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26节

“圣上,当时魏王突然任职幽州大都督,臣曾问过缘由,陛下没有详谈。为何又让魏王出兵宁国了?”

房玄龄拱手问道。

“宁王虽为皇子,但我大唐与宁国已有协议,圣上突然出兵……”

“朕没有派兵,是魏王出兵后,才上奏说,幽州田地遭宁国牛羊踩踏,所以出兵。”李二及时甩锅,脸一点都不红。

听了这话,房玄龄明白了,弄了半天,还是储位之争的破事。

“现在不是纠结原因的时候,而是要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李二摆了摆手说道。

长孙无忌长叹一声,“实在不行,从吐谷浑撤军吧,抽调几名得力将领,挽回河北道的颓势。”

“坚决不能撤!”中书令温彦博出声阻止,“吐谷浑是心腹大患,而且已经投入大量的粮草兵力,一旦撤兵,前功尽弃。”

李二微微点了点头。

看到李二也反对,长孙无忌不再坚持。他建议撤军,有自己的打算。如今大唐的精兵良将都在吐谷浑战场。

一旦撤军,就能腾出手来,一巴掌将宁国拍死,彻底解决李恪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臣也不赞成撤军。总觉得,吴王殿下……呃,宁王只是在赌气,”

房玄龄捋着胡子说道。

“虽然如今他占领大半个河北道,但最终还是要退回宁国的,他没打算长期驻军占领,也没那个实力。”

“赌气,何以见得?”李二问道。

第34章 又得和那逆子谈判

“奏报言明,宁王已经从河北道迁移了三十万户百姓到宁国……他若是想长期占领河北道,必然不会迁走百姓。”房玄龄很肯定的说道。

一直在整理信件、奏报的岑文本开口:

“圣上,这么多奏报全在同一天收到,显然是之前多天的被全部拦下了,而后又在同一天全部放行。”

“为什么要放行,说明宁王觉得,他已经达到他的作战目的了,已经有了足够的谈判筹码了。”

听了岑文本的分析,温彦博、房玄龄都点了点头。

“应该是这样了,朕被这些逆子气糊涂了,一时有些慌了。不过老三这气势汹汹的,也确实太唬人了,几天时间,夺了朕十五州!”

房玄龄稍稍思索,说道:

“想必是幽州大都督府守军全被调往宁国的原因,内部兵力空虚。”

“从奏报看,最先丢的是蓟门关,应该是绕过燕山,走蓟门关,打了幽州一个措手不及。”

“营州方向,想必也是同样的战术。”温彦博补充道。

“确实如此,一千多里的大迂回,这逆子……”李二本想说一句:干的漂亮!可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

他及时换了话题:

“幽州都督张守圭被俘,营州都督张俭呢,奏报里怎么没有提到,他干什么去了,就放任营州被夺!?”

“这骠武军、骁武军是宁国哪个将领统兵,接连所破都是大城!”

李二看向了岑文本。

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机密文件。

岑文本连忙回答,“臣也不清楚,以往的有关宁国的奏报,都没有提到过。”

就在这时,宦官周给事进殿,“圣上,您派往宁国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这是奏报。”

李二接过奏报,刚看了前面的几句,脸就微微有些发烫。

因为他在这份奏报里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骠武军行军总管,苏定方;骁武军行军总管,程务挺。

至于原营州都督张俭,在宝贝儿子李泰进攻宁国前,为防止张俭掣肘,把他调往边境一个小小守捉城,当边防兵去了。

虽然李二面皮发烫,嘴角抽抽,但他还是把奏报递给房玄龄、温彦博等人查看。

房玄龄接过一看:嗬!这两位不是被圣上说空有其名的那些被俘将领吗?

看完后,房玄龄把奏报递给温彦博。

温彦博看了后,也挠了下眼角,又递给长孙无忌。

“行了,这事是朕识人有误,放走了两个将才,你们也不必替朕掩饰。”说着话,李二的表情稍显不自然。

而后,瞪了一眼周给事,好似在说:你可以晚点再送来的!

周给事谄媚一笑,看似是笑,其实委屈的想哭。

虽然他不清楚奏报内容,但常年跟在李二身边,看圣上表情和当前氛围,他也能猜的出,自己刚刚呈上的,定是什么让圣上难堪的内容。

温彦博忽然想到了什么:

“有一点,不得不注意,宁王扩建了渝关守捉城、檀州的北口守捉城,以及卢龙塞,加固燕山全段长城。很有可能,营州全境及整个燕山长城防线,他不会归还大唐了。”

“这逆子!他敢!营州关系到东北稳定,直面高句丽这头饿狼,岂是他能守的!?”李二鄙视道。

“圣上,这份奏报后半部分提到了,宁王在反击魏王前,以刘仁轨为辽河道大总管,节制野战部队的昭武军、宣武军,以及戍边部队的离字营、兑字营共计三万余人。驻守在高句丽边境。”长孙无忌抬了抬手中的奏报说道。

“刘仁轨?”李二思索了一下,没啥印象,应该不是自己放走的将才。

“这个刘仁轨,是当初南衙禁军出兵宁州时的仓曹参军。”温彦博补充道。

作为中书令,负责起草政令的部门经理,自然熟悉自己办过的业务。

“什么!?一个送粮草的?逆子!这逆子,竟然把东部边境交给他!”

“与高句丽的边境除了劫掠,没有什么大的冲突。最近的高句丽一直在与与百济、新罗互相争斗,没有时间北顾。”房玄龄说道。

“那也不能交给一个仓曹镇守!这逆子太过儿戏!”

“可如今宁王已经加固长城、修筑关隘,形成实际占领,营州不可能再归还了,除非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去夺回来。”温彦博补刀。

“恐怕即便夺回来,也要遭受不小的损失。这奏报说,宁城高五丈有余,用不知名的灰膏砌成,坚不可摧。如果宁王修筑关隘,肯定还是用那种异常坚固的灰膏。”

“而且宁国还有一种巨型弩箭,射程和杀伤力都是目前唐弩所不及的。这些给营州军造成很大伤亡。”

长孙无忌又说道。

“什么!五丈高!?”李二惊呆了,“让这逆子把灰膏和大弩交出来。”

“圣上,这种护国重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随便交出去的。”温彦博再补刀。

言外之意,你还当那是原来可以随便捶扁、揉圆的吴王?如今那是实实在在的一国之君了!

李二:……

好吧,小丑又是我自己!

长孙无忌赶紧化解李二的尴尬,“圣上,奏报里提到宁王还在征调河北道民夫,大力修筑幽州通往宁城、营州的道路。”

“这是干什么?”李二困惑。

“臣也看不懂,这时候,不是应该破坏道路,防止内地唐军增援、反攻吗?”长孙无忌思索道。

“要百姓却不要城池,不要城池,却又在当地修路,这逆子到底要干什么?”

“圣上,无论如何,还是尽快派人前去交涉。河北道四个都督府,已经被夺去三个,程务挺已经准备渡河,苏定方距离洛阳只剩一个相州了。”

“如果让他们过了黄河,以宁王的性格,怕是又要狮子大开口。”

听了房玄龄的话,李二直接就是一哆嗦。这恐怕是被勒索后遗症。

又得跟这逆子谈判?

李二感觉这个剧情似曾相识。

“逆子!逆子!如果不是吐谷浑战事未了,朕非得御驾亲征,亲手捏死这逆子不可!”

李二恶狠狠的说道。

其实李二心里很开心,这个帅儿子果然很像自己啊!不管是吏治,还是武功,都很给老子争光!

而且,还敢捋老子的胡须,关键是,说不定还真得被他拽下几根。

有种!

要是嫡子,该多好啊!

“其实,臣觉得,如果宁王实在不肯归还营州,我们也不必强求,依奏报上说,这种灰膏简直就是筑城之宝啊!而那大弩能直接穿透盾牌!”

“如果宁王不肯归还,我们可以让他用灰膏与大弩交换,不然就派重兵、名将,再度伐宁。”

“大唐有了这灰膏,就可以在西部的边疆地区筑城、修堡,有了这些坚不可摧的依靠,大唐在新开拓的疆域,就能有稳定、长久的治理。”

“如此一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反而比耗费兵力、粮草重新夺回营州更有利!”

听完长孙无忌一席话,温彦博说道,“如果宁王实在不归还,臣觉得司空的策略可行。”

“臣也觉得可以一试。但难度就在于,宁王不肯给。想想看,这次大唐无故出兵,差点摧毁其王城,宁王已经不再信任大唐了。”

“这种情况下,让他拿出那等重器,他大概率是拒绝的。毕竟,他也担心,将来大唐会把这些用在宁国身上,到时,宁国就真的亡了。”

房玄龄说完叹声气。

温彦博也摇了摇头。

“逆子!都是逆子!整天给朕惹是生非!”

长孙无忌眼睛骨碌碌一转,“圣上,或许找一个合适的人出使宁国,一切迎刃而解。”

“谁?”

第35章 李二是个大忽悠

“丽质。”长孙无忌缓缓说道。

李二听了,拧在一起的眉头顿时就舒展开了。

这些孩子中,要说谁真的更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也就是李恪了。对弟弟妹妹们也都很关怀、疼爱。

自己的宝贝女儿丽质就曾亲口说过,这几个哥哥,她最喜欢的就是三哥,大哥和四哥,心眼太多,她不喜欢,只有尊重。

这可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妹啊,居然还没有异母兄妹更亲近。更何况,老三还是庶出。

李二虽然知道女儿的想法,心里有些小疙瘩,不太舒服,但也很无奈。

既然丽质从小就喜欢黏着老三,两人的感情也最好。

让丽质去,再好不过了!

君臣几人又商量了一番,李二就打发他们离开了。

离开甘露殿,李二心里盘算着什么,不知不觉,来到了后宫的景淑殿,正是李恪的母亲杨淑妃的寝殿。

“圣人至!”随行周给事在殿门口叫了一嗓子。

殿内杨淑妃及一众宫女连忙出来接驾。

“淑妃平身吧,朕闲来无事,到你这来坐坐。”李二若无其事的说道。

首节上一节26/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