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17节

后来,大臣劝道,辽东之地,在东晋以前都处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归历代的辽东郡管辖。而高句丽的其余国土也是汉代的四郡之地。

大臣说,他高建武占着我们的土地,就必须得给我们做臣子,给他个封号把这个关系确定下来,让彼此都清楚,这块地是给他代管的!

李渊一听,有道理!于是,就专门给了个辽东郡王的封号。

最终,李恪没有立即杀了高建武,而是给了他一个民事部的官职。

结果,刚上任第一天,就被百姓用臭鸡蛋、烂菜叶、牛粪、狗屎给袭击的狼狈不堪。

第二天,高建武就自请到宁城去,隐姓埋名,安度晚年。毕竟高句丽故土太危险了,那些刁民,都没安好心!

李恪准了。

没有停下来去享用那满院的佳丽,李恪立即开始了后面的各项事宜。

如今,程务挺留在北境震慑、室韦两部,既然高句丽战事已经结束,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彻底拿下这两部之地,也免的宁国每次在对外用兵时,都受他们牵制。

李恪派出薛仁贵、裴行俭、王玄策、裴山,率天宁军及俘虏兵共计十五万人,前往北境。

苏定方、单天和在取得高句丽东北方向的一连串海滨城池后,继续北上,进入,配合程务挺、薛仁贵等将领,共同拿下、室韦两部。

由于宁国兵力实在太少,根本不足以向高句丽、新罗同时展开全面的正面战争。

因此,在宁国与高句丽缠斗时,半岛南部的宁国军队不得不采取守势。

当然了,现在也可以开始全面反攻了!

李恪派刘仁轨、耿思承、赖世宏、屠志等,率领天宁军及俘虏兵共计十万人,从高句丽故地,向南方的新罗进军,与驻扎在半岛南部的雷良发、闻成松大军,一起南北夹击新罗。

北方,以宁国铁骑的实力,对付、室韦,一点问题都没有。

南方,新罗这个手下败将,遇到天宁军也绝对支棱不起来。

因此,剩下的战事,取得最终的胜利,已经是毫无悬念的了。

于是,李恪就开始计划打通宁国本土、薛延陀故地、高句丽故地、室韦地、半岛、筑紫岛等,把所有国土进行全盘发展规划。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交通。

必须贯通这些地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辽河平原到半岛的陆路交通,这一带多山,而原有的道路狭窄坎坷,很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只重视农业,把人口绑定在土地上,没有那么多到处跑的机会。

因此,除了行军、及粮草的运输,道路基本上不被百姓使用,自然也就不被重视。

与高句丽开战期间,宁国的舰队一开进那些东西向的河流,整个高句丽的南北方向上的交通就瘫痪了,就是因为在高句丽的东部山区,道路太烂了,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一场战争的需要。

如今,宁国手中有大量的俘虏,以及亡国的遗民,更重要的是还有鞭子!

这个时候修筑道路,是成本最低、时效最快的。

于是,李恪规划了一条,从宁城直达半岛东南的镇海港的道路,全长两千多里。

沿途通过支路串起了:营州城、锦州港、辽东城、高句丽故都昌安城、百济故都泗城、新罗故都金城。

另外,再计划修一条连接漠南、漠北优良牧场的大通道,既然准备大力发展毛纺、皮革产业,那这条原材料运输通道,就必不可少了。

其次就是营建新的国都。

现在作为国都的宁城,是在最初猥琐发育时,在燕山山脉北缘的一个封闭小盆地里建起来的,当初主要是为了便于自保。

而如今,宁国的国土囊括了漠南、漠北、整个辽河流域、整个半岛,还有海外的筑紫岛,以及将要到手的、室韦之地。

整个国土面积,已经堪比大唐,个头实在太大了,想继续猥琐发育已经不可能了。

既然藏不住了,那就不装了,摊牌了!

如此大的国土面积,国策又是着重发展工商业,那么继续把统治中心放在偏僻、封闭的宁城已经很不合适了。

辽东城所在的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北邻可发展农业的东北大平原;西接可发展牧业的漠南、漠北;南控劳动力密集的两个半岛。而密集劳动力,正好用来发展工业。

另外,辽东城周边区域,又是煤、铁、木材等资源的优良产区。

而两个半岛对面又是人口更加集中的大唐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

因此,辽东城所在区域,就位于原材料产地、劳动力供应地、消费市场的三者交界处。

牢牢控制这一位置,就可以轻松掌握、整合这几方资源,大力推动工商的突飞猛进的发展。

所以,李恪准备在辽东城所在的区域,选择一处合适的地方,建造一座新的、更恢弘的国都。

连日以来,原本属于高建武召集心腹大臣议事的大殿里,经常亮灯到凌晨。

李恪把这里设为临时办公场所,这些天来,他已经画出上百张各种各样的图纸。

每晚在李恪身旁研墨、剪烛的曼妙身影,正是婀娜妖娆的美妇羽清雪。

其他所有王室、贵族女眷,都已经被打包送往宁城,李恪只留下了羽清雪。

李恪毕竟二十啷当,血气方刚,真的很需要泄火呀!

说自己已是年近三十的残花败柳,宁死不愿一女侍二夫的羽清雪,在半推半就被李恪轰炸过一次后,她就演绎了真香定律。

自那以后,每晚红袖添香,伺候在旁,痴痴的看着那个埋头工作的少年郎。

只待他,不再忙。

而后,入红帐,褪红裳,坐卧俯仰,任凭飞梭来往,引吭高歌低吟浅唱,纵享云端徜徉……

第168章 不建寺,只立碑

忙一天政务身心俱疲,晚上和羽清雪做个游戏,换换脑子,疲劳一扫而光。

第二日,两人正在晨运,小宫女来通报说有和尚求见。

啥?

和尚?

和尚怎么跑这里来了,还专门要求见自己?

洗漱完毕用了早膳,李恪见到了前来求见的和尚。

“贫僧慧发,问宁王安好。”

“你这肥头大耳的,哪里贫了?还别说,慧发,做和尚还真是个不错的职业,坐着不动,有人把钱送上门,肯定会发财!”

“呃……”

“说说吧,要见本王,所为何事?”

“贫僧得知这里刚刚经历一场恶战,想为死去的兵士们,超度亡灵。”

“就这啊?那你去超度啊?这宫里可没死一个人,死的都在外面,你跑到宫里来,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这……,其实,贫僧还有其他事情相求。”

“那你就直说嘛,何必搞的冠冕堂皇,打着高尚的幌子,行求人办事之实!”

慧发:……

“你到底有没有事啊,本王可是每天忙的晕头转向,你要是没事,就轻便吧”

“有,有!贫僧遍走宁国各地,发现竟然没有一座寺庙,想请宁王修建一座寺庙。”

“不需要!本王有那么多王宫可以住,没必要再新建住处。”

“宁王误会了。寺庙是佛住的,宁王自然是要住王宫的。”

“哦,佛不是在人心里的,佛是住在寺庙的!照你这意思,有了寺庙才有佛,那也就是说,有了新房子才有新媳妇!”

“讲不通啊,又不是给本王住的,本王又不娶新媳妇,可为什么要让本王来建这寺庙呢?”

慧发:……

“呃,宁王,这,诚如宁王所说,佛在心中,是贫僧说错了,寺庙是给僧人住的。”

“那也不对呀,你们僧人住,你让本王来建寺庙。噢,本王知道了,你跟本王是亲戚!”

“这,贫僧与宁王没有亲属关系。”

“那就奇怪了!行了,你就直接说了,说一个本王要建寺庙给你们僧人住的理由。本王也不是那不通情达理之人。只要你理由稍微过的去,本王给你建!”

慧发一听,有谱!

“寺庙虽然是给僧人住的,但僧人是为了广布佛法,为了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海。若是人人都悟了佛法,宁国百姓能够共享安乐。“

慧发开始给李恪上鸡汤。

“你的意思是,想脱离苦海可以去学佛悟法?你是不是也为了脱离苦海才去做和尚的?”李恪问道。

“自然是。”

“那你去学佛悟法了,生计怎么办?”

“自然由信徒供养。”

“拿什么供养?”

“米粮布帛,香火钱。”

“那这信徒供养的米粮布帛,香火钱,是哪里来的?”

“当然是辛劳耕耘所得。”

“明白了。你要脱离苦海,让本王给盖一个大房子住,让信徒给送来辛苦所得的米粮布帛。”

“你住着本王的房子,吃着百姓的粮食,把自己养的白白胖胖。嘿,你还别说,你这样真的能脱离苦海!”

慧发有点懵:好像确实是这么个情况啊。

“不不不!建寺庙是为了让更多的与佛有缘人有个普及佛法的场所,是为了造福更多的身处苦海的人。”

“喔,这样啊。让更多的有缘人都住进去,都去做和尚?那农田谁来耕种?赋税谁来提供?军队谁来入伍?”

“当有外敌入侵时,谁去抵御外侮?难道要靠你们这一身膘砸死对方吗?”

慧发:……

“你或许不知道,在宁国境内,凡是盈利机构,都是要缴税的。而你们这个行业,不事劳作,不懂生产,每天一开门营业,自动有人送钱上门,无本万利!”

“因此,要想建也可以,自己花钱建。另外鉴于你们是暴利行业,税收就按百分之九十收吧。”

慧发隐隐有了想哭的冲动。

“宁王,贫僧离家多日,思乡心切,就不打扰了。”说完,起身就走。

黑!太黑了!

建个寺庙要自己出钱就不说了,还得缴税!缴税就算了,还得缴百分之九十!

看着慧发离开的背影,李恪嘴角微微勾起。

想来宁国空手套白狼?没门!

以后得给《宁国律》加上一条:允许建各种寺庙,但必须缴税。税收比例百分之九十。每天营业额低于一百元的,但当天税收按一百元征收!

看着和尚离开,想起他说的最后几句话,离家多日,思乡心切。

李恪突然记起了前些天承诺要送一批前隋老兵回家看看的,如今,人也搜罗的差不多了。可以带他们启程了。

李恪安排的是张贴布告的方式,搜寻前隋老兵。

首节上一节117/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