身资金独立开发一个楼盘。主要还是依靠预售资金在周转、流动。”

  “这个举措一旦出台,实力不够的小企业大概率将直接出局;实力一般或者说实力勉强的企业,资金链将高度紧张……”

  “一旦内部管理不规范或者面临市场下行局面,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

  “剩下的大型企业包括央企、国企、以及实力民企也会非常难受,因为销售资金被一定程度锁定,影响扩张步伐。”

  “就没有一点好处吗?”常学勤问。

  方国伟说:“好处当然有。一方面,小企业出局,市场环境会净化。”

  “房屋质量问题和拖欠工程款、民工工资等问题将会一定程度减少、降低……”

  “另一方面,企业减少,市场需求没有变,对于大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更高的市场份额。”

  “我估计,一旦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形势较好,企业拿地的积极性、信心将会提高不少。”

  “从管理者角度来看,管理难度会降低、市场规范程度也会提高。”

  “毕竟大企业之所以是大企业,除了实力强之外,内部管理会相对规范,也会更注重自身形象和市场口碑。”

  “而不像自然人联合的草台班子,频繁换皮赚快钱,毫无管理和形象可言。”

  “只不过,常市长,如果真的推行下去,您的压力会很大。”

  方国伟直言。

  “呵呵,干工作就必然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如果面对压力就畏缩不前、望而却步,干脆就别干这份工作了。”

  常学勤不以为然。

  他心里也很清楚,压力会很大,不仅仅是企业传递过来的压力。

  “哎,常市长,您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变。我佩服您的就是这一点,在工作上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方国伟赞道。

  “呵呵,国伟,你少给我戴高帽子,我可没有你说的那么伟大。”常学勤说。

  电话来了,常学勤接听电话。

  “哦?什么时间?”

  “下午三点?好,我下午过去。”

  挂断电话,常学勤继续说:“国伟,你下午有时间没?”

  “有啊,我现在时间充裕。”方国伟说。

  “那行。下午,成希书记要见我,估计是想听听预售资金监管的事情。你也跟我一起去,从企业角度谈谈看法。”常学勤说。

  “哦?好。”方国伟有些兴奋。

  对于商人,是否能够得到管理层支持,非常关键。

第200章 因缘俱足,水到渠成

  下午3:00,常学勤带方国伟准时来到杨成希办公室。

  杨成希在办公室等他。

  他见常学勤身边跟着一位中年人,便问:

  “学勤啊,这位是?”

  “书记,我跟您介绍一下,这位是临州建筑的老板,方国伟。”常学勤介绍道:“他想来我们市做地产开发。”

  “杨书记,您好,很高兴能见到您。”方国伟紧跟着说。

  “你好,我听过你们公司,在江南省很有名气。”杨成希和方国伟握手说:“能够从一家乡镇企业一路走来,成长为跨区域,集合建筑施工、地产开发、建材生产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很不容易,也不简单。”

  “杨书记,过奖。能够发展到现在,一方面,源自于国家政策支持,一方面,多亏常市长精心指导和帮助,否则我一个农民怎么能走到今天。”方国伟谦虚说。

  “谦虚了,学勤同志的经典之作,我个人很佩服。坐吧,不要客气。”杨成希招呼道。

  “谢谢书记。”方国伟说。

  “方总,欢迎来长宁投资兴业。长宁市对于任何企业的态度是一以贯之、一视同仁,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又或者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杨成希说:

  “只要遵纪守法、遵章守规,在法律框架上从事经营活动,我们都是鼓励、支持、帮助的,绝对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杨书记,来之前,就对长宁市投资环境有所耳闻,临州建筑很放心,也很有信心。”方国伟说:

  “在您治下,我们已经看到各行各业呈现方兴未艾、生机勃勃的发展姿态和繁荣景象……”

  “这里蕴含不少商机,对于临州建筑来说是良机。”

  “我们将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为长宁市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力量,也为长宁市群众提供更好的安居乐业环境。”

  “哈哈,长宁市的发展还需要更多企业共同努力啊。”杨成希笑道。

  一番开场白之后,杨成希切入正题。

  “学勤,今天叫你来碰个头,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听听你对预售资金监管的思路,以及应对举措。现在外面意见闹的很大,请愿书都捅到我这里来了。”

  常学勤略微沉吟,说道:“书记,我还是坚持己见,不为所动。”

  “毋庸置疑,资金监管在短期会对行业造成很大影响,也会对我市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这一点我有充足信心。”

  办公室里的碰头会正在进行,市长周逾明也匆忙赶过来,快步走进办公室。

  大约半个小时后,方国伟走出办公室,来到隔壁休息室等待。

  他站在企业角度,阐述了看法。

  让杨成希、周逾明两大巨头,心里有了基准底线。

  简而言之,影响必然有,但不会如部分企业反应的那样一泻千里。

  相反,只要扛过适应期,对市场环境、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大局方面都有诸多好处。

  而,常学勤在方国伟离开之后,阐述的应对思路,则给了杨成希、周逾明的底气。

  “当真?学勤同志,你对我和逾明交个底,把握到底有多大?”杨成希追问。

  周逾明目不转睛看着常学勤,眼里满是关切。

  “书记、市长,问题应该不大,这点,我的信心还是有的。”常学勤肯定说道。

  “好!学勤同志,我相信你,你说有信心那就表明没有问题。”听完常学勤肯定答复后,杨成希明确说道:

  “我向你表个态,预售资金监管这个事情继续推下去,再大阻力也要推下去。”

  都是千年老狐狸,一项制度到底是好、是坏,心里似明镜。

  只不过,客观条件所限,有顾虑。

  “学勤,只要你真能把这家企业引进来,我和书记态度一致。”周逾明态度更鲜明:

  “即便今年指标再难看,压力我来扛。要把预售资金监管落到实处,坚决把一些害群之马从行业里清除出去。”

  三大巨头碰头会后,预售资金监管的事情,似乎偃旗息鼓。

  房产部门文件会签后,无下一步动作。

  这种迹象,看在部分企业眼里,是一个好消息。

  表明施压有效果,歌可以继续唱、舞可以继续跳。

  高杠杆、高周转转的经营模式可以继续,赚快钱的节奏不会停止。

  “常学勤刚来时,看面相,我们还以为是温和派和过渡派,没有想到,不声不响憋着大招。”

  “哼哼,憋大招有什么用?即便进了班子,在长宁根底也不深,还是要按照本地规矩来转。”

  “说得倒是,谁敢拿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开玩笑,常学勤他敢,其他人也不敢啊。”

  …………

  江州。

  大年三十下午。江夏开车来到火车站,接到常学勤和谭小雅。

  “爸、妈,这边走,车停在停车场。”不用提醒,江夏改称呼,改的非常自然。

  “好!小夏,你爸、妈已经到了吧?”常学勤笑问。

  “对,他们刚到不久,常乐在家陪着他们。我们还想叫上谭杰和素素,但是他们已经提前几天,带宝宝回老家去了。”江夏说。

  “小杰和我说了,他们有几年没有回家,也该回去一趟。”谭小雅说。

  “这江州的天气,一到过年就阴冷、阴冷的。”常学勤说。

  “今天还算好,没有下雨。前几天一直下雨才叫人烦呢。”江夏挽着谭小雅的手,很亲昵。

  谭小雅对于这个儿媳妇很满意。

  “小夏,乐子有没有欺负你啊。”

  “没有啊,妈,他对我好得不得了。”江夏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那就好,呵呵。”

首节上一节146/2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