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凌导演即将筹备综艺节目《极限挑战》,目前播放权已经内定鲁省。”
霎时间,引发圈内大讨论。
综艺节目倒是还好。
国际电影节这个事儿,对于明星来说还是有点懵的。
至少去不去站台,这中间是什么道儿。
大家都还不清不楚。
第669章 能破与可能破的历史节点,关母问勇!
4214字
……
一个电影节的成立,必然会面临来自其他电影节的阻力,
资源竞争,定位重叠,文化话语权争夺等多个层面上的争夺。
对于其他电影节来说,是一种极致的威胁。
尤其是这个成立人是关凌的时候。
任是谁,也不可能完全坐视不理。
对于国际电影节而言,核心资源之一就是优质影片的全球首映权。
比如戛纳电影节,凭借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一直都能吸引顶级的导演和作品。
新的电影节的吸引力呢?
荣誉是比不上的,只有奖金来的实在。
所以资金支持需要大力,什么政府补贴,企业赞助,票房收入,都要给到足够的支持。
否则便很难匹敌魔都的吸引力。
其实前世海南也曾经举办过国际电影节,但是资金链断裂,奖金拖欠,最终没有完全成形,中间崩溃过一次,直到后续才慢慢缓过来。
而且,同质化竞争其实就不只是国内的竞争了,魔都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单元和亚洲新人奖项扶持的是亚洲本土电影,然而釜山国际电影节同样聚焦此类市场,两者就是相当重叠的。
所以每年都会有相当激烈的厮杀。
还有文化话语权的争夺,艺术性,政治表达,新电影节的成立如果要挑战某些电影的话语权,行业的惯性阻力自然难以言明。
不只是评奖的公信力,权威性,含金量,透明度,权威评审,产业链整合难度等等。
前世某些国际电影节的成立就非常有趣,比如瑞士黑色独立国际电影节和专注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独立电影,抓取了市场空白。
当关凌决意筹备国际电影节的时候,整个电影圈都有些发懵。
甚至可以说是,措手不及。
对于导演来说,这当然是好事儿。
但是对于很多已经在这些电影节著作等身,又或者本身就关乎核心利益的人,脑瓜子嗡嗡的。
整个电影圈,瞬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
元旦佳节方过。
京城的天气带着冷意,走在外面,凛冽的寒风挂在脸上,会让人觉得升腾。
但是当进入屋子之后,便瞬间温暖如春。
电影局。
童局长倒上了一杯热茶。
韩三品坐在他的身边,也端起了茶水,微微吹了吹,茶杯当中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
“这事儿,他是和我聊过的。”
韩三品开口,“想必他也跟童局报告过了吧?只是没想到会被媒体先给爆出来了。”
“你我身边,也不是没有耳目。”童局长笑了笑,“纵横交错,细枝末节,整个电影行业不是一个个人,而是每个人之间的一条条线,无数条线本就形成了一张甚至你我都无法控制的大网,早已经笼罩了每个人,能透出去,有什么好奇怪的?”
“再说了,这件事情本来就瞒不住。也不是什么特殊需要保密的东西。”
二人对视一眼,嘴角的语气平淡,但是却仍然透着一丝阴冷。
这件事情在元旦之后的突然爆出,他们二人并不知是否是关凌那边放出,但如果是关凌那边放的,他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了。
这件事情,没得商量。
要打,就要打个荡气回肠!
全网都知道的情况下,电影局当然可以大笔一挥,拒绝成立。
但是,何必?
电影局有什么理由去做这些事情?
发展行业电影,本身就是电影节的成立缘由之一,关凌作为行业标杆,要结合本地的政府来成立这种电影节组织,没有拒绝的理由。
当然童局也不准备拒绝。
但是在他们还没上会讨论,批准之前,这件事情的泄露,本身就带着一股不同寻常。
如果是他们身边人泄露出的消息,说明某些不可触的角力,已经开始提醒了,提醒某些既得利益之人。
你们要接受一个新的威胁。
一个敢于向着约定俗成的文化话语定义之人开炮的威胁,
一个试图重新结构,甚至掌控文化话语权的人的威胁,
一个狠人的威胁。
他在警示,在告知,在凭空给电影节是否批准添加阻力。
至少在纵向上,给电影局造成了麻烦。
而在另一边,如果是关凌那边做的,那这件事情更麻烦。
因为这意味着关凌已经开始做好了迎战全局的打算,这对电影局的麻烦,或许比想象中更大。
他们更想看到国内电影行业的平稳增长。
而非内讧争王。
这个王,不是导演行业的王。
因为这个王当之无愧是关凌。
无论是票房,还是奖项,都遥遥领先的王。
而是电影行业的王,文化定义权的王,圈子文化的王,甚至是整个华夏影视行业的无冕之王。
有句话说得好,谁掌握了定义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而国际电影节,实际上就是定义权之间的厮杀。
尤其是韩三品和童局长早就知道关凌电影节的主题是什么。
“咆哮!”
聚焦于华夏新生代电影,新生代导演,敢于向着老一辈叙事开炮的导演,定义电影解构权力的新世代等等之类的词语,是此前关凌告知的东西,更是动摇他们心神的东西。
如果非要厮杀一个王出来,如果短时间内胜负已分倒是还好,
但这场战争若是打的旷日持久,那对于华夏电影的发展,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要问他们是否支持。
他们也在犹豫,更在两可之间。
他们当然清楚一点,关凌真的弄出来国际电影节,首先要干的就是烂片。
而烂片背后是什么?
是资本。
是贪婪的圈。
是不可名状的某些东西。
他们很清楚,但是这玩意儿没法避免。
…
他们不好形容的东西,关凌很懂。
前世,在《战狼2》之后,吴晶曾经有一段时间长久失眠。
这件事情背后的根本原因,不是一炮而红的压力。
而是吴晶干了一件让整个华夏电影界都沉默不言的事儿。
因为他把制作预算都实打实的投入到了道具制作,布景和效果上去了。
简单点说,他真的拿钱去拍电影了。
他做了华夏人自己的电影工业,做华夏人,华夏电影的工业流程。
而这件事情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蛋糕。
横向比较,当时十几亿,二十几亿的票房是什么?
是一路向西,是夏洛特,是李焕英,是满江红,是前任系列,还有各种武侠片,动作片,爱情片。
大家根本都不用出横店。
服化道景都是现成的作品。
好剧本,加多明星等于,卖座电影。
这个算法,对吗?
当然不行!
这不合理!
华夏电影为什么拍不出大片,因为拍烂片,大家一样能行!
金融游戏只需要左手去右手。
不用动土破功,不用扳凿斧锯,甚至连个报废车都不用撞死了,连个威亚都不需要吊,换个替身就行。
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过硬的道具,只要流量,只要颜值就可以让人买票。
甚至国外翻拍个搞笑版权,吃点减肥药减上七八十斤,放在电影当中就是一场让人为之感动的心灵鸡汤。
便能拿到三四十亿的票房。
再或者阴兵过境,午夜狂飙,一人包场,速度激情,全座卖空,实则锁定…
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