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225节

为什么呢?

因为在唐俭一条腿已经踏上车厢时,胡乱瞥了一眼,这一瞥不要紧,差点把他的魂吓飞了!

这马车竟然是八匹马拉的!

在古代,所有人乘坐马车的马匹数可不是胡乱增添的。

像唐俭与段纶这样身份的人,顶多只能坐四匹马拉的车。再往上,诸侯五匹马,皇帝六匹马。

所谓天子驾六,天子乘坐的马车才六匹马,你竟然乘坐八匹马拉的车,竟然凌驾于天子之上,你想怎样!

“你们两个到底上不上车,别磨叽啊!”

唐俭稍一迟疑没有上车,段纶注意到唐俭的表情后,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顿时就是一哆嗦。

这要是没注意到坐了上去,回来谁再给他们来个弹劾,抄家灭族虽然不至于,但降职甚至罢官肯定是没跑的!

“不上了、不上了,你们先请!”

两人赶紧退到一边,让排在后面的人先上车。

“唐尚书,这,这成何体统啊!那些人可都是些布衣甚至商贾,竟然乘坐规格这么高的马车!成何体统啊!”

两人看着大马车转逐渐远离,满脸的震惊与不可思议。

“那些乘车的人竟然无一人觉得不妥,会不会是宁国有过特殊的政策,没有规格上的限制?”

两人凝视马车驶离的方向,最终,唐俭打破了沉默。

段纶点了点头,“唉,或许吧。可,总觉得有点不踏实啊!”

“没什么不踏实的,为了弄明白这件事,咱们只能亲身体验一下了。”唐俭大义凛然道。

段纶略感意外的看了眼唐俭:好家伙!还可以这样?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果然不一样!

很快,又是一阵清脆而富有节奏的马蹄声,公交车来了。

两人壮着胆子上了车。

车夫身旁有一个大筐,每人丢了一枚铜钱进去。

唐俭在投币的时候,注意到钱筐旁有一摞印刷过文字的纸张,上面有几个特别显眼的大字:

“宁国日报?”

第336章 乘火车

洛阳的公交车开通的时间并不长,才两年。不过这两年多时间,洛阳的人已经习惯了出门乘坐公交车,毕竟又方便又快捷。

可是,从大唐来的唐俭与段纶,虽然是两部尚书,可对公交车这种交通工具依然充满好奇心。

一方面是好奇,一方面又担心别人说自己没见过世面。

勉强压抑着好奇心,走了三站路后,唐俭实在忍不住了。

本来他就对那宁国日报特别好奇,于是在上车时故意坐在车夫身边。

“郎君,这……”

“噢,宁国日报啊,坐在车上随便看,带走的话,一文一份。”

唐俭这才拿起一份看了起来。

首先映入眼帘是一些加黑加粗的大字:

“宁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全年增长率有望破二十”

“王上与政务院各部尚书就下半年行政工作进行商议”

“上个月全国官媒促成五万对新人完婚”

“洛阳至长安铁路,安全运行五个月整”

“蒸汽海船投入使用一个月,无事故发生”

“洛阳至南南阳运河全线贯通,船舶可从幽州直达岭南道”

“海东道、四郡道、辽东道等地新增十条国内航线”

“明州港、泉州港、广州港、交州港,扩建完成并投入使用”

“财政部与宁国银行决定九月初一追加发行五千万基建债券”

……

唐俭虽然不能全部看懂,但能看懂的部分已经让他看的嘴角直抽抽。

“唐尚书,怎么了?”邻座的段纶注意的唐俭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你看看这个!”唐俭抽出一张报纸递给段纶。

“洛阳至长安铁路已经安全运行五个月,蒸汽海船投入使……蒸汽海船!?唐尚书!这……”

段纶看着这里就猛的一惊。

好家伙,原来还有蒸汽海船!

如果按照蒸汽动力河船的速度,原本两个月的的耗时,缩短为四五天。那么从扬州到大唐原本大半年的耗时,会不会也大大缩短?

这且不说。

如今大唐东西纵横上万里,但遗憾的是,东西之间有一半都是山路,对大唐内部东西沟通带来很大困难。

可大唐有漫长的海岸线,通过海上运输,能够完美避开几千里的连绵山路。

但缺点是海运的时效性差,又受季节风向、风力影响。

这是大唐如今交通状况的尴尬局面。

不过,眼前蒸汽海船几个字,让唐俭和段纶直接高潮了。

尤其是段纶,他是工部尚书,全国筑路、修港等交通方面的事,都归他管。大唐复杂的道路环境,造成的压力,都快把他整崩溃了。

大唐西部地区,也就是原萨珊帝国的东部,全都是高原山地,对修路来说,实在太艰难了。

“看来,又要把这海船也加入到谈判清单里去。”段纶无奈说道。

唐俭摇了摇头,“难啊!本来单就宁国银行全面进入大唐这一条,宁王就不会让步的。若我们再要求海船的话,就更不会让步了。”

“那我们就一定不能准许宁国银行进入吗?须知有了海船,大唐东西两端交通顺畅的话,唐军在西方的拓展就会得到充足的物资供应,这可是一个大大的优势!”

段纶此时已经倾向于同意李恪的条件了。

毕竟,这蒸汽动力的海船,完美解决了他目前的面临的最大压力!

如果按照之前的计划,必须修通陆上东西通道的话,就算不计成本的投入,起码也得十年时间,可若购入宁国海船的话,瞬间就能解决!

“圣上并未说绝对禁止宁国银行进入,他只是提过,有建立大唐自己的银行的想法。”

“那就好!我还以为圣上单独叮嘱过你,绝对不允许宁国银行进入大唐呢。既然这样,那我们就看情况再决定吧。先亲身体验一下真正的火车到底是什么样的!”

不知不觉大马车到了火车站,临下车时,唐俭又摸出一枚铜钱扔进钱筐,而后把那份宁国日报揣进了怀里。

到火车站才下公交车的人,绝大部分是为了乘坐火车的。唐俭与段纶两人没有再找人询问,而是跟随前面的人,买票、进站,上车。

有了在扬州乘坐蒸汽船时的经历,这次两人害怕社死,不敢再随意坐了,老老实实找到自己的座位,而后,怀着激动的心情等着火车开动。

“呜呜呜”

与蒸汽船一样,几声鸣笛后,火车缓缓启动。

“动了!动了!”段纶兴奋的看着车窗外。

“比马车稳多了!”唐俭也评价道。

火车逐渐加速,继而开始飞驰。

两人兴奋的像个孩子,看着窗外飞快后退的人和景,恨不得起身纵情起舞。

“不好!这火车有蹊跷!怎么突然感觉头晕、想呕吐!”唐俭突然惊呼,他感觉浑身不得劲。

“不会呀!感觉挺好的啊!你是不是过于兴奋才有这些反应。”

“不,绝对不是,我感觉头越来越晕、呼吸越来越困难了!会不会有歹人作怪!?”

听了唐俭这话,段纶也面色严肃了起来,机警地看了看四周。

“行了!你俩戏还挺多!车一开起来你俩就盯着窗外,大呼小叫,这么快的车速,你不晕谁晕!闭上眼睛休息片刻就能恢复了!”

邻座的一个中年男子实在看不下去,才出声告知两人原因。

“当真?”

“那为何我不觉得头晕呕吐?”

两人不大相信邻座的话,分别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再说你一直在低头作画,没怎么看外面,自然不会太严重。”

邻座的人是对着段纶说的,至于唐俭的问题,他根本懒得回答,爱信不信!

作为工部尚书,段纶的任务可不仅是谈判,他还要把看到的一切尽可能的记录下来 ,回去交给李二看。

这样的事,他们工部以前就做过。

不过,单纯看表象,看不出个一二三来,因此李恪也不会阻止他们。反而故意给他们机会来多走走看看,就是为了诱惑他们采购更多商品!

两人听了邻座讲的原因后,都不再盯着窗外看了,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后,唐俭果然没什么异样的感觉了。

不过,他脸上却像火烧了一样,又红又疼。

自己打脸这种活,他不是第一次干了。

第337章 再回长安

洛阳到长安,一般情况下,坐马车需要十多天。

唐俭、段纶两人坐上火车五个小时后,他们已经出现在长安火车站。

“什么!?到长安了?”听到车厢里乘客搬着行李时互相之间的讨论,唐俭“噌”的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没错了,是长安!唐尚书你看那里!”段纶指着火车窗外的站台上,立着一块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三个大字:长安站。

“这就到了?段尚书,我们中间没有睡着吧?这是当天到的?我是上午坐上车的?”

“没错啊!中午咱们还去餐车吃了午餐,每人一盘卤牛肉,一瓶啤酒……”

“嘘!牛肉的事,千万不要再提!”

“嗯嗯,不提不提!”

两人下了火车,跟随众人一起,又乘坐长安的公交车,顺便在长安转了一圈。

走在似曾相识的长安街头,两人激动的差点流下泪来。

在长安生活的了辈子,没想到被迫远走他乡。

如今故乡成他乡,曾经沧海变桑田,长安城已经大变样,不是当初他们在时候的模样了。

长安城内,无论是漕运渠,还是排水渠,都加深拓宽了。城内栽种了更多得花草绿植。

首节上一节225/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