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第1815节

  什么情况?

  不是委员出了问题,而是李学武根本就没想着去纪监啊。

  厂里有两委,一个是厂谠委,一个是厂纪监委,当初推自己的时候可没说是还要去纪监委。

  这个决定绝对不是以前定的,不然李怀德和谷维洁都会告诉他。

  到底是谁临时起屁,把他的选举加了一个赛道的?

  也不是说纪监委的委员不是委员,这跟谠委委员的身份是没有关系的,李学武现在就是厂谠委委员了,但他又有了纪监委的职务。

  李学武原想的是,解决了委员的身份,接手保卫处谠委,完整的掌控保卫处,防止突然出现一个副处长的情况。

  同时也能将他的进步之路提前固定住,算是有了一个锚点。

  可如果增加了一个赛道的话,李学武现在管着保卫处,难道还要监管纪监的事?

  这是一定的了,厂纪监委委员,书记是薛直夫,成员是纪监处和审计处。

  李学武现在就算是纪监那边的领导了,对这两个处室也是有了管理权限和职责。

  他现在有点蒙,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误,就连谷维洁都没有提前发现。

  本来谠委委员的身份不兼谠委内部职务的话,那就只是一个身份,能在会议上进行讨论发言和表决,并没有具体的事务和工作。

  纪监那边也是一样,如果李学武在随后的纪监委会议上没有被选举成任何职务,那他也就是有了一个纪监的身份。

  可这个身份对于李学武来说就是一种负担了,他可是奔着分厂去的,奔着副厂长去的,怎么能去纪监呢。

  选都选完了,还能怎么着。

  李学武听着掌声只能是随着大家一起鼓掌了,别人看他用羡慕的眼光,他自己却是满肚子酸甜苦辣。

  李雪就站在侧门门口的位置,正好能看见主台和台下。

  她是随领导来做服务工作的,景副厂长在哪儿,那她这个当秘书的就一定是在哪了。

  看着哥哥坐在那威严的样子,李雪抿着嘴,小手都拍红了。

  二哥就是她的榜样,就是她的骄傲,也是她奋斗的目标。

  二哥是第一排就座的人里最年轻的,也是最有为的。

  现在就要“上台”了,那就更是最年轻有为的了。

  李雪实在是很激动,可她又不敢表露出来,她怕别人看见,笑话她不够稳重。

  可掌声过后,李雪还是使劲攥了攥拳头来缓解自己的激动情绪。

  看着二哥坐在那里受大家的认同,就好像她坐在那里一样兴奋。

  跟她一样替李学武开心和激动的还有保卫处的同志,以及来参会的其他部门同志。

  秦淮茹和张松英坐在一起,她们这一处都是招待所的干部,刚才也参与了举手表决,就属张松英举得高。

  这会儿看着张松英拔着脖子往前面看,秦淮茹不由得怼了她一下。

  激动也得有个度啊,看她这个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选的她呢。

  可张松英就是开心,就是兴奋,李学武被选上可比她自己被选上高兴多了。

  被秦淮茹提醒了一下,张松英也不再抻着脖子去看李学武了,只是忍着内心的激动,使劲捶了捶自己的双腿。

  因为就在刚才厂长宣布表决结果的时候,她忍不住整个人都哆嗦了。

  为李学武开心,为李学武激动,也为李学武兴奋。

  休会期间由厂书记杨元松召开厂谠委会议,研究决定干部的最终调整方案,以及厂办班子重新调整分工的方案。

  同时也要对会议期间代表和干部职工们所提出建议和意见进行讨论表决。

  会议的内容很多,但是进行的很快,因为这些东西已经是讨论了很多次了,基本上已经定下了最后的决定。

  最后的这次会议也是对这几个方案的最后微调,以及听取工作组的意见后进行的变动。

  工作组是想要轧钢厂中层干部有个大变动的,可是遭到了杨元松和杨凤山的一致反对,他们是不能允许轧钢厂环境出现大的变化的。

  年中会议对轧钢厂的掌控已经是一个挑战了,如果再大范围的调整,那对干部的管理和轧钢厂的管理也是一种削弱和破坏。

  全厂的目光都在主办公楼的三楼,所有的机关人员都在等着那间会议室里的消息,而在这一次可能有变动,或者被谈话的干部们更是内心焦灼地等待着会议的结束。

  最后,结果应该如何呢?

第746章 风声

  三楼会议室里今天只研究讨论人事问题,没有其他工作。

  可即便是这么单一的会议议题却也是开了三个多小时之久。

  七月十六日下午两点,年中会议的最后议程正式开始了。

  随着领导们的入场,会场内众人的目光全都放在了书记杨元松和厂长杨凤山的身上。

  与其说众人是在看这两人,倒不如说是在看这两人手上的文件。

  谁都知道,干部岗位调整方案和主管领导分工调整方案一定是要由这两位来宣读的。

  谠委管干部,厂办管工作,一人管一片儿,一人读一份。

  而这两份方案的内容都跟下面的人息息相关,大多数人。

  干部岗位调整影响的绝对不只是干部个人本身,还包括了他的同事和所管部门。

  无论是部门换领导,还是部门内部提拔,都会对部门的整体运行造成不小的变动。

  新官上任三把火,无论是谁在变动,上岗后都会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也是年中会议召开的一种意义,死水一潭是不行的,必须不断注入活水,让水里的鱼动起来。

  干部调整是影响所属单位和部门,那主管领导调整分工就是影响整个所管系统了。

  换主管领导了,那新领导必将是要重新调整工作步骤和布局的。

  他的工作思路在变,那下面的处室就要变,整个所属系统都要变。

  所以不仅仅是面临调整的干部们在关心三楼刚刚结束的这场办公会议,更多的是城门边上的池鱼在关注。

  “现在召开全体代表大会,就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行宣贯和部署”

  随着主持会议的杨凤山话音落下,会场内响起了一阵骚动,随后又在会议纪律管理人员的影响下恢复了正常。

  出现议论声音是因为会议的议程变了,这个时候应该是代表大会,布置下半年重点工作的。

  而在这个会议上也会宣读那两项方案和内容,可现在呢?

  现在这个会议议题被搁置了,要不就是延后了。

  这两种处理方案都能看出不寻常来,搁置就说明刚才开了三个多小时的人事会议没开完,或者讨论了一周的人事调整方案难产了。

  这种可能是很小的,但放到现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算是不可能的了。

  如果是延后,那就更让在场的众人难受了,这就意味着两个调整方案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变动也是很大的,厂领导怕出现问题,这才调整会议议程,将两个议程置换顺序了。

  无论是哪种情况,在场的众人心里都是翻腾的,忐忑的,专注地看着主台上工作组冯副主任的宣贯讲话。

  不知道领导们这么安排的意义,但下面人更加关注和专心听会议内容是真的了。

  三天的会议开下来,台上的人心累了,台下的人心也累,跟第一天的专心和激动相比,现在只剩下了坚持。

  而现在不一样了,就像驴前面吊了个胡萝卜,所有人都在看台上,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先是冯道宗讲,从理论和根本上阐述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基础和内容,同时也代表工作组对轧钢厂当前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肯定,以及对接下来的工作做出了建议性的指导。

  当冯道宗讲完后,是由杨元松开始讲,先是公布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组织管理办公小组名单,其后是宣贯了上面关于此次活动的精神和意见,最后是讲了各组织内部应该怎样开展活动的要求。

  活动组织管理办公小组的组长是杨元松,副组长就是杨凤山。

  杨元松讲了大的方向,那杨凤山就要讲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同时也对接下来在全厂范围内的活动进行了指导和约束。

  他是怕的,这个会议开完,就是正式给这个活动开了口子。

  从这个口子里到底要放出什么洪水猛兽他不知道,但波涛汹涌的气势他已经能够感受到了。

  尤其是当前面两位领导讲完时,台下已经有人在激动和喊口号了。

  这些人不一定就是捣乱的,或者故意影响会场秩序的,有可能是真挚的理想支持者。

  当然了,杨凤山并不敢保证这种情况就都是如此,以前还能用各种办法约束着,可现在呢?

  现在他要讲形势,讲轧钢厂面临的生产任务和实际困难,从实际出发,给在场所有人抖一抖家底儿。

  想搞活动,可以,那也得看看家里都有什么,禁不禁得起折腾。

  搞多大,搞多久,这个没人说的清楚,现在只知道要开口子,要拆大坝。

  杨凤山是没有这个能量去阻拦什么的,他看得清事实,更看得清时势,螳臂当车的事他不敢干,也没必要去干。

  不过他是轧钢厂的负责人,是一厂之长,他是要为轧钢厂负责任的。

  一手抓变革,一手抓生产,这就是杨凤山今天讲话的主题思想。

  以前他是只关注生产,对变革是有抵触情绪的,但现在他只能这么做。

  对变革妥协,允许下面的声音喧闹起来,也允许规则被打破,甚至是影响到轧钢厂的整体运行。

  生产任务与思想变革实施五五分,两手抓,不存在分心和浪费的问题。

  能把生产跟变革放在一起,已经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了,是最后的底线和坚持。

  轧钢厂现在其实还好呢,因为这是部属最重要的钢铁企业,是可以暂缓执行上面政策的,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不能轻易影响的企业。

  在全国范围内,轧钢厂的体量可能排不到前面去,但在行业内部,在京城,红星轧钢厂就算是正经的龙头企业了。

  钢铁业也是分上下游的,主要是指矿石、焦炭、熔炼、铸造、轧制、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组成的一系列产业链。

  这里面矿石、焦炭、熔炼都属于上游产业,铸造、轧制、加工属于中游产业,销售和再加工属于下游产业。

  轧钢厂原来是没有现在这种规模的,生产工艺也仅仅是轧钢。

  可前些年的钢铁业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盲目扩张,很多设备和工厂的创建无以为继,只能走合并和兼并的道路。

  这些年红星轧钢厂一直在扩充生产工艺,从原有的单一轧钢工业扩展到了现在的集熔炼、铸造、轧制、加工和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于一体的庞然大物。

  体量大,带来的影响也就大,自身的发展和创造就被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了。

  从年初的干部调入,到年中的干部补充,都能看得出上面是对轧钢厂报以期望的。

  这个时间,这个时期,所有人都在试探着前进,没有榜样可以学习和参考。

  那么只要干工作,那就一定会出错,这也是杨凤山稳坐厂长位置的原因。

  他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那他就不会有大的问题。

  工作,谁都不敢保证一定能成功,但得有向往成功的心。

  杨凤山对轧钢厂,对钢铁工业的热忱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他的管理能力和战略思想目标也是正确和坚定的,所以他才是厂长。

  即便是现在出现了一些声音,但支持他的人还是普遍存在的。

  这不能单纯的说是支持杨凤山,更应该说是支持他的管理观念和发展理念。

  这个时期可是少有给工人盖居民楼的,也很少有工厂愿意自筹资金进行这种福利建设的,多是将企业员工的压力交给地方来解决。

首节上一节1815/21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