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319节

  中影集团的会议室内,《英雄》项目的筹备小组第一次会议,与会的人只有三个,分别代表中影集团和亚视的韩三爷、黎阳,以及导演张艺谋。

  剧本现在都还没有,只是黎阳提供了一个大纲,后续黎阳会提供一个完整的文学剧本,然后再由张艺谋完成整理工作。

  就现阶段而言,黎阳自然是对这部电影最熟悉,最了解的人了,前世,这部电影,他不知道看过多少遍。

  最开始看,只是觉得画面很漂亮,尤其是无名和残剑在湖上的那一场较量,几乎就是一副大师级别的中国山水画。

  后来看的次数多了,才明白这部片子绝对是他看过的最好的中国电影之一,而且是一部只有中国人能真正看懂的片子。

  影片的主线确实简单,甚至连对话都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化讲究的是悟,是多说无益,是懂,况且有画面的支撑,很多东西不用说,就能懂。

  无名是刺客,面见秦王,因为他杀了秦王最担心的三个刺客,他给秦王讲他如何杀死这三个刺客的故事。

  第一个是长空,对决之地,无明显颜色,有琴瑟相伴,有雨,勇士之间有惺惺相惜,有礼有节,这些无不在暗示他们之间的知己之情,最后无名赢了,赢在快,赢在技精。

  无色,技精,这是故事的第一层。

  然后故事的核心内容开始,李连杰讲述如何杀死残剑和飞雪这对侠客夫妇。

  红色的赵国字馆,书法,中国文化的代表,故事里面说书法和剑意境想通,正如前面和长空对决时,说的琴瑟与剑法想通一样,中国的文化本身就是在于意境想通,万物归一,而这便需要悟。

  红色在这里代表着欲,人的欲望,因为人的欲望,两人相残让无名有机可乘,最后逐一击破。

  红色,人欲,这是故事的第二层。

  秦王随后点破了无名的谎言,并表示“你小看了我”,于是,他开始讲述他认为的这三个人情况。

  影片开始用蓝色为主题,蓝色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情义,所以飞雪和残剑为了知己之情,为了国家之情,用自己的性命成全了无名的刺秦计划。

  蓝色,理性,情义,这便是故事的第三层。

  之后无名开始讲述了第三个故事,在书馆之中,残剑阻止飞雪和无名刺秦,只是阻止失败,被飞雪所伤。

  这里的画面以白色为主,白色,黎阳认为有两重含义,一是平静,理性和欲望的平衡点,第二重是留白,无意义,为第下一层做铺垫。

  白色,理智与欲望的最佳平衡点,中庸之道,故事的第四层。

  在无名出发去秦王城的路上,残剑拦住他,写了两个字一一天下。

  他开始讲述自己为了天下,最后放弃了刺秦,因为他相信只有秦王可以结束战乱,一统天下。

  在这里画面以绿色为主,绿色,自然的颜色。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这里的绿色代表着顿悟与悟道,残剑悟出了道,对天下的义,比国家的义大,比个人的得失更大。

  绿色,道,天下大义,这是故事的第五层。

  最后残剑让了飞雪一剑,死在了她的剑下,最后两个人双双自尽,而这一让,就是故事的第六层。

  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层次分明,而这部电影清晰的做到了这一点,一层一层的推进,也讲究境界,一层是一个新的境界。

  最高是让,让国,让天下。其次是天下大义,但终究还是以暴制暴。然后是谋,最后是欲和技。

  这就是中国文化所传承的最高精神,所以《史记》以让国开始。

  《英雄》这部电影做到了这一层层的阐述和递进,前世张艺谋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显然野心很大,愿望也很好,这部电影是中国人自己的电影,因为除了中国人没人懂。

  黎阳觉得,前世张艺谋在拍摄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定是希望这部片子可以开启一种属于中国人自己特有电影风格的时代。

  只可惜,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虽然票房炸了,但是口碑并不理想,大家都把他当成了画面大片来看,而没有看出里面的意境。

  书法和剑法的相通,舞剑时在水面上的招式正是书法的落笔方式,那些如画的风景,也是在帮助观众进入他所希望大家看懂的意境。

  还有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单纯刺秦的故事,张艺谋只是借助了这段耳熟能详的历史,所讲的是他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对天下道义的感悟。

  只是,在当时能够看懂的人很少。

  人们真正明白这是一部中国电影巅峰之作的时候,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就像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上映的时候,无数人痛骂这是一部大烂片,等到很多年以后,人们才读懂了那只猴子的故事,将其奉为经典,只可惜那个时候,周星驰已经退隐幕后了。

  《英雄》这部电影,论玩色彩,中国的导演里面没有人能玩得过张艺谋,摄影系出身的他,比许多专业的美工,对于色彩的理解都要深刻。

  所以,从一开始,黎阳就认定了,即便因为他的出现,让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但是,《英雄》这部电影的导演,非张艺谋莫属。

  只不过,这一次,他想要让张艺谋完成的作品,是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能看得懂的,太高深了的话,难免曲高和寡。

  张艺谋在讲述着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前世他在完成这个作品的时候一样,他觉得,刺秦只是一层外衣,真正的内核是借助这个故事所要展现出来的中国人的道。

  “残剑早就有机会杀秦王,只要他一剑下去,就可以功成名就,但是那一剑没有下去,得到的是心爱的人不理解,互相的攻击,可是想想,如果那一剑下去,英明的秦王没有了,战国七雄仍然每年发动无畏的战争,死伤的仍是百姓,这是大爱,是天下大义,这才是英雄,无名一开始不理解,他只想要完成刺秦的壮举,或是为了国仇家恨,或是为了个人名利,但是,最后他顿悟了,残剑的话在最后惊醒了他,让他掉转剑刃,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刺秦,这也是大爱,是天下大义,他也是英雄。”

  “而长空,为了助无名刺秦,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为的同样是大爱,同样是天下大义,因为在当时的人严重,爆秦就是一切战争,杀戮的根源,只有秦王死了,这个世界才能从战争的阴影下走出来,他也是英雄。”

  “飞雪呢?她为了刺秦,不惜手刃心爱之人,只为了能让无名去刺杀秦王,这难道不是为了天下大义?不是为了大爱,所以,飞雪也是英雄。”

  “秦王呢?横扫六合,一统八荒,以战止战,以暴制暴,让天下归于一统,让四海彻底消弭战争,这同样也是天下大义,是大爱,所以,秦王也是英雄。”

  张艺谋的态度很明确,看这个故事,不能看故事的表象,应该看它的内在,看这个故事当中所蕴含着的中国人的道。

  韩三爷听着连连点头,之前,黎阳在和他说这个故事的时候,他只顾着去想那些大明星了,对于故事本身并没有怎么在意。

  或者,他只是单纯的把这个故事当作了中国式的武侠电影。

  现在听了张艺谋所讲,韩三爷才明白,自己之前的想法太简单了。

  “怎么讲故事,你们是专业的,一个动笔杆子,一个动摄像机,最后故事怎么呈现出来,你们说了算,现在咱们说说具体的问题,首先就是外景地,黎总,有问题吗?”

  “没问题!”

  黎阳摆了摆手,秦王宫和赵王城都是现成的,这部电影的置景不多,无锡影视城那边完全可以解决,一些外景,到时候需要张艺谋自己带人去考察。

  “然后就是演员,无名这个人物,我和黎总都比较认可李连杰,张导,您呢!?”

  张艺谋忙道:“我没意见。”

第627章 《英雄》选角

  “残剑的话黎总之前提供了两个备选,一个是梁超伟,一个是周闰发,最后选哪个,回头咱们再讨论,张导,你还有没有其他的人选?”

  张艺谋飞快的想着,脑子里闪过张峰毅、陈道铭、陈保国这些国内实力派的青年演员,但是又一个个的排除掉。

  梁超伟和周闰发的话

  对这两个演员,张艺谋都不怎么熟悉,只知道在香江那边非常红。

  “等到正式启动的时候,见上一面,聊聊再说。”

  “好!然后就是长空,黎总推荐了甄子丹,你觉得怎么样?”

  甄子丹主演的《叶问》已经上映,并且被引入到了内地,张艺谋虽然没看过,但是听说过,这位甄子丹是个非常能打的。

  形象的话,倒是也符合长空这个人物的特征。

  冷漠,硬朗!

  之前黎阳在和他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张艺谋就喜欢上了长空这个人物,自带一种孤独的特质,独来独往的,陪伴他的只有那一柄长枪。

  “可以,试镜要是能过的话,我没有问题!”

  “接下来是飞雪!”

  这个人物,黎阳之前想到的是原版当中的张曼玉,不过后来再一琢磨,现在的张曼玉还是年轻了一点儿。

  故事里的飞雪分别以三种形象呈现出来,红色的飞雪是无名虚构的人物,爱恨激烈,妩媚动人;青蓝色的飞雪是秦王猜测的飞雪,幽幽婉婉,如水温柔;白色飞雪是真实的飞雪,爱憎分明,颇有大侠风范。

  飞雪这个任务也诠释了一个矛盾的英雄,作为侠客,她胸怀坦荡,作为女儿,她无法原谅秦王,亦无法释怀于残剑的不为,作为女人,她又深深爱着残剑,无数的矛盾导致了她人生的悲剧。

  她将飞雪剑交给无名,把刺秦的最后希望交托给他,结果无名选择了残剑的天下之道,放弃刺秦。

  最终她失手刺死残剑,而后自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残剑飞雪,人不分,剑不离”的悲歌。

  这样一个人物,交给张曼玉来演的话,黎阳还真不放心,思来想去的,黎阳最后推荐了林青霞。林青霞演技同样出色,而且是好莱坞一线大咖,票房号召力很强。

  张艺谋也看过林青霞的作品,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演员,只是

  他在考虑女主的时候,还是习惯性的将巩丽排在第一位。

  “张导!巩丽不适合!”

  黎阳一眼就看穿了张艺谋的心思,只是,巩丽的气质和飞雪这个人物完全不搭,她或许能演出飞雪的热情一面,却演不出飞雪那用来掩藏热情的冷漠。

  张艺谋仔细想想,也觉得确实不合适,只能点点头,表示认可。

  “最后就是秦王了!这个角色我觉得还是得找一个内地演员来演!”

  残剑,长空,飞雪都是港台演员,只有一个无名来立内地演员的大旗,还是单薄了一点儿。

  那就

  “陈道铭吧!”

  黎阳也懒得再去纠结了,直接点了陈道铭的名字。

  韩三爷和张艺谋仔细想了一下,连连点头,内地的好演员不少,但是要说,谁能展现出秦王渺视天下的霸气,非陈道铭莫属。

  前世的《秦颂》和《荆轲刺秦王》,分别用姜文和李雪健来演秦王,说实话,有点儿戏了,姜文将秦王演成了一个江湖草莽,而李雪健的秦王,实在是不忍目睹!

  “好了!主要演员现在基本上也差不多了,咱们再来聊聊其他的!”

  韩三爷主管黎阳提出的大片计划,心情难免急了一点儿,不过,倒是也可以理解!

  呼噜呼噜!

  从中影集团出来,正好是中午了,黎阳和张艺谋随便找了一家面馆,每人要了碗牛肉面,外加两个卤蛋,就吃了起来。

  黎阳一直都是个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怎么高的人,好东西也愿意享受,粗茶淡饭照样吃得香。

  “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黎阳“咕咚咕咚”的灌下去一瓶北冰洋,感觉那叫一个舒坦,时间已经进入了十月,可京城的天气还是热得很。

  黎阳问张艺谋,刚才在中影集团的一番讨论,他知道,张艺谋已经陷进这个故事当中去了。

  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张艺谋还是对这个故事完全没有兴趣的。

  事实上,黎阳前世第一次看《英雄》的时候,也觉得浮夸空洞无法理解,唯一记得的就是结尾那个震撼人心的画面。

  在插满利箭的漆黑宫门之上,只留下一个人形的轮廓。

  就是这么一个画面,让黎阳不得不惊叹张艺谋的功夫,即便无法理解电影的意义,他依然可以用某个定格的瞬间来告诉观众,什么是中国意境。

  后来过了很多年,黎阳再看这部电影,让他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细节处理,战阵里,黑色甲胄的秦兵击打着盾牌,高举着戈戟,喊出锐不可当的冷峻气势:风风风。

  这让他不由得想起了埋葬地下的秦王兵马俑,最初的彩绘随着岁月的侵蚀褪去以后,才更接近于他们战场上真实的样子,同样是经过黄沙洗礼的严阵以待,震慑宇内的威仪。

  又多看了几遍之后,黎阳才明白,他此前之所以没看懂,是错在用叙事的眼光来评判这个故事。

  张艺谋真正要展现的,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境界、意念和信仰,禅意满满。

  “没有,我现在是什么都不敢想。”

  张艺谋看着眼馋,又找老板要了一瓶,喝下去透心凉。

  “《英雄》这个戏,搁我这儿先到此为止,什么时候,你把文学剧本拿来了,咱们再聊,再想这个戏。”

  刚才张艺谋聊了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想法,可是听了黎阳说的那个一层一层又一层的解读,他发现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完全没到位。

  特别是黎阳对故事的解读,让他听得心痒难耐,而且,越琢磨越是觉得这个故事不简单,深层次需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论剧情,好像没什么,就是无名和秦王那样反复的对话,反复回忆,反复猜想,可是往深里想,就会觉得很震撼。

  故事里的四个高手都想杀秦王,如果直接从他们小时候学武开始,彼此各种爱恨情仇,最后一起去刺秦,然后都死了,这样有意思吗?

首节上一节319/36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