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1974,开局送老婆 第102节

批发价一套也只是比店铺少5毛钱,就这样两个舅妈都基本三天来一次,每次批发十来套到处去赶集市。

两个舅舅与几个表弟都在码头上班,李书阳也说过让他们放弃那种苦力活,跟着一起做生意。

可如今深入人心的工作就是稳定的工作,每天都有活干,每个月都能稳定往家里拿多少钱。

做生意这种事觉得冒险,不舍得放弃这种稳定的收入来源。

李书阳也懒得劝他们,只好让两个舅妈过来试试看。

两个舅舅都没想到,这才两个月的时间家都开始建新房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有一天家里吃喝不愁还能住上红砖大瓦房。

李书阳骑着自行车没多久就来到了周家庄。

只是李书阳没想到在周家庄碰见了李兴业,李兴业看见李书阳兴冲冲的跑到李书阳身前。

“老辈子。”

李兴业笑着抽出一支大前门香烟递给了李书阳,李书阳摆了摆手。

李家村也就李兴业与李明海看见自己比较开心,见到就主动上前打招呼。

其他人除了祭祀,族会基本就是绕着走。

“你小子来这里干啥?”

李书阳笑道。

“今天刚交了公粮,送点粮食来这边换钱,今天周庄赶集,城里不少小摊贩都会来农村集市采购粮食。”

李兴业挠着头笑呵呵的解释道。

对于李书阳李兴业从心里敬佩,如果不是李书阳太爷太奶早就死了不说,就是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姑奶家实现顶门立户。

如今家里能过上这种日子全靠这位高祖爷。

只是这位从来都不承认是他救了他们一家,只说是天意,如果老天爷不赏饭吃,就是会布置陷阱也不一定有收获。

如今城里允许小摊贩经营,可粮食始终是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村集市也就彻底放开。

鸡蛋蔬菜这些东西不用去指定的地方换钱,上交完供应粮吃不完的粮食也允许摆摊出售。

只是现在的老百姓都饿怕了,家里柜子谷缸装满粮食心里才安心,出售的粮食很少,不过养活这些小摊贩完全没什么问题。

大包干第一次收完粮食后,如今农村摆席都不再是只摆几桌,基本十桌起步,来吃席的人基本都能吃饱。

不过随礼的东西还是没什么变化,鸡蛋,米面,面条,随钱的很少。

“你那生意没做了?”

李书阳笑道。

“做是做,不过如今山里的货也少了,正打算某个营生。”

李兴业看向李书阳实话实说道。

捕猎这个东西当然是越来越少,如今可不止李兴业在做这种事,自从放开农村市场后,不少人都去山里弄山货卖钱了。

毕竟如今土地不在是工分分粮,地里活干完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就算只在山里找到葛根这些东西也是可以饱腹的粮食不是。

六几年的时候那时候是大荒年,村里没有吃的,人们就把猪赶着往山里走,猪吃什么人就跟着采什么回来吃。

因为猪不会吃有毒的东西,除非煮熟它闻不出来。

如今空闲时间多了,人们又开始靠山吃山了。

“有机会的,到时候我带带你。”

李书阳笑道。

李书阳虽然打算先吃两年的空白期红利,两年过后这些东西批发出去最合适。

到时候来批发的人当然是越多越好,毕竟经济慢慢开始复苏,光靠城市是消化不了这么多商品的。

农村可是已经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

这即将面临的经济危机,还是得靠农村来化解。

第一次经济危机资本囤货关闭贸易,等着高价出售给龙华国,可农村自己磨面,自己织布交给国家化解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第二次城市闲散人员过多,城市的粮食供给不足,农村接收下乡插队上交供应粮化解了第二次经济危机。

这第三次的经济危机正在蔓延。

城市生产过多,商品开始积压,如今开放农村集市,城市适当让个体户开始买卖,就是一块试金石。

接下来就准备让乡镇开办工厂,让农村有收入来源,有基本的收入来消耗城市产能过剩。

那么李书阳自然也是要把这些货物批发出去,所以人手自然是越多越好,把产品蔓延到整个H省的所有城市中去。

“真的?”

李兴业兴奋的看向李书阳道。

“肯定是真的,不过你得等上一段时间,如今生意才刚刚起步,还没彻底稳定下来,所以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

李书阳笑着解释道。

前往G省进货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当然越好。

不然来地摊上买货的那些年轻人向李书阳打听这些货是哪里来的,李书阳干嘛要说是去魔都买的。

城市里也不是人人都有工作,也不是人人都不敢冒险去做生意。

有了渠道这些人不像疯了一样去采购就怪事了,毕竟这么高的利润,只要去了一次,谁都不会放过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

没有竞争对手的这段时间当然是最好挣钱的时间,一旦有了竞争对手就会开始打价格战,那李书阳不是疯了给自己找麻烦。

“那我就等老辈子你的吩咐了。”

李兴业开心的点着头,心里美得不行。

如今要说李家村谁家最出息,那三岁小孩子都知道是李壮家三兄妹,出过两个工人一个大学生,从农村搬到城里还建了水泥房。

第143章 门道

与李兴业闲聊了一会后,李书阳才往王拥军家里走了过来。

正好碰上王拥军捆好衣服准备往城里送。

“姐夫。”

王拥军看向李书阳笑道,手还不停的收紧后座上的绳子。

“明天咱们就出发,你这边准备一下,我回去把兰花带上。”

李书阳解释道今天过来的目的。

王拥军点了点头。

“放心吧姐夫我这边肯定不会耽误你的,家里燕子一个人能行。”

王拥军说完就骑上自行车往景市匆忙赶去。

李书阳也进王拥军的家,径直朝李家村赶了过去。

老宅院子里。

结了花苞的兰花只有十株,剩下都得那些兰花是春天才会开花的,李书阳也不打算现在带过去。

将带回来的罐子摆好,李书阳就小心翼翼的开始将兰花一株株的挖了起来。

“叔爷在呢?”

李诞路过李书阳家的院子时朝院子看了看,看见李书阳在院子里就走了进来。

“你小子不上班?”

李书阳笑道。

“今天轮休,厂子的效益越来越差了,休息的时间也多了起来。”

李诞脸上挂满了愁容。

厂子效益不好工资自然就不能准时发放,景市的食品厂都开始合并了,有些食品厂连工人都往其他厂送了。

李诞都不知道他们食品厂还能撑多久。

“哎。”

李书阳叹息一声摇了摇头,食品厂这些地方效益不好是正常的,厂里的领导只会坐等上面解决眼前的困难。

遇到问题只会上报,等上面想办法。

这样经营厂子能一直维持下去就怪事了。

李书阳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毕竟李书阳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小人物。

说的建议人家不一定采用,还会责怪李书阳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叔爷你看我能不能像大叔爷一样把工作辞了跟你们做点生意?”

李诞鼓起勇气说出了心里话。

李壮辞职后家里反而越过越好,长期待在城里的李诞也不傻,如果做生意不挣钱,李书阳为什么把一百多的工作也辞了。

要知道任何一个厂倒闭钢厂都不会受到波及。

景市的钢厂可是供给着几个省份,每天只有干不完的活,订单销路这些东西不在考虑范围。

“你小子有啥手艺?我记得你高中毕业是吧。”

李书阳一连抛出了两个问题。

当李诞说起想辞职李书阳就想起了一件事。

“没啥手艺,高中的确毕业了,不过成绩不是很理想,参加过几次高考都没能考上。”

李诞倒是一点没隐瞒。

李书阳的眼光连李明海都佩服不已,要是能给自己指一条路就再好不过了。

“我听说公社开了一个信用社,招牌初高中毕业的人去工作,比试过了的就由正式工作,没过的面试看看能不能从临时工做起。

虽然看着工资不高,一个月几十块钱,但待遇不错,要是正式工说不定以后还能提拔回景市这些地方工作。”

李书阳想了想说道。

“我估计我不行,叔爷你就指点我做点小生意就行。”

李诞摇了摇头,对于考试李诞现在提起就头疼。

“你小子是不是见我做生意挣钱了铁了心就想做生意,既然你很想做生意那我就帮帮你,不过你最好别辞工。

这生意你可以让你媳妇做,你下班没事就过去帮忙,正好每天都能赶上。”

李书阳想了想说道。

虽然现在工厂看着像是不行了,但以后可是有退休工资的,就算这个厂子实在运营不下去,都会想办法把现有工人转到其他工厂去。

这李诞都有近8年的工作经历了,在熬7年就有15年的工龄年限了,到时候就算赶上下岗潮来临。

未来也有退休工资。

首节上一节102/16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