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第17节

  马腾看了看天色,刚刚昏暗,收了院里的车子,把门锁上,开了大门,随手锁上。

  溜达达的出了大院。

  这一次以前还见面打招呼的人家没有一个坑的,看到马腾出来,都转了个身,当没有看到,这也省得马腾嗦了,很好。

  这个氛围是马腾熟悉的,因为他那个时代就是这样,邻居和邻居有几个说话的?

  而这个时代和马腾那个时代恰恰相反,不管在哪有人拉着你就是长篇大论的拉家常,感情浪费的不是自己的时间一样。

  就连大门口浇花的闫埠贵看到马腾,也是转过了身子没有理他。

  可以可以,以后自己在这个院子里省事多了。

  这样才让人舒服。

  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硬生生的凑一块,然后东家长西家短的,马腾并不擅长。

  除非穿过来的是那种社交牛逼症患者,不然,像马腾这种多少有点不想说话的人,真玩不转。

  出了大院,继续溜达着,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了,这时候基本都回家里了,有的饭菜已经做好。

  点灯或者开着电灯吃饭?

  别想了,你那也就在电视剧上看看,一个穷的当裤子的家里竟然点两个油灯,动不动就点着油灯干活到深夜,这特么磕掺谁呢?还是说编剧都不带脑子?可导演也不带脑子,编剧怎么编导演就怎么导,真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而现实中这个时代的人吃饭都会在太阳落山前,有点光亮的时候。

  说真的你点着灯,熬夜干一夜的活,估计都买不来你点灯的油。

  马腾到了一个无人的角落里。

  把自行车拿出来,马藤现在要去的就是城墙边。

  四边的城墙已经扒的差不多了。

  一堆堆的砖头摞在一起。

  其实相对于后世来说这些城砖也是古董。

  可相对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来说,现在的城砖又太多了。

  完好的砖还有用途,但是那些破旧的,或者两半的。

  很多都倒了垃圾进行了深层掩埋。

  而马腾要找的,不是这种残破的,而是完好的,或者稍微残破的。

  马藤围着城墙残垣走了大概1公里,都没有发现有那种完好的,估计有的话,也是被识货的人悄悄带走了,剩下的几乎都是稍微残破但是相当完整的。

  那些已经垒好成垛子的马藤没有动。

  从定安门走到建国门,这一路,马腾收了60多个大小不一还不是特别显眼的砖堆。

  没有细数,但是怎么着也有个十几万块吧。

  这下砖是不缺了。

  悠哉悠哉的骑车回去。

第20章 小巷子的收获

  马腾这会走的是大胡同,这个点一些胆大的小家庭,会吧自己做的烧饼或者豆腐卤肉之类的拿出来卖,而且可以以物换物,或者钱票都可以。

  马腾就是要找找这样的。

  还别说,真有,有个卖烧饼的,不过门口就放了个桌子,烧饼炉子在院子里,这是一个小独院,难怪这家人敢这么做。

  不过也没有人举报,不然知道谁家举报了以后,这家人除非搬走,不然那就是要臭大街的。

  就算举报了,人家也没有什么事情,街道办的都是周围的,街道办谁家的事情不知道?人家为啥不查?等你来举报?

  “老板,烧饼咋卖。”马腾问了一下。

  “爷,2角钱3个烧饼,不算贵,比国营的那种烧饼店还多了一个,虽然没有国营店的那种芝麻多,但是量却一点都不少。

  这位爷,您尝尝,味道绝对不比国营店差。”老板介绍着自己的烧饼说道。

  马腾接过老板撕下来的一块烧饼尝了一口“不算贵,味道还不错,老板,您这这还有几个,明天我准备请客,需要的多。”

  老板让马腾等一下,进门去数了一下,回来说还有90个。

  也没有多少钱,马腾直接全要了,这感觉比买面要划算,虽然这里面加了白面玉米面还有豆面,整体来说口感反而比纯白面的好吃。

  在老板不相信的眼光中马腾把六元钱已经拍到老板手里了。

  顺便从后车篓里拿出一个干净的小布袋。

  老板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大方的生意。

  赶紧去装。

  不过这时候新的一炉又出来了。

  于是老板多给了马腾两个。

  马腾能怎么做,只能说了声谢谢。

  烧饼袋子装进后篓中,骑着车子继续找。

  到了没人的地方,烧饼直接收进空间。

  以后吃的话,都是热乎乎的烧饼了。

  今天也许是马腾转运了,拐过路口,有个卖卤猪杂的。

  同时还有一些鸡杂和牛杂少许的羊杂。

  马腾让老板都切了一口,吃过后马腾给了老板一个大拇指。

  看样子老板也是行家了,弄不好还是传家的手艺。

  全部都是2角钱一斤。

  看样子老板是刚开张,这会没有人。

  马藤看了看。

  “老板,这有多少斤,明天我请客,正好你这有现成的,我也就不麻烦了。”马腾用的借口还是老一套。

  还别说这个时候的人都认这个借口。

  想想也是,这个年头家里面又没有冰箱,不请客的话谁没事会卖这么多。

  “那爷您是来对了,我这刚出的摊,还没有卖,怎么着也有个150斤,您要是全要了,1角8都给您了。”

  “你这么多,我怎么带走,老板有东西吗?”

  “有,您等下,我这有干净的雨布封的袋子,就是专门给要东西多的爷给准备的。”

  马腾接过看了看,还行,反正自己也是直接收进空间。

  “那成,老板给我全装上了吧。”

  “行嘞,爷,我这可是老字号了,您尝尝,要是觉得好吃,您还来,要是您的多了,爷您可以直接预定,到时候我直接给您送上门去。”

  “是吗?这个可以有,老板到时候怎么联系您?”

  “爷对不住了,看我忙的,您拿好,这是咱家现在的牌子,上面有门牌号,您看,就是这个院子,这是我家祖传的,家里就我爹,还有个兄弟,一个还有我媳妇和孩子。

  您来了拍门找卤肉三就行。”

  马腾看了看小木牌子,还可以,就和后世的名片差不多的意思。

  自称是卤肉三的老板,快速的沥干汤汁,装进袋子。

  足足一大袋子。

  上了大秤一称,足足157斤。

  “爷,您看157斤,算您150斤成吗,零头给您抹了。”

  “成,就按你说的,给27。”马腾数出钱递给了老板。

  老板帮忙抬着袋子装进了车后面的篓里。

  出了老板的视线,就收进了空间,把里面的卤杂都放出来,这个雨布什么的马腾可没有要的意思。

  烧饼,卤肉都有了,以后要是不想吃饭用烧饼直接加点肉就是一顿大餐。

  马腾美滋滋的骑着车子往家走。

  中间还碰到了卖豆腐的,马腾也给全包了。

  而且还顺带着买了他们家里积攒的豆皮和豆干。

  这些可都是老手艺人自己做的,这豆腐的味道可以说是自己吃过以来的豆腐最好吃的。

  也可能是豆子好的原因。

  马腾的借口又是办酒席,给自己全部包圆了。

  可别小看这是豆子做的东西,可一点都不便宜。

  豆腐3角钱一斤,豆皮5角,豆干4角。

  足足让马腾花了40多元,后车篓几乎全装满了。豆腐装到了最上面。

  马腾转过个弯,就全部收进了空间。

  看着空间的物资一点点多起来,又感叹了一声。

  自己才过来几天,就染上了屯东西的毛病,还别说,屯东西真的让人上瘾。

  路上还有看到卖布鞋的,都是人家老太太自己做的,鞋垫是儿媳妇缝的。

  踩上脚,美得很。

  单鞋子5元一双,棉鞋12一双,鞋垫5角一双,马腾感觉是一点都不贵。

  后世但凡沾点手工的东西,那就是天价,一双全手工的布鞋,人家敢开价2000,你敢信?

  就一双鞋底,一个人就要做足足5天,加上鞋帮,然后做成,起码要一个星期。

  其实对于那个时候,2000一双真的一点都不贵

  这种手工人,一个月起码要有8千的工资吧,一个月也就4个星期,人家也就做4双,这还也就是人家的手工费,还没有收店费也营业费呢。

  马腾直接挑了5双单的,三双棉的,一双鞋子又给配了两双鞋垫。

  这家适合马腾的几乎被马腾一扫而光。

  马腾穿着新鞋,那叫一个美,这才是真正的千层底的手工京城布鞋。

  心里美滋滋的出了胡同。

  不过车子已经收进空间了。

  再往前走就是南锣鼓巷,在骑车子要是人太多,就不方便收了。

  这一路忙的马腾又有点饿了,四下无人,手里多了一个加这卤牛杂的烧饼,不过要是加点剁碎的青椒就更美了。

  一口咬下,卤肉的劲道加上烧饼的香味在口里弥漫,路过门口有孩子的,都咽了咽口水看着路过的马腾。

首节上一节17/1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