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408节

 何瑭喝着小酒,笑嘻嘻说:“先帝那么荒唐之人,我都敢当面唾骂,会怕一群宵小之辈?说实话,我这种放荡不羁的性子,也就你做首辅能容忍,居然让我一直当吏部尚书。”

 何瑭的吊儿郎当做派,是被朱厚照气出来的,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久而久之竟然没法改正,即便做了吏部尚书还这模样。

 反对派不敢直接弹劾王渊,于是转而从何瑭下手。

 大部分奏章,都是弹劾何瑭不知礼数,经常衣衫不洁去吏部上班。甚至发髻都不梳好,就跑去参加经筵,给皇帝讲课必须脱帽,帽子一摘就露出满头烂鸡窝。

 除此之外,何瑭也没啥可弹劾的,做人做事做官都堪称完美。

 一堆被排挤到南京的官员,只能风闻奏事,说何瑭以前在南直隶时,贪污多少银子、流连花街柳巷等等。

 何瑭又涮了一块羊杂,语气正经道:“朝堂内外,暗流涌动啊!”

 王渊冷笑:“些许妖氛,不值一提。”

 何瑭说道:“你该劝一劝汪阁老。除了我以外,就弹劾他的奏章最多。”

 守旧派想扳倒何瑭,因为何瑭是吏部尚书,提拔了许多改革派官员,也挡住了许多官员的晋升之路。

 守旧派疯狂攻击汪鋐,是因为汪鋐心胸狭窄,疯狂打击报复以前得罪过他的人。当然,汪鋐也有分寸,从不招惹地方改革派。

 历史上,张璁秉政之时,有三人被疯狂攻击,并给他们作出评语:张璁“刚恶凶险,媢嫉反侧”,方献夫“外饰谨厚,内实诈奸”,汪鋐“如鬼如蜮,不可方物”。

 “如鬼如蜮,不可方物”是什么情况?

 此人同时担任吏部和兵部尚书,心胸狭窄得可怕,一不小心就把他得罪了。有时甚至因为说错几句话,汪鋐就突然从背后跳出来捅刀,轻则下狱贬官,重则罢官流放。

 最开始,汪鋐还只是打击政敌,渐渐变成无差别攻击,估计是政斗太激烈搞得神经过敏了。

 王渊说道:“翁万达在徽州清田,徽州汪氏主动配合,汪鋐是一心支持改革的。就算他不听劝,只要别太过分,就肯定不能动他。”

 徽州八大姓,汪氏排第二,盐政改革时被杨廷和、王渊搞了一波。

 如今,徽州汪氏依旧财大气粗,且徽州土地贫瘠,也不靠那点田产过日子。由汪鋐在内阁帮衬着,徽州汪氏合法拿盐引就能吃饱,更何况还能给海上贸易做供货商。

 朝廷只是清查隐田,防止偷税漏税,汪氏自己就把隐田拿出来,花银子到官府注册报备,换来王渊的赏识简直太划算。

 至于汪鋐,卫生纸还有用呢,何况是一个内阁大臣。

 汪鋐就是一条狗,随时可以放出去咬人,激起天怒人怨之后再罢免便是。到时候,普通官员对王渊印象改观,改革派也认为王渊做得对,倒霉的只是汪鋐一人而已。谁让这货心胸狭窄呢,有时候干出的事情,就连改革派都看不惯。

 何瑭叹息道:“唉,且不提汪阁老。如今满朝上下,皆为心学走狗,你那恩师为祸天下矣!”

 “总比以前盲从程朱更好。”王渊也是无奈。

 王渊现在做了首辅,总算能够深切体会,桂萼和张居正为啥禁止心学传播了。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王渊做首辅,天下士子便想学物理。可物理门槛太高,那就转向心学,毕竟王阳明是王渊的老师,物理学派也自称心学分支。

 如今朝野内外,到处是妄谈心性之辈,开口闭口“致良知”、“知行合一”。

 阳明心学,已经不是纯粹的学问,而是一股非常时髦的学术潮流,是官员和士子想要往上爬的敲门砖。

 更可怕的是,这些所谓的心学传人,看不起传统的程朱理学,把这当成不好好读书的借口,如此下去必然产生大量的务虚之辈。

 何瑭跟王阳明是朋友,跟湛若水也是朋友。但是,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湛若水创立甘泉心学,何瑭都斥之为佛教禅宗之流,他传承的是张载的气学,就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那套。

 何瑭突然放下酒杯,说道:“若虚,你的物理学派,应该分家自立,与那心学划清界限了。”

 王渊笑问:“这算欺师灭祖吗?”

 “不算。”何瑭摇头。

 王渊默然,把玩着酒杯没再说话。

 翌日,王渊叫来弟子王晹,交给他一篇文章,让他发表在《物理学报》上。

 王渊的文章,也没明着跟心学划清界限,只说物理学传承自程朱理学,刻意不提老师的阳明心学。但是,王渊赞美了老师的学问和品德,斥责一些心学弟子只知妄谈心性,把“知行合一”的“行”给搞丢了。

 士林反应很奇怪,并未斥责王渊背弃恩师,许多传统儒士反而拍手叫好。

 物理学派弟子,对此漠不关心,因为没几个把自己当心学门徒。

 反而是心学弟子开始内讧,不同派别互相攻击,务实派指责务虚派修的是假心学。

 眼看就要过年了,内阁又收到两个重要消息。

 一是蒙古大汗求救,说瓦剌蒙古卷土重来,已经占据了阴山以北之地,请求大明爸爸出兵相助。顺便哭着喊委屈,说大明边镇的火枪骑兵欺负人,隔三差五就去草原打秋风,请大明皇帝爸爸约束好那些边将。

 这个时空的鞑靼蒙古,混得真他娘的造孽,被大明和瓦剌残部两面收拾。

 第二个消息,河南的小郑王朱厚烷,突然上疏自请削藩,不当亲王,想考科举。

第633章.631【西游记?】

 小年夜,王渊被叫去宫里吃饭。

 因为有宵禁,肯定是不能回家的,晚上直接睡在紫禁城便可。

 这并非王渊的特殊待遇,紫禁城有专门的“客房”,随时备着给工作太晚的重臣休息。

 “王相,告辞!”

 “诸位请!”

 阁臣们谦让着走出文渊阁,在两侧办公的中书舍人也喜气洋洋。

 自新皇登基以来,虽然时有灾害发生,但没有波及数省的大灾。即便不算海外收入,中央财政也在不断充盈,仅铸造官钱一项就财源滚滚。

 因此,逢年过节的赏赐,也变得越来越丰厚。

 今天只是小年夜,品级不高的中书舍人们,也能领到两角到五角银子不等。

 角和分,都是银子的计量单位。

 没有制式银币之前,银子得剪开称重支付,因此有“一角碎银”之说。

 另外,一两,等于十钱,等于一百分,也是全靠给银子称重。

 为了方便民间支付,如今的大明钱币,银元就分为三种。

 一种是币值一两的,绰号“大银”,呼为“一块钱”。

 一种是币值五钱的,绰号“小银”,呼为“五角钱”。

 一种是币值一钱的,绰号“幺银”,呼为“一角钱”。此银元杂质较多,体积只比五角钱略小,这是为了方便铸造,同时防止不小心弄丢了。

 铜钱的币值为0.002两银子,即1两银子等于500文钱。

 正德朝刚铸币的时候,1两银子还在600文到700文之间浮动。如今白银输入不断增多,铜料却显得日趋紧张,白银价格因此下跌。

 为了方便收税,统一银币和铜币的换算,朝廷下令1两银子固定等于500文。

 即:1块=10角=500文。

 买油条时拿出一角钱的幺银,老板就得找补几十枚铜钱。

 这样一来,日常交易就非常方便,平民不用再观察铜钱质量,商人们也不用请老伙计研究银子的纯度。

 除了造假币的,各个阶层都对币制改革拍手叫好。

 甚至在发达地区,有商贾请求造大银元,这样更方便清点结算,朝廷只当没听见。

 杭州、广州、苏州、天津等城市,已经开始出现票号,“汇票”作为商业信用代币,再次参与到商品流通当中。不过,大明宝钞被废止不久,商贾百姓对纸票子心有余悸,商贾们使用汇票也是战战兢兢。

 民间邮局也诞生了,只做局部省份业务,且只负责送信,主要客户是商贾和士子。

 沿海地区的邮政极为发达,搭乘来往海船送信,寄信时付钱一半,再由收信人结清尾款。

 王渊带来的社会变化还有很多,比如足球联赛,已经蔓延到大江南北,发达城市的球赛观者如潮。又如报纸,商业报纸在沿海兴起,报纸上刊载大量商业相关信息。

 普通报纸也越来越流行,刊载小说、诗歌、戏曲,王渊正在利用报纸宣传改革,复古派文人是宣传的主力军。

 南京那边,最近出现一份《士林月报》,阴阳怪气的反对改革。没有明着反对,只说某地官员借口清田,其实是在残害百姓,把田产悄悄弄进自己腰包。又写文章赞美孔闻韶,说这位前代衍圣公多么仁厚,却因得罪权贵而被夺爵为民。

 这种半真半假的文章,哄骗了许多年轻士子,王渊渐渐变成一代奸相。

 没办法,谁让南京是反对派大本营,无数失意官员被排挤到那里。甚至有一半以上,都是杨廷和排挤过去的,现在仇恨值转到王渊身上,谁让王渊不把他们召回北京呢?

 说得形象一点,那边全是些在野党,中央无论干啥他们都喷!

 “王阁老请入辇!”

 王渊走出文渊阁不远,就有太监守在御辇旁边招呼。

 王渊微笑婉拒:“臣子不便坐御辇。”

 太监也不勉强,跟着王渊一起步行入宫。

 如果还是朱厚照当皇帝,王渊直接就坐上去了。可小皇帝朱载堻是规矩人,王渊不能带头破坏规矩,否则必然被传为嚣张跋扈。

 阔步走入皇宫,沿途侍卫、太监、宫女,纷纷停下来朝王渊行礼。

 乾清宫中,皇帝已经备好酒食,顾太后、张皇后一起等待,等着王渊来吃小年夜饭。

 等着等着,朱载堻感觉有点不对,怎像儿子带着老婆、母亲,一起等爸爸回家过节呢?

 “皇爷,太后娘娘,皇后娘娘,王阁老来了。”随侍太监说道。

 朱载堻高兴道:“快请!”

 王渊走进去,恭敬行礼,赐座于南。

 朱载堻让太监倒上黄酒,指着桌上说:“老师,这是御制的金陵烤鸭,听说味道跟南京正宗的一样。你快尝尝。”

 “多谢陛下。”王渊说道。

 顾太后问:“小年夜请先生进宫宴饮,不会耽误先生过节吧?”

 王渊说道:“太后多虑了。”

 不但黄峨回四川给父亲奔丧,驸马和公主也受优待,一起去四川吊唁外公。宋灵儿又带着王策,跑去吕宋岛打江山,家里只剩几个妾室和一群儿女。

 朱载堻和顾太后都非常高兴,只聊一些报纸上看来的趣事。

 如今,京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由一位商贾创办的市井小报,名曰《燕京旬报》。请落第秀才编写小说、戏曲,再刊载些鸡毛蒜皮的趣事,再夹杂专版的商业信息,小民和商贾对此非常喜爱,就连宫女太监都会花钱订阅。

 张皇后确实端庄娴静,且无聊,从头到尾微笑守礼,一句话也不多说,难怪无法得到皇帝宠爱。

 淑妃已经怀孕了,皇后的肚子却没动静。

 顾太后问道:“先生可看了《西游记》?虽出自前朝杂剧,写成小说却别有风味。”

 王渊有些惊讶:“作者是谁?”

 顾太后说:“射阳山人。”

 这部《西游记》小说,原载于《淮安月报》,被盗载到南京《士林月报》,又被盗转到《燕京旬报》。可怜的作者,只拿到一份稿酬,已经不知被盗帖了多少回。

 黄峨的《倩女幽魂》也是,小说甚至传到南洋,一个个都不老实给稿费。

 盗版去屎!

 聊了一番趣事,朱载堻突然说:“听闻郑王自请削藩,内阁是何意见?”

 王渊说道:“已邀礼部商议,臣认为可以趁机削藩。”

 朱载堻笑着说:“河南那位小皇叔,难得如此大度,又勤修学问。即便是削去亲王爵位,也要好生补偿,莫要寒了天下宗室之心。”

 “理应如此。”王渊说道。

 郑王朱厚烷,就是朱载堉的父亲,这是一位真正的贤王。

首节上一节408/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