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直上:重返1998 第99节

杨军明就把他的态度讲了,只要郑之运站在他这一边,石云涛这一次一定会威信扫地。

想想吧,石云涛签过的字,财政所不给报销,乡里其他干部知道了,心里头会怎么想?

杨军明此时把这个事情看的清清楚楚的,石云涛岂能不看的更清清楚楚,何况这个议题还是他挑起来的,他要利用这一次的事件,彻底将杨军明给治服,省得以后这老小子背地再乱搞事情。

郑之运与杨军明通完电话,觉得他一下子被卷入进来了,如果石云涛不找他,那么就只是石云涛与杨军明之间的事,虽然他与杨军明走到了一起,但他也不想非去得罪石云涛啊。

何况吴运山现在还没给他任何好处,只是给他开了空头支票,万一吴运山说话不算,他岂不是白白纳了投名状?

郑之运皱紧眉头,左右为难了,看了看郭在明,郭在明也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现在也是被夹在中间了。

石云涛表现的太强势了,他怎么也没想到,石云涛会是这样一个强势的党委书记,与之前他所认识的石云涛判若两人。

石云涛当副乡长时,哪是这个样子啊,就是一个普通大男孩嘛,才过几年时间,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石书记签字到底违反不违反财经纪律?”郑之运想了想,忽然问。

郭在明道:“县财政局要求乡镇长一枝笔,不准别人再乱签字,因此只有杨乡长签字才符合财经纪律,其他人签字作不得数。”

郑之运想了想说:“话是这么说,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乡委书记签字的效力肯定要大于乡长签字的效力对不对?”

郭在明听了,怔了一下道:“不能这么说吧,那这条规定还有什么用,县财政局可没说过乡委书记一枝笔。”

郑之运道:“这我知道,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乡长是管财的,书记是管人的,但管人的,最终还是能管到财的,如果书记愿意管财,你还真挡不住他。”

郭在明讶异道:“郑书记,这么说,是要同意报销款项了?”

第225章财政工作要加强

郑之运听了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要找到理由让石书记不逼你报销款项。”

郭在明道:“我觉得这个理由已经很充分了,现在就看石书记和杨乡长到底谁大,没有杨乡长的签字,我该不该报销。”

郭在明把这个事情也看的一清二楚,郑之运有些想和稀泥,无奈现在形势不容他如此了。

郑之运见了,心里头焦虑了,石云涛安排他过来与郭在明好好谈谈,最后没谈出结果,他怎么向石云涛汇报?

难道与杨军明绑在一起,与石云涛对抗?

这样做风险会不会很大?

郑之运不好作出选择了,硬着头皮没再去向石云涛汇报。

晚上,杨军明把他叫到一起,说这个事情,郑之运心里头沉重,杨军明就让他这一次与他一起和石云涛对抗到底,否则的话,石云涛就是一手遮天了。

听了这话,郑之运又被杨军明鼓动起来了,第二天早上,郑之运便跑到石云涛那里说:“石书记,郭在明说要有杨乡长签字才行,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合适,否则的话,不太好。”

石云涛眼睛一瞥向他,问:“你和郭在明商量好这个事情了?”

此话一出,郑之运感到自己心跳加快,脸上发热,石云涛的话就如同匕首一下子就刺中了他。

郑之运道:“也不是我们商量,是郭在明这样讲,我觉得他讲的有道理。”

石云涛反问:“那我的话就没道理了?”

郑之运连忙说:“也不能这么讲,你是书记,你签了字,钱肯定要报,但需要杨乡长签字走这个手续。”

石云涛道:“那你让郭在明走啊,搞了半天,这笔钱要让我说多少次话才能报掉,你让郭在明给我说个准确的话,这样来来回回折腾几次了?我让你去停他的职,就是要看他到底想干什么,如果不想干,就让别人干。”

这话说的郑之运没了言语,石云涛见了,目光盯向他说:“郑书记,你是协助我工作的,我决策,你执行。杨乡长领导好政府工作,我和你领导好党委工作,但归根结底,还是党委领导一切。”

石云涛的话说的不轻不沉,直说的郑之运暂时只能退出来,回去好好想想了。

郑之运回去后,与杨军明联系,想让杨军明把字给签了,不料杨军明道:“这字我不能签,不能惯着一些人。”

过了两天,石云涛看事情毫无动静,想了想,便把袁东找了过来。

袁东相当于是常务副乡长,主要分管农业,在乡里头权力不是很大,相比起来,他没有陈运海在乡里头吃的开。

袁东这人个性强,一般人驾驭不了他,杨军明知道他这种个性,因此来到王店乡当乡长后,并没有去拉拢袁东。

他知道袁东不好拉,不如不拉,石云涛也不太好跟袁东关系太密切,毕竟袁东有时候眼高于顶,眼里是看不上其他人的。

但此时石云涛想到了他,把他叫了过来。

与袁东谈完之后,石云涛到了第二天晚上召开党委会议。

全体党委委员参加了会议,杨军明来到会场后便问是研究什么事?

其他人都说不知道,杨军明便不高兴了,说:“这搞什么嘛,开会前也不通知研究什么事?”

其他人听了便不言语,过了一会儿,石云涛便来了。

石云涛端着水杯走了过来,便坐到了主位的位子上,杨军明见他来了,瞧他一眼,没打招呼。

石云涛与杨军明较劲这事,早就传到乡里干部的耳朵里了,如果说原来只是暗中有矛盾,现在几乎是公开拧着劲了。

石云涛也没去看杨军明,而是坐好之后直接说道:“召开一个紧急会议,财政工作需要加强,党委要成立财政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杨乡长和袁乡长任副组长,赵广军任财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袁乡长暂时负责财政所工作,调郭在明到乡纪委担任副书记,就是这个事情,大家议一下吧。”

此话一出,大出杨军明的意料,相当于让石云涛打了一个闷棍。

张建坤问:“财政工作出了什么问题了吗?”

徐国贞接过话头说:“好多人对财政所有意见,说财政所变成了财神爷,高高在上,平时别说是一般干部,就是我们几个党委委员、副书记,想到财政所报销个费用,都报不下来,不像话了嘛。”

郭在明当了这么多年的财政所长,逐步养成了一种傲气,根本看不上其他镇直单位的头头脑脑,明明今天能给报的款项,非得拖到明天,后天,搞的报销之人怨声载道。

而对乡里的领导层呢,有时候他区分对待,徐国贞虽然是副书记,但原来一直被边缘化,而且脾气又好,郭在明有时候就不太尊重,徐国贞虽然不计较,但此时一想起来,便是郭在明的一大罪状了。

至于其他乡领导层,或多或少也让郭在明得罪了,一人难保众人意,何况郭在明变的傲气之后,不由就会让许多人看了不舒服。

徐国贞把话一说完,袁东就开了炮:“徐书记说的没错,小郭这小子越来越放肆了,就跟这王店乡的家是他当的似的,财政所成了他家的一亩三分地了,开销报个账,十天半月都报不出来,他自己要是报账,一分钟也不用,这财政工作就是要加强。”

第226章团结

徐国贞和袁东二人向郭在明开了炮,尤其是袁东,他那大嗓门一说,郭在明马上变成十恶不赦的人了。

杨军明皱紧了眉头,瞧向郑之运。

张建坤是紧跟他的人,但张建坤只是宣传委员,平时行事作风太弱,没什么存在感,让张建坤附和一下事情行,让他担任主攻手,太难。

乡纪委书记王波和乡武装部长高志强,这俩人聪明的很,是标准的骑墙派,指望他俩搞事情是不行的。

而且杨军明也瞧不上他们两个,杨军明平时很自负,也是眼高于顶的人,觉得没他们两个,他一样能在乡里头占上风。

石云涛对王波和高志强二人的看法与杨军明差不多,王波这个纪委书记是个老好人,见人就笑眯眯的,高志强则是个大老粗,年龄也大了,平时喜欢和人下象棋,是个棋迷,有点不务正业。

不过当武装部长,平时确实没什么事,主要是包村,包村就是到村里指导指导,主要工作还是村干部在干,只有到了每年秋季征兵的时候,武装部长才会忙起来,找高志强帮忙想当兵的人就多了。

杨军明看向郑之运,自然是指望郑之运充当他的前锋,在这个事情上先与徐国贞和袁东二人过过招,总不能上来他就和袁东、徐国贞二人干一架吧?

郑之运脸色阴晴不定,看着党委会上形势很激烈,徐国贞和袁东上来就开了炮,把郭在明说的一无是处,就知道今天不决出个胜负是不罢休的了。

双方的阵营已经摆出来了,一方自然是石云涛,徐国贞和袁东此时都站在了石云涛一边,而另一方则是杨军明,张建坤先出马上阵,想立功,可是张建坤武力值太差,只吆喝两声就算完了。

现在就看他郑之运的了,他左袒,石云涛马上就赢,而右袒,杨军明就会占上风,所以他此时就是那楚汉相争的韩信,是站队刘邦,还是项羽?

“我觉得郭在明做事很谨慎,虽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大体上他工作做的不错,报销账目有程序,如果乱了程序,那就出大问题了。”郑之运思前想去,眼看杨军明向他递眼色,他没有办法了,只有先这样讲了。

郑之运的话一说完,侯玉芳说了一句:“其实无论是什么程序,最重要的是服从领导,郭在明这方面做的够不够?财政所财大气粗,郭在明当财政所长时间久了,会不会出现懈怠情绪?”

侯玉芳显然站在了石云涛一边,她的话一讲完,杨军明马上看向了她。

侯玉芳说完之后,便挺着酥胸坐在那里,目不斜视。

郑之运听了侯玉芳的话,接下来不知说什么了,说白了,他的立场还是不坚定,想抱住吴运山这条大腿,又怕开罪石云涛,更怕最后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到。

眼看郑之运沉默不语,杨军明不能不开口为郭在明说话了。

“我发表两点意见,一是成立财政领导小组有没有必要?之前从来没有成立过这种领导小组吧?为什么要成立?”

“二是,郭在明的工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徐书记和袁乡长说的都不具体,侯委员对此也是存有疑问,如果就这样免了郭在明的职务,我担心他会不服,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团结,只有团结才有力量,不能在这个事情产生过多争议,石书记,你说呢?”

杨军明开口说了这些话,只是不再称呼石云涛为云涛,而是叫起石书记了。

石云涛听了,微微一笑道:“杨乡长说的很好,但今天不是召开政府会议,是党委会议,如果乡政府能把财政工作完全做好了,我何必多事成立财政领导小组?”

“郭在明当了五六年财政所长了,这让我想起樊大庆担任县财政局长的事,一个人在一个位子上待的久了,总是会产生懈怠之心的,且不说其它的问题了,调郭在明去纪委担任副书记,这也是一种重用,同时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刚才杨乡长讲到了团结的问题,我觉得这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了,我们必须要团结,团结到乡党委的周围,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多琢磨事,少琢磨人,但有些人就是不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安排的事不去做,老是琢磨这是谁的旨意,见风使舵,投机取巧,不务实,不踏实,这样的干部坚决不能重用!”

“只要讲到团结问题,就要讲统一,可以有批评,有意见,但不能有杂音,每个人屁股下面的位子,都是组织给的,不是天生就是你的,离了你就不行,我这个乡委书记,如果组织一声令下让我离开,我能不离开吗?”

“人事问题,工作问题,乡党委会综合考虑,我是我们这个领导班子的班长,无论是人事问题还是工作问题,我都要负最后的责任,杨乡长你是乡长,政府那部分的责任你要负,工作干好了,大家都有功,工作干不好,都有责任。”

“乡里最重要的工作,一个是经济工作,另一个便是财政工作,现在没钱难办事,财政工作做不好,啥事也做不成,所以要加强,让袁乡长暂时负责财政所工作,争取利用半年的时间,扭转财政工作的不利局面!好了,我就说这些,还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再讲,但重复的就不要讲了。”

石云涛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直说的众人听了表情都严肃起来了。

石云涛的话有重有轻,同时有理有据,借着杨军明的话发挥起来,直说的大家不好不同意他的意见。

说白了,石云涛表明了这样一种态度,他现在是乡里的一把手,而杨军明不是,杨军明不坐在乡委书记那个位子上,他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

如果石云涛是弱势的乡委书记,杨军明可能会把本事施展出来,但石云涛根本不是那种弱势的乡委书记啊。

不但不弱势,而且很强势,现在绝对不能再把石云涛当成年轻人看待了!

第227章两种选择

郑之运的表情相比其他人更凝重一些,除非他和杨军明有本事把石云涛的乡委书记一职给搞下来,否则他们俩抱在一块,还是扭转不了王店乡的权力格局。

石云涛现在明明是大权在握,不愿意旁落,不但不旁落,而且还要紧紧抓在手里,杨军明想与石云涛相争,难度很大。

面对石云涛的强势作为,杨军明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愿赌服输,不再与石云涛相争,石云涛说什么,就是什么。

另一个就是直接与石云涛掀桌子,老子不干了,老子就要与你干到底,老子就是不同意你把郭在明给免了,看你能咋的!

第一种选择只要杨军明从此以后偃旗息鼓就行,可能会有点丢人,但也丢不了那里去,毕竟他只是乡长,不是书记。

而第二种选择,那就是暴力选择,不考虑后果的选择,敢于采取第二种选择的人,要么是不想干了,要么就是后台极硬,能将对手给打趴下,也就是能让县委免去石云涛的职务,而杨军明能接王店乡委书记。

如果杨军明敢这样选择,郑之运那就豁出去,陪着杨军明一起掀桌子,如果杨军明不敢,他还是老老实实做人吧。

杨军明的脸色青一阵子,白一阵子,显然在做着极其艰难的选择,愿赌服输不甘,掀桌子不敢,他没那么大的后台,吴运山现在不是县委书记,想把石云涛给拿下,毫无可能性,何况刘凯和薛玉妹二人刚刚来过王店乡,为石云涛站台。

如果他敢直接从会场拂袖而去,与石云涛进行决裂,不是石云涛被免职的事,而是他被调离王店乡的事。

现在他要想平平安安,稳步升迁,而不是止步于乡长这个位子,他就不能与石云涛彻底翻脸。

石云涛要打他的左脸,他不仅不要躲,还要把右脸转过去让石云涛打,在官场上如果只能伸不能屈,那仕途走不远,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之前真的是想多了,不说石云涛已经是二十多岁的成人了,就是只是一个十来岁的未成年人,只要当了这个乡委书记,他也要毕恭毕敬。

杨军明突然哈哈一笑,道:“石书记讲的太好了,大家都听入迷了嘛,我的出发点与石书记的出发点一样,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我们班子内部要团结,有意见可以提,但是要保留,我觉得财政领导小组就不要设了,可以调整郭在明的财政所长职务,袁乡长也没多少时间负责财政所的工作,何不直接定下来新的财政所长人选呢?”

杨军明总算看明白了,石云涛就是想调整郭在明的职务,既然选择了投降,那就投降的彻底一些,把事情挑明了不就行了吗?免得嗦费事,多好?

杨军明的话一说完,石云涛暗中一笑,表情却很严肃地说:“看来杨乡长你对成立财政领导小组的事还是不大理解,这没问题,不理解,可以慢慢理解,总有理解的那一天,至于新任财政所长的人选,现在考虑还早,让袁乡长好好管一管财政所的工作,再作决定。”

杨军明的投降过了头,反而会露出不服输的尾巴来,石云涛现在把他的这条尾巴给斩断了。

杨军明脸上又讪讪地笑了笑,说:“既然这样,那就按石书记的意见来吧,成立财政领导小组,让袁乡长负责财政所的工作。”

看见杨军明全面溃退,郑之运见了,禁不住吃了一惊,不知这背后又有什么主意。

石云涛看了看其他人说:“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谁都不会乱提意见了,石云涛便道:“那这事就定下来了,今天这个会开的非常好,大家各抒己见,同时又统一了意见,做工作就是要集思广益,同时又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马上就到春节了,大家手头上还有一些尾子工作,希望抓紧完成,然后好过一个高高兴兴的春节,我先预祝大家春节愉快吧。”

石云涛这样一说,侯玉芳和徐国贞鼓起掌来,其他人一看,也只好鼓掌了,杨军明最后都不由地鼓起了掌。

首节上一节99/2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