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卖完最后一点挂面,收摊回到小区,吃完简单的晚餐就又出门,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单位大门,从写着蓉城飞机设计所的挂牌旁走了进去。
等他到总装车间,已经看到很多人吃完饭在围绕一架土黄色打满各种补丁的飞机忙活了。
这正是十号工程的样机,在首飞以前J10有静力测试、起落架测试等很多架样机,这只是其中一架。
刚刚还在卖挂面的老宋走到飞机尾部,看着凸起的腰线陷入沉思。
十号工程开始的时候,原先是打算用测绘R29的涡喷15发动机顶一顶,也就是米格23使用的动力。
后来引进苏27,同步买了不少AL31F,于是十号工程又打算改为这种更先进的俄制涡扇发动机。
但AL31F的直径比涡喷15大不少,中型机设计的歼10必须要将尾部直径扩大。
为了减小阻力并保持面积率,对整个飞机机翼和机体都要进行修改,宋闻聪一直有些担心这对飞行速度带来的影响。
首架试飞的原型机即将启动建造,设计必须尽快定型。
“宋总,宋总师!”
一个年轻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考,宋闻聪有些不高兴地转过头,看到是小杨立即带上笑容。
当年杨维有出国的机会,硬是被他劝了下来,说起来他亏欠这个年轻人很多。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老宋很镇定,现在十号工程已经不可能再下马,他没有太多担心的。
杨维小步跑过来,喘着气说道:
“刚刚我接了个电话,说下周要竞标舰载机,让我们准备方案。”
然而出乎杨维的意料,老宋只是不咸不淡的咂咂嘴:
“把歼7J的方案甩过去就行了,你去吧,我就不去了。”
老宋之所以不重视,其实还得怪军方。
空军在好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好高骛远,动辄就提出个大项目,设计所哼哧哼哧赶紧搞资料,结果不是突然终止就是改为引进仿制。
歼9、涡扇6、运9(老版)、运10等一大堆项目都是如此,包括舰载机,国内一度数次想要发展航母,好几次搞大动作,结果都是无疾而终。
航母都还没信呢,搞舰载机?
歼7J还尸骨未寒,端出来热一热倒饰倒饰、糊弄糊弄得了,反正也立不了项。
然而杨维却急着说道:
“这次不一样,海军指名道姓说要歼7J马上立项,一年内必须生产服役,先采购48架无需竞标。
要竞标的是新方案,第三代中型舰载机,沈飞、洪都都来了!”
老宋傻眼了,这是吃错什么药了?
歼7J一年生产服役……其实还行,技术准备挺充足,除了折叠翼有点技术难度,其他改改进气道、机头都不是事儿,样机没什么问题。
但是现在就立项,排产48架??
还要发展三代舰载机,难道是史巨柱买到航母了?
可老宋也在实时关注这件事,哪怕现在买到,至少也要五六年以后才能服役,没必要那么急吧?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电话直接打到了他的手机上,一看电话号码连忙接通:
“喂?我是,我是……最迟明年6月交付第一批12架?还要搞个双座教练版?先打了五千万过来?”
老宋挂断电话,一脸见了鬼的样子。
一向抠抠搜搜的海军竟然先打款,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不过既然有资金,老宋也不含糊,歼10底子那么好,改个舰载版还不容易?
今晚加加班,下周竞标绝对没问题!
……
洪都,某退休职工小区。
两髯白发的老人躺在阳台的摇椅上,眯着眼看向蔚蓝的天空。
从麦克唐纳实习、再到格罗斯特公司第一次担任总师,他已经做了50年总师。
指导设计第一种国产喷气机歼教一、制造大名鼎鼎的强5,这都是他的功绩。
不过时光冉冉,现在他早已退出了一线工作,只是心中依然有着遗憾。
“笃笃”
听到敲门声,他头也不回地喊了一声:
“门没关!”
门外走进一个中年人,看到他急切的喊道:
“陆总师,海军要竞标舰载机!”
陆总师眼睛骤然睁大,然后又缓缓闭上,继续随着摇椅前后摇晃:
“你们自己看着办就好了。”
和611,601相比,洪都所本就不算强势,也没有三代机研发能力,哪里能够竞争。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已经没有信心再活十年。
舰载机的进度是跟着航母走的,论证一两年,再立项、改目标要求,怎么也奔着十年去了。
然而中年人却是蹲在摇椅边,小声说道:
“我同学在海军有消息,他们弄了一条轻型航母,有带英BS4蒸汽弹射器,已经到国内随时可以服役!海军急着想用起来,已经在通知132厂搞歼7J暂时凑合,然后再竞标新的中型舰载机!”
原本安然躺着的陆总师一下子坐起来,眼睛里的浑浊也一下子消散,难以置信的问道:
“现在,航母?瓦良格?”
“不是瓦良格,是平板航母,造好了已经弄到国内,海军一年以内就要服役,只能先搞歼7J!”
“歼7哪行啊,BS4弹射重量有14吨,这不是浪费了吗!”
陆总师怒了:
“歼7就七八吨的小玩意,舰载起飞能带多少东西,能带重型反舰导弹吗,作战半径有600公里吗!而且三角翼低俗性能那么差降落不怕摔出去?
强六适合这个啊,最大起飞14吨刚刚好,还有可变后掠翼高低速兼备,搭载重型导弹也没问题。”
中年人也是一拍手,点头称赞道:
“对啊,现在AL31F也有了,替代涡扇6也没问题,这哪哪都比歼7强。
而且蓉飞所的歼10鸭翼仰角大根本就不能上舰,沈飞忙着搞苏27,只有强六最合适啊!”
陆总师眼睛越来越亮,脸上的皱纹似乎也少了许多,一下子翻下躺椅:
“去我书房,我早就想过强6改了,绝对是优秀的舰载机!”
第139章 漩涡
航母就像一个漩涡,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全都引了过来。
首先就是来自北方的友商,特别是搞过708工程第一代国产航母预研的一帮人,几乎是马不停蹄带着皮尺就赶来了;
然后就是雷达所,大黄蜂号的舰岛不小,而且供电充足,势必要改造现代化雷达和电子设备,需要前来测绘尺寸和安装空间。
再之后钢厂派人来了,因为他们想搞明白甲板钢材质;海军航空兵来了,他们将计算舰载机数量,然后立即组建舰载机部队。
小小的大湾被挤得水泄不通,港口酒店住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
当地紧急征召的一百多轮休水兵和部分抽调现役人员凑了近四百人,勉强能把航母开动起来,在一个好天气进行了全速试航,跑出了接近32节的高速,十分让人满意。
然后就出问题了:
紧急上舰的几百名水兵全都是南海舰队隶属,司令官直接让他们住在上面,咬住肉就不松口,下决心要把航母留在自家舰队。
不仅如此,他们拼命从其他舰艇上抽调人员,打算一口气补充满大黄蜂号的舰员配置,直接生米煮成熟饭。
这可让其他两支舰队不干了,离得最近的东海舰队直接让开来一条072登陆舰,同样送了两百多人上去,就航母归属权展开拉锯战。
面对这条突如其来的航母,上面意向也很确定,不是东海就是南海舰队,这两只舰队的辖区都是高烈度区域,最需要镇场子的军舰。
最远的北海舰队气的跳脚,然后就找上了唐文。
“唐老板。”
“唐兄弟。”
“我的唐大仙哟!”
唐文实在受不了了,对跟了自己一整天的林奇少校说道:
“您回去吧,航母又不是白菜,我哪还能给您找出来啊。”
林奇一脸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我不管,我们北海舰队苦啊,就那么几条破船,这会肯定是抢不过了。
首长就想问问您,下一条什么时候有,北海舰队先要了。”
唐文苦着脸:“我也不知道啊,很多东西不是想有就有的,一年后也许有点机会,我只能说尽力,要不你买条巡洋舰呢?”
林奇一翻白眼:“矢矧号都多老的玩意了,话说你们复刻这玩意干啥啊,到手还要至少改装一年,海试一年,咱等不了啊。”
“那我还有驱逐舰,两千吨,能跑40节要不要?”
“文明号对吧?但排水量太小了,也得现代化改造,没意思。”
“卖你几架B25?”
“那破玩意有什么用。”
“那你看看我这还有啥船,看上就买了吧。”
唐文摊手,指着不远处的两条渔政船说道:
“要不买一打水炮船吧,也挺有意思的。”
“那我还是看看火炮巡洋舰吧。”
林奇看着港口里的矢矧号,这条船不仅没有武备,还大改了上层建筑改成酒店和餐厅,之前拍戏时爆炸留下来的烟熏痕迹还在,看起来乱糟糟的特别丑。
原本的舰首防空炮台可以装1座730近防炮,3号炮塔能改个直升机机库,两侧的副炮位放4座海红旗7防空导弹,舰体中后部上方整个4座4联装鹰击83……好像也还行?
要是再给添上381A和343雷达,大概也就是大号051B?
这些改装几乎全部集中在上层建筑,并未按照唐文设想的安装96个垂发单元,只是搭载了16枚防空导弹和16枚反舰导弹,花费很小,不需要改动舰体。
如果只花费1亿元购买舰体,再花个5到6亿做小幅度现代化改造,也算是捡到便宜了。
但关键是北海舰队不需要多一艘051B,买航母十亿能批,再买一艘051B不能批。
海军不是缺船,是缺高质量的好船,钱必须花出价值。
林奇琢磨半天也没想到矢矧号能有什么大用,最后看到海试归来正在靠港的大黄蜂号,甲板上面站着的零零散散几个水兵,忽然有了主意:
“唐老板,你这火炮巡洋舰其实可以拿去当训练舰,一亿也不贵,能培养四五百水兵呢,比郑和号好用,海军学院应该挺喜欢的。”