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艺校开始 第4节

  “赌这么大吗?”

  “很大吗?”

  学生时期比分数的很多,只是以前都是成绩好的人才玩得起的,成绩差还真不好意思比。

  周志勤就一直跟别人赌这个,他同时跟几个人比着分数,男生女生都有。不过很少人跟他比英语。不是说英语成绩没有跟他差不多的,而是跟他差不多的人不喜欢玩这个。

  现在李景坤要比英语,他倒是突然感觉有点压力。不过随即被一贯以来的自信所代替。况且他也不在意这一丁点赌注,于是两人的盘便开起来了。

  这事很快传开了,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一次的比赛结果。

  毕竟李景坤现在也是班里的人气偶像之一了。

  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除了周志勤之外,另一个最被英语老师喜爱的学生了。

  不过这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出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结果。

  不是周志勤赢,也不是李景坤赢,两人竟然平局了!

  他们都是97分,第一名则是被一个考98分的女生拿去了!

  然后李景坤就跟周志勤做了一个非常好笑的事,他让这个女同学这一周早上来的时候不要吃早餐,他跟周志勤两人轮流给她买肠粉。

  那女生被闹了个大红脸,一直说不用了。

  不过最后两人还是轮流给她买了一周的早餐。这事不仅全班都知道了,老师们有时在课堂上都拿来开玩笑。

  这事之后班里赌风更盛,大多数人都有开盘,李景坤同时跟好几人赌。他和周志勤和那个女生三人也在比。

  这种事老师们没有阻止,有时甚至会过问他们的“赌况”。

  于是班里的学习氛围空前高涨。

  到了学期末,整体成绩都有所上升。

  初三第二学期之后,李景坤的成绩已经稳定在前三,英语也有拿过两次第一了。

  随后又是一眨眼,中考来临。

第7章 谁的青春伴我同行

  中考也是在本校考的,不过是一人一个座位,分散在了很多教室。

  每个班的学生都被打散,李景坤被分在二楼的一间教室,不过位置在哪不重要,这并不影响他的发挥。

  事实上在上一世的时候,中考和高考他都超常发挥了。上一世他是有点懒懒的性质,总要等到重要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才格外认真对待了一下。结果每次成绩出来,都比平时的考试要高分一些。

  这一次是从初二开始就认真学习,因此准备得很充分,考得好是理所当然的事。

  于是李景坤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本市的第一中学,也就是是省、地、县的重点中学,简称市一中。而且还是免学费被录取的。

  周志勤全校第二,也是免学费被录取了。不过如果按照上一世的轨迹发展的话,周志勤会去另一个更大的城市里,在一个要交高额学费的私立学校就读。

  换成上一世的李景坤,可能会羡慕他。但是现在不会了,毕竟市第一中学也属于省重点中学。整体的学习氛围和师资力量已经是足够厉害了。

  第二是现在的他已经比大多数人都要走得快了;依照他本身的资质,也已经可以走得很远了。

  况且这个成绩已经是他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的成绩了,能就读的地方也是目前能接触到的最好的学校。所以并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因此2005年9月之后,李景坤按时到了市一中报道,并住进了学校的宿舍。

  因为市一中是在市里,虽然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坐汽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但是显然不可能每天一两个小时上下学,因此得在学校住宿。

  然后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赚钱的事情了。

  倒不是说他要装x还是什么的,而是他的家庭情况所迫,让他不得不把这件事提上日程。

  他的父母有四个小孩,自己是老大,接着是二妹李晓洁和三妹李晓霞,最后一个是四弟李景明。

  本来这次他免费考上市一中,是一件令人非常高兴的事,可是依旧改变不了家里还是很穷的事实。

  此时二妹读初二,三妹读小学六年级,如果他们家还是这个财务状况,两个女生会在读完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出去打工赚钱。

  “给哥和弟赚学费的钱,反正我们也没学好,在学校待着也是浪费钱和时间(后来这边也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不过依旧有很多孩子没读完或者一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

  这几乎是国内大多数贫困家庭会出现的情况,家里的女孩早早出去打工,赚钱给男孩上学。这当然不是一件公平和道德的事。

  但它确实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如果李景坤不接受,只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改变。

  因为家庭条件就摆在这里。李景坤的父母前半生是农民,后半生是打工仔,现在让他们帮忙改变命运很难。

  上一世他自主创业,实体店和网店都开过,但是实体店前期需要的资金他拿不出来,网店现在还不流行,时候未到。

  其实在这方面他老早就有考虑好了,那就是他脑中提前看到的小说、音乐和电影等等。只是之前想要专心实现第一个目标,所以也不着急。现在如愿改变了自己的第一个人生轨迹,接下来就是开始考虑赚钱的事。

  音乐和电影成本太高,也太麻烦,最经济实惠的当然是发表小说了。

  发表小说也有两条路,一是网络小说,二是实体书。

  网络小说动则一两百万字,他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网吧一直写。实体书十几万到二十几万字就可以出一本书,而且收入也不会太差。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出实体书都是目前比较靠谱的路径。现在只是考虑要抄哪一本实体书来作为自己的处女作而已。

  首先这本书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还没面世,二是符合他还是学生的身份,三是必须是本好书,四是他自己喜欢。

  所以最后选了一本十二万字左右的青春小说,《谁的青春伴我同行》。

  最近正是80后作家们最火的几年,也是青春文学比较流行的几年。韩涵、郭净明等人正当红,而最红的青春杂志就是《嫩芽》。上一世他经常每个月省几块钱出来买。

  李景坤便琢磨着最近哪天去下网吧,慢慢把小说写出来。然后再买一本回来,往他们邮箱投一下。

  选好了作品之后,也不是说照抄就行。肯定有些东西要按照他的身份和现在的年代做下简单的修改。

  而且也要对小说熟悉,因此最近有空的时候他就在脑中点开小说阅读起来。接着再找时间去网吧把它们打出来。

  因此其实他写得不算很快。

  “景坤,今晚又不去晚自修?”

  舍友之一的宋海荣问道。他们宿舍有八个人,相处得还可以。宋海荣就在他上铺。

  “是啊,待会去网吧,要去吗?”李景坤说。

  “不好吧?我怕老班会去点名。”宋海荣有点犹豫。

  内宿生每天晚上都得去教室晚自修,不过大家都知道李景坤有点沉迷网络,经常去网吧。

  现在上网在很多人眼中还是个非常可怕的东西,经常上网吧的学生当然不是什么好学生,这几年就经常报道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把成绩和生活毁得一塌糊涂的新闻。

  李景坤的舍友也都是好学生,因此没怎么去过。

  不过他们暗地里也在聊这事,大多数认为李景坤要毁了,虽说现在整个宿舍学习成绩他最好,但再这样下去成绩很快就会一落千丈的。

  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朝夕相处的舍友,肯定时不时会被影响到,然后跟着去一两次。

  “点就点罗,月考的时候把分数考好给他看就行了。”

  李景坤当然不在乎了。他平时也有拼命学习,因此不担心成绩。而且他已经开始要复习高二的课本了。

  于是最后宋海荣还是没经受住诱惑,跟李景坤去了网吧。

  结果去了后便没空理李景坤了,一会玩企鹅号,一会玩游戏,沉迷网络不可自拔。

  其实他知道李景坤在写小说,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中有才华的人不少,文艺小青年也很多。

  市一中家庭条件好的人占比很大;别说会写小说了,琴棋书画都会的人也有不少。

  因此李景坤爱看小说,喜欢写作没什么奇怪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省钱的爱好了,毕竟从小家里没钱可以让他接触一些贵一点的爱好。

  但宋海荣不知道的是,这阵子李景坤已经写好三万多字,准备投稿了。

  而且还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李唐王”。

第8章 靓女追我十条街

  两人各自玩了一会电脑,突然宋海荣叫了下李景坤,让他看他的显示屏。

  原来他打开了一个女生的企鹅空间,正在看她的相片。

  相片的分辨率不算很好,但是女生身材纤细,长发长腿,能看出还是挺漂亮的。

  “谁啊?”李景坤问。

  “你看不出来吗?”宋海荣有点惊讶,“我们班的啊。”

  范围圈出来了,李景坤很快就想起来了:“谢文敏?”

  “是啊,我找了好久才找到的。”宋海荣说。

  “你刚才一直在群里点我们班女生的资料?”李景坤说。

  “是啊,有问题吗?”

  “没问题,少年慕艾,很正常。”

  说到美女,其实每个学校都有,多和少的问题罢了。

  李景坤认为初中就很多美女,几乎每个班都会有几个。

  高中好像少一点,一个班有一两个就挺多了。

  谢文敏就是他们班里最漂亮的女生。听说已经有一两个男生在企鹅号上跟她表白过了。

  “不会吧?我们才高一啊。”

  说实话,李景坤是有点吃惊的。

  不是说高中不能表白,事实上高中的情侣就不算少了。可是能勇敢表白的男生还是很少的。

  别说高中了,很多男生大学了也没表白过,或者从没主动追求过女生。导致大学毕业后还是继续当了好多年的单身狗。

  因为学校的女生你都不敢追,出了社会后,更追不到了。

  其实学校的女生是最好追的了,她们不看你有没有车有没有房,有的甚至不看你学习成绩,很多时候甚至敢于开口就能追到女生。

  而出了社会呢,女生也成熟了许多,选择也多了很多,想法也多了很多,当然不会再那么容易被追到。

  甚至有的男生因为职业的关系,一年连认识一两个女生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现在就敢表白的男生,即使在谢文敏这里失败了,未来一两年脱单的几率也比别人大很多的。

  “怎么不会,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宋海荣说,“你想知道是谁跟她表过白吗?”

  “不想知道。”李景坤摇摇头。

  “靠!”

  对于李景坤的不配合,宋海荣有点郁闷。

  ……

  李景坤大概抄写了四五十分钟,凑够三万多字后,便往《嫩芽》杂志的邮箱地址投过去。

  这时距离学校22点关门时间还早得很,因此便不着急回去,而是打开了企鹅号,去看下他们的班群信息。

  开学没多久班里就弄了通讯录,还建了企鹅群。因为大家都刚认识不久,因此群里还是挺热闹的,大家很有沟通表达的欲望。

  不过说是热闹,其实除了周六日多一点,其他时间也就三五个人在聊。而且也是断断续续地聊,毕竟他们也在家里自习。

首节上一节4/3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