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民企,空天母舰什么鬼 第134节

  实际上造船也极其依赖产业链环境,如果盖金去制造传统货轮,60年代封顶的技术一样会被国外厂商教做人。

  卢俊眼底是隐藏不住的失望,好歹是十几亿的投资。

  不过整车唐文造不了,配件他却是有想法:

  “鹅城有没有还能过得去的机械厂?也许盖金可以控股,然后试试生产自动变速箱和柴油发动机,这在国内应该还是一片蓝海。”

  卢俊:“这些不是盖金自己生产吗?”

  唐文:“这不是造船厂的主要业务,实际上,我已经认为这部分业务有些麻烦了。”

  ……

  大涟。

  谭青带着设计团队几乎是住在了战列舰上,反正有的是空间虽然称不上多好。

  每天他不是在绘图室就是在船上打转,一边走一边思考拆掉哪里、怎么改造。

  脚下这条巨舰满载最大排水量能达到7.3万吨,大到几乎能塞下他能想到的所有装备。

  国内没人设计过这样的巨舰,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

  海军希望战列舰能在12个月内改造完毕,并希望在1998年春季能够入列,届时需要具备C301A发射能力、120公里区域防空能力、炮射火箭能力、以及自动化改造。

  最后一条最重要,他们希望将人员编制压缩至1000人到1500人为宜,这需要相当的现代化改造。

  当然这只是方案之一:北海舰队内部同样有战列和航母党之争,有人认为应该效仿“信浓”将其改造为航母,比起战列舰更加实用。

  总之改造方向目前还是一片乱麻,能够确定的只有拆除副炮组和现代电气改造,总共给谭青留出了2个月时间设计大体方案。

  “两个月,吃透结构的时间都不够。”

  谭青喃喃自语,扶着舰桥愁眉不展。

  “哟,老谭也有不行的时候?”

  戏谑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朱子平?”

  谭青马上回头,然后两人互相给了一拳。

  半个月前他还在抱怨朱子平抢了011航母的设计师位置,没想到这家伙居然来大涟了。

  “你来这儿做什么?”

  “我听人说谭总师每天吃住都在船上,看进度半年都一定理清结构,上面说两个团队加强交流,011团队要支援001团队。

  你行不行,不行让我来算了,航母给你。”

  “谁不行!你就有战列舰经验啦?这条船里里外外走一遍都要几个小时,图纸比卡车都重,档案室都累倒几个小年轻了。”

  见谭青情绪有些激动,朱子平赶忙后退解释道:

  “诶诶,听我说完,不仅有我,还有外援。”

  说完谭青才注意到又有一群人在上梯子,走过去就看到七八个老头,以及正在和内村友宏交流的老张。

  或许是同类之间的其实吸引,走在最前的老头主动上前和谭青介绍自己:

  “你好,我叫掘川直,58年前在吴造船厂工作,大和、信浓的建造都有参与。”

  ……

  几个本子的前设计师只被允许在甲板逗留,舰桥和船体都不允许进入,一个小时后就被不情不愿的请走。

  等他们离开,谭青赶忙拉住老张问:

  “怎么把这些老本子弄过来了,那不露馅了吗!”

  001战列舰对外宣称可是国内自己制造,这些老登一来肯定能看出是原样照抄大和,必然提出疑问,肯定会露出许多破绽。

  那么问题就来了:国内自己建造的战舰却不了解其结构,很多设计思路还和50年前的本子一样?

  刚刚那一个小时谭青都恨不得躲着他们走,牢牢闭嘴愣是一个字不敢说,唯恐露出破绽,对老张的贸然行动很不满意。

  老张却是说道:

  “盖金给的全部是纸质图纸,铺开比船坞都大,等你们吃透半年都不够。

  如果有他们指导,改造进度就会快很多很多,而且没有后患。”

  谭青:“最年轻都有八十岁了!而且他们肯定会泄密!”

  老张:“所以他们不会走。”

  “看到他们下午的反应了吗,我在等他们主动提留下来,然后以军事机密为由签署保密协议,十年内不允许回国。

  而有他们在,最多一年,我们就能彻底掌握这条战舰,以及它的设计思路、需要修正的问题。”

  “这……”

  谭青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好办法,大型船体设计十分复杂,非设计者进行改造很麻烦,哪怕有图纸。

  原来的世界线瓦良格号2002年回国,硬是测绘到2005年才有把握进行续建,这其中的时间都花在了研究舰体上。

  海军不是没想过找唐文要专家,但后者却表示无法提供,只能作罢。

  而现在有原生的设计团队在,必然能节省很多麻烦。

第173章巡洋舰?

  京城。

  某栋陈旧的建筑里,中船的几个下属船舶研究所正在抓狂。

  “这可能吗,这科学吗,这合理吗!”

  江南造船厂的负责人拍着桌子,要不是旁边有人拦着,怕不是直接跳了上去。

  在他的对面,唐一巍然不动。

  “一个月,一个月造万吨的船体,你当这是自由轮吗?”

  “包动力系统都只要一亿?难道船体是水泥砌的吗!”

  这世界大抵是疯了,江南造船厂如是想。

  1万吨标准排水量,满载1.35万吨,空船壳带动力系统少说八千吨,这TM一个月一亿就造出来了?

  唐一面色淡然:“我们用的都是最优质的军舰钢材,欢迎监督质量,一个月交期超出就免费赠船。”

  三家造船厂的负责人一听这话齐齐后仰,干脆利落的躺平。

  “咳咳,不要计较这个小问题,盖金造船厂是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

  夏渊是这场会议的组织者,代表海军,主题是:“96方案大型水面舰论证会议”。

  会议目标是从96X的三个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一种,然后交由合适的造船厂承接后续建造以及下发子系统研究任务。

  “潘总师,您觉得哪个方案更好一些?”

  潘总推了推自己的眼镜:

  “963方案难度较大,961方案性能保守,我个人建议是在962方案上做减法:

  346相控阵雷达还需要时间,如果是在1997年进行续建工作应该来不及,只能用路基红旗9的C波段雷达上舰,另外再配备052B的364快反雷达。

  至于舰体火力布局方面我没有太大异议,只是C301上舰比较困难,暂时只有鹰击83可用。”

  “不过这么大的舰体还混用圆形垂发和倾斜发射筒有些可惜,导弹院什么时候能搞定通用垂发?”

  压力给到导弹院。

  半分钟后,一个声音响起:

  “红旗9本来就有改方形垂发的构想,兼容鹰击83理论上也能做到,不过通用垂发干系太大,需要综合评判。”

  夏渊:“所以962工程肯定用不上通用垂发,第一批次就先用老方案,后续再说吧。

  潘总师,所以你对962方案的舰体还有什么要求吗?”

  潘总:“我想把上层建筑套个隐身修形,八角塔形状,以后好改相控阵。”

  他说着看向唐一,这需要时间去修改。

  唐一:“这不是问题,有图纸交期就不会变。”

  夏渊点头,然后就要核算报价。

  因为偏向保守方案,在已有舰体的情况下,中船和潘总师大概估计了下,首艘战舰大约在18.5亿元左右,主要是海红旗9比较贵,采购三艘或者四艘就能平均到16亿元。

  不贵,比052B还略微便宜些,性能和潜力都超出太多。

  夏渊对这个报价很满意,便说出了海军的诉求:

  “由于航母和战列舰的护航需求,海军三年内至少需要四条目标舰,五年内需求在六条以上。

  如果设计方案能在1996年底定型,1998年初服役,就先要两条削弱版的962方案舰;

  若1999年时346雷达可以上舰,那么在1998年再追加两条原版方案;后续建造计划视情况而定。”

  潘总:“那么,962方案最终叫什么型号?”

  夏渊:“055,前两条就是055基础型,第三、四条升级相控阵后是055A,就先这样吧。”

  潘总:“055巡洋舰?标排1万吨应该差不多了。”

  夏渊:“嘶~会不会有点夸张?战略研究室的老张说要低调为主,还是叫驱逐舰吧。”

  “低调,指的是黄埔造船厂背着我们撸了一条航母和一条大和?”

  坐在角落里的中船负责人幽幽想着。

  ……

  “弗兰克,弗兰克!”

  丹尼跑到舰桥,向舰长抱怨:

  “为什么我们要在晚上出发?这样明天到的时候依然是晚上。”

  丁一多面无表情:

  “这是指挥官任务要求,你应该尽量休息。”

  丹尼答非所问:“我可以记录吗?”

  “可以。”

  “那我给你拍张照?”

  “……”

  “嘿,我就是开个玩笑。”

  丹尼逃也似地离开舰桥,本来他以为弗兰克丁是华裔应该好交流些,结果对方比水手还要死板。

  友谊号在星期天晚上出发,并且直接加速到了40.2节前进,跟随的三条渔船在后面慢慢磨蹭大概要晚3天才能与他们会合。

  这是丹尼的第一次出海,他往桅杆走去,打算照着地图看看香江的方位。

首节上一节134/1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