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艺校开始 第25节

  “很厉害啊,那还真是多才多艺啊。”

  “作品有带过来吗?”

  今天的意外还真是多啊,几位考官都很感兴趣。不过每年自带作品的人都有不少,只是高中就开始准备的确实比较少见。而且还是一名少年作家。

  作品当然有带过来了。

  面试是什么啊?面试就是要见到你这个人,然后了解你的情况。

  既然你有作品了,当然也属于你的资历之一,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资历,所以当然得了解了。

  因此李景坤直接拿出了三个u盘,给他们每个人考官都送了一个。

  “不用那么多吧?一个就可以了。”苏志军说。

  “没事,我准备了十几个u盘呢。”李景坤说。

  “”

  大家都有点无语,但是也了解到他的决心了。

  而其他几个考生就有点难受了,因为对比之下,好像李景坤比他们优秀很多

  ……

  李景坤算是这一组的小惊喜,因此多聊了几句。不过敢来报考导演系的人,其实不乏牛人。厉害的人其实不少。

  杨海龙之前都是通过校考的人了,他的专业技能也比大多数人厉害。

  所以他们这组六个人,最终通过了两个人:李景坤和杨海龙。

  出了考室,李景坤自然跟他粉丝攀谈了几句。对方到现在还有点不敢相信他是“李唐王”。

  

  没通过复试的只能打包回家,李景坤则继续在京都住下来。

  如果能全部通过,至少得在这边住个六七天。

  三试考的是美术作品赏析,音乐作品赏析和故事构思。

  因为有金手指伴身,后两项可以说是他的强项,而美术作品赏析也可以是考你的感受,可以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总之三试也顺利过了。

  四试是命题创作、创作问题讨论和表演。

  这里对他来说难点是表演。因为有点不可控,因为需要跟其他人一起配合。

  8到10人一组,每组都有一个主题,然后创作一个小品,一起去上去表演。

  说实话,几乎没一个节目算得上好的。

  不过考官们显然也不是要他们表演得多好,最主要的还是观察每个人的构思、沟通和协作能力。另外还有一个抗压能力(创作节目的时候每组都有老师带领,其实也算考试的一种,老师已经在暗中观察每个人了)。

  毕竟导演属于一个剧组的一把手,每天那么多人需要他做出决策,时常会有意外情况要他解决,所以特别考验一个人的心性。

  

  几天后,导演系的校考结束了,老师们也放下了一个任务。

  不过对于通过校考的这些个学生,他们还是会时不时交流几句的。

  “那个杨海龙第三次来了吧?”

  “是啊,复读两年了。”

  “我记得他还可以啊,上次不是过了吗?”

  “好像高考分数线没过吧?”

  “那这次得回去好好复习才行了,都复读这么多年了。”

  虽然面试的学生很多,但是面对面交流了那么多天,肯定很多早就熟悉了,更别说杨海龙这种来了两三次的。

  “李景坤这孩子也不错,基本功可以,我觉得很有可塑性。”苏志军倒是比较喜欢李景坤,包括谈吐、形象和这几天的表现。

  “还可以,综合能力都不错。”另一个老师也说,刚好他负责的是李景坤他们那组表演赛。“脑子转得很快,很有个人的想法。讲故事能力也不错,所以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苏志军点点头:“表演能力也还行。”

  “听说是个少年作家?”

  “是啊,上次我去上网查了,网上都有他的个人词条不过写的是他的笔名,作品都卖了一百多万册了。”

  “真的假的?这孩子这么厉害吗?那应该有点名气了吧?来我们学校考试了怎么没听媒体说起的?”

  “……导演系校考,能有多少人关注?”

  “那倒也是,大家都只关心表演系啊。”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两部短片,拍得都不错啊,你们看了没?”

  “看过了,质量还可以,故事讲得很完整。”

  “有些基本功在,短片很好看。”

  

  “所以你……一次性都过了?”

  校考结束了,一千多人的校考,最终20个左右通过了四试。

  杨海龙过了,李景坤也是其中之一。

  倒不是没有人能够一次性全过,而是杨海龙自己就考了三次,所以看到别人一次性就过,心里还是有点难受的。

  “后面还有高考呢,还不能放松警惕。”李景坤说。

  杨海龙也过了校考,毕竟他之前也通过了一次,综合能力还是不错的,只是最后高考成绩没考好才被刷下来。

  一般导演系的分数线是一线成绩的70%左右。分数线也不算低的。

  “那你成绩怎么样?”杨海龙说。

  “文化成绩吗?”李景坤说。

  “肯定啊。”

  李景坤想起苏志军老师也问过他这个问题,明显是怕他高考过不了。他说:“发挥正常的话,一般过本科一批没什么问题。”

  “……”

  那你特么的说个什么鬼!

  杨海龙心里骂着,决定还是不跟他多说了。

  回去复习课题要紧,这次可不能再栽跟头了。

  

  校考通过后,李景坤重新把重心放到高考上。然后五月份川区发生了举国悲痛的大地震。

  李景坤想了一下,决定以“李唐王”的名义捐一笔钱。

  李景坤捐了20万块,不算很多,尽一份力量吧。很多事情真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的。特别是他现在还只是一名高中生。

  不过往后的每年,他都会尽量拿出一些钱来做慈善。除了一些天灾之外,可能主要会往教育方面去做公益,比如捐学校之类的。

  

  校考结束后,可以简单梳理下最近半年的事情了。

  四月份的时候,《无心法师2》已经上市了,首印30万册。加上上一本赚的钱,减去20万捐款,减去留给房子装修的钱,现在身家大概140多万。

  《天后》这首歌在元旦晚会上表演了后,当然也有录制了视频,后来也去了录音棚把歌录了下来,然后上传到网上。

  或许是这首歌更好听,也可能是他们早就有了一点粉丝基础,所以这首歌没推多少钱,就来了几百个留言,点击收听首次突破一千,几个月后有了三千多了点击。

  而且每周即使没充钱,也有在慢慢地涨点击。还有人留言说要高价跟他们买歌,不过李景坤没理。

  当然,距离爆红,距离成为《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等网络大爆款,还有十万八千里。

  酒香还怕巷子深。

  正规歌手要推一首歌都难,更别说他们这种野生的,还不想钱的。

  总结起来,他们一共有三首原创歌曲:《一万次悲伤》、《剩下的盛夏》和《天后》。

  校考过后当然有庆祝活动。一开始想说请“极光乐队”和宋海荣和朱妙彤等人就可以了。但是宋海荣回宿舍一说,他的舍友(也是李景坤以前的舍友)也要来。

  请朱妙彤,那么她同桌和王雅静肯定也得来。

  因此最后又是一大帮人。

  可能是大家都很熟悉了,可能是高三的氛围太紧张了,他们都玩得挺疯,还自带吉他去ktv唱歌。

第41章 在艺校表演节目

  六月初,高考结束。

  大家都是一半解脱一半惆怅以前的画面再也回不去了,他们这一群人再也回不来这里了,即使以后聚会,也会经常缺人的了。

  李景坤暑假的安排是先考驾照,然后问有没有人一起的。结果只有宋海荣和高顺陪他一起考。

  不过后面两个人就有点郁闷了,因为李景坤好像开车挺有天赋的,每个考试都很顺利,一个月出头就拿到了车证。

  这个时候高考成绩早就出来了,李景坤成绩稳定,过了第一批,那么自然就成功考上导演系了。

  过一线的还有朱妙彤和黄灏天,高顺和吴磊过2a,宋海荣和王雅静都是2b线。

  考的好的很开心,考的不好的就很纠结,都在考虑要不要复读。连过了一线的朱妙彤都对成绩不满意,觉得应该更好的。

  不过最纠结的是过2b线的,高不成低不就。

  读2b的话学费比a线的贵一倍以上,最少的都要一万出头。但是读3a的话到时拿的是专科学历。

  李景坤给他们的建议是,不想复读的尽量读2b。

  “去羊州读2b吧,好歹是本科生,怎么都比读3a好。”这是李景坤的建议。

  

  2008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同时也是奥运年。

  刚申奥成功那会他们还在读小学,什么都不懂,只记得老师比较兴奋(现在明白她那是高兴和自豪),六年级的一个女老师说,2008年,刚好那个时候你们要去读大学,没准到时你们可以去京都看比赛。

  当时大家也很向往,真的觉得自己可以去京都看奥运。

  结果班里六十多个人,初中淘汰掉一些,高中淘汰掉一些,能上大学的都寥寥无几。更别说能靠到京都那边去的。

  据李景坤所知道的,他们小学同学应该没有人去京都看奥运。甚至很多人应该都不记得有一个老师跟他们说起过这句话了。

  李景坤也没去,等到他有时间去的时候,奥运已经结束了。

  不过李景坤还是提前去了京都,不为别的,就为了去买房。

  是的,就是这么俗气而现实。

  现在京都还处于鼓励购买商品房的阶段,不限购,不限贷,也没限制户口。在2010年才开始逐渐限制,所以趁现在至少买一套不会亏。

  而且《无心法师2》也加印了几万册,所以有底气再买一套房。

  “我们不是刚买了两套吗?怎么又要买?”李景坤的父母有点不明白。

首节上一节25/3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