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32节

理由也是现成的,宁国没有实力主动攻打大唐,而大唐随时可以攻打宁国,谁知道哪位亲王再脑子一热挥师北上!

所以,为了自保,绝不让出长城。

12万幽州军、营州军,战死一万余人。剩下的,想要回去?做梦!

李恪直接把剩余的10余万唐军收编,加上宁国原来的五万正规军,宁国天宁军的兵力达到了15万。

若是加上随时可以征调的奚、契丹、、乌洛浑俘虏兵,军队人数,随时可以达到25万!

十多万唐军俘虏,被打散编进天宁军各军队,当他们听说了宁国的募兵制详情时,嘴都要乐歪了!

对普通兵士来说,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天大好事啊,不仅不需要自己带武器自费参军,还给发俸禄!还有清晰明确的晋升通道!

这,这,怎能不让人用心学杀敌本领、用命效忠宁王!

从河北道一共强制迁来百姓30多万户,营州当地百姓5万多户。再加上天宁军家眷,以及自愿从大唐迁来的,宁国汉人总户已达到了45万多户。奚人、契丹人、人、乌洛浑人,总户数约8万多户。

李恪把迁来的各地百姓与番户全部打散,重新编户,统一安排到宁、营、壁、关、坡、坦等六个州。

分别划分为工户、商户、农户、牧户、渔户、猎户。

至于李二要求的筑城灰膏和强弩,也就是水泥和床弩。李恪让回长安传递消息的使团成员,带了样品回去。

并表示:

这些东西,都是强国重器,本来是坚决严禁外流的。但被长乐公主苦苦哀求,才答应以成本价卖给大唐。

水泥,500文一袋,不含运费,每袋100斤;床弩300贯一架,不含弩箭,不含运费。全部不二价,要就要,不要拉倒!

当样品运到长安,按照使用说明实验了两样神器后,李二和几个大臣,惊的半天说不出话。

相顾无言,唯有叹息!

这水泥筑成的墙体,果然是刀砍一个白线,枪扎一个白点。

而那床弩,一下子射出一里多地,而且还能保有杀伤力!

想仿造,找来少府监最有经验的工匠,也说不出个门道。

床弩还能比葫芦画瓢,但做出来,射程就差太远了。

水泥却完全搞不清楚是什么东西。

最后,不得不全盘接受了李恪的条件。

至此,李泰吞并宁国的阴谋,彻底破碎。

而且,偷鸡不着蚀把米!

准确的说,不是丢掉一把米,而是一只偷鸡也没偷着,还丢掉了一整个大粮仓的米!

第42章 美名传大唐

长安,甘露殿,深夜。

李二痴痴笑着,手中托着的是李恪的《句读解忧标点符号之用法》。

“我儿子就是我儿子!几千年来的读音与断句问题,全被我儿子解决了!没给老子丢人!唉,要是嫡子该多好啊!”

此时他的手边放的还有《三字经》《对韵》《弟子规》《雅韵国语基准音》《识字图书》,以及两首词。

这都是长乐公主让使团提前带回来的。

看着自己儿子的作品,李二这个老父亲,越看越开心。

读着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对韵》《弟子规》,李二心里跟喝了蜜似的:

哼!谁的儿子能与朕的儿子想比?连孔颖达那老货都写不出这些吧?

除了我儿子,还有谁有这能力?

还有谁!?

哇、哈哈!

“圣上,该歇息了。”

此时,一位气质华贵、端庄雍容的美妇走了进来。

“观音婢,你怎么来了?此时应该好好休息的。”

这位美妇正是长孙皇后。

“圣上忘了?今天是十五,该到妾那里就寝了。”长孙皇后羞赧道。

唐代的宫廷侍寝制度,是按月圆月缺安排的。月亮最大最圆的日子,就是等级最高的人侍寝。

也就是说,十五、十六连续两天归皇后,依此类推,月亮越小,侍寝妃嫔等级就越低。三十、初一,黑咕隆咚那两天,就是等级最低的侍寝。

“噢,确实忘了。朕只顾着看老三这几本书了。来,观音婢,你也看看,妙不可言呐!”

说着,拉过长孙皇后坐在自己身旁。

接过李二递来的《句读解忧》,长孙皇后按照习惯,向右翻开第一页。

见长孙皇后也翻错了,李二才得意的说道,“哈哈,娘子,这书是从另外一侧翻阅的。”

“这个逆子,写本书也跟他的性子一样,就喜欢跟朕反着来!”

虽然嘴上说着逆子,但长孙皇后注意到李二眼中的得意,轻柔一笑,从另一侧翻开。

顿时就是眼前一亮。

“句读之扰,古已有之,教则繁复,学则困顿。恪,博采众长,作标点符号,以助教解困……”

长孙皇后一口气读完了全书。

“圣上,这,这可称的上文坛一大创举啊!”

“是吧,你再看看这本!”李二又把《雅韵》递给长孙皇后。

良久,长孙皇后看完了《雅韵》一书,惊的说不出话来。

李二得意的看着长孙,好似在说:惊呆了吧,老铁!?

“圣上,恪儿的才情,恐怕要让国子监的那些祭酒、博士们无地自容啊!”长孙皇后摇头说道。

“哼!他们,只会拿着圣贤书,来训斥、指责朕,他们还能有什么成就!”

李二一想到那些老夫子,动不动就搬出圣贤书来怼自己,就牙根痒痒。

长孙皇后又拿起《三字经》《对韵》《弟子规》翻看了一遍。

“圣上,这几本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正好拿来给城阳和晋阳开蒙。”

“嗯,据咱们长乐让带回来的消息说,这几本正是老三给宁国的蒙学编写的教材。适合两到四岁的孩童。”

“圣上,其实,妾以为……”长孙皇后欲言又止。

“你也这样想是吧?朕刚刚也是这样决定的,准备让秘书监拿去刊印,然后全国推行。”

“尤其是《雅韵》,让全大唐的人都会说同一种话,将会大大提高整个大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历史功效绝不亚于书同文、车同轨!”

李二不愧是一个优秀的帝王,不光看到了文化传承层面,而且一眼就看到了国家治理层面。

“全国推广是没有问题,不过怕是要事先征得恪儿的同意。”长孙皇后说着,把《雅韵》翻到最后一页。

上面有一行小字,李二仔细一看:

“正版图书,翻印必究!”

翻开其他书一看,也是一样,

李二噌的一下就蹦了起来,“逆子!这个逆子!朕在他那里一点便宜都捞不到!”

惹得长孙皇后咯咯娇笑:

“圣上,勿恼。可以把这些书送去国子监,让那些学生们,每人抄写几遍。既能学习,又有了范本。这一下就能有上千范本,然后,再送往全国州县各自抄写。”

“反正,咱们又没有翻印,只是手抄学习而已,恪儿也挑不出理来。”

说完,长孙皇后狡黠一笑,美目看向李二。

“哈哈!好,这个主意好!朕就等着看那逆子跳脚!”

说完,李二有得意的拿起了那两首词:

“独立寒秋,桑干东去,太行山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嗯!开篇还行,颇有气势。”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这逆子什么意思?”

又迅速看了另外一首,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李二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等看到文章注明的时间,更是暴跳如雷。

贞观八年深秋,恪作于太行之巅。

贞观八年初冬,恪作于燕山长城。

这正是前段时间,河北道被天宁军占领时!

“这逆子,是在嘲笑朕吗?占领了河北道,而后又作了这两首词!”

“观音婢,你看看这两句,看看你这儿子,这是要气死朕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就是占了河北道十几个州吗?有什么好显摆的!”

李二觉得李恪的两首词,是在打他的脸,生疼的那种!

“你看看,这里面,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就连三国的曹操刘备司马懿都提到了,偏偏就是不提朕,难道朕连那天天抹眼泪的刘皇叔都比不上吗!”

李二越说越气。

“圣上,你细看最后一句。”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怎么了?”李二疑惑问道。

“是啊,俱往矣。凡是前文提到的人,都已经尘归尘,土归土,肯定不能把圣上放进去啊。另外,圣上认为,当今天下,哪国最强?”

“大唐!”

“大唐皇帝是谁?”

“当然是朕!”

“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看的是谁?”

“自然是朕!”李二话一出口,“哟嗬!?”

“圣上明白了?”

“那逆子是这个意思?嘿,你还别说,仔细一品,还真是这么回事!”

“好啦,圣上,都快子时了,休息吧。”

翌日,李二就把几本书,交给国子监,让每名学生抄写三遍,选字迹、布局好的,送往全国各州县传阅。

经过长孙皇后解释的两首词,也以李恪给父皇进献贺词的名义,送国子监传阅学习。

一听说自己抄写的文字有机会被传阅全国,哪个学生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抄写。

当见到自己要抄写的内容时,所有国子监学生彻底沸腾了!祭酒、博士们却羞愧不已!

首节上一节32/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