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众看傻子似的看着自己,毛秋慈亚点发毛。
毛秋慈:“怎么了,不合适吗?只要我们君贤臣直,严格执法,不必计较什么短命王朝的谣言!”
……
众人纷纷摇头,督察使毛秋慈顿感尴尬。
李恪咳了声,缓解了下尴尬气氛,看向那帮武将。
“苏将军,你们这边怎么一直沉默,没什么想法吗?”
苏定方这才开口道,“新都放在哪里,臣没有意见。宁国强大了,国都在哪里都容易防守;宁国孱弱了,国都在哪里都不易防守。”
窦贵元点了点头,“臣也赞成苏将军所言。等国都位置确定了,我们会按照国都位置制定相应的防守策略,至于具体的位置你们商量吧。”
雷良发:“臣也是这个看法。不过以臣看,只要辎重、兵士能够快速投送,可以弥补防守方面的不足。”
其他将领又一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恪听后,沉思良久。
主要意见还是分长安说,与洛阳说,至于宁城、扬州、金陵的可以不用考虑。
李恪考虑的是,在潼关以西定都的朝代,基本上都在潼关以东有一个东都,或第二政治中心。
而在潼关以东定都的朝代,却不一定在潼关以西有西都。
长安的优点的确是利于防守,而洛阳也确是南北冲突、东西碰撞的大前方。
可宁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说已经没有敌手。另外,下一步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了,一个交通不便的国都,的确不利于沟通。
“综合了诸卿的意见,还是大部分支持新都定在洛阳,既然如此,那就传诏全国,迁都洛阳!”
李恪最后一锤定音。
本来不同意的,见李恪已经决定,也不再说了。
“迁都一事牵涉甚广,诸卿还要通力合作,做好各部之间的衔接,不要出什么差子!”
“臣等领旨!”众臣齐声答道。
“与宁国的军事行动暂告一段落了,既然决定迁都洛阳,那么下一步就尽快整修洛阳周边的道路、疏通河道吧!”
“宋尚书,有没有问题?”李恪看向运输部尚书宋万里。
“没有问题!王上,除了整修现有官道、疏通河道,臣这里还有一个新的运河方案。”说着宋万里呈上了厚厚一沓稿件。
“嚯!准备的挺充分!难怪你力主迁都洛阳。”李恪接稿件,大概有数十张。
运河大概是从洛阳附近的伊水,向南穿过汝水,再经过方城垭口,进入南阳盆地,沟通堵水和水,进入汉水,最终汇入长江。
李恪一看,这?这路线不是后世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运河嘛!
你这提前了一千多年啊!
“这有四百多里的距离了,工程量可不小,说说你的理由吧!”李恪问向宋万里。
“臣之所以力主迁都于洛阳,与这一条新的运河也有关。”
宋万里说着,拿出了一张地图指给李恪及众人看。
“王上,诸位同僚请看这里,”宋万里指着地图上的洛阳说道,
“洛阳如今有黄河、大运河之利,北可达燕赵、齐鲁,南可达江淮、吴越,”
“唯独这里,”说着宋万里指向襄州附近,“荆襄周边,从洛阳出发走水路难以到达。”
“而有了这条运河后,从洛阳可以直达荆襄,甚至可以进入湘水,直达江南道西部!”
“有了这几百里的运河,人、物资可以快速在洛阳与荆襄、江南道西部流转,江南道西部的货物,可以通过便捷水路直接运到幽州,反之亦然!”
“这样一来,等于把荆襄、江南道西部也加入到大运河的水网,对山南道、江南道西部的工商业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
这个时代,可没有大卡车,大宗货物几乎都是依靠水路运输的。相对于马车,船运大宗物资的长距离运输能够节省太多的成本。
提要想富先修路,那得有卡车、大货车。
而在没有机械动力的时代,要想富,先挖河!
这也就是清朝之前特别注重河道、漕运的原因。
李恪思索再三,“好,准了!”
第285章 长安大建设
虽然决定迁都洛阳,但长安城的修补、改造还是不可少的。
李恪与阎立德,带着沙进及部分护卫,穿着私服,漫步于长安街头。
“岳丈这工作效率还可以呀,这么快就开工了!”李恪说着走向了里坊街边的一处工地上。
“你特地把我从洛阳叫来,能不上心嘛!”阎立德没好气说道。
李恪只是嘿嘿笑笑,把整天逗弄外孙的阎立本给拉出来干活,他的怨气很大啊!
看了半天也没看懂,沙进直接开问,“王上,他们这是在建什么?”
“公厕。”李恪随口道,
公策?那是啥玩意?公,当众;策,治国策论;莫非?是很多人一起在这里谈论国家大事的地方吗?
李恪自然不知道沙进的奇思妙想。
一帮泥瓦匠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活,而旁边也围了一群吃瓜群众,一脸懵逼的看着这新型的建筑。
“哎,你说上面的人也真是奇怪啊,不就尿个尿嘛,还整的这么正式!我们家都没没这么好的厕所,一张草帘,一个大木桶,啥事不能解决!”
“你以为谁都跟你们家似的?我们家就专门建的有厕所,不过不是这种建法。还别说,这样确实很巧妙,打扫也方便,原来厕所还可以这样建!”
“拉个屎有那么麻烦吗?你就是吃饱了撑着!”
“你才吃饱了撑着!”
……
后面两个泥瓦匠的互骂味道越来越重,都快赶上时候后的厕所了。
如今的长安城,虽然是禁止随地大小便的,抓住了和第一次挨鞭、挨板子。
可那也是抓住后的事情,在没有抓住前,先爽了再说!
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吧!
于是,在各里坊的拐角处,几乎都有或轻或重的尿骚味。
长安城的里坊制度是这样的,白天允许百姓外出,晚上必须回到里坊内。里坊还要锁上大门,有专人看门,每个坊有一个大门。
这就是尴尬的一点。
出门走着走着,想嘘嘘了,可是距离坊门太远。想回到坊内再尿的话,基本上走到半路就湿了。指的是裤裆……,好像这样解释也不行,算了不解释了。
因此,绝大部分人就偷偷随地解决。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大众现象。这样的话,每当气温较高的天气,尤其是夏天,整个长安城,那味道相当酸爽!
所以,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而在各坊外面建了公厕的话,就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毕竟如今是儒家教化下的社会,是不同于后世的,如今的人礼义廉耻还是有的。
只要不是逼不得已,只要有讲究礼仪的条件,百姓还是能够守住日常道德底线的。
这样的话,就不再有难闻的气味,不再有蚊蝇乱飞,百姓的居住环境还会更整洁、卫生。
看着公厕正是自己所要求的样子,李恪也不再看下去了,叫上老丈人继续往其他地方转。
李恪的老丈人之一,阎立德,本来就是大唐的将作大匠,负责宫殿、城郭、城楼的建设,以及皇室各种精致器皿、服饰的制造。
在大唐的及以前的朝廷部分里,这部分工作属于将作监。如今,李恪直接在政务院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
建设部。
而阎立德就是第一任政务院建设部尚书。
征服大漠、半岛,躺平倭岛,讨伐大唐,如今陆上的战事可以暂告一段落了,下一步就是建设,全国性的大建设。
在历史上,整个唐代,最杰出的建筑型人才,就是阎立德了。
巧了,这个人是李恪的老丈人!
毕竟举贤不避亲嘛,直接给老丈人成立一个“城乡建设部”!
阎立德的一身本事可都是家学,生自工程世家,母亲还是一个公主,不过是北周公主。
李恪的这位老丈人,不但是个著名的建筑家,而且在绘画、服饰、器皿制作工艺上,都很有很高的成就。
另外,他还有个很出名的弟弟,阎立本。
阎立德及家人,在长安枯叶的安排下,在魏王动手前逃出了长安,与杨淑妃等人一起到了洛阳。
去年,从宁城而来的阎婉诞下一子。
于是阎立德过起了带外孙的日子。
后洛阳整修,李恪就把天天抱孙子的阎立德给拉了出来的。
如今长安也要整修,李恪又把阎立德叫来了。
“岳父接下来可能要受累了,工程量有点大,需要你多费心了。”
“有哪些需要改造或者增建的地方,你直接说就是了。做完了我还要回去带外孙呢!”
阎立德虽然嘴上对这位君王还算尊重,但挡不住可爱外孙的诱惑啊!
半岁多的外孙,越来越可爱,对老阎杀伤力越来越强了。
提到外孙,阎立本嘴角不由微向上勾起,一副春风拂面的幸福感。
唉!
李恪感受到了挫败感!
直接给一个尚书之位,从洛阳拉来长安,无论是尚书级的官位,还是几百里的距离,都挡不住孙子的诱惑啊!
“那行吧,走走去前面, 再给岳父说一下我大致的想法。”
一行人来到了城南。
指着一片没有建房的空地,以及田地,李恪道,
“这个位置吧,建一所医院,就是宁城那种,不过要比宁城大一些,具体多大,岳父自己根据长安人口测算吧。”
“这里建医院不错,离朱雀大街很近,方便那些紧病、重伤的人病人求医!”看着李恪所指的建医院的地方,阎立德点了点头道。
走到了朱雀大街对面,
“这里建一座图书馆吧,图书馆岳父可以多花些心思,把图书馆建成整个长安最漂亮的所在,力争给愿意来这里读书的人营造一个最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
阎立德看着李恪愣了愣,随后郑重点了点头,“我记下了。”
不管怎么说,阎立德毕竟算是小世家、书香门第出身。在他看来,李恪虽然身为皇子,但顶多是个杀伐果断的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