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249节

不愿投降的后果,已经摆在了还活着的林邑守军面前。

满目疮痍的塔列城,到处断壁残垣,碎尸铺满了全城,呛人的血腥味刺激着人压抑不住呕吐的冲动。

饿急的野狗,眼睛里发出精光,从来没有这么丰盛过……

“安排人去打扫战场吧。原地扎营,休整三天,继续南下。”李恪吩咐道。

其实也没什么好打扫的。

整场战斗,除了在山林中,天宁军与林邑兵士有接触,除此之外,双方的战斗人员根本就没有接触。

尤其是城内的守军,连攻击他们的武器长什么样,他们都不知道,就那么匆匆上路了。

这就是武器差距带来的现状,完全是一种碾压的态势,是一边倒的碾压。

三天后了,大军继续向南。

“王上,斥候来报,前方多个城池的守军已经全部撤走,回防林邑王城。”

行军途中,裴行俭来到李恪身边汇报。

“回防王城?那岂不是省了我们不少功夫!”思索一番继续道,

“程务挺、王玄策、赵文昊、左宽,你们四人各率领五千人,接受各地城池。裴行俭,你率领主力几继续前行,与林邑军决战王城!”

“遵命!”

五人异口同声,而后各自去安排。

李恪携自己的亲军,与裴行俭一同前往林邑王城。

接下来的一路行军,没有再遇到林邑的抵抗,七天后,天宁军兵围林邑王城。

还是原来的套路,还是原来的配方。

李恪派人去招降,但是,这次让李恪大感意外。

信使回来后,带来了两个人。

其中一个看起来圆滑事故,满面谄媚。

另一个眼睛里满是怨毒。

“你们是什么人?来到天宁军大营目的是什么?”

李恪是感觉很气馁,我就走一下程序,你们不会是真来投降的吧!

“回禀将军,我是林邑的商人,经常往来林邑与宁国,我去过交州、广州、泉州、杭州、杨……”

“行了行了,有什么事直接说!”见李恪面色不悦,林邑商人还在搬着指头罗列,裴行俭立即出声阻止。

“是是,我说正事!噢,对了以前我还去过宁城!不不,我说正事!”

林邑商人显的十分激动,拼命的套近乎。又被裴行俭瞪了一眼后,这才开始说正事。

“因为我会说汉话,因此受国王之命,前来做译者。 这位是我们国王委托负责谈判的官员。”

说着,林邑商人这才意识到自己站到那官员的前面去了,抢了风头。

看到那官员恶狠狠的眼神,林邑商人悻悻一笑,立即后退一步。

毕竟他太激动、太兴奋了。

做为一个不同商人,以前哪有机会接触宁国的大官、大将军啊!

平时到宁国采购,遇到谁都是一副讨好的表情,哪怕是遇到宁国的普通百姓,也是如此。

宁国的器物之美,生活之便,宁国的强大,这些经常往来宁国与本国的商人,感受是最真切的。

也正是因此,他对宁国人发自内心的羡慕,也发自内心的想套近乎,想巴结奉承。

当其国王命令他来充当译者时,这家伙激动得半天没缓过来。

当然了,他不知道帐中坐的是李恪,是宁国的国君,如果知道的话,非得当场抽过去不可。

在其翻译下,林邑官员表明了来意。

“如果你们军队就此撤回,我们国王愿意向宁过就商船遭袭一事,些边赔礼道歉,并做出一些赔偿。”

听了林邑商人翻译的内容,李恪与裴行俭都是一愣。

哦,对了!这出征是以商船被劫为开战理由的,你要不提我们都忘了!

可是,这,重要吗?

“道歉就不必了!只有无能的人,才会追着让挑衅者、施暴者道歉!这没有什么意义!”

“至于你们杀人越货,抢劫我们商船知道赔偿,我们自己会动手从你林邑拿回来,也不需要你们林邑操心,也不是你们能操心的。”

李恪无所谓的说道,根本不理会那名官员气到要爆炸的神情。

林邑商人却没觉得有什么,依然笑眯眯的看帐内的李恪与裴行俭,向他们翻译官员说的话。

而后,又一脸严肃的向把官员翻译李恪的话。

活脱脱的卖国贼嘴脸!

这副前后表情的快速切换,把那官员气的眼看就要吐血。

“我们国王承诺,如果你们停止继续进攻王城,我们林邑可以向宁国称臣。”

这名林邑官员以为,提出这个条件,宁国的这些将军们应该高兴才对。

可他预料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怎么回事?

林邑官员有点懵。

对你们称臣纳贡,你们中原大国不是都好这口儿吗?

怎么如今你们听了后没反应?

然后,他看向了商人。他怀疑这怂货没有翻译明白。

于是,在他的提醒下,商人又翻译了一遍。

“听明白了,不说再重复。你们的意思就是想在快被灭之前,赶紧依照惯例,朝中原大国痒的地方挠。”

“指望着混个臣属国的名号,你们的国王还能继续国王,官员还有继续维持不变,不用有什么损失,却净落好处!

“怎么净想好事呢!照你们这样,人人都要劫掠我宁国货船,人人都要杀我宁国在子民!事后,只要向宁国称臣就能逃避惩罚!”

“告诉你们,你们的美梦落空了!无论哪一国,凡杀我宁国一人,我必杀你万人!你杀我百人,我必灭你国!”

“回去告诉你们国王,也别做什么臣属国了,如今的洛阳城里,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等各国的国王,在那里过的可滋润了,欢迎他的加入!”

“但你们若是要反抗到底的话,那下场可就很悲惨喽!”

“你……!”林邑官员气的胡子瞪眼。

各国被灭后,王室被送往宁城,而后又送往洛阳。

这些,宁国本身也没有刻意隐瞒,就是要让他们原来的国民知道,他们的国君还活的好好的,而且由宁国财政支付专项资金,负责他们的生活开支。

你们国君比你过的都滋润,看你们这些遗民,还怎么打国君的悲情牌,扯大旗,悄默声的搞一些造反的小动作。

李恪拒绝林邑的称臣,还邀请他们国王去洛阳享福,前来谈判的林邑官员愤然离去。

当天夜里,裴行俭急匆匆跑到李恪大帐。

“沙统领,王上休息了吗?”

“应该已经睡下了吧。”

李恪听到了外面裴行俭的声音,“何事?”

裴行俭立即汇报:

“王上,林邑王装扮成平民,带家眷趁着夜色从西城门出逃。如今正被我军拦截,是趁势杀掉,还是活捉?”

李恪笑道:

“白天才谈判,晚上就逃跑,这么没信心?向西?他不会是要逃往真腊吧?”

想到这里,李恪直接乐了,

“放开,放他去真腊!哈哈!”

第371章 南海基地

宁国以林邑之战,本就没什么激情可言,也没什么价值可言。国土狭小,最大的价值或许就是他的海岸线了。

无论是什么时代,只要是海上航行,都需要沿途补给。

如今这个风帆为主要动力的时代,沿途补给更为重要。即便宁国已经装备了蒸汽动力的海船,依然需要在沿途补给。

只不过蒸汽动力的船只,减少了停靠海港补给的次数而已。

说到林邑的海港,就不得不提整个南海沿岸,战略位置最重要、最优良的天然港湾,没有之一!

那就是金兰湾。这个处海湾,口小肚子大,海水又深,周围有矮山围绕,方面建立警戒哨所、炮台等。

漂亮国做梦都想长期霸占这里,这个地方,整体上位于南海的中间位置。在这里建立一个海军基地或者空军基地,基本上就可以控制整个南海。

当然了这说的千年以后。

不过,在如今这个时代,这处港湾的外面就是重要的航线。

由于航海知识、海船,以及补给的限制,这个时代的海船,一般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的。

因此,这处港湾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也是同样重要的。

宁国占领林邑最大的价值,也就在于此了。

因此,李恪本来对林邑之战没多大兴趣。

不过,现在不同了!

林邑王携带家眷逃往真腊!这是把真腊这块肥肉送到宁过嘴边啊!

真腊可是块宝地!

先说这一地理位置,无论是气候、还是地形,那简直就是种植稻米的风水宝地。

这一地区,周围基本都是起伏的高山与茂密的山林,而中间是宽阔的平原,而真腊就占据了这一地区的几乎整个平原!

再加上这一地区一年可以收获三次。

如果宁国把真腊收入囊中,那么在这里开垦出的土地,只种上一年稻米,就够整个宁国吃上三年!

不过,真腊也算是这一地区的老大了。周围的一众小国基本都是真腊的小弟。

有些是直接向真腊称臣,有的则是被真腊驻兵实际控制。有的国家新王的登基还需要他的点头认可。

这个年代,土地多、粮食多,那能养活的人就多,兵源自然也就多,兵源多意味着国力相对更强。

如此一来,真腊的强大也就自然而然了。

虽然李恪很馋真腊这块风水宝地,奈何真腊与宁国隔着崇山峻岭,往来又不多,想找个借口、挑个刺都没机会。

没想到,峰回路转!

首节上一节249/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