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55节

而高士廉则仔细的讲述着张士贵这么多年的事迹。

和长孙无忌一样,高士廉也是 很早就跟随李二的,因此他对同样是李二拥趸的张士贵自然也十分熟悉。

“既然如此,那就让张士贵去吧。”太子给了最后结果,认可看得出,依然不太满意。

其实,太子心中所想的,可不是这样死忠于李二,且桀骜不驯,又头铁的开国老将。

太子也想像李恪那样,选用一些开挂似的年轻将领,比如薛仁贵、程务挺、裴行俭、王玄策……

把这些年轻将领放在自己的手下慢慢磨练、晋升,由自己逐步提拔上来,将来就是忠于自己的嫡系。

可是他找来找去,发现年轻一代,基本都是棒槌!

第230章 这天下要变了?

张士贵还没到达河道,他接管全部战事的情报已经送到了天宁军在冀州的中军大营。

这次张士贵这个行军大总管,可不像上次的侯君集那么风光。

侯君集从长安出发时,带了十五万大唐战斗力最强的南衙禁军。而张士贵从长安出发时,只带了一名属于太子一派的副总管贺成周。

不过,他被允许调动河北道、河南道两地的府兵。

至于兵力,太子一点都不愿给了,宁国的战斗力太可怕了,他得留足够的人护卫京师,不从外地调兵进京就不错了,把长安兵再带走?想都不要想!

“苏将军可了解这个张士贵?”雷良发问向苏定方。

“不太了解。只知道他是最早反隋归唐的一批人,此后一直南征北战,作战经验颇丰。”

苏定方说出了自己对张士贵的了解。

“倒是听说过他曾率骑兵大破王士充步骑联军,其他的无甚骄人成就。”程务挺说道。

闻成松、赖世宏、裴行俭、王玄策、薛仁贵等几人摇了摇头,他们要么是出自齐州,要么是年龄小,要么是根本就没有接触过。

“那就暂时不考虑他了,我们还按之前的计划进行,以不变应万变。”

苏定方环视众人,没有得到多少有用的信息。

“其实也没必要太在意对方将领。如今的局势,已经不是一个将领能改变的了。”薛仁贵总结道。

“河北道绝大部分已经我们们手中,而且我们手中有火力更强大的宣威炮已经可以封锁河道的舰队。”

“我们的这些优势,唐军是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抵消的。”

“我赞成薛将军说的。如果这次张士贵带领大批军队,还能与我们周旋一番,可是他偏偏独自前来。”雷良发说道。

“是的,不管哪个将领来,只要我们按照计划继续进行,唐军兵力不足,对我们计划反而更有利。”程务挺说道。

李恪自从带领众人制定了大的战略方向以后,就没有再过问,让苏定方带着众人去执行了。

“如今张士贵已经达相州,如果他的攻击遇阻,相信他也不会硬碰硬,有很大可能会潜入到我们后方去搞破坏。”

“我们一方面要在河南道开辟新的战场,一方面把河北道北部的天宁军逐步向南部转移。”

“在我们河南道的战场,取得一定成果后,他张士贵就不得不转而去防守河南道。我们在河北道只占领了重要的城池,趁着张士贵转而向南,我们要尽快巩固在河北道的占领。”

众人纷纷点头。

“那我们在河南道新的战场,要选在哪里?”薛仁贵问道。

苏定方起身,走到了地图旁。

“这里吧!”苏定方指向了大运河在河南道的最南一段,“泗州、徐州、亳州一带。”

“我们要做一个从南部,借助运河,直取洛阳的假象。如此一来,由不得他张士贵不调军前来阻击。”

“一旦他调军向南,这南北近两千里,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行军,足够我们巩固河北道了,也足够我们在河南道打下一片立足之地。”

“同时,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在张士贵的行军途中,把他干掉!”

苏定方说完,又坐回位置上,仿佛消灭张士贵、巩固河北的占领、在河南打开局面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样。

“妙!妙啊!我们宁国有足够的运输船,在兵力运送方面,可以做到快速运送、大量运送!这样的话,就能调动唐军疲于奔命!”

裴行俭兴奋说道。

按照当初李恪他们一起商定的大方向,就是尽量不要去进攻距离长安近的地方,免得过度刺激大唐朝廷,让他们上来就拼命。

从远离大唐国都的地方开始占领,最大的降低朝廷上下对这场战事的恐慌。同时最大面积的占领大唐的土地,并巩固占领区的统治。

这是当初的大战略,而苏定方提出的在河南道开辟新战场的策略,完美的把淡出的大战略细分、具体化了。

“苏将军这一策略很好,同时咱们可以把小型的护卫舰进入河南道境内大运河,阻断东西两侧,逼迫张士贵不得不绕道运河以西。”

“而运河以西,多数是山路,行军速度可就更慢了!等他们赶到泗州,怕是要两个多月以后了,哈哈!”雷良发建议道。

“对就这么办!”薛仁贵、程务挺等人也笑道。

“好,那就这样吧,诸位各司其职,把下一阶段完成的更漂亮一些,也不枉王上对咱们的信任!”苏定方最后勉励众将。

张士贵到达河北道以后,立即组织从河北道北部溃逃而来的唐军,而后在魏州与南下的天宁军正面相遇,结结实实打了一仗。

唐军惨败。

副总管贺成周随张十贵一起巡视着收拢后的残兵败将。

这些唐军,个个丢盔弃甲、衣衫褴褛、灰头土脸 。

张士贵脸色铁青的看着这一切。在他的记忆中,唐军从来没有输的这么惨过,才一个照面,除了逃命,其他的无能为力。

要么全军覆没,要么狼狈逃窜,没有其他选项。

张士贵可是刚刚从西南平定獠人叛乱归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兴冲冲来到河北道,本来准备再创辉煌的。

结果呢?

一巴掌被拍了个半死。

曾经强悍的大唐军队,灭王世充、灭窦建德、灭薛举、灭萧铣、灭刘武周、灭东突厥、灭高昌、灭……

可如今,一遇到宁国,怎么就一次都没赢过?

不仅没有打赢过,而且每一次都输的那么惨!

从最开始的柴哲威、长孙冲讨伐,到苏定方二次讨伐,到魏王,再到侯君集……

次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甚至连堂堂一部尚书都给弄碎了。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从宁国秘制的甲平片,到奇异的弯刀,到射程一里多的强弩,到从没听说过的振威炮,如今又出来一个宣威炮。

更有多到数不清的战舰、运输船,可以直接投送数万兵士到大海彼岸。

如今的战争形势,连他们这两个打了几十年仗的老将都有点看不透了。

“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输的如此惨烈?照这样打下去,难道这天下要变了?”副总管贺成周也是满脸暗淡。

“天下变不变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们的打法得变了。再不变,河北道就要被宁国给全部拿下了!”

张士贵满眼惆怅。

第231章 土匪来了

宁国各路人马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王玄策负责在后方扫平小县城以及各种地方势力。

这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一些世家大族的处理。

在宁国实行的是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而后再租给农民,按照亩数缴税。

这些世家的手里都有成千上万亩土地,但是他们缴税是按照家里男丁的数量缴的。

这种方法造成一个结果,就是不管这一家有多少地,只要家里男丁人数不变,就不会多缴税。

因此,这些世家就更肆无忌惮的疯狂搜刮土地。

如今,宁国占领这一地区,还不能直接收缴世家的所有土地。

在这个时代,这些世家是控制着读书人的笔杆子的,而读书人又是控制舆论导向的。

如果强行收缴世家的土地,哪怕是你把这些土地分给原来少地的穷酸书生,这些被世家洗脑的傻逼书生,依然会对你口诛笔伐。

甚至还会利用全社会民众对读书人的尊重,来撺掇百姓们反抗宁国的统治。

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宁国面对傻逼书生,以及被忽悠、利用的脑残百姓,将会相当尴尬。

强硬剿灭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妥协退让会动摇宁国政策基础。

因此,收缴世家土地这事,不比攻城掠地轻松。

“王将军!王上的批复到了!”副将张元凯兴奋跑进帐内。

王玄策立即接过其手中的信件。多日之前,他意识到这事的重要性和困难性,于是向李恪汇报。

打开信件,王玄策看到上面只有八个字:兵荒马乱,盗匪横行。

王玄策有点懵。

虽然说如今河北道处于战时,但是,天宁军的军纪一直很好,对百姓秋毫无犯,普通百姓的生活并不受影响。

不过,稍一思索,王玄策就开怀大笑,“哈哈哈哈!好!就这么办!”

他没有理会张元凯的一脸懵逼,“张将军,准备1000套破旧衣服,从今以后,咱们就落草为寇了!”

虽然不能理解王玄策的命令,但主将的命令,副将必须无条件执行,这是他在军事学院学到的第一条准则。

河北道深州,安定县。

这里是博陵崔家的主要聚集地,也是祖地。

“家主,怎么办?我们要不要离开?”

崔家大院里,一帮人正在商议。

“不是几天前就说过了吗,不动!数百年来,多上个皇帝轮流坐上皇位,多上个朝代开国又灭国,我们崔家始终在这块土地上屹立不倒!这就是底蕴!”

崔家族长崔永望神色傲然,怒目圆瞪,对自己族弟崔泰清这么怂,感到痛心疾首。

“可是,涿州的卢家,赵州的李家都已经南下了……”崔泰清唯唯诺诺说道。

“那是他们太怂!不就是宁国吗?不就是宁王吗?连他父李世民都不敢把我们这些名门望族怎么样,就凭他一个黄口小儿,敢把我崔家怎么样!”

崔永望不仅直接提到当今皇帝的名讳,而且面露鄙夷。

“族长,河东王家也是顶级的名门望族,如今……好像很凄惨。”崔泰清提醒道。

“你……,王家是太傻,与宁国正面作对,我们与宁国没有正面的冲突,不必忧虑!”

崔永望对这个族弟的拆台很不满。

“族长,据经常往来宁国的商人说,宁国是不允许土地私有的,所有土地都是朝廷的。如果以后宁国占据河北道不归还大唐,我们这……”又一个老头崔永望的族弟崔洪达满脸焦虑。

崔永望摆了摆手,“嗬!这个完全不用担心!他宁国立国于蛮荒,哪有什么耕地可言,自然可以把所有土地都划归朝廷。可如今他想入主中原,那就得按照我们的规矩来!”

“如果他还把蛮荒之地的那一套做法硬套在中原之地,那他就别想安生了,不用我们出手,自然有人折腾的他鸡飞狗跳!”

崔永望说完,嘴角不由向上勾起。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响起慌乱的脚步声。

首节上一节155/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