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第53节

  听到要分股,三人又都沉默了。

  俗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几人都是贫苦家庭,哪儿见过这种财富,听见涉及到分股金了,都算了一下涉及到的钱数,不禁暗自咽了咽口水。

  这钱可以让人一步登天了,几人慢慢地冷静下来后,又都想到,没有几个兄弟的互相帮助和扶持,哪儿来的财富。

  大壮才没几天?

  二孩儿首先说道:“最初跟三舅我就没出钱,现在也别算我的了,供我吃喝就行”。

  李学武没有表态,看向沈国栋,沈国栋看了四周几人,缓缓说道:“最初是三舅出的本金,我只是帮忙的,我跟二孩儿一样,给份工钱就行”。

  李学武看了看沈国栋,也没表示,又看向老彪子。

  跟闻三儿做买卖老彪子是投了钱的,但是自己两个兄弟最近几次的活计都出了力,担了风险,不能落下两个兄弟。

  老彪子抽了一口烟说道:“我跟我三舅有原始的比例,我那份儿分成三份儿,给国栋和二孩儿一人一份”。

  沈国栋和二孩儿都很惊讶,惊讶之后就是不断地推辞。

  老彪子见气氛有些不对,便开口道:“我不亏,我三舅孤家寡人一个,我看他这辈子也找不到媳妇儿了,不管他分多少,将来都是我的”。

  听到老彪子的话闻三儿跳着脚儿地骂街:“小兔崽子,你特么咒你舅舅绝后啊!哪有你这么个王八蛋外甥”。

  老彪子不在意,就当没听见,得意地对着沈国栋三人挤眉弄眼地笑着。

  闻三儿骂了几句又坐了下来,想了想说道:“虽然我拿了本钱,但是这两年都是彪子三人帮我,不然家产早没了,我爹说的对,舍得舍得,不舍哪有得,也别你的分三份了,那1070块钱分四份吧,咱们四个人平分”

  老彪子笑着对他舅舅说道:“三舅,您有没有心脏病,别心疼的栽过去,那1070块钱本金可就分三份了”。

  闻三儿气的踹了老彪子一脚,骂道:“给老子滚蛋,你病了老子都没病,呸呸呸!”

第91章 考校

  看着耍活宝的四人,李学武笑呵呵地点了点账本说道:“既然分好了那我就定股份了,我的院子和房子,就顶算70块钱,算上我的本金1000块,我要一半的股份”。

  “你们四个人每人12.5%的股份,意思就是年底算账,盈利100块,就分给你12块5毛钱,但是这次的盈利不分账,留在账上要对西院进行改造”。

  李学武见几人听得认真就继续安排任务:“需要买四台三轮车,五杆秤,三舅你去踅摸三轮车票和秤,没有就去买二手的,手续下来以后就骑三轮去收废品”。

  “老彪子明天去街道办找王主任,客气点儿,那是我干妈,她会给你出手续,手续拿到了就来轧钢厂找我,我带你去签合同”

  “国栋,你现在把能确定联系上的,购买力能保障的客户挑选出来,单列一个本子,每户一篇儿,标准高一点儿,这批货出完咱们就从这儿撤出去了,以后只去有把握的客户家上门送货,就以你们收废品为掩饰”

  “二孩儿,我在东北安排了联络人,也是货物的合作方,他会跟你以密信交流,不会太频繁的,一年两、三封信差不多,我一会儿把破解密信的方法告诉你,你有空就去一趟街口收发室转转,看看有没有你大哥的信,有的话破解后告诉我”

  “事情暂时就这么多,这几天手续没下来之前,你们就先处理剩余物资,晚上我再送一车过来”

  看了看手表,李学武见三人又开始打瞌睡也不打扰他们,招呼一声就出了门。

  骑上自行车一路飞驰赶到家。

  听母亲和老太太说买回来的奶粉挺好,孩子爱吃,李学武就放心了。

  小家伙儿挺省心的,除了需要换子时哭几声,睡醒了哭几声,其他时间谁哄着都行。

  李学武看了看时间,赶紧去地窖里拿了25斤肉,又从空间里拿了一些木耳,金针,蘑菇,用小包分别包了。

  拿出一些红枣、核桃、榛、松子用一个布兜混装了,最后都用一个编织袋装了绑在后车架上,骑上车子就往董文学家里赶。

  周一约好了周日到董家做客,可不能爽约了。

  一路飞驰,在10点半左右到了董家。

  董家所住的是个二层小洋楼,这一片儿原来是日伪敌特家属住宅区,小楼修的还挺漂亮,灰砖灰瓦的,现在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住在这边居多。

  李学武推开小院儿的大门走了进去,架好自行车,扛起后车架上的礼物就要敲门。

  哪成想一群孩子突然推开门疯叫着跑了出来,嘻嘻哈哈的。

  李学武等孩子们走完了,这才顺着开着的门往里走。

  客厅里董文学和谢大姐两家人正坐在沙发上聊天,见李学武抗着东西进来,董文学站起身说道:“学武快过来,我给你介绍”

  李学武赶忙把礼物放在进门边上的案几旁,嘴上不住地道歉:“抱歉抱歉,老师我来晚了,家里有点儿事耽搁了,跑了一上午,让几位老师等着我了”

  谢大姐笑着说道:“到你老师家还跟我们客气啥,快进来暖和暖和”

  董文学拉过李学武对着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年妇女道:“韩同志啊,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我在轧钢厂收的学生,为人正派,思想进步,能力突出,更难能可贵的是文学功底不弱啊!”

  董文学对着李学武介绍道:“这位是你师母韩老师,这是你谢大姐的丈夫任主任,在市委上班”

  李学武赶忙给师母微微鞠躬问好,又对着任主任问了好,还敬了烟,任主任笑着接过香烟但是没有抽。

  任主任扬了扬手里烟说道:“哈哈哈,你董老师家是你师母做主的,她身体不好,闻不得烟味儿,家里是禁烟区,咱们想抽得去院子里抽呢!”

  李学武跟着“哈哈”笑道:“看来我老师跟您一样都是尊敬女性的模范丈夫呢!我得向您二位学习呢”

  说着又向韩师母道歉:“师母见谅,初次登门,不知道您闻不得烟”

  韩老师很是具有民国那种知识女性的特点,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又身具修养和气质。

  “学武,你董老师可是把你一顿好夸,在这儿别拘束,当自己家,坐下说话”

  李学武跟着董文学一起坐到了长条沙发上。

  这几人都对李学武感兴趣,所以问了一些李学武的过往。

  韩师母明显是想考一考李学武,遂问道:“学武,你董老师言说你也爱读书,爱写文章,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最近的读书心得”

  李学武心知这是要考校了自己,便冲着韩师母和谢大姐几人微笑着回答道:“承蒙董老师错爱,夸赞之词多是老师爱徒心切,还需要各位长辈们训导扶持”

  董文学笑眯眯地抬起夹着烟手背摆了摆手,示意李学武放轻松些。

  “你也是知识家庭出身,没什么拘谨的,好好说”

  手里的香烟始终没点燃,看来是真的尊重韩老师的。

  李学武稍作停顿,这才又说道:“家父继承祖传医术,不敢说活人无数,也是心善良医,而我爷爷教育我父亲的话便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恰逢乱世,当以耕读传家,行医问药,扶苦救难”。

  “我父亲也是这样教育和要求我们的,可以心存志向,不必拘泥于医术一道,但是要多读书”

  董文学和谢大姐是了解过李学武的家世的,听着李学武的话点了点头。

  李学武苦笑着说道:“然则我年少无知,家中藏书甚多,仅在年幼时与家父读了一小部分,后来进身行伍,见识世面,才知读书迟了,悔之晚矣,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行伍之中不忘读书学习”

  说完这一段话,李学武又道:“勉强作为一个读书人,平时少有机会与身边同志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今日感念师母给我机会,分享我读书的心得体会,虽然不敢言汗牛充栋吧,但至少也是学富...嗯...哈哈哈,一小手推车有吧”。

  三人听李学武说的诙谐,都笑了起来。

  用个小玩笑与几人客气几句。

  李学武接着秀道:“我在行伍间读的书结合幼时读的书,明白一个道理,那便是读书人要有志向”。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有志向的人自信自强”

  “君子量不及,胸吞百川流,有志向的人心有远方”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有志向的人情深谊长”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有志向的人不会虚度光阴”

  “人生敢义气,功名谁复论,有志向的人看淡名利,敢时思报国”

  “拔剑起蒿莱,有志向的人是最可靠的力量”

  “我愿同各位师长学做长松,不愿闭门造车作那桃李”

第92章 红烧肉

  李学武说完,董文学三人俱是笑着看向韩师母。

  董文学笑着赞道:“好一个有志向,韩老师,我的学生怎么样啊?”

  韩师母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李学武夸奖道:“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学武要坚持下去啊”

  董文学也勉励道:“我知道你刚从部队回来,刚参加工作,岁数又小,工作和生活上还有些束手束脚,但是别因为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而使自己活得畏手畏脚,无论你做得多好,都会有人对你不满意”。

  董文学这也是肺腑之言了。

  李学武正色地点头应是。

  董文学像是意有所指地问道:“学武,这次出任务不顺利?”

  保卫处所有的业务都是要经过董文学审核的,他也是保卫处的业务领导,尤其擅长文案处理,昨天上报的押运日志他一定看了。

  李学武不知道的是,他的老师不禁看了押运日志,还听了详细汇报。

  现在董文学问这句话应该不是指小孩子砸玻璃那件事,能在家谈论的业务,那么就是跟带回来的那个孩子有关系了。

  李学武稍微沉吟了一下,将这次的事故讲述了一遍,又将孩子的安排讲了。

  韩师母几人都没有说话,只有董文学皱着眉头问道:“你还年轻呢,不考虑对自己婚姻的影响吗?”

  “老师,您是知道我的,不说缘分之类的虚话,只说在那种情况下,孩子的去向无非就三个,这三个看着都不是好的方向,我实在不忍心一个生命......”

  看见李学武的真情流露,谢大姐拍了拍李学武,道:“学武和我相处时间不多,但是我能看得出学武是个实在人,老实人,说的都是老实话,办的都是老实事儿”。

  “学武不是我的学生,但我得给学武说句公道话,你董处长可不能怪学武,这事儿放在我自己个儿身上,我都不敢说我会领养那个孩子,学武是个好样的”

  韩老师笑着对李学武点头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如是也”

  董文学苦笑着叹了一口气没再说什么。

  随后几人聊起了一些家庭相关的事情,又谈论时事和工作上的事情。

  这算是一个小沙龙。

  文化上互相印证,思想上互相交流,观点上互通有无。

  能进这个圈子可以说是董文学看中李学武的身份和能力,想在工作上培养自己的势力。

  当然也有李学武家庭因素,可以有一些助力,毕竟能看得出李家的教养和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李学武多听少说,偶尔说出一些观点也是问题式的,几人都给李学武做了解释。

  说说笑笑聊到十一点半,谢大姐和韩师母起身去做饭,李学武把门口的猪肉和干货拿出来递给师母,又把干果拿出来放到了茶几上。

  “几位老师,这是前几天我上山猎到的一头野猪,拿了些肉,一会儿咱们就尝尝这野猪肉的味道,还有一些干货是亲戚带来的,一起尝尝”

  韩师母看着李学武强壮的体魄惊讶道:“学武还有这本领呢?”

  谢大姐笑着说道:“学武在你们面前是个文学青年,在南面可是枪林弹雨出来的战dou英雄,厉害着呢,报到时档案里的军G章都有三个呢”

  看着韩师母赞赏的眼神儿李学武笑着说道:“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现在我就是您的学生,哈哈哈”

  这个时候的群众都是有英雄情结的,所以几人对李学武更是欣赏。

  在听到李学武的经历,尤其是立功受奖的情况后,结合李学武的善举,任主任更是若有所思地打量着李学武。

  看来先前董文学推荐的人选就是这个了,现在看着除了相貌上的缺点,确实是个好苗子,老首长......

  韩师母和谢大姐去了厨房,李学武三人起身去院子里抽烟。

  站在院子里的花坛边儿上,任主任神色凝重地对着董文学说道:“上次老首长跟你说的事情你做安排了吗?”

  董文学能住在这样的院里,家里也是有上层关系的,李学武没有刻意去听两人的对话,而是打量着眼前的院子。

  李学武虽然不知任主任口中的老首长是谁,但知道自己暂时还没有资格去触碰更高的圈子,所以现在就是少听少说,最好装作没听见。

  董文学犹豫了一下说道:“轧钢厂正筹备技术研发办公室,准备从国外来的资料里收集技术,韩老师懂英文,我试试通过轧钢厂寻求钢铁学校的支持,调几个翻译过来,韩老师有管理经验,看看可不可以挂在厂办任副主任的位置上,一个闲职,应该不打紧的”

首节上一节53/21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