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民企,空天母舰什么鬼 第113节

  大湾水确实不深,潜水过去还真的可行,不过没必要。

  然而林奇却是来了劲,来到矢矧号下面借助战舰的阴影将贵重物品交给老张,只剩个裤衩跳进水中,带了个防水手电悄无声息地慢慢靠近大仓库。

  有老张做掩护,加上大湾内并非重点防御目标,林奇很快到达仓库边缘,给老张做了个OK的手势就消失在水面下。

  老张耐心的等了差不多十分钟,没有看到林奇的出来的迹象。

  十五分钟,他感觉夜风有些凉了,禁不住犯嘀咕。

  二十五分钟,老张看了一眼手表,心里默数十个数,决定马上去找人破拆。

  好在这时仓库旁的水面冒出一个人头,让他大松口气,不一会儿就把湿漉漉的林奇捞了上来。

  “怎么样,看到了没。”

  老张随口问道,看着浑身颤抖的林奇不以为意地笑道:

  “你还蛙人呢,这点温度就受不了了,来穿我的外套,去酒店有空调。”

  他拽着林奇就要走,没拽动。

  后者抹了把脸,表情万分惊恐,死死盯着仓库,颤着声音说道:

  “我问你,什么巡洋舰要建那么高,那么大的仓库。”

  老张想起了之前卢俊的说法,这个仓库是一夜之间动用大量人力不计代价修起来的。

  如果是为了抢时间,那么仓库的尺寸应该是贴合要容纳的物体才最好。

  50米高,又是航母?

  老张说出自己的猜测,然而林奇只是摇摇头。

  “不是航母?那还能是什么?”

  林奇:“老张,你最了解海军史,大和级只建了三条对吧?”

  老张摸了摸他的额头,确认少校还没有发烧。

  这是个常识性问题,海军人不可能连这都不知道,大和号沉没,武藏号沉没,信浓号改造成航母沉没,难道还会有第四……

  老张看向林奇,眼底第一次展现出迷茫。

第141章 北方第一舰

  1996年,全国海军总吨位不到26万吨,最大吨位作战舰艇是051B深城号,满载6600吨,号称神州第一舰。

  如果大黄蜂号改造入列,将以三万吨的排水量身居第一,至少保持十余年。

  但老张万万没想到,这个记录只用了三天就打破了。

  ……

  “切,快!”

  北方舰队的几位军官站在大仓库前,迫不及待地指挥着两名士兵拿着乙炔焊枪切割大仓库的封闭门。

  当切出一个可供一人的窗口,林奇上前使劲踹了一脚,然后提着有他小臂长的强光手电进去,一束灯光打在宽大厚实的舰体上。

  几位军官和老张从切开的小门挤进去,面前只能看到一堵钢铁的城墙。

  大和号实在是太大,一支手电只能照亮尾部舰身的一小块区域,大部分舰体都还隐藏在阴影之中。

  但当光线指向顶部,大和号标志性的观测仪和巨大的460毫米主炮显露出来,看到那比一个成年人还粗的炮管时,几人都感到头皮发麻。

  唐文也进来看过几次战舰,所以在侧面搭了舷梯,一行人小心翼翼地沿着十几米高的陡峭舷梯爬上甲板,无不为这艘巨舰感到震惊。

  老张一最先认出了侧面密密麻麻的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以及一整排的25毫米高炮,这说明脚下的巨舰不是武藏,更不是信浓,完美符合1945年大和号现代化改装后的样子。

  39米的宽度是051B型15米的两倍还多,前部的两座三联装炮塔更是只能让人仰望,像是瞻仰某种古老的遗迹。

  一座460毫米三联装炮塔重量足足3000多吨,相当于一条小型驱逐舰的重量。

  老张摸了摸炮塔座圈上的铆钉,狠狠咽了口口水:

  “这不是模型,是真的装甲钢,很厚实。”

  林奇将手电筒对准高大的舰桥,顶天立地让他想起了寺庙的宝塔。

  “我宁愿你说这是假的,这真是……难以置信。”

  一名军官抚摸着监视的炮塔座圈,这已经比他人还要高了,整个炮塔高度已经相当于六七层小楼,只有亲眼见证才知道多么震撼。

  老张:“我说唐文怎么一直推销导弹武库舰……这恐怕才是符合他想象的武库舰平台吧?”

  林奇:“这是应该是我们有史以来的第一条战列舰。”

  两人说完,都把视线集中到了几位军官身上。

  后者互相对视,在黑暗中快速交流着:

  “这是条七万吨的巨舰。”

  “即使已经过时,如此大的平台也够我们学到很多东西。”

  “现在我们有能够改造它的船厂吗?”

  “战列舰舷号怎么编?”

  “我不管,大炮巨舰的时代还没有过去!”

  “……”

  讨论的声音时而迟疑时而急促,但所有人很快达成共识:绝不会放弃这条大舰,在未来长达一二十年时间里,这条战列舰都可能是海军最大的作战平台。

  作战平台意味着潜力,能够轻而易举搭载很多大体积武器和电子设备。

  而且……大和号可是有着410毫米的装甲,就算被几十枚鱼叉导弹击中都不见得会沉没,对现代的反舰导弹有着BUG般的防护力。

  战列舰确实早就过时了,但一条崭新的、七万吨的战列舰没人能够放弃,前几年的时候密苏里号战列舰都还被拉出来当旗舰用呢,米系海军都认可的好东西,92年才退役。

  而且一条七万吨,光是这个数字都让人心潮澎湃。

  几位军官达成意见,齐刷刷地看向林奇和老张。

  老张秒懂,警惕地说道:“我最多保密一天,唐文应该已经知道了,他我管不了。”

  林奇:“我没有告诉其他人。”

  其中一名军官说道:“两条051长安舰、齐南舰,一条053H长治舰正在东海巡航,还有一条距离应该在1200到1500公里,需要一天半才能到达。”

  黑暗中另一个声音响起:“立即下达命令,组织长航时跨海域高速机动演习,30个小时内必须抵达鹅城外海!

  演习严格保密,不许透露任何信息。”

  ……

  大湾酒店餐厅,唐文对面坐着老张和林奇,三人大眼瞪小眼。

  林奇满脸歉意,语气却是不容拒绝:

  “唐总,这酒店有吃有喝,您就在这里休息两天,明天再出去也不迟。”

  唐文抗议:“我还要工作,联防队、造船厂、BBS好多事呢。”

  “您可以让人送进来,放心,我也是为了咱们的交易好。”

  唐文:……

  昨晚半夜他才知道有人闯进了大和号的封闭仓库,其实早就在意料之中,毕竟那么多人说没人好奇是假的,毕竟大黄蜂号据说就是另一个大仓库里开出来的呢。

  唐文也很佛系,干脆摆烂想着愿意买就卖,不买他就留着给基地用,谁知道竟然直接被一群大佬堵在了酒店,并要求严格保密24小时。

  原因很简单:北海舰队要闷声发大财。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的北海舰队实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看到大黄蜂被抢走恨的直咬牙,绝不会再把大和号让出去。

  唐文想着战列舰毕竟实用性不如航母,再次开价十亿元,几位军官只是皱眉并未还价,然后就不知道哪里去了,只留下林奇和老张。

  后者满脑子只有一个问题:那玩意哪来的。

  这可是大和,七万吨的超级战列舰,能造它的造船厂屈指可数,一旦铺设龙骨就会曝光消息,根本隐藏不住,更别提悄无声息的送进来。

  唐文的回应也很简单,每当老张发问就作势要打电话,然后林奇就会劝老张难得糊涂,有船就是好事。

  军人不关心武器的来源,他们只知道提升战斗力就是大好事。

  三人陷入诡异的制衡状态,面对这样天大的事竟然生生避开了这个话题。

  直到电视台台长李宝明进入餐厅,才打破了诡异的僵局。

  “我们剪好了样片,唐总你要不看看?”

  唐文大松口气起身,林奇也跟着唰的站起来,老张也几乎同步。

  李宝明:你们都对一部广告片辣么感兴趣?

  ……

  “很好,就是这里飞机编队BGM还没加上去,剧院还没租好吗?”

  录音小哥连忙回答道:

  “乐团已经在录了,明天就能送回来。”

  最终剪辑后的样片时长1小时16分,其实也能够得上电影标准,而且意外的不错。

  从剧情张力上讲其实和《珍珠港》《中途岛》这样的经典还是没法比的,在运镜、剧情安排上也不尽如人意。

  但得益于道具特别给力,战斗场面给力的离谱,甚至因为全程实拍,许多镜头都能做到一镜到底,如果是特效制作经费绝对爆炸。

  对唐文来说也就真实拍摄的战斗机和战舰场面比较有意思,演员演技和剧情又老土又烂,妆造和配音管理都是一团糟。

  然而旁观的林奇和老张却是一眨不眨地看完了全片,对这部影片的惊讶一点不比战列舰小。

第142章 薅羊毛

  战争片老张看过很多,国内外都不少,但从没见过如此特殊的种类。

  真实,太真实了。

  真实的飞行员,真实的飞机,真实的战舰,就连炸弹都是真……看起来和真的一模一样。

  而且很多战斗机顶着炮火俯冲的场面,他敢保证绝对是真家伙打的空包弹,因为这个拼凑起来的奇葩剧组没有任何特效制作能力。

  唐文自持有港口能修复战舰,所以很多爆炸、击中场面都是实拍,根本没用模型。

  整个影片最豪华的部分是主角驾驶的B25撞击矢矧号的场面,本来是计划用模型拍,结果唐文觉得不满意,干了件很离谱的事:

  他用滑轨和错位手法,真的炸了一架B25,同时导致矢矧号侧面受到波及呈现大块变形和黑印,只有剩下的一点点镜头是模型替代。

  其他空中编队、战舰组织空中防御的镜头也是完全复刻实战操典,几乎能当历史教学片用。

  至少在两个职业军人看来,这部影片绝对算得上国内战争片的里程碑,唯一的缺点就是题材是国外的。

  甚至他们还把那天两架螺旋桨飞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的影像剪了进去,精心安插在合理的地方。

  老张忍不住拍手叫好:“这部电影好,什么时候准备上映?”

  李宝明:“额,我打算把民生报道砍掉,晚上九点开始放。”

首节上一节113/1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