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开荒异世界 第65节

  合成新银

  密度:2.8 g/cm。

  硬度:莫氏硬度7.5

  抗拉强度:1.2 GPa,具备优异的延展性。

  晶格结构天然形成量子谐振腔,对电磁波的吸收率>79%

  当钱锦将数据投放在幕布上时,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落针可闻。

  十几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几行简单的参数,仿佛要将那每一个字符都刻进脑子里。

  “合成新银……”

  一位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喃喃自语,他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身体前倾,似乎想凑得更近一些。

  “密度2.8,比铝合金还轻!硬度7.5,跟黄玉一个级别了!这……这还是银吗?”

  寂静被打破,会议室瞬间像烧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

  “疯了!抗拉强度1.2GPa!这是什么概念?顶级的马氏体时效钢也就这个水平,可它的密度只有钢铁的四分之一!”

  “老李,你看这个,晶格结构天然形成量子谐振腔?这是什么鬼东西?我搞了一辈子晶体学,闻所未闻!”

  “对电磁波吸收率大于79%……我的天,这要是做成隐身涂料,不,这根本不需要涂料!这材料本身就是顶级的吸波材料!”

  “高压诱导?不对,这个晶格结构不像是高压能压出来的。难道是某种粒子轰击后的同位素变体?”

  “放屁!你家同位素变体能改变宏观物理性质到这种地步?”一位脾气火爆的老专家直接站了起来,指着屏幕,激动得满脸通红,“这绝对是催化!某种我们从未想象过的催化反应!”

  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甚至有人已经掏出随身带的笔,在保密本上飞快地写写画画,试图构建一个理论模型。

  这群在国内材料学界泰山北斗般的人物,此刻像是一群第一次见到新奇玩具的孩子,眼中闪烁着纯粹的、对未知的渴望与狂热。

  冯志强没有参与讨论,他的后背已经靠在了椅背上,但双手却紧紧攥着扶手。

  他的心跳,快得像擂鼓。

  脑海里掀起的不是波澜,而是足以颠覆一切的海啸!

  航空铝合金?跟这个“合成新银”一比,简直就是弟中之弟!

  他的脑中已经浮现出了一架通体闪烁着银灰色光泽的战机。机身蒙皮与隐身结构融为一体,再也不需要小心翼翼地伺候那些娇贵的隐身涂层。维护成本大幅降低,战备完好率直线飙升!

  这还只是最浅显的应用!

  雷达!

  冯志强猛地想到了隔壁的兄弟单位雷达研究所。

  这种材料优异的导电性和吸波特性,简直就是为新一代雷达量身定做的。如果能和他们正在攻关的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氧化镓结合……

  那会催生出怎样一个怪物?

  功耗极低,灵敏度爆表!或许扫描范围提升有限,但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绝对会上升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层次!

  冯志强甚至有种冲动,现在就拿起保密电话,把隔壁的老伙计吼过来,让他也开开眼!

  就在会议室的热度即将掀翻屋顶时,冯志强缓缓举起了手。

  喧闹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看向了冯志强

  冯志强没有看其他人,他的目光温和而锐利,穿过人群,落在了那个从始至终都沉默不语的年轻人身上。

  他扶了扶眼镜,用一种探讨的、却又带着一丝迫切的语气问道:“钱锦同志,这种……逆天的材料看名字组合是合成的吧?你们已经可以量产了吗?”

  这个问题,比之前所有的争论都更加致命。

  所有人的呼吸,再一次屏住了。

  他们都清楚,实验室里造出几克和工业化量产,那是两个维度的概念。

  如果不能量产,那它就是一件再珍贵不过的艺术品。

  可一旦能够量呈……

  那它,将是改变大国重器的超级神器!

  听到这个问询,钱锦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卢明厂长跟柯城交流的时候,他们和自己说的话。

  “如此落后的产量,一天冶炼2000吨,连电费都不够。”

  钱锦心中开心,但装作面无表情的点头。

  “可以量产,但初期产量跟价格都非常!非常的高!所以只能有限量供应!五二所是国防单位,上级非常看重,所以大家才会第一批次获得50公斤合成新银。”

  冯志强听闻这话,脸上露出笑容。

  其他一些钻研技术一辈子的老研究员不由落了泪。

  上级没有忘记他们啊!

  将最艰苦,最困难的任务交给他们,是对他们的信任呐!

  年轻的研究员则脸色复杂,自豪,开心,还有想到未来要持续加班后的痛苦情绪交织心中。

  众人还想说话的时候,钱锦摆动手臂,示意大家安静:“合成新银是我们这次运输来的新材料之一。除了这个,我们还有其他新材料供大家研究使用!”

  说完话后,钱锦不等众人思绪调整,便播放了下一个材料的详细性能参数。

  精金

  密度:22.4 g/cm。

  硬度:9.6。

  熔点:1885℃。

  特性:原子晶格可微量定向吸收/反射特定频段电磁波等能量,极度耐腐蚀,高抗磨损性……

第91章 你们挖到外星科技了?

  当精金两个字和它后面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数据出现在屏幕上时,会议室里刚刚因为新银而升起的喧嚣,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掐灭。

  死寂。

  落针可闻的死寂。

  “我……我没看错吧?”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颤颤巍巍地推了推自己的老花镜,几乎把脸贴到了面前的桌子上。

  “密度22.4克每立方厘米?钱锦同志,你确定这个小数点没点错位置?”

  这已经不是惊人了,这是在挑战基础物理学!

  要知道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稳定元素是锇也才22.59克每立方厘米。

  这精金几乎与它持平?

  “9.6的硬度?”另一个搞金属加工的专家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都变了调,“这玩意好硬!”

  “熔点也好高啊,都直接可以用到发动机上了!”

  如果说之前的争论是学术探讨,那现在,这群材料学的专家们简直就像是菜市场里吵价的大叔和大爷,一个个吹胡子瞪眼,谁也不服谁。

  但所有争吵,都在冯志强拍手后暂时停止。

  “钱锦同志,你那个原子晶格可微量定向吸收/反射特定频段电磁波等能量?这个是不是记录员写错了啊?”

  几个人凑过去观看,不少人想到这玩意如果能够吸收电磁波能量后的效果,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可定向……可吸收……可反射……这他妈的,这已经不是一种材料了,这是一个功能性元器件!一个被动式的能量控制器啊!”一位转精电磁波吸收材料研究的中年秃顶技术员瞪大眼睛的说道。

  一位年轻但发际线开始往后延伸的技术员看着数据,挠着渐渐稀少头发:“单一材料制备成的控制器吗?有意思!”

  冯志强死死盯着屏幕上的精金,脑子里已经不是什么战机和雷达了。

  新银是最好的盾,也是最利的矛。

  那这个精金呢?

  这玩意的用处更多,更大!

  按照这玩意的特性,它应该可以跟大批量材料掺杂融合,如果能够让一些传统材料增强,那就是最强的辅助材料。

  甚至还可以依照吸收和反射能量的特性,调节能量流动频率,让之前一些必须要安装屏蔽层的装备直接正常运转!

  当然了,这需要确定精金的能量溢散特性。

  王所长……

  冯志强心中默念着这个称呼,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与狂热涌上心头。

  他这位神秘消失了半个月的老上级,到底是接了什么任务?

  居然能搞出来如此神仙般的材料。

  看着台下已经快要失控的专家们,钱锦清了清嗓子。

  他不敢再让他们讨论下去了,这两种材料的任何一个特性,都足够这群大佬们开一个星期的研讨会。

  “各位专家。”

  钱锦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窃窃私语。

  “大家不用激动,除了这个材料,还有一个新材料呢!”

  随着最后一款红山铜材料的特性介绍,研究所会议室的声音明显低于刚才的两款材料。

  上面的两款材料堪称逆天,红山铜这个材料虽然性能很棒,但至少没达到离谱的程度。

  冯志强举起手来,等到钱锦看向自己,才问询道:“钱锦同志,你们材料所的人是摸到大奖了,还是挖到外星人科技了啊?”

  钱锦耸耸肩:“材料学摸到大奖的概率更高的!大家先看看手中的资料。”

  这会功夫,各类资料已经开始通过全国产打印机进行了复制。

  众人好奇的观看开始打印的资料。

  钱锦停顿了好一会,才说道:“诸位尊敬的专家,技术员!我知道这些数据很……颠覆认知。这些东西甚至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讨论它的应用型模型,但上级的命令很明确,应用优先。”

  他话锋一转,按下了遥控器的下一个按钮。

  屏幕上的数据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行行用加粗黑体字标注出的任务要求。

  【课题一:寻找可与新材料完美适配,并具备超强电磁干扰屏蔽能力的复合基材。】

  【课题二:利用新材料特性,解决极端,甚至要保证核爆环境下电子设备使用的难题。】

  【课题三:研发基于新材料的,更轻、更薄、更高防护等级的新一代复合装甲。】

  ……

  一条条,一款款,全是他们在他们看来感觉投产价值不高,不够紧急,但上级标注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位专家举手问询:“高新材料那么多,咱们科研经费有多少啊?”

首节上一节65/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