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270节

或许有人会说,可以不在亚历山大城附近登陆啊,继续往东走,登陆后再次渡海时,可以不走宁国人控制的红海,转而走波斯湾。

可是,别忘了,狭窄的波斯湾的出口处,刚好有一个岛屿,而这个海湾锁钥般的岛屿,宁国的!

不知不觉间,宁国已经完全控制了东西方贸易路线上几个最最关键的节点。

马六甲海峡南端的靖南岛;波斯湾的兴隆岛;红海北部的西奈半岛。

回过头来看透了这一切的大食国王,也只能徒增伤悲,不然又能如之奈何?

眼前的局势,让大食国王觉得前景黯淡无光。

历史上的大食可不是这样!

真实历史上的大食,可以说是国运昌盛。他们崛起时,身边的两个巨型大帝国都已经逐渐虚弱。

这两个大帝国也就是,大食东方的萨珊帝国,以及北方的罗马帝国。

两个大帝国可几乎都是行将就木,内部矛盾不断,各种皇室夺权,各种地方反叛。

尤其是当时的萨珊帝国,换皇帝跟走马灯似的。

这也就给了新生的大食绝佳的机会,面对虚弱萨珊帝国的抵抗,大食的军队势如破竹,短短几年时间,就几乎占领了庞大的萨珊帝国全境。

在大食的猛攻之下,当时的几个皇子长途跋涉到大唐求援。

而大食的西方战场,则拿下了罗马帝国在非洲的所有土地,甚至还攻入欧洲。

而如今,李恪的到来,让这几个国家的局势全都乱了套。

大唐丢失了故土;

萨珊帝国虽然保住了首都,但丢失了一半以上的国土;

大食的直接被限制在半岛动弹不得;

罗马帝国虽然没有丢失非洲国土,但所有亚洲国土尽丧大唐之手,如今的国都岌岌可危;

……

就在五万天宁军到达西奈半岛的同时,李恪的两封亲笔信也分别到了昆阳的李二与泰西封的阿罗涵皇子处。

虽然李恪料定局势会按照自己猜想的方向发展,但为了不出意外,还是稍微做些干预。

“这个逆子,又要瞎折腾什么?他不是刚收服的南洋诸地吗,真是一刻都不消停!”

李二接到信,看到李恪说,刚弄了块地,让他配合演出戏,直接火了。

你得了好处,让我配合你演戏!?

“啪”的一声,信被拍在了书案上,“逆子!逆子!竟然指使起老子来了!”

只谈配合,没提好处,这能忍?

旁边的长孙无忌看到李二双眼冒火,拿起信看了看,没有说话。

“宁王写了什么,圣上如此生气?”房玄龄不解道。

虽然是父子之间的信件,但从李二提到的内容看,这信的内容应该不是家书,而是与朝政有关的事情。

也正是因此,长孙无忌才上前查看,房玄龄才发问。

长孙无忌没有回答,而是把信递给了房玄龄。

接过这封信,房玄龄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递给了邻座的岑文本,而后幽幽开口道,

“东方既平,看来,宁王的目光开始投向西方了。”

说着话,房玄龄起身来到悬挂的地图前。

“宁王口中的‘刚得一小片地’,他所谓的这一小片地,分量可不轻啊!”

李二也起身来到地图前,盯着西奈半岛的位置看了片刻,

“这逆子,得便宜还卖乖!这一战略要地,一手牵住了西方航线,一手牵住了东方航线,还一小片地?”

逆子啊!怎么能如此瑟!如果不是打不过你,非抽你不可!

“圣上,那么要不要按照宁王的要求,从西境战场撤出部分军队?”身后的岑文本问道。

“臣不建议撤军,若仅凭他宁王一句话,我们就撤军,那大唐的威严何在?朝廷的信誉何在?”不等李二开口,长孙无忌迫不及待开口道。

“可我们的船只已经准备就绪,等船员熟悉了海况就可以进军了,陆上剩余到的军队已经没有作战任务,终归是要撤出的。”

看着略显激动的长孙无忌,房玄龄徐徐说道。

“那也不能现在退!起码不能让人看起来好像我们大唐怕了宁国一样,好像听宁王的命令行事。”

长孙无忌振振有词。

可他没有注意到,此时李二的脸色突然不悦起来。

“咳……”岑文本小声咳了一下,暗示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这才转头瞥见了李二的面色,赶紧赔礼,“臣,臣失言了。”

当着皇帝的面,说大唐怕了宁国也就算了,竟然还扯上了大唐要按宁国的命令行事。

你这不是没事找抽玩吗?

其实,长孙无忌说话一向都是很谨小慎微的。可是一遇到与李恪相关的事,他不由自主的就有点绷不住了。

一时间也就如此失态了。

毕竟,长孙无忌在李恪手上吃过太多亏。要问他最仇恨的人是谁,那么李恪是当之无愧的榜首。

李二斜瞥了一眼长孙无忌,没有说什么,转而看向地图。

“我们若是不按那逆子说的,虽然他不至于现在就怎么样,但只要有机会,他肯定会恶心你一把!”

“到时候,那就得不偿失了。我们反正要撤军的,早撤军还能节省大量军饷,何必置那个气!”

“既然拂林南方来自大食的压力不存在了,那么他们必定会集中兵力回国都救援,我们要做的是在其南方军队到达前,拿下其国都!”

第402章 目标与成本

李二为什么如此愤怒?

就是因为大唐已经做好了进攻君士坦丁堡的一切准备,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李恪竟然解除了拂林两线作战的烦恼。

如此一来,拂林就可以兵合一处,共同抵抗唐军。

而大唐攻占君士坦丁堡之战也就再添变数。

这就是李二上官琪的原因。

不帮忙也就算了,居然还添乱!你自己说,你是不是个逆子!

其实,李恪还真就是故意的!

拂林在地中海南岸的非洲国土上,还有大量的军队,这些军队对宁国来说,始终是个威胁。

但终究是刚刚签约成为盟友,宁国也不好立即翻脸,与拂林开战去消灭那些军队,毕竟生意还是要做的。

如今,体量大又富裕的国家已经没有几个了。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时,还是要尽量保持和平状态。

但是,这数量庞大的军队,在将来宁国向亚历山大以西拓展时,必定会成为宁国的绊脚石!

那就必须提前除掉!

而这个光荣且艰巨的任务,就只能交给大唐了。

如今,在拂林周边,也只有大唐才有这个实力搞定这件事。

所以,当清允汇报说大唐已经在地中海沿岸制造足够多的海船时,李恪就在加紧推进,力争尽快促成与拂林的协议,让拂林在非洲的军队赶紧前往他们的国都。

而后,葬送在大唐军队的炮口之下。

如此以来,宁国面临的将是一片防守虚弱的拂林非洲国土,只要宁国愿意,随时都能轻松拿下!

也就是说,如今拂林在非洲的所有国土,李恪已经看成自己的了,看成了自己的池塘里的鱼。

当然了,在这期间,如果有哪个不开眼的想去抢占,李恪不介意随时扯下伪善的面具,脱下鞋子,直接下水抢鱼!

另外,来抢鱼的,也得变成自己的鱼!

李恪的另一封信,送给了自己的大舅子,也就是萨珊皇子阿罗涵。

他告诉阿罗涵,宁国与大食的交易内容,而且还推测,大食在西进无望时,必定会趁大唐攻打君士坦丁堡时,疯狂进攻萨珊首都泰西封。

李恪提醒阿罗涵,要早做准备,提防大食的突然袭击。

“父皇,宁王写信来告知我们,大食可能会在近期不计代价的攻击我们,时间应该就在大唐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攻击之后!”

阿罗涵接到信后,立即禀告给自己的父亲,萨珊帝国皇帝伊嗣埃。

“大食对我们突然袭击?宁王怎么知道的?”伊嗣埃疑惑问道。

“西奈半岛的宁国军人,并不是罗马帝国的雇佣军,而是罗马人把那片土地赠于宁国了!”

“而大食一直觊觎亚历山大城,如今大食的希望破灭,宁王推测,大食在西进无望后,必定会在大唐无暇顾及时,疯狂进攻我国都城!”

阿罗涵扬扬手中的的信件,向父亲解释道。

不过,伊嗣埃并没有接过信,毕竟他也看不懂啊。

“不必慌张。据大唐传来的消息说,大唐这次建造了大量海船,会从海上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到时候,一半的唐军都不用参与海战,”

“若到时我们受到大食攻打,他们必定不会袖手旁观,怎么可能无暇顾忌我们!”

伊嗣埃不耐烦地说道。

“可,万一大唐有其他安排呢?万一唐军来不及救援我们呢?”阿罗涵急的满头大汗,可自己的父亲却一点都不着急。

人认为,这几年虽然与大食有些小战争,可局势总体还算安稳。

而自己的父亲,似乎已经被这看似安稳的局势给消灭的斗志,曾经收复失地的口号,这几年也不再提了。

就这么得过且过下去。

阿罗涵虽然对目前父亲的状态不满,但他又不敢直说。

与大唐的皇室一样,萨珊帝国的皇子们也时时刻刻都在争斗。

阿罗涵的地位在皇室并不高,也不太被其父亲宠爱。不然的话,也不会派他远渡重洋,派他到宁国、大唐求援。

兄弟们都在互相盯着彼此,等着看谁先犯错误,首先犯错误那个,肯定会被其他兄弟一拥而上,给撕吃了!

因此,阿罗涵必须谨小慎微。

即使他看到了父亲的做法可能会导致萨珊最终走向灭亡,他也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没有万一!我与大唐皇帝当面交谈过,他曾说过,大食人攻打萨珊,就是在攻打大唐,他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当然了,我们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的。这些事情,我回头会安排的,你就不用操心了!”

见到父亲不太重视这一消息,阿罗涵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伊嗣埃摆了摆手把他赶了出去。

阿罗涵知道,事情肯定不会那么简单!在他的认知中,宁王李恪绝对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如果事情这么简单,肯定不会大老远的送一封信过来。

其实,阿罗涵推测的不错。

李恪在送出两封信后,就安排西征军出发了。

首节上一节270/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