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69节

那我用“敦煌”两字,作为一道之名,很合理吧?

第三,划分葱岭以南的原天竺地区为葱岭道(征集名字)!

“据访查,此地有划分明确的,以血统为基础的统治制度,百姓对此还特别认可,是个好制度啊!我们可以借用!”李二笑道。

“从今天起,凡是大唐占领地区,在那几等级的基础上,再加三个等级在原有等级的最上面吧!”

“大唐皇族为最高级,其次是大唐王公贵族和迁移来的世家、地主们,再次是学得中原文化的当地原各等级的民众。”

程知节与李道宗一听,“圣上英明!”

这一招好啊!

趁着当地百姓心目中唐军恐怖的印象还未消散,趁着他们都还是乖宝宝,强制执行新的制度。

而且新的制度,给下层民众留有升级阶层的通道,给其诱惑和希望。利用这一希望,加速融合进度!

之前,他们可是被世代锁死在一个阶层内的。

新政策很快就颁布了,当地民众一看,乖乖嘞!终于有了提升自己阶层的机会了!

虽然以前的阶层已经习惯了,可新的统治者制定新的制度更利于自己啊,而且可以一跃提升好几个等级!

还不赶紧把中原文化学起来!

争取早日提升阶层!

第250章 压缩大唐的战略空间

李二在谋划着,借用天竺当地的特色阶层制度,以加强自己在当地的统治。

不过,此时的李恪,也没有闲着,他正在谋划着,如何尽快地拿下洛阳,逼近关中。占领河南道、山南道,进一步压缩大唐的战略空间。

洛阳正东,运河东岸的天宁军原武县大营中,李恪正在与众将商议。

“王上,臣以为,可以先把外围进入洛阳的几个关口占领,然后就可以在广阔平原上,发挥我们天宁军的骑兵优势,吃掉运河以西的唐军!”

程务挺建议道。

如今,在梁州到襄州一线,河南道境内运河一线,天宁军与唐军在这两个方向上对峙。

为了保住洛阳,大唐各道败退的府兵,只要逃到这里的,都被太子安排在了河南道运河以西,尤其是郑州、汝州、许州、陈州、豫州。

毕竟运河不比高山或者大江,不能成为阻挡宁军的天堑,更何况宁国还有强大的舰队。

因此,只能把大量的军队堆在洛阳周边的运河沿线。

听了程务挺的建议,李恪没有立即表态,而是继续看向其他人。

“很好,还有没有其他要补充的?”

这时,苏定方行礼说道,

“臣以为,程将军的策略虽然能尽快消灭运河以西的唐军,但这些从大唐南北奔逃而来的各地府兵,总数有数十万!”

“这是一不小的数字,而且都是青壮年,无论是增加户口,还是从事工农生产,这数十万人都是不小的力量。”

“而这些土地早晚是宁国的土地,百姓早晚是宁国的百姓。因此,臣建议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兵,保存这些人力。”

李恪一边听,一边不住的点头。

苏定方的说法,正是李恪所想。

打仗,不能只图打着爽。

把敌军打的全军覆没,固然能让自己的将士们精神为之一振。可拿下这些地区以后,自己要治理的!

既然要治理,就需要有劳动力,需要有足够的人手。若是长久治理,还需要有足够的户口。

留着这几十万人,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方面,都能做出巨大的成果。

另外,这可是几十万青壮,只要给他们发个媳妇,一年后,就可以为国家增加几十万人口!

可如果把这几十万人全都干掉,那就全没了!亏大了!

因此,如果是打算尽收大唐之地,那就不能一味的去争取灭绝型的胜利。

“那,定方可有良策?”

“臣以为,可以先取洛阳、襄州,把这两地拿下,河南道的运河以西,等于已经落入宁国。”

“至于这数十万大唐府兵,到时他们将被切断后路,无法西逃,变成无根之萍,除了向宁国投降,别无他法。”

苏定方说完,不等李恪说什么,程务挺立即起身,

“苏将军的谋略更高一筹,我赞成依照苏将军的计划行动!”

李恪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然后,他说道,

“洛阳是大唐治理山东的依靠,因此把洛阳看的异常重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弃洛阳的!”

“因此,只要我们有大举进攻洛阳的苗头,大唐势必会大量增援。那么,我军就大可以趁对方增援洛阳,做一些文章!”

薛仁贵猛地一抬头,眼睛一亮,“王上圣明!”

雷良发也来了精神,“王上,妙啊!”

苏定方笑了笑,“臣明白了!”

见几人都心领神会,李恪微微一笑,随后道,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决定了。洛阳方面做大声势,发起佯攻,拖住所有前来增援的唐军,雷良发的梁州方面与薛仁贵的襄州方面,趁机猛攻,夺取进入关中的通道控制权!”

“大体上就是这样,至于行动细节和协调方面,你们几方继续商议吧。”

李恪的设想:

表面上的主攻放在河南道,但实质上的主攻放在山南道。

因为山地战中,进攻一方,取得战果的速度太慢,梁州、襄州难攻,而汝州、许州易得。

在洛阳外围州县,摆出强大的攻势,让对方以为宁国是要倾全力进攻洛阳。

洛阳毕竟是大唐经营山东的依靠,很容易相信天宁军是要一举拿下洛阳。这样的话,必定会调集其他地方的军队前来增援。

当唐军能够抽调的兵力都前去洛阳增援,天宁军进攻梁州、襄州时的压力,必然会降低。

等把那些通往长安的关隘占领后,再回过头来,攻打洛阳周边大平原上的敌人!

有了强大的骑兵和嚣张的宣威炮,拿下平原上的城池,简直易如反掌。

李恪说完就离开了。

他一般都是这种甩手掌柜式态度处理政务和军务,定下大策略,剩下的就丢给臣属们去执行。

这也不能怪李恪偷懒。

一方面,李恪认为,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自己也只是脑子里存了大量的知识而已,而自己手下的那帮人,可都是天赋异禀啊!

另一方面,大半个大唐都已经被宁国控制,各项事务,千头万绪,搞的李恪是一刻都停不下来。

离开郑州的天宁军原武县大营,李恪又马不停蹄的赶往扬州,那里有太多的问题,等着李恪最后拍板,每天大量奏报涌向宁城。

鉴于此,李恪干脆直接前往扬州,就地解决问题,免去奏报来回在路上耽误的多日时间。

苏定方等众将领也早已经习惯了,恭送李恪离开后,几方面就协调、联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而后,各自前往自己的岗位。

苏定方率领东路军大肆调集军队、征用民夫、调运粮草,唯恐运河对岸的唐军不知道天宁军要准备攻打洛阳一样。

而雷良发与薛仁贵带领各自的护卫,悄悄通过方城垭口,穿过山南道的邓州,分别前往西路军所在的梁州和中路军所在的襄州,准备随时发起猛攻。

梁州和襄州,是南方通往关中的两个战略要地。

子午古道的一端联着梁州,一端联着长安;

商於古道的一端联着襄州,一端联着长安;

只要控制了梁州与襄州,就可以通过子午道与商於道,进逼长安!

第251章 天竺来信

唐军在洛阳外围调兵遣将时,李恪已经乘船沿大运河来到了扬州。

每天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最后的批复,仿佛又回到了宁国新立的那段日子。

其实,占领敌国后,各项事务该怎么做,武将与文官的交接,军队与治安的交接,这些事宜宁国官员都已经做熟了,毕竟灭了那么多国,业务已经很熟练了。

可大唐不同,没法照搬以前的经验。另外,大唐太大了,南北差异也大,各项政策不能一刀切。

因此,李恪的工作量就大大增加了。

扬州行宫。

每天从凌晨五点起床开始,管茂心就带人送来一箱奏折,今天依然!

已经晚上11点了,李恪看着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相当郁闷。

“不看了、不看了!这完全不是人干的事啊!”说完走到旁边的躺椅上,往上一躺,随手把一本奏折覆在脸上。

摆烂、躺平!

妙蝶和萧滢赶紧上前安抚,又是捶腿,又是捏肩膀。

“阿郎,要不今天就到这里吧,其他的明天再继续批阅。”妙蝶柔声道。

“是啊,殿下,从起床到现在,您一天都没出门了,每天都这样,身体会吃不消的。”萧滢也心疼道。

“唉,我也想啊!可明天又抬来一箱,今天偷懒了,明天还是跑不掉。”

李恪是真怀念在宁城的日子,一切政务都由政务院各部处理,无法决定的再交内阁处理。

那个时候,每天转到自己手里的政务很少,天天躺平,爽歪歪!

可如今,唉,都是泪!

正在这时,门口传来轻柔的声音,

“王上,有大唐的使者求见,说是从天竺回来的。”高雨竹从外面款款而至,手上托着一个精致的红漆木盘,上面擎着一碗参茶。

“从天竺回来?看来打到天竺了,不错!李世民果然是李世民啊!怎么这么晚了还来,有说什么事吗?”李恪问向高雨竹。

高雨竹把参茶轻轻放在书案上,“具体什么事没有说,沙统领传话进来只说,对方不肯言明,只说是急事。”

“嗬!还搞得神神秘秘,顶多是不让我再强迁大唐的百姓回宁国,我这次也没强迁啊,都是他们自动报名的!”

李恪这才拿下盖在脸上奏折,“让沙进带他来这里吧。”

“奴这就去传话。”高雨竹说着盈盈一礼,正欲要离开,白李恪叫住了。

“传完话就去休息吧。妙蝶和滢滢也去休息吧,不用都陪着我了。”

“奴不困,阿郎身边没个人可不行。”妙蝶直接否定。

萧滢也赶紧点了点头。

“王上,今晚是我和南雁当值呢。大家都轮到了,王上却不允许我们服侍,不是厚此薄彼吗?”说着,狡黠一笑。

李恪无语了,这个也争?

首节上一节169/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