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313节

李二也正是用这些理由说服了众臣。

不过,却没能说服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出于自身的考虑,坚决反对李二把皇位交给李恪。

但宁国制霸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随时都可以捏爆大唐;为了自己的名声,为了不再徒增伤亡,为了大唐的将来。

李二只能把皇位交给李恪!

但这一决定,却让长孙无忌彻底慌乱,尤其是当他得知李恪已经朝着大唐国都昆阳城而来时,他更是六神无主。

李恪还在长安没有外出就藩时,长孙无忌就针对李恪多次下黑手。李恪就藩之后,长孙无忌依然黑手不断。

那个时候,在长孙无忌看来,李二对李恪的青睐,让自己的外甥受到了威胁,所以务必除掉!

自己做了那么多亏心事,如今李恪就要继承大唐皇位,他自然是害怕李恪秋后算账。

带着家人慌慌张张出了昆阳城以后,绕开李恪前来的路线,一路南逃,准备乘船出海。

对于长孙无忌的潜逃,李恪根本就没当回事。

随着地位的攀升,格局的拓展,对于手握全世界人命运的李恪来说,长孙无忌这样的角色,连个小趴菜都算不上。

换句话说,长孙无忌早已不在李恪的视野中了。

也就长孙无忌自己还把自己当回事,想着李恪到了昆阳城后,首先对付的就是他。

真会给自己加戏!

李恪到达昆阳后,首先去向后宫的一众妃嫔问安,并与兄弟姐妹们欢聚。毕竟人家提前几天就从四面八方回到昆阳城,并进宫住下,为的就是迎接自己。

之后,才进入李二的书房,开始了此行真正目的。

书房里,没有其他人,只有李二父子两人。

当然了,人越少的时候,所谈论的事情就越重要。

李二坐在书案后面,仰靠在背后的凭几上,闭着眼睛长叹一声,

“如果当初直接立你为太子,或许你的兄弟们都能保全。或许大唐能比现在更强盛吧。”

很明显,李二的语气里充满了懊悔。

当然了,在其他人前,他是绝对不会承认这一点的。

而这个结论是他用失去两个嫡子、失去整个大唐故土换来的!

相互争斗了那么久,两个嫡子殒命,绕了那么大一圈,结果却回到了他当初一闪而过念头。

李二曾经对最自己的几个儿子总结,只有老三李恪,勇武果敢,足智多谋,无论是从气度还是从能力等方面,是最像他的!

他也曾提过,想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

结果呢?

一番折腾,最终还是证明了自己的观察,皇位还是要落到老三李恪的手里。

“一切都有定数,所经历的种种,都早已注定。如果不是这一番较量,阿耶也不会心甘情愿的把皇位交给我吧!”

李恪虽然态度上是个恭敬的乖儿子,但说出的话,让李恪气的想暴走。

老子这是跟你拉关系、套近乎呢,你怎么净扯那些大实话!

你会不会聊天!

直起身子,李二瞪向这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狗儿子。

“行了,也不跟你扯其他的了!大唐交给你,但我有几个条件。”

李恪在书案旁坐了下,给李二斟了一杯茶。

言外之意:请开始你的表演!

“第一,朕要回长安,以后也会生活长安太极宫。你不得以任何理由封禁太极宫,更不能以任何借口驱逐。”

听到这里,李恪无语的看向李二,好似在说: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把你爹圈养在大安宫里,长达九年!

“第二,把大唐的故地交还大唐,恢复朕西征前的状态。”李二说到这里,看李恪面色不是那么好看,于是接着说道,“起码要让各道官员到长安朝拜、称臣。”

“第三,朕离开的这八年时间,要对外宣称是大唐天子御驾亲征,而你则是作为皇子监国理政,代为治理大唐。”

“第四,史书也要把这段时间记载为你是在监国,而不是吞并了大唐,也不能提大唐和宁国之间的战争。”

“第五,禅位给你后,大唐的国号不能变。至于年号,你可以另行命名。”

“第六,如今在大唐的的五品以上的官员,不能追究两国战争时他们的责任,要继续留任。”

李二说完后,看向李恪。

李恪倒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情绪波动。

不过,这一套一套的,还整出六条,你还真是个老六!

“第一条无所谓,这所有皇宫,长安、洛阳、扬州、甚至是宁城、昆阳、亚历山大、君士坦丁堡,你想去那里住都可以。”

“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而且来去自由。如果你不放心,可以保留你的百骑司甚至是玄甲军。”

玄甲军是李二打天下时亲自带领的一支劲旅,是唐军中战力最强悍的一支军队。多年来,不断的换血,但战力始终爆表。

而百骑司最初是李二吸取玄武门事件的教训,他从玄武门攻入皇宫,夺了皇位。之后,就对玄武门非常重视。

于是就组建了百骑司,这些人对李二绝对忠诚,负责给李二守好玄武门。不过,后来,这群最忠诚的精英兵士,又被赋予了多项职能。

听到李恪毫不犹豫的答应,而且给于的答复,远高于他提出的,李二显然有些意外,“你倒是挺放心的!”

“当然放心,这是我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同时,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李恪轻松道。

李恪的前面一句话,李二十分认可。能做到这样,的确是李恪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但后一句话,就让人很窝火的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显然是在影射李二当初软禁自己老子的不光彩事。

你把你爹关了起来,但我不会!我会做的比你好!

还是那句话,自信使然!

一切尽在掌握!

“逆子!你这个逆子!”李二当然也听出了自己这个狗儿子是在含沙射影。

第468章 四海归一

李恪的这话等于是踩中了李二的小尾巴,刺激的李二嗷嗷叫。

这种丢人事,肯定谁提跟谁急。

李恪也不恼继续道,

“至于第二、第三,也没什么大问题,不就是走个程序嘛。至于当地守军、官员什么的就没必要调动或者变更了。”

“无论是交还故地还是官员朝拜,这些都不是问题,你放心,肯定能配合你演好这场戏。”

其实李二想要的无非是个名声,也就是说,要帮助他把丢掉大唐故地的这段黑历史掩盖过去

李二是十分注重名声的。因为夺取皇位时杀兄禁父,落下了人生一大污点,因此他想在其他方面,都竭尽全力保持一个接近完美的光辉形象。

只要配合李二演了这出戏,忽悠一下老百姓,那么大唐就不曾失去故土。李二就依然是治国有方的圣主,开疆拓土的大帝。

“至于第四点,史书嘛,反正本来就是一种自由发挥的体裁,还这就是随便怎么写的。我会叮嘱史官跳过这段的,而且还能给你多写一点漂亮话。”

史书写作可以自由发挥?

随便写写?

“逆子!史……”

看到李恪对史书的这种态度,李二本想教训几句,可一听到李恪最后一句,到嘴边的话又硬生生憋了回去。

“你继续!”李二挥了下手。

“官员方面,两国争斗期间他们的责任我自然不会去追究,相反若是他们当时墙头草,我反而要处理他们。”

“至于你说的五品以上官员的留任的问题,这你放心,只要是有真正能力的,不管是五品以上,还是五品以下,都可以重新安排职务。”

“当然了,这需要他们自己主动去应聘有空缺的职位,无论是五品以上,还是五品以下,只要通过考核,都可以录用。”

“但我可以保证,不会因为他们以前是大唐官员就不录用他们。”

李恪说到这里就被李二打断了,“你说什么!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应聘?求着你去用他们?”

当官的,尤其是文臣,还是想当自负的,稍微有点能力的人,就恨不得老大能来三顾茅庐,把自己请去做官。

李恪倒好,反过来,让他们主动去应聘,这不是开玩笑吗?

“你这简直就是胡闹!你可知道,越是大才,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就越是孤傲,你却让他们主动去应聘,去低三下四的求着你做官!你这样会错失很多人才!”

李二突然发现:自己又行了!

终于有可以教导儿子的地方的!

这么多年以来,这个儿子处处都走在他的前面,让他想站在父亲的角度教训一番都找不到机会。

现在,终于被他逮到机会了!

要说到如何利用人才,那还得看你爹的!

不过,李恪却不以为然,

“我提供空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就来。他们干活,我发俸禄,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有问题吗?”

“再说了,我握有近亿人口,有能力者也不在少数吧。另外还有燕山学宫与洛阳学宫源源不断的输出专业人才。我一点都不缺人才,总不能让我去求他们来吧?”

听到这里,李二长舒一口气,蔫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存在感,又被怼了。

仔细想象也的确是这样,先不说大唐,单就宁国如今控制的地区的人口,要想选出一些能容的人才,的确不是什么难事。

更不要说宁国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学校。

尤其是燕山学宫与洛阳学宫,这两所宁国的巨无霸级的教育机构,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已经可以在每年输出大量专业人才。

“所有这些,都没有大问题,唯一一点就是国号。国号不能沿用大唐,要用宁国……”

李恪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二打断,

“不行!国号必须用大唐!甚至其他都可以商量,这一点没得商量,必须用大唐的国号!”

可以说,保留“唐”这个国号是李二最后的倔强的了。

这也是李二的尊严所在。

如果,连大唐的国号都不保留了,那他李二算什么?

亡国之君吗?

他可是要做千古一帝的人,怎么能转眼间就成了亡国之君。

如不再用大唐国号了,那他让李恪暂时交还大唐故土,以及一番演戏的操作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首节上一节313/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